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统一后,为什么不改战时律法

秦国统一后,为什么不改战时律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951 更新时间:2024/1/19 20:24:09

作为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嬴政完成了秦国统一的大业,建立起了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但秦朝却短命而亡,仅仅存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被推翻,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秦朝的统治制度,延续了秦国时期战时的律法,但秦始皇作为一个能够完成统一大业的皇帝,难道真的不明白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制度的道理吗?为何秦朝没有改变战时律法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秦朝的建立

公元前221年,秦将王贲率大军直扑齐国国都临淄。此时天下大部分都已被秦国吞并,齐王建自知无力抵抗,于是向秦宣布投降。自此,从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纷争格局终于结束,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按理说,在经历了数百年战乱后,百姓们的生活早就是苦不堪言。好不容易等到了天下一统,朝廷理当广施仁政,让百姓们休养生息才对。然而秦始皇却在统一六国后马不停蹄地推出了诸多大基建项目,如修建万里长城、阿房宫、骊山陵、秦驰道、秦直道等等。古代生产力低下,这么多超级工程接连推出,其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是可想而知的。

在朝廷以及各级官吏的压迫下,秦朝百姓不得不背上沉重的劳役负担,但百姓们的不满情绪也被压迫到了极点。公元前209年,随着陈胜吴广的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反秦义军如燎原之势迅速燃遍中原大地。公元前207年,刘邦率义军攻占秦都咸阳,秦朝在统一天下仅15年后就走向了灭亡。

2、商鞅变法让秦国胜出

导致秦二世而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秦始皇执政时期滥征民力,大批量上马各种超大型基建工程,结果导致民穷财尽,难以为继。用现代人的话来说就是步子迈得太大,扯着那啥玩意了。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伟人,被后世誉为“千古一帝”,为什么如此浅显的道理他反而会看不出呢?其实问题根源就出在老秦人坚持了一百多年的国策——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涉及到的内容有很多,但核心思想只有两个字:“农”和“战”。“凡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商鞅认为,农耕是立国之本,战争是强国之路。当农耕是百姓获取财富唯一的来源,当军功是百姓跨越阶层唯一的出路时,百姓就会甘愿冒死为国家服务,而国君应该鼓励百姓“为上忘生而战”,“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其他所有与农战不相关的事情都视之为“毒”,“国强而不战,毒输于内,礼乐虱官生,必削。”百姓有了多余的粮食就会开始考虑如何活得更长寿或吃得更好;商人有了多余的钱财就会追求美女和其他物质享受;官员无事可做就会让他们产生个人野心或追逐名利。“有道之国,在于弱民。”商鞅主张通过不断发动战争,一方面打击敌国势力,另一方面消耗国民力量,使百姓长期处于弱势地位,无力对统治者造成威胁。

在战争年代,商鞅的这套强国弱民之策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秦人的组织力、动员力都要远高于东方六国,这也是秦国之所以能成为最后赢家的主要原因。

3、商鞅变法不适合秦朝

秦始皇一统天下是前无古人的伟业,可秦朝统治者也同时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谁也不知道该如何治理这么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所以,秦始皇和他的臣子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既然秦国的制度优于东方六国,那么秦朝统治阶层理所当然是继续沿用商鞅的那一套。虽然战争基本结束,但也不能让百姓就这样闲下来。因此,一个接一个的大基建项目就这样不断推出。

当然,秦朝统治者肯定明白物极必反的道理,即便暴政也总得有个度,所以在政策制定上会留下一些空间。可是,随着帝国疆域的变化,许多老办法在原来的秦国有效,套用到秦朝身上却不管用了。比如秦律规定服劳役人员必须要在限定时间内到达指定地点,否则就要砍头。原来的秦地较小,地理、气候环境相对简单,秦国官吏可以准确估算出服劳役人员沿途花费的时间,在此基础上再略微宽余一点时间就完全足够了。

然而当全国统一后,疆域变大,地理、气候环境变复杂,秦朝统治者却仍沿用过去那种简单的计算路程方法,结果就造成了许多人因无法按时赶到指定地点而被砍头。后来的陈胜、吴广起义,刘邦起义,皆是由于时间赶不上而被迫造反。正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再好的制度规划如果没有足够弹性空间来调整,那么后果往往很严重。更何况商鞅的那套方法在乱世有效,在治世却万万不可行。依样画葫芦,结果自然是灾难性的。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海鲜在清朝为何不受待见?有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中国有句老话:“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即是饮食文化,也是华夏文明的符号。古代将山野珍馐与海洋美味合称“山珍海味”,但漫长历史进程中“海鲜”只是“山珍”陪衬,至清朝中期仍是底层民众果腹之物,为何现代餐桌高档食

  • 秦淮八艳陈圆圆长相有多好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吴三桂,相信大家对这个名字不会很陌生了,对于吴三桂的崛起,有那么一点颇为无奈的感觉。不过相比于他的功绩,更多人则是更加关心他的情人陈圆圆,毕竟这个陈圆圆可是秦淮八艳之一,是古代历史上出了名的美女。虽说古代的审美观和现在的有些差别,但是既然能被称得上是倾国倾城,自然也应该不差才对。明朝末期的吴三桂

  • 柳如是一生有几个男人?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柳如是,相信大家多少都有些耳闻,历史上明朝末年秦淮八艳之一,原名叫做杨爱,人送雅号“柳儒士”,也可称之为“河东君”。柳如是一代奇才女子,生于烟花之地,却又脱尽风尘之色。正式因为柳如是美艳绝伦,再加上才华横溢,成为了很多男子爱慕的对象。那么柳如是的一

  • 秦始皇为何不重用嬴氏宗室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知道在任何一个古代的朝代,宗亲都是势力庞大的,皇帝的家人,都是一些兄弟、叔伯等等这些人,他们因为和皇家的关系,手握重权的大有人在,而且尤其是对于想要收回大权的君主来说,他们都是很棘手的存在。而秦始皇嬴政也是如此,他放着大批的嬴氏宗亲不用,却找了很多外来的人才,虽然说两方都有风险,但为何嬴政不愿意

  • 晋国为什么会被世卿以下克上,让韩赵魏完成逆袭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晋国是最早实行议政王大臣制度的国家,晋文公建立三军,每一军都有将、佐各一名,这六人便是六卿。此后六卿手握晋国军政大权,并且采用轮流执政的方式。因为六卿是世袭制,除正卿外世卿主要由十几个世族把控,其中便有韩氏、赵氏、魏氏。韩赵魏只是异氏卿族,但他们最后却完成了以下克上,将晋国瓜分。或许很多人还不太清楚

  • 芈启为什么反秦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昌平君芈启因为在嫪毐之乱中立有首功,因此他成为了吕不韦的继任者,担当秦国相邦。芈启虽然是楚国公子,但他生在秦国、长在秦国,所以算是秦人。加上芈启一直对秦王十分忠心,自然也是得到嬴政的重用。不过芈启伐楚期间却做出了反秦的举动,这令很多人不解,楚国被灭只剩时间问题,芈启为何还要倒戈呢?下面就来简单分析下

  • 廉颇和李牧是一个时代的人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廉颇和李牧不知道大家怎么理解的,这两个人也还是非常有特色非常有意思的两个人了,那么有人要问了,但是今天有的人对这个廉颇和李牧都非常的感兴趣,话说他们两个是不是同一时代的人呢?具体又分别在什么时代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廉颇和李牧是一个时代的人,廉颇出生于前327年~逝世于前243年,李

  • 韦贤妃一天105人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韦贤妃是开封人,她入宫后先是宋徽宗的侍御,后来在乔贵妃的推荐下,成为宋徽宗嫔妃。不过韦贤妃并不受宠,此后的生活比较平淡,直到金人攻入开封,彻底打破了这份平静。当时宋朝皇室成员大部分都被抓,韦贤妃也被迫成为金人的俘虏,此后的日子是苦不堪言。有传闻称韦贤妃在金国遭到百人糟蹋,但具体真相不明,如果

  • 汉惠帝皇后张嫣为什么到死还是处女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汉惠帝刘盈在位期间只立过一位皇后,她就是张嫣。不过他们之间的婚事并非出于爱情,而是两位当事人都无法选择的结果。了解这段历史的朋友应该知晓,张皇后到死都还是处女,那这究竟是为何呢?其实张嫣和刘盈属于近亲,张嫣是刘盈的外甥女。张嫣出嫁时只有12岁,她的一生过得并不如意,大部分时间都是按照别人的意愿在活,

  • 沐王府在云南哪里?谁建立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沐王府,其实并不是什么藩王的府邸,而是黔国公府。因为在整个明朝期间,沐家人一直掌握着云南地区,从第一代沐英到最后一代沐天波,前后共有18位黔国公,其权势和传承甚至超过了明代很多藩王,老百姓才称黔国公府为沐王府。当年朱元璋派第一代沐(黔)王(国)爷(公)沐英镇守云南,从此沐氏就在云南扎根了。沐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