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溥仪退位后,原手下的9位封疆大吏最后去了哪里?结局是怎样的?

溥仪退位后,原手下的9位封疆大吏最后去了哪里?结局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911 更新时间:2024/4/4 20:49:38

由于满清的闭关锁国,呆滞其远远落后于西方各国。近代历史上,清朝在与西方列强有着多次冲突,都是以清朝的惨败而告终的。为了能够改变这种局势,开始大肆购买西方的先进武器,还组建了装备西方武器的新军。晚清组建新军,就是为了壮大自身的武装力量,更好的抵御外敌和控制天下,但是不曾想到,这支新军最终落在了袁世凯手中,并成为了大清的掘墓者。

慈禧健在时,袁世凯对她马首是瞻,唯命是从,但是慈禧去世后,她的接替者载沣没有能力控制现状,并指挥不动新军,只能重新请袁世凯出山,并将权力都交给袁世凯。随后,袁世凯利用革命力量,威逼利诱溥仪退位。

溥仪退位之后,权力就落在了袁世凯之手,那么,溥仪不是皇帝了,他手下的9位封疆大吏,最后结局如何?

一、闽浙总督松寿

大清灭亡时,它的9位封疆大吏只有1位为大清殉国了,他就是闽浙总督松寿。松寿是个顽固分子,在武昌起义爆发后,各地起义已成燎原之势,势不可挡时,松寿还要抵抗到底,他将武器散发给当地的百姓、妇女,希望他们站出来一起抵抗革命力量,但是大清早已失去了人心,他手下的旗兵也没多少战斗力,所以很快被击败。大局已定之后,松寿选择吞金自杀,为大清殉国。

二、湖广总督瑞澄

大清的灭亡,瑞澄要负很大的责任。四川因为修路,爆发了保路运动,他将湖北的新军调往四川去镇压保路运动,这造成湖北境内防务空虚。恰好此时,官府得到了革命人员的名单,并抓捕了首要的十几个人,导致一时间人心惶惶,最终革命党人为了自保,提前举行了武昌起义。当时瑞澄没有选择坚持镇压,而是见形势不妙,选择逃跑了,这让官军群龙无首,乱作一团,导致局势失控。

他先是逃到了上海,后来害怕清廷治罪,又逃到了日本。大清灭亡之后,他又返回上海,在1915年病逝。

三、陕甘总督升允

升允也是一位忠于大清的总督,在武昌起义爆发后,他开始率兵反攻西安,想拿下西北这片土地,为大清日后东山再起保住一块立足之地。但可惜,他还未拿西安,大清就亡了。后来,升允来往于天津等地,和满清的遗老遗少联系,想要复辟,但最终未能成功,他在九一八事变前去世。

四、四川总督赵尔丰

赵尔丰是一位比较有才干的人,曾率兵击败了英国人支持的西藏叛军,确保了我国版图的完整。不过四川保路运动爆发后,身为四川总督的他,却选择了血腥镇压,这导致运动愈演愈烈,最终被迫调湖北的新军入川前来镇压,造成了湖北空虚,让革命党人乘虚而入,发动了武昌起义,所以大清的灭亡,他也要负一定的责任。赵尔丰因为杀人太多,在武昌起义后,经审判后处死。

五、云贵总督李经羲

李经羲是李鸿章的侄子,为人比较开明,他推动了云南讲武堂的发展,为我国培养了不少军事人才。李经羲做总督期间,对革命活动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没有过多打压,所以他口碑较好,武昌起义爆发后,他被人保护送出了国境。后来回国后,投靠了袁世凯,成了袁世凯的嵩山四友,其他三人是徐世昌赵尔巽、和张謇。李经羲结局不错,于1925年,在上海病逝。

六、两广总督张鸣岐

两广地区是革命力量的主要活动地区,所以这些地区的革命势力比较强大。武昌起义爆发后,张鸣岐见局势不妙,很识时务地带着钱财逃跑了。后来回国后,他投靠了袁世凯,但让人气愤的是,在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他却做了汉奸,最终在日本兵败后,他在人民的谴责声中去世。

七、两江总张勋

张勋出身底层,能做到两江总督的位置,满清贵族的提携起了重要作用,所以他的内心很感激满清。张勋是个满清忠实的拥护者,大清亡后,他还不让士兵剪辫子,依旧遵循大清时期的传统。

后来,在冯国璋与段祺瑞之间爆发矛盾后,张勋以调停两人之间的矛盾为名,带兵入京。随后和满清遗老一起,做了一出复辟的闹剧,但仅仅只过了12天时间,张勋就被段祺瑞击败,复辟的闹剧也落下了帷幕。张勋随后在天津隐居,一心经商,不问政事,他的结局不错,最终病逝于天津。

八、直隶总督张镇芳

张镇芳和袁世凯关系亲密,袁世凯被迫回家隐居时,推荐他做了直隶总督,后来载沣又不得不将袁世凯重新请回来后,张镇芳又成了袁世凯的心腹。他在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中出力颇多,所以袁世凯失败后,他也被抓起来了,但在1918年被释放,随后做了天津任盐业银行董事、董事长。

九、东三省总督是赵尔巽

赵尔巽是满清九大总督中地位最高的一位,因为东三省是满清的龙兴之地,所以满清格外重视,东三省总督的地位也比较高。溥仪退位后,赵尔巽也失去了权势,袁世凯看重他的威望和影响力,想请赵尔巽在他手下做事,但被赵尔巽婉拒,后来袁世凯又请赵尔巽负责编撰清史,这次赵尔巽没有拒绝,不过他还未完成清史的编纂工作,就病逝了,也是他人生的一个遗憾。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各朝代都被游牧民族入侵,为何清朝没有?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古代,游牧民族对于古代各个王朝的入侵可以说一直都没有停止,在历朝历代都有出现过与游牧民族作战的经历,甚至可以说从周朝一直延续到了明清时期。但是唯独在清朝时期,似乎对游牧民族所说的并不多,战争也很少听说,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因为与清朝的建立者本身就不是汉族有关吗?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七国是现在的哪个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都在问这个七国也就是东周末期时候的七国都在现在的哪个省呢?如果拿当时的地图和现在的地图对比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这些个问题也都比较有意思了,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分析具体的揭秘看看!一、七国是现在的哪个省1、秦:陕西省、四川省。2、齐:山东省、河北省。3、楚:湖北省、湖南省、河南省、安徽省、

  • 溥仪身体怎么被宫女掏空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溥仪一生无子这个问题一直令人好奇,他16岁便娶了皇后婉容,还有3位妃子,为何没有一人怀上溥仪的孩子呢?传闻,这跟溥仪童年时期发生的一件事有关。溥仪继位时只是个宝宝,还需要奶妈照顾,此时宫女根本就不惧怕溥仪,还时常挑逗他,导致溥仪身体受损,心里还产生了巨大阴影。不过有学者推翻了这样一种说法,称溥仪是天

  • 秦朝的影响力有多远?与阿富汗地区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都知道,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随着1974年3月山西农民发现兵马俑,秦始皇陵的面纱就被一层又一次的揭开。我国古代实行的是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而等到秦始皇的时候,秦始皇并没有用人殉,而是才用陶俑的方式,把自己的千军万马,把自己生前辉煌的一切制

  • 赵高真的是中国历史上宦官亡国的第一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赵高,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秦朝时期丞相,本为秦国宗室远亲,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管事二十余年”。在秦始皇嬴政驾崩之后,便发动了沙丘政变,与丞相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迫长子扶苏自杀,另外立秦始皇幼子胡亥位皇。他在任职期间独揽大权,结党营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

  • 华阳夫人和吕不韦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历史当中有非常多的历史人物,而且很多历史人物不仅仅只有一个角色,很多都是多重身份的,并且在历史上以多重身份扮演着,给历史带来不同的影响。尤其是在战国时期的秦国,社会高度自由化,并且秦国在谏逐客书李斯事件之后,不再限制人口的流动,每一个恃才傲物自命不凡的人都可以在战国时期去到秦国来谋求一官半职,

  • 秦始皇是不是吕不韦的儿子?到底是谁的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近期《大秦赋》这部剧的上瘾又再一次的带动了一把了解秦朝历史的热度,这部剧也算是做的非常的精良了,自上线开始就一只好评不断。这部剧主要讲述的就是秦始皇嬴政从幼年生活,到统一六国建立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的故事。时间跨度很长,从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再到秦始皇,秦国4代君主均有出场。这部剧的起始时间很

  • 王翦的儿子王贲怎么念?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已经是平定了六国,并且建立的中国封建王朝中首个大一统王朝秦朝。在秦国统一六国的这千秋功业的背后,必定离不开秦国历代君主所打下的基础和积累的经验,同时也更离不开百万将士征战疆场。而其中王翦的儿子王贲[wángbēn],绝对是其中的佼佼者。将门出虎子王贲的父亲王翦,是战国时期赫赫

  • 王翦的父亲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王翦,相信大家都不会很陌生了,这是我国历史上战国时期秦国的一员大将,关中人士,是秦国数一数二的军事家。燕国和赵国便是被王翦所消灭掉的,并且还用绝对的兵力优势将楚国平定。王贲是王翦的儿子,也是秦国的一名猛将,可以说,秦国能够平定六国成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都是王翦父子的功劳。王翦的儿子是王贲,那

  • 王龁,王陵,王翦,王贲,王离之间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了解商鞅变法的朋友们都知道,商鞅变法实行了20等级的军工爵位制度之后,一般的平民老百姓也就有着上阵杀敌,建功立业,慢慢升级爵位的机会了,这就是为为何秦国在战国时期战斗时超群的主要原因是之一。得益于这种军功制度,使得秦国名将辈出,基本山可以说是一时难以胜数,顺口就能说出很多熟悉的名字——司马错、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