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最严重的热灾发生在哪个朝代,超万人被热死

古代最严重的热灾发生在哪个朝代,超万人被热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010 更新时间:2024/1/15 17:18:35

水灾、火灾我们经常听说,但你知道热灾是什么吗?热灾也是一种自然灾害,因为天气过于炎热导致的灾难便统称为热灾。可能相较于现代,热灾对于古人造成的伤害会更大一些,长时间的高温天气,人不仅会中暑,还会减少河流流经,导致水源不够。古代也曾爆发过比较严重的热灾,而且不少人都因此丧生。这次就准备讲讲发生在乾隆年间的一次热灾,看看当时的情况究竟如

乾隆八年爆发“热灾”

这是一个被收藏在湖北省博物馆的“粉彩荷花吸杯”,生产于清代光绪年间。它的外形十分美丽,花梗中空,与花瓣相通,作用等同于吸管。这么美的物,作用是什么呢?答案:古代文人雅士在盛暑天气喝饮用。

古代没有空调,但古人也有很多消暑的办法,喝冷饮便是其中之一。代《梦粱录》就记载道:“正当三伏炎暑之时......命翰林司供给冰雪......以解暑气。”在宋朝的大街小巷,冷饮真随处可见,什么冰雪冷圆子、荔枝膏水、香薷饮之类的,绝对不含人工色素。

但不要觉得有冷饮,古人就能对抗热气。历史上,宋朝和清朝都发生过“热灾”,人活活热死的情况一度成为皇帝最忧虑的事。这其中,号称“史上最热”的夏天便出现在乾隆八年也就是1743年,到底有多热?

现代人很难想象,那一年,京师热灾泛滥,从7月14日至25日,短短12天内,京畿之地竟然有11400人因为高温而死(据史料和地方志统计)!不单单北方,南方也出现了高温灾难。

那一年史书上对热灾的记录多达48处,范围除了京城,还包括河北、山西、山东、湖北等地,半个中国进入“烧烤模式”,各地官吏关于炎热的奏报源源不断送到乾隆皇帝案头,乾隆皇帝却完全无计可施,最后只能想了些无用的办法。

从乾隆八年的一些史料县志里,我们能了解到这场热灾究竟多严重。首先,热灾惊到了来中国传教的外国人,有个叫宋君荣的法国传教士当时在北京游历,他亲眼目睹了人们因为炎热而生病、死亡的情况,并且将其写到了寄回巴黎的报告中:

“北京老人说,从未见过如这一年7月般的高温......从13日起,炎热便难以忍受,许多人热死的情况,造成了大面积惊慌。”按照宋君荣的说法,京城附近热死的人多半很穷,其中尤其以不耐酷热的胖子为甚,这倒也符合常理。

其次,地方县志纷纷用文字记录了热况,每段文字咋一读似乎很夸张,然而,这些地方完全没必要串起来说谎。如《天津县志》记载:“土石皆焦,桅顶流金,人多热死......”《高邑县志》记载:“墙壁重阴亦炎如火灼,日中铅锡销化,人多渴死。”

气温究竟有多高

连金属都不耐高温,直接融化了,可见这炎热达到了什么可怕的程度。现代气象专家曾经换算过,乾隆八年7月25日,京城炎热达到了顶峰,温度值44.4℃,相当极端,而且在此之前的五天内,京城附近温度值都超过了40℃。

京畿之地热死的人,只是那一年因高温致死的部分。如果再算上其他地方数据,当年的热灾严重程度会大大增加。乾隆皇帝特意命人在京师发放药物,减少中暑伤亡,但这也是杯水车薪,完全无法阻止热灾泛滥。

乾隆皇帝还专门写了一首诗,记录自己面对热灾的心境:“冰盘与雪簟,潋滟翻寒光,辗转苦烦热,心在黔黎旁。”意思是说,虽然我在宫中有冰盘可以吃,有凉席可以睡,清凉又舒适,但只要想到那些还在因为炎热受苦的人,我就心焦烦热。

这样的灾难,在古代通常会被认为与君有关,因为皇帝是“天子”,承天之命,所以上天降下惩罚,皇帝就下“罪己诏”,表示深刻反省,希望上天能够垂怜苍生。乾隆皇帝也想到这点,下了这样一道旨意:

“谕、京师自五月杪以来,天气亢旱且溽暑炎蒸,甚于往岁。明系上天垂象以示儆,朕夙夜忧惕莫释于怀,皆因朕躬之阙失......”当然这道圣旨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热浪依然滚滚而来,只是乾隆皇帝为安人心才采取的办法。

据统计,从公元10世纪到20世纪初,中国历史上出现了19次极端“炎夏”。宋朝发生热灾时,很多人连一杯水都买不起,泉水都枯竭了,树木被烤死了,热灾碰上大旱,饿殍遍野的景象是坐在空调房里的我们难以设想的。

热浪绵延千里,仿佛永远都没有尽头。古人的风雅解暑手段,也不是人人都消受得起的,在古典名著《水浒传》里,白日鼠白胜就唱过:“农夫心内如汤煮,王子公孙把扇摇”,说明古代贵族消暑的乐趣,对平民而言完全是一种奢望。

清朝《晴雨录》记载,当年7月26日,京城下起了小雨,酷暑稍稍缓解,但紧接而来的旱灾,却再次让乾隆皇帝焦头烂额。直到乾隆九年六月,华北大雨,旱灾才有效缓和。与古人比较起来,生活在现代社会、有空调有wifi有西瓜冰箱的我们,可要幸福多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为何汉武帝非要杀钩弋夫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在看一些古装剧的时候,都听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叫做“母凭子贵”,皇宫里的妃子如果生下的是皇子,那么妃子的地位也会随之上升,然而在历史上也不都是这样的结果,比如在汉朝汉武帝时期,就有钩弋夫人,虽然生下了皇子,而且最后还被立为了太子,但是也正是因此,钩弋夫人不仅没有得到很高的地

  • 姓李的男孩有内涵名字大全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都在问这个姓李的男孩名字到底要怎么起呢?其实也简单了,可以起一些简单的有涵养的,小编下面已经给大家收集了很多很多了,都是这个100分系列的好名字了,大家也速度来看看吧,如果这些名字还不满意的话,文章末尾的专家起名也别错过了,很符合五行八卦的,大家也速度来看看,祝福大家起名成功了!1、李俊风

  • 李姓女孩名字最高分数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这个人都在说这个李姓的女孩名字到底要怎么起呢?其实问题什么也不大的,小编也已经给大家收集了很多很多相关的名字了,都是这个100分系列的,有需要的可以看看,如果这个名字大家还不喜欢的话,文章末尾的专家起名大家也试试吧,祝福大家起个好名字了,都是这个五行八卦符合的,祝福起个好名字!1、李沐桐 李

  • 汉宣帝为何追封卫子夫?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汉宣帝也还是有很多人都知道的,他这个人算是比较幸运的,巫蛊之祸死了那么多人,他却成了唯一几个留存下来的,等这个汉宣帝上位之后,就追封起了自己的祖辈,那么有的人就要问了,这个汉宣帝为何追封卫子夫呢?还有这个汉宣帝又是怎么评价卫子夫的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卫子夫的儿子是刘据,刘据的

  • 毙鹰事件是谁陷害八爷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看过《雍正王朝》的朋友,一定会对毙鹰事件印象深刻。当日正是康熙皇帝的大寿之日,结果十四阿哥的祝寿礼物竟然是只死鹰,这在康熙眼里简直是大逆不道的行为。不过历史上真正的毙鹰事件并非如此,送死鹰的并不是十四阿哥胤禵,而是八爷胤禩,而八爷则是这起事件的被害者。那到底是谁陷害八爷呢?今天就为大家讲讲这段历史,

  • 少康是如何复兴灭亡近百年的夏朝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夏朝作为一个距离现在年代非常久远的朝代,各种史料的记载自然也没有那么详细,但是在为数不多的记载当中,也能看到不少夏朝的发展历史。夏朝其实经历过一次灭亡之后又重新复国的过程,但是这一过程相隔的时间非常的久远,差不多快有百年的时间了,按理说这么长的时间,如果灭国了的话基本上是没有太大的可能再重新复国的,

  • 郑国为什么会被韩国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郑国是春秋第一个称霸的诸侯国,甚至当时有种说法叫“天下诸侯,莫非郑党”。不过郑国并没有将自己强势的劲头一直延续下去,到了战国初期就被韩国给灭掉了。相信很多朋友会不理解,曾经的强国为什么就突然灭亡了呢?实际上倒不是说韩国有多强势,而是郑国内乱实在太严重了。而且郑国的发展策略

  • 为什么春秋战国很少有将军篡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在我国古代的历史上也是非常有名的了,作为大一统王朝诞生之前的时代,这一时期可以说各个诸侯国并立,相互之间也是争斗不休的,不过这一时期在诸侯之间有各种各样的争斗,却似乎很少听说过有将军谋权篡位的情况发生。我们知道在历史上很多时期,都可能会发生有手握大权的将军谋权篡位的情况,因为他们手中握有

  • 关羽如果和黄忠年纪一样大,谁会更胜一筹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关羽曾因黄忠和自己同列五虎将之一而不高兴,就是觉得黄忠年纪太大。不过黄忠虽然跟随刘备时已经年过60岁,但依然能够驰骋沙场,是刘备账下最出色的将领之一。如果黄忠能够年轻几岁,他和关羽交手谁会更胜一筹呢?老年黄忠战斗力依然惊人,要是他和关羽同岁,可能关羽还没那么容易击败他。那这次我们就开个小脑洞,看看这

  • 燕国本是边远小国,为何能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燕国在战国时期的历史上,很显然绝对是一个有名有姓的国家,作为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再加上策划了刺杀秦始皇的燕太子丹,让燕国更加的有名了。不过燕国却和秦国一开始一样,都是很不起眼的小国家,而且还是边远小国若要论大国历史的话,燕国是根本排不上号的。但是就这样一个小国家,它究竟是如何跻身战国七雄之一的呢?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