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方腊是谁抓住的,真是鲁智深吗

历史上方腊是谁抓住的,真是鲁智深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706 更新时间:2024/1/19 13:18:31

相信很多朋友都是通过《水浒传》认识的方腊,在小说中方腊是农民起义军领袖,“四大寇”之一。不过后来方腊是被鲁智深所擒,但在民间大家一般认为抓住方腊的是武松,因为“武松独臂擒方腊”的故事要早于《水浒传》,更加深入人心,在电视剧中方腊也是被武松拿下。不过这些桥段都并非正史,历史上方腊既不是武松抓住的,也不是鲁智深抓住的,那方腊究竟是被谁击败的呢?

方腊是谁

方腊1078年出生于睦州青溪县,出身贫苦,家里除了有几分薄田外,还有一小片漆园。小时候的方腊学过一点木匠活,能制作简单的木桶。由于赖以生存的土地被地主贪官们大量占有,方腊一家失去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加上朝廷无休止的盘剥,即便方腊和家人起早贪黑出卖苦力,到头来依然一贫如洗,根本无法填饱肚子。

北宋后期,不但朝政腐败,农民生活贫困,“百姓无旬日之积”。且对外一味屈膝求和,抱着以钱财换和平的想法,每年要把“数以百万计”的银、绢送给辽和西夏。当然了,这笔账不可避免地最后都转嫁到老百姓的头上,苛捐杂税日益繁重,许多家庭为此卖儿卖女、流离失所。

宋徽宗又是一个史上有名的庸才,除了一手漂亮的“瘦金体”及花鸟画可登大雅之外,其它方面碌碌无为。偏偏他还喜欢各种花石竹木和奇珍异宝,于是那些谄媚阿谀之人,便想方设法在民间收刮,以供其玩赏。

为此,朝廷专门在江南设立了“苏杭应奉局”,委任专人负责收罗百姓手中的这类物品。百姓家中但凡有被他们看上眼的,马上就有人直接闯进来,不问青红皂白用黄纸封上,指定为“御用之物”。如遇反抗,就会被扣上大不敬之罪名。很多家庭就因为一个小物件,被逼得家破人亡,倾家荡产。

“苏杭应奉局”将这些搜刮来的财物,用船装运至汴京,每十船组成一纲,称为“花石纲”。方腊家乡是朝廷榨取财富的重灾区,他家里的漆褚也在朝廷搜刮之列。因此,方腊对朝廷有着刻骨之恨,反抗之举已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宣和二年十月间的一个夜晚,方腊将一群走投无路的农民集中在一个漆园里,召开了起义前的动员宣誓会。在方腊的激情演讲下,众人群情激奋,纷纷表示愿意追随他和朝廷抗争到底。

宣誓完毕后,方腊自封为“圣公”,设置年号“永乐”,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抗北宋王朝的起义运动。他们以帮源洞为据点,“方腊一呼,应者云集,不旬日,众至数万”。

方腊起义

11月,方腊迎来了起义后的第一场恶战,两浙都监蔡遵、颜坦领兵来剿,方腊在青溪三十里外埋下伏兵,农民军用木棒、竹枪奋战宋军,全歼蔡遵、颜坦部众五千,首战大捷。

其后,方腊部一鼓作气,乘势占领了青溪县城,而后连下睦州、欲州、杭州,由此声势大振。朝廷军队闻风丧胆,不战而溃,附近州县农民则纷纷起而响应。在起义后的三个月时间里,方腊部就占领了睦州、杭州、歙州、婺州、衢州、处州等六州五十二县,起义队伍发展到数十万之众,威震东南半壁。

在《水浒传》中,方腊给人的印象只是宋江的配角儿而已。他的登场仅仅是为了证明梁山好汉的勇猛善战和忠心耿耿。但是,历史上的方腊却是一个勇冠三军的帅才,他不但沉着冷静,有勇有谋,而且有着出色的组织能力,极善笼络人心。加上其贫苦农民的出身,他的身边很快就聚集了大批走投无路的老百姓,甚至在百姓中还流传着谚语:“十千加一点,冬尽始称尊。纵横过浙水,显迹在吴兴。”

“十千”为万,加上一点就是“方”字,“冬尽”指冬天的末尾,自然就是“腊”字,“称尊”当然是指登基为帝。

不过,声势浩大的方腊起义最终还是失败了,那么,他究竟是被谁打败的呢?

方腊的抗争让宋徽宗慌了神,他采取了软硬兼施,双管齐下的策略。一面派童贯率大军十五万南下,对方腊的起义军进行重兵围剿。一方面又命令一个叫董耘的人以他的名义写了一份“罪已诏”,假惺惺地宣布撤销“苏杭应奉局”,停止“花石纲”的征敛。

面对装备精良的朝廷大军,方腊没有丝毫的怯意,即便没有衣甲、武器,起义军也和朝廷周旋了近半年。由于双方力量对比过于悬殊,最后方腊被韩世忠俘获,其妻儿、37名首领以及七万余部全部被宋军所杀。随后,宋军对方腊的根据地帮源洞进行了血腥报复,“流血丹地,火其庐万间,斩贼百余万”。

所以,方腊最终是被宋军镇压的,他的失败根本就没有宋江什么事儿。尽管《水浒传》从109回开始,对宋江征剿方腊着力描写,前后用了十个回合,但史实不容置疑,方腊就是被童贯大军打败的,抓住方腊的当然也不是鲁智深或武松,而是韩世忠。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刘秀称帝后是如何对待西汉宗室的?与汉武帝相比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刘秀建立了东汉,汉朝也得到了延续,但不管怎么说,东汉相对来说也算是一个新的政权了,那么原先的那些西汉的宗室们,他们在这个时候,刘秀又是如何对待他们的呢?对于任何一个皇帝来说,宗室都是一股不可忽视又很不好处理的势力,那么刘秀使用的又是什么办法?汉武帝的推恩令可以说是阳谋中极为厉害的一招,那刘秀又是怎么

  • 唐朝为什么频繁发生政变,和早期的玄武门之变有关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唐朝虽然是一个综合实力非常强盛的朝代,但它并非是一个安定的朝代,因为在不到300年的时间里就发生过七次政变。如此频繁也是给唐朝政权的稳定性带来破坏,毕竟不是每位皇帝都是李世民,有能力把控全局,那唐朝为什么会经常发生政变呢?有人将原因归结为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正是因为他开了个不好的头,所以才会招来

  • 天可汗是唐朝的哪个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唐朝,相信大家都很都非常的熟悉了,这是我国封建王朝历史中最强盛,最开放的朝代之一,唐太宗李世民也被认定为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开明,最伟大的皇帝之一。在当时,唐太宗李世民不仅仅是得道了来自本国天下百姓的支持与爱戴,同时也受到了周边各部各民族的拥护,被尊称为“天可汗”,意思就是&

  • 大礼议事件一共死了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古代的皇帝继承皇位,看起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实际上却可以说是非常复杂的,其中有一个元素非常重要,那就是皇位继承的正统性。而在明朝嘉靖皇帝时期,还曾经因为这件事情引发过一次“大礼议事件”,就是针对于正统的一次长达三年的争论,而这一次争论,也导致了不少人的死亡,究竟这件事情是

  • 姜维如何击杀郭淮和徐质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在演义中,郭淮曾多次和蜀军交战,并且战绩出色。不过有一次姜维率军将司马昭困于铁笼山,此时郭淮带领魏军杀入,和司马昭里应外合,从而击败姜维。此后郭淮决定乘胜追击,结果却被姜维反杀。不过正史上,郭淮并不是这样死的,他于255年病逝,死后被追赠大将军。演义里为了突出姜维,才设计让郭淮死于他的手上,如果双方

  • 唐懿宗之后谁继位?为何加速了唐朝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唐懿宗李漼,在整个历史上不算是一个特别出名的皇帝,但是在唐朝历史上,却是一个评价不太好的皇帝,最重要的就是认为唐懿宗加速了唐朝的灭亡。唐懿宗并不是唐朝最后一个皇帝,那他到底是做了什么,才导致了唐朝更快的灭亡呢?唐懿宗之后的皇帝又是谁,他对于唐懿宗的作为有没有进行什么补救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

  • 刘禅在位41年,为何不替刘备报仇?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刘禅作为三国时期蜀汉的第二位皇帝,也是最后一位皇帝,在位时间也是很长的,长达四十多年,最终投降,成了司马昭的阶下囚。不过刘禅在位这么长的时间,他为何始终没有要去替自己的父亲,也就是刘备,为他复仇呢?刘备的死和东吴孙权也是有莫大的关系的,刘禅为何始终没有与孙权对立?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两汉

  • 李重茂为什么不算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在唐朝的皇帝世系中,唐少帝李重茂算是被忽略的一位,虽然他曾登上皇位,但却不被承认。唐中宗死后,韦皇后拥立李重茂为帝,不过当时李重茂只有16岁,根本无力亲自处理朝政,所以只能由韦后代为称制。仅仅一个月不到的时间,李隆基便发动政变,将韦后、安乐公主等人诛杀,李重茂的皇位自然也是保不住,他只能主动禅位,继

  • 大汉匈奴百年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在公元前201年,韩网信被迫降于匈奴。次年刘邦亲率32万大军亲征,在白登,如今山西大同东北地区,被产于的40万骑兵围困了7个昼夜,最终用计突围了出去。汉惠帝,吕太后忍受冒顿单于挑衅,继承汉高祖的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生养。汉文帝、汉景帝时,汉匈边境时有摩擦,但文景之治,大汉国力迅速发展。汉武帝时,马邑之

  • 商汤灭夏是什么之战?并非王朝更迭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很多人的印象当中,商朝取代夏朝与唐灭隋、明灭元等等都没什么区别,简单的说就是王朝更迭,两个王朝之间的较量。但是商朝取代夏朝的真实情况,很有可能并不是王朝更迭这么简单了。商灭夏的过程,因为史料的匮乏,我们很难窥其全貌。只能从《史记·殷本纪》、《孟子·滕文公下》的只言片语中,了解部分信息。在这些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