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白起知道秦王为什么要赐死他吗

白起知道秦王为什么要赐死他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670 更新时间:2024/1/19 12:30:28

白起直到临终的那一刻,还是不懂秦王为何要赐死他,说来也是白起的悲哀。在《大秦帝国之崛起》中,白起其实是知道自己恐将命不久矣,长平之战秦王将赵国战俘的处置权交给白起,实际却是让白起将他们全部杀死。白起也因此事对秦王产生看法,加上他准备乘胜追击赵国被拒,此后也是不在打算为秦王出征。其实白起的死跟他性格有很大关系,如果他的姿态能够放软一些,秦国也不止于如此。

1、得罪秦王

白起这个人,被很多人尊称为战神,因为他一生作战无数,从来没有败绩。而且他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攻下了70多座城池,削弱了六国的实力。伊阙之战,白起采用避实击虚、先弱后强的战法,率领秦军主力绕道韩魏联军后方,大破魏韩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伐楚之战,白起自断后路,拿出破釜沉舟的气势,分兵三路,快速攻入楚国境内,大破楚军,甚至直接攻陷了楚国都城郢城,焚烧了楚王陵墓,楚国被迫迁都,以避秦军锋芒。

长平之战,白起采用后退诱敌,分割围歼的战法,成功将赵军引入伏击圈,大败赵军。最终,四十万赵军遭到坑杀,一时间,赵国几乎家家带丧。而白起看到赵国精锐一战被灭,赵人胆寒,且邯郸几乎没啥兵力,便计划直接挥军进攻赵国,趁赵国和其他五国还没反应过来,直接灭亡赵国。可是,由于秦相范雎害怕白起立下灭国之功,地位超过自己,于是向秦王进谗言,命令白起回军,不要去攻打赵国了。就这样,赵国得以喘息,避免了成为战国七雄中第一个被灭亡的国家。

同年九月,秦王再次发兵进攻赵国,而白起由于患病,并未出征。事实上,攻灭赵国的机会已经失去了,当初秦王就应该趁赵国还没有反应过来,直接挥军进攻邯郸。此时邯郸百姓反应过来,同仇敌忾,且其他国家不会坐视赵国被灭,纷纷施以援手,秦军成功的几率大大降低。

可是秦昭襄王偏偏不信这个邪,面对白起的劝谏,他丝毫不理,执意出兵进攻,最终导致大败。秦王被逼无奈,强令白起领军出征,但是白起也是比较傲的一个人,说啥都不愿出发,最后面对王命,不得不带病上路,可是由于走得太慢,秦王认为他故意拖延时间,十分愤怒,直接派使者将白起给赐死了。可怜一生忠勇的白起,至死也不明白,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2、政治嗅觉不敏感

白起被赐死前,说道:“我对有什么罪过,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良久之后,他又自我感叹:“我确实该死啊!长平之战我用谎言欺骗赵军,最后又将他们坑杀,确实该死啊!”

可以看到,白起临死前也没明白秦王为何要杀自己,只能把原因归结于天意。而很多人则认为秦王之所以杀白起,是因为白起功高震主,不听从秦王命令,实际上这就是对历史和政治的认识不足。

秦昭襄王这个人是比较悲催的,他做秦王的时间虽长,但他大半辈子都是傀儡,朝政都是由他母亲芈月把持的。也正是长时间的压抑,使得昭襄王对芈月一派的人非常痛恨。白起之前其实是芈月一派的人,虽然他后来选择了效忠秦王,但是由于秦王的那段回忆太多凄惨,所以秦王对白起一直有一点提防心理。

正常情况,这种心理不会影响白起,可是当白起称病,不听从秦王的命令去攻打赵国时,秦王的疑心病就犯了。难道说白起并非完全忠于自己?白起不听自己的命令,促使秦王想到了芈月当权时他的悲催生活,屈辱愤怒感油然而生,于是盛怒之下的秦王失去了机智,赐死了白起。

其实这也是白起想的太简单了,秦王是自己的上司,白起怎么可以违背上司的命令呢?他本来的出身就是宣太后一脉,会受到秦王的忌惮,且他和秦相范雎的关系又不好,而秦相离秦王最近,他说一句话顶白起说十句,得罪了这么一个人,白起能有好果子吃?

白起性格上的一些缺陷,导致他被秦王赐死。虽然白起忠于秦国,但是他不懂收放,得罪了秦王和秦相,搞得秦国权力最大的两个人都想要弄死他,这能怎么办?事实上,对于白起,最好的策略就是听秦王的命令,即便打输了,那也不会有生命之忧。

白起为人令人敬佩,为了不损耗秦国实力,他誓死不愿出兵攻打赵国。不过他虽然军事能力强,但是在政治方面却很差劲,丝毫不懂秦王和秦相的想法,最终得罪了秦国权力最大的两个男人,惨遭赐死,令人遗憾。如果没有真正读懂白起之死,我们对于历史和政治的认知就还需要深入,继续挖掘白起之死的真正原因。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南宋名将吴璘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吴璘是南宋初年名将,如果你对吴璘这个名字感到有些陌生的话,那你应该听说过他的兄长吴玠。吴璘和吴玠两兄弟都是当时的抗金名将,吴璘的军事才能也不输自己的哥哥。和其他我们熟悉的南宋将领不同,吴璘最后结局还算不错,得以善终,并没有像岳飞那样惨遭冤杀。那下面就来跟大家讲讲吴璘这个人物,看看他的生平事迹是怎样的

  • 秦始皇统一后的文字叫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秦始皇统一了全国,而统一之后,原本各国各自实行的制度等就不能继续使用了,因为每个国家的标准不同,就会产生很大的矛盾,因此才有了“车同轨,书同文”等统一的规定,而书同文指的就是大家要使用同样的文字,这样才更有利于交流传播。很多人知道秦朝的统一文字是小篆,但其实在小篆之外还有隶书

  • 秦朝有几个丞相,除了李斯还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李斯是秦朝时期的丞相,这一点很多人可以说都是非常了解的了,李斯帮助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也得到了丞相之位,说明李斯的确是一个非常有才的人物,但秦朝的丞相却并不是从头到尾都只有李斯一个人,那么除了李斯之外,还有哪些人也是秦朝的丞相呢?他们是如何成为秦朝的丞相的,他们又做过些什么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

  • 战国七雄谁最先称王,各国第一个称王的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知道,战国七雄的原身是周王朝分封的诸侯国,因此在称呼上面必然是有着很严格的称谓的,“王”这个字不能随便用,否则就是有不臣之心,但各种规矩到了战国时期,可以说已经名存实亡了,尤其是到了后期,几乎各个国家的君主都称王了,而提到他们的时候也会说楚王、秦王、魏王等等,那战国历史上

  • 赵高为什么要杀死胡亥,杀死之后为何自己不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赵高在很多人看来,就是秦王朝的掘墓人,正是因为赵高篡改了秦始皇的遗诏,才让扶苏和蒙恬被害死,胡亥登基成为秦二世,但后来赵高又杀死了胡亥,但其实这个时候赵高算是有机会将秦朝掌控在自己手中,他是有机会自己当皇帝的,为什么他还是让子婴当了皇帝,而自己却没有称帝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1、赵高为

  • 中国最后一位贵妃是谁?结局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1956年12月份,被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中的溥仪正在焦急的等待着自己的妻子李玉琴的到来,这是溥仪在在祥贵人谭玉龄病逝以后娶的第四位妻子,同时也是伪满洲国时期乃至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皇室贵人。溥仪从伪满洲国灭亡被苏联红军逮捕入狱,已经与李玉琴分别了长达十年的时间,看着其他的狱友时常有亲人来监狱探望的

  • 卫懿公被吃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卫懿公是卫国第18位国君,他在位期间发生了一件奇葩事,导致自己被杀,死后身上的肉还被狄人分食,只剩下肝脏。这位卫懿公自幼养尊处优,根本不知民间苦难,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员都对卫懿公有很大意见。不过最令人惊诧的是,卫懿公竟然给鹤封官阶,还发放俸禄,将国库耗尽在此事上。有关卫懿公的故事下面就给大家做一个简单

  • 周瑜和陆逊谁更厉害,两人一生贡献对比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曹魏有五子良将,蜀汉有五虎将,而东吴也有名震天下的四英杰。而且东吴四英杰个个都是文武双全之人,对东吴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要说这四英杰排名前二的人选,肯定非周瑜、陆逊莫属,那周瑜和陆逊究竟谁更厉害一些呢?轮官职,陆逊是吴国丞相,不过周瑜死时孙权还没称帝。那下面就来讲讲周瑜和陆逊一生的贡献,看看

  • 赵国在长平之战后,为何还能支撑那么久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长平之战在历史上,可以说一次非常著名的战役,赵国可以说是因此元气大声,被灭国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但事实上赵国却并没有因此而马上就被灭国,相反,赵国尽管损失惨重,但却还是能够坚持了几十年,而且秦国也没有因此就将赵国列为第一个灭国的目标,这又是为什么呢?赵国的实力究竟有多大?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

  • 鲁国三桓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三家分晋这段历史很多人都了解,原本强大的晋国,最终却被自己国内的几方势力瓜分,成就了韩赵魏三国,由此进入了史称战国时期的时代。而鲁国国内也有三家势力非常大的家族,他们被称为三桓,但为何鲁国最终并没有走上晋国的后路,三桓为什么没有将鲁国瓜分掉呢?鲁国能够得以幸免于难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