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家分晋之后,晋国国君结局是什么

三家分晋之后,晋国国君结局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509 更新时间:2024/1/16 7:52:03

三家分晋很多人都知道,大部分时候都被认为是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分界线,晋国被瓜分成了韩赵魏三个国家,后续这三个国家也都成为了战国七雄其中之一。那晋国在灭亡之后,晋国的最后一位国君,他的结局又是什么样的呢?晋国的最后一个国君是谁,他最终的结局如何,是比较惨的呢,还是比较好的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晋国有多强

晋国曾经是春秋时期最强大的一个国家。虽然齐国是春秋五霸之首,但是春秋诸国中,实力最强劲,强盛时期绵延最长的,应该是晋国。甚至后世学者全祖望评价“春秋五霸”的时候,他甚至做出了一个“一齐四晋”的判断。也就是说,在“春秋五霸”中,除了齐桓公以外,另外的四个霸主都在晋国,分别是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

晋国因为居于中原腹地,这使得它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既包括它有丰厚的经济收入,同时也具有极大的政治优势。毕竟周王室就在他身边,他甚至有一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味道。所以晋国能在上百年的时间里长盛不衰,无论是对抗楚国、秦国还是齐国,基本上都是胜多负少。

照理说,这样一个晋国,其实是最应该统一天下的。因为其他周边的国家基本上都打不败它,只要时机到了,晋国必然会把周边国家都消灭,实现真正的统一。

如果是那样的话,那么中国可能将进入另外的时代。因为晋国作为中原腹地的国家,其中原文化博大精深。在中原文化的统领下,中国的延续肯定会是另外一番图景,至少比依靠法家进行暴力统治的秦国要好得多。

但是晋国最终却失败了。晋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其实并不是它被敌人给打败了,而是他被自己给打败了。建国最终被韩赵魏三家给分了。就算被韩赵魏三家分了,韩赵魏依然能够位列战国七雄之三,其中魏国、赵国甚至还一度称霸天下。可见如果晋国没有分裂,它的实力有多强!

那么,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了以后,晋国的国君,最终的结局是怎样的呢?

2、晋国为什么被瓜分

我们先来看看,晋国为什么会被韩赵魏三个卿大夫给分了。

实际上,晋国之所以会被分,是它在南征北战的过程中,埋下的祸根。

因为晋国四处征伐,因此晋国的卿大夫的势力越来越大。本来西周在进行分封的时候,虽然西周帝王的国土和权力都被分配出去了,但是整个西周其实一直比较平定。原因就在于,当时有周礼约束大家。同时,那时候的诸侯国也很少打仗,因此大家都安分守己。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力量虽然比较强大,但是并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而晋国内部卿大夫的力量越强大以后,问题却出现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是因为那时候的卿大夫是靠实力打下来的。谁打起来更厉害,谁的实力就更强。正是这种思想的指引,晋国的卿大夫才会非常危险。

在韩赵魏三家分晋之前,事实上整个卿大夫已经多次把持朝政,做过废立国君以及弑杀国君这样的事情。到晋定公的时候,晋国“六卿”中的范氏和中行氏造反,晋定公平定这两家造反,消耗了太多的国力。不过,在晋出公上台以后,任用智伯担任正卿,有了很大的起色。

智伯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他帮助晋国与周围的国家打了几仗,获得了很大的胜利。整个晋国的威望又打出来了,国力又强盛了。

不过智伯帮助晋出公提升了国力,同时智伯自己的权势也跟着变大了。当时他就提出让韩赵魏三个卿大夫,各拿出一些土地出来给晋国国君,扩大晋国的地盘。而他自己先带头这样做。

智伯这样做,表面上是维护晋国国君的权威,事实上,由于整个权力都掌控在他的手里。因此,他还是为了自己。这三家中,韩魏两家没有说什么,但是赵氏不同意。于是,智伯就联合韩魏两家,攻打赵氏。在攻打赵氏的过程中,智伯引河水灌赵氏的城市,这使得韩魏两家害怕起来。因为他们知道,智伯最终可能也会用这样的手段,来对付自己。所以他们干脆倒戈,和赵氏联合起来,共同把智伯给灭了,同时把智伯的土地给分了。

3、晋国最后几个国君的结局

这件事让晋出公非常不满意,他愤怒地请求齐国和鲁国前来帮助他攻打韩赵魏三个卿大夫。结果韩赵魏联合起来攻打晋出公。晋出公打不赢,最终流亡国外,在流亡的路上就死掉了。

然后韩赵魏三家把晋国的宗室姬骄立为国君,姬骄也就是晋哀公。同时韩赵魏把晋国的土地,也给瓜分得差不多了。

偏偏作为周天子的周威烈王,又干了一件蠢事。因为他获得了韩赵魏三家的贿赂,所以他认可韩赵魏三家为“诸侯”,给他们升格了。我们说他干的是一件蠢事,是因为这样一来,就表明卿大夫只要用武力把国君给灭了,自己就可以当诸侯。后世司马光就把这评价为一个恶劣事件。以至于他在写《资治通鉴》的时候,就从这时候开始写。

晋哀公之后,晋国还有几个国君,分别是晋幽公、晋烈公、晋孝公、晋静公。虽然名义上还是国君,事实上已经名存实亡。到晋静公继位的时候,韩赵魏干脆把晋国仅有的那一丁儿点土地,也都给瓜分得干干净净。同时把晋静公废为庶人。

废为庶人,这几家诸侯还不放心,结果韩王派刺客把晋静公刺杀了,晋国就此完全灭亡。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秦国灭掉的一个小国,为何被晋国占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一个大国灭掉一个小国可以说是很常见的事情,而被灭掉的小国最后自然就成为了大国的地盘,这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在春秋时期,秦国曾经灭掉了一个小国,叫做芮国,但是芮国最后却是被晋国占领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晋国是否向秦国抢夺了地盘,秦国又是什么态度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 为何无人与朱标争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兄弟之间为了争夺皇位反目成仇的事例也是屡见不鲜,不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立朱标为太子后,他的儿子们似乎并没有做出争夺太子之位的举动。要知道朱元璋总共有26个儿子,他们为什么没有和朱标争太子呢?从此后朱棣的行为来看,他是有称帝的野心的,但他也没有和大哥朱标形成对立,实在有些令人费解。还有一点,朱

  • 唐穆宗为什么英年早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唐穆宗李恒死时还不满29岁,古代皇帝基本都是衣食无忧,各方面的条件和待遇都是最好的,为何唐穆宗还会英年早逝呢?这主要和唐穆宗的性格有很大关系。唐穆宗在位四年,期间并没有做出什么大的贡献,反而整日喜好宴乐,虚度光阴。所以在整个唐朝历史上,唐穆宗的存在感也不是很高。下面就来简单介绍下唐穆宗的生平,以及他

  • 为何说鲁国是个奇葩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这个诸侯国于周王室非常的亲密,其血统上是无上高贵的,关系非常的特殊。鲁国是周公的封国,周公虽然没有赴封,由其子伯禽代父建立鲁国。从伯禽到鲁倾公灭国,凡传二十五世,三十四位君主,历795年。近800年间,鲁国从摇摇晃晃中一路走来,碌碌而无为,是一个奇迹。一,成也周礼,固也周礼司

  • 长孙皇后与武则天有什么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长孙皇后,相信不少朋友们听到这个名字不会很陌生了。她生于江门之家,长孙氏的父亲长孙晟是右骁卫将军,母亲高氏是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长孙一族因是北魏宗室之长,在孝文帝改革时,赐姓长孙。长孙家族作为皇族宗室,从北魏至隋以来能人辈出,可谓"门传钟鼎,家世山河"。长孙氏的父亲长孙晟有一箭双雕的美誉,且在军

  • 美国独立中国在干嘛,什么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公元1607年,明末万历皇帝垂垂老矣,万年的他更加荒诞了,一个劲的拼命压榨百姓,又偏偏在他的统治下国土又多发灾难,民不聊生。而在大西洋的另外一端,英国的军舰抵达了北美洲,正式现在了英国位于北美洲的第一个殖民地。随后,英国将大量的民众迁移到北美洲,在当地建立了十三个殖民地。而法国、德国等西方国家,也在

  • 齐国和赵国有什么恩怨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长平之战大家都很熟悉了,除了秦国和赵国两个参与者之外,中途还出现了一个齐国。赵国因为打仗缺粮,向齐国借粮,但是齐国却坚决拒绝了,而齐国就在赵国的后面,按理说唇亡齿寒,如果赵国真的被灭了,齐国也就距离灭亡不远了,可为何齐国却不愿意出手帮助赵国呢?两国之间是不是有一些什么恩怨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

  • 魏国跨越赵国灭中山国,赵国为何不反对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中山国是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之所以叫中山国是因为城中有山,因此得名。而中山国并不是周朝分封的诸侯国,也不算是一个很强大的国家,后来魏国要借道赵国去灭中山国的时候,赵国也对此并没有任何反对,这又是为什么呢?历史上中山国最后是被赵国灭掉的,那如果赵国原本就有意要灭中山国的话,为何不反对魏国呢?下面就让

  • 赵匡胤和李处耘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李处耘是北宋早期将领,也是帮助赵匡胤称帝的功臣。所以赵匡胤此后对李处耘也是很好,不少重要的事情都交给他去处理。根据史书记载,李处耘为人大度,善于办理当世之务,因此立有不少功劳。但李处耘也有缺点,他一心只为赵匡胤导致有时候会忽略他人的意见和感受,最后李处耘的下场也不是太好。这次就准备简单讲讲有关李处耘

  • 秦昭襄王为什么没有统一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虽然最后完成统一大业的人是秦始皇,但这也是因为有前人为秦始皇开路,历史上真正为秦国创造出攻灭六国可能性的人其实是秦昭襄王嬴稷。长平一战决定秦赵两国此后国运,结果赵国壮年男子基本都死于这场战事,此后再也无国能阻挡秦国一统的步伐。至于为何秦昭襄王没有统一天下,这背后的原因有很多。可能很多朋友会觉得白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