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人夏日如何避暑?有三种方法可降暑

古代人夏日如何避暑?有三种方法可降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917 更新时间:2024/1/19 11:48:50

寒有三九,热有三伏。夏至到,三伏始。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便浩浩荡荡的开始了。热辣辣,宛如行走在蒸笼,这是伏天最真实的感受。

气温高,宜伏,不宜动。

在古代社会,虽没有空调、冰箱、电风扇这等降温的神助手,但他们的消暑方式还是很别致,有情趣的。下面分别向大家介绍古人的消暑智慧,不可小觑哦。

一、器具

空调、电动扇开动,电表嗖嗖转动,不舍得电费,便祭出大杀器——扇子。扇子被誉为我们的“凉友”,小巧而方便,既送上习习的凉风,又能运动臂膀,促进血液循环。爽歪歪,而且扇子的形式也多样,古代文人才子最喜,风流倜傥,扇子精致,上有诗作绘画,讲究点的富人,绢帛制成。关于扇子,还有一项黑科技,叫风扇车,轴上装若干扇叶,用手转动,带动扇叶,清风徐徐。

《西京杂记》记载,西汉有位叫丁缓的能工巧匠,他制作出了七轮扇,正是

连七轮,大皆径尺,相连续。一人运之,满堂寒颤

虽然炎热,但也惬意。

竹夫人

除了扇子,还有竹夫人。《红楼梦》中薛宝钗出过一个灯谜,如下:

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虽浓不到冬

灯谜的谜底便是竹夫人,又叫青奴,长又圆,竹篾编织而成,原理是弄堂穿风。这是炎炎夏日睡觉的好伴侣,很暧昧,又很被人所喜爱。

以上两种外,寝具瓷枕同样具备消暑功能,彩釉图画诗句,样式精美。头枕于上,一枕五更风,半夜凉初透,眠云浑不觉,能睡一好觉。

值得一说,2007年,考古专家在江西靖安县李洲坳东周古墓发掘出一件竹扇,扇形呈菜刀。另外,还有张最完整的1.8X0.8m的竹席,人字纹交错编织。

天下第一席

二、食物

炎热以三伏为盛,为避暑,特设“伏日”。到汉代,伏日时节,有酒食之会。劳作之余,烹羊炮羔,斗酒,以自劳。南北朝时,又有汤饼之俗,吃汤饼的习俗是为了“避恶”,避暑气这种恶气。

吃热食,借助出汗,带走身体的热能,排泄掉暑气。达到避暑。显然,难受。清凉饮食避暑至少在北宋时候就有了。而且清热食物挺多的。

高楼,风亭水榭,这等场所,《东京梦华录》记载:

雪槛冰盘,浮瓜沈李,流杯曲沼,苞鲊新荷,远迩笙歌,通夕而罢

开封市民的伏日便这样度过。新荷是指荷叶,荷叶性凉,味苦,微涩,清叶天士的《本草再新》直接说它“清凉解暑”,盛夏伤津,荷叶“止渴生津”,解火热。清热生津的,还有这位“盛夏之王”——西瓜。西瓜始于五代,因种出西域,因而得名(西瓜始于早在汉朝便入中国,不过那时不叫西瓜)。文天祥在《西瓜吟》中,精辟的概括出西瓜的特色:

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下咽顿除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

到明清,最盛行吃莲子汤。看过《甄嬛传》、《大明王朝》、《延禧攻略》,莲子汤出境率是较高的。

之外,草药避暑也是特色,清《京都风俗志》交代:

煎苏叶、藿叶、甘草等汤,于市中舍之,谓之暑汤

苏叶、藿叶、甘草等便是草药。

三、冰

没错,古代有冰,铜雀台不只是拿来锁二乔,那儿还有冰井,以储藏冰之用。冰镇水果,是伏日一大亮点,曹丕赋诗:

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

从这里衍生出一个成语,叫“浮瓜沉李”,泛指冰水浸瓜果,特地形容消夏那一种滋润生活。

如何取冰块呢?有人已猜到,冬采夏用。专门一批人在冬天采冰,在夏天特地向特殊的一批人供冰。采、制、运、藏,历经四个过程,费时耗力。相应价格贵上天,这时“赐冰”(又叫颁冰,皇帝赐冰给臣子,用以消暑)成为一项夏日福利制度,从周朝一直到清代。明清时候还演变成变相的“冰炭银”,意思夏之冰敬,冬之炭敬。

宋时,普通市民也能吃上冰镇瓜果。杨万里说得就形象,他写诗说:

北人冰雪作生涯,冰雪一窖活一家…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

冰在,一切迎刃而解,除冰瓜果,酒水也行的,尤其冰饮,如汉的蜜水,唐的饮子(中药配方或凉茶),宋的凉水,元的冰酪(最原始的冰淇淋)以及舍儿别(又叫渴子,一种饮料,水果、中药等制成),清的冰胡儿(最原始的冰棍),酸梅汁、西瓜汁、杏仁豆腐、什锦冰盘等是冷饮佳品。

冰鉴(冰箱)

篇幅有限,无法面面俱到,光冰这一项解暑品,还可写一篇文章。除上述的器具、食物、冰解暑外,其他的还有很多。如衣物,唐时女人薄透露的袒露装,材质可冰蚕丝。又比如可泛湖游乐,寻一清凉之地。你看,宋时的杭州,

湖中画舫,俱舣堤边,纳凉避暑,恣眠柳影,饱挹荷香,散发披襟,浮瓜沉李,或酌酒以狂歌,或围棋而垂钓,游情寓意,不一而足

无不快哉,实际上,最好的一种消暑方法,古人教给我们了,心理降温,心静,哪里都是凉地。

标签: 古代唐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兀突骨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兀突骨,历史解密

    兀突骨,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虚构人物。乌戈国,国主兀突骨,身长丈二(汉尺约合现在2.77米),不食五谷,以生蛇恶兽为饭。身有鳞甲,刀箭不能侵。兀突骨乘骑巨象,头戴日月狼须帽,身披金珠缨络,两肋下露出生鳞甲,眼目中微有光芒。手下有等军蛮兵皆使利刀钢叉,谓之“藤甲军”。其军至矮者九尺,面目丑恶,见者

  • 关于超人类主义的评价是怎么样的?真的可以实现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超人类主义,资本主义,历史解密

    超人主义一种思考未来的方式,许多超人主义理论家与倡导者希望运用理性,科学和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减少贫困、疾病、残疾和全球各类受病魔折磨人群。许多超人主义者积极关注潜在的未来技术和创新的社会系统,以改善生活质量,并寻求履行在法律和政治面前人人平等,消除天生性智力残缺和身体上的障碍,使人类生存条件得到更好

  • 你了解“琅琊王氏”吗?有个笑话流传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琅琊王氏,晋朝,历史解密

    东晋时期最主要的政治势力就是琅琊王氏。有一句话叫“王与马,共天下”,这个“王”就是琅琊王氏,这个马是司马氏皇族。当年司马睿就是得到了王氏的认同,才得以登上帝位。整个东晋的琅琊王氏影响力可见一斑。琅琊王氏是很著名的贵族世家,他们在政治特权、经济特权、文化地位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政治经济不用多讲,但

  • 陈平送了吕后一样东西,各路诸侯王就不敢轻易造反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陈平,汉朝,吕后,陈平,历史解密

    孙子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在尊文的中国古代,武力一直都不是值得推崇的事物,但是虽然不被摆在台面上,可是却很少有人能够轻视武力的重要性。一个不懂得在兵权上下功夫的人,纵然是披上紫蟒龙袍,也终究是平地起高楼,权力也是如水面浮萍,难以留存太久。虽然这么显明的道理,可是却很少有人真正的谙熟

  • 揭秘:曹魏统治下百姓过得有多惨?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备,三国,历史解密

    刘备到底是伪君子还是真仁者?围绕着这个问题蜀汉粉和曹魏粉(当然,东吴粉们也经常横插一竿子)撕得不可开交。虽然《三国演义》全书的核心思想就是尊刘抑曹,但罗贯中老爷子发力过猛,硬是把刘备写成了一个只会哭鼻子和逃跑的窝囊废,有些明明是值得歌颂的好事儿,但小说里刘备的表现和言辞都太过夸张,让人不自禁往阴谋方

  • 赵匡胤借道荆南国,兵不血刃就把南平给灭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南平,五代十国,赵匡胤,历史解密

    荆南又在宋与湖南国之间,也就是说,宋军应湖南国主周保权的求救出兵,必需经过荆南。湖南前国主叫周行逢。周行逢出身农家,曾经因为犯罪,受黥面之刑,就是脸上被刺后又染上墨。他当上国主后一臣子奏请他用药洗去颊上的刺文,张扬一国之主的光彩与尊严周行逢却自豪地说:“汉朝黥布也是这样,世人都尊为英雄,我为什么以此

  • 汉军八旗:满清征服中国的急先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汉军八旗,清朝,历史解密

    八旗是满清政权的军事制度,其整体由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及汉军八旗构成。很多人认为满清统一中国就军事因素而言是“弓马娴熟”的原因,实际上还有其它更重要的原因。回顾历史,不禁提出疑问:为什么南明没有和南宋一样长期偏安于南方?中国的南方拥有众多的河流及山脉,这些地理因素对骑兵是一个限制,南明完全可以据险而守

  • 揭秘:秦国到底是嬴姓赵氏还是嬴姓秦氏?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嬴姓赵氏,秦朝,历史解密

    先秦时期,姓氏有别。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所述:“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此周之通制。”所以,像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秦始皇嬴政等这些叫法。都是后世对他们的称谓,而非当时的合适称谓。否则,我国今天的人口前三大姓,就不是“李、王、张”,而是“姬、姜、嬴”这些上古姓了。那作为战国七雄之一,并最终统一天下

  • 毛文龙死后皮岛发生了什么事情 最后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崇祯,历史解密

    蓟辽督师袁崇焕对大明朝的贡献毋庸置疑,有他坐阵辽东,努尔哈赤无计可施。宁远大捷让努尔哈赤悒郁而死,宁锦大捷让皇太极背负“辱名”之痛,这样的功劳就连崇祯皇帝都不敢小视。正因为袁崇焕有这么大的功劳,所以他才能在崇祯二年七月矫旨杀害了当时的平辽总兵毛文龙。毛文龙当时驻守皮岛,而皮岛相当于后金的大后方,战略

  • 要是孟达起义顺利成功了 诸葛亮能趁机拿下曹魏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国,孟达,孟达,历史解密

    诸葛亮六出祁山,成绩最好的当属第一次!那么为什么失败了?这次失败是一连串的原因造成的。先是孟达投诚失败,诸葛亮为了防备司马懿袭击粮道,错用马谡,丢失街亭。到手的城池也被迫放弃。如果孟达起义(对魏国来说是叛变)成功,情况就会大大的改变。如果我们想让孟达成功,就必须给予他足够成功的条件。孟达反正这个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