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燕国本是边远小国,为何能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燕国本是边远小国,为何能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006 更新时间:2024/2/5 8:02:40

燕国在战国时期的历史上,很显然绝对是一个有名有姓的国家,作为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再加上策划了刺杀秦始皇的燕太子丹,让燕国更加的有名了。不过燕国却和秦国一开始一样,都是很不起眼的小国家,而且还是边远小国若要论大国历史的话,燕国是根本排不上号的。但是就这样一个小国家,它究竟是如何跻身战国七雄之一的呢?燕国究竟有着怎样的发家史,它能够强大起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所谓“战国七雄”,是秦、楚、燕、赵、韩、魏、齐的并称,代表着战国阶段最为强盛的七个国家。如果仔细对比就会发现,其中有件蹊跷事儿。

齐国历来就是东方大国,出过春秋五霸中的齐桓公;秦、楚同样有着辉煌的历史,也分别出过春秋五霸中的秦穆公、楚庄王;韩、赵、魏的前身是强盛无比的晋国,晋国同样也出过春秋五霸中的晋文公

唯独这个燕国是个什么情况?一个中下游实力的小国,凭什么能熬过春秋时期,并且成为了“战国七雄”之一呢?

1、国土拓展,有了成为大国的基础

众所周知,燕国能成为诸侯国中的大国,离不开齐桓公称霸路上的一次援助。这次援助的价值不在于燕国拓展了多少土地,而在于这块土地对于燕国的发展起到了非同一般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掘这件事情真正的意义所在,我们还是要讲一讲齐桓公助燕的故事。

话说公元前664年,一个名叫山戎的游牧民族南下,侵略燕国土地。山戎主要活跃在今天的河北省北方,又称“北戎”,属于匈奴的一支。公元前706年,曾经有过一次南下,侵入到了齐国境内,是当时的郑庄公出兵救援,才将其击退,换来了30多年的和平。

而经过30年的修生养息,山戎再次南下,这回没有去惹齐桓公治下兵强马壮的齐国,而是将目标放在了弱小的燕国。燕国自然不是对手,于是向齐桓公求救。

齐桓公正在管仲的建议下施行“尊王攘夷”的策略,想要称霸,但正苦于没有一个契机取得各诸侯国的信任,恰巧接到了燕国的求援,面对的敌人还是山戎,新仇旧恨一起算,便决定出兵救燕。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关键信息。山戎在河北一带,那么当时燕国的势力就可想而知了,还没有达到战国阶段那个大国的水平,和齐楚秦等国还不在一个量级上,属于比较弱小的国家。当时的齐国有着称霸的实力,自然不是山戎这种游牧民族惹得起的,所以很自然地就被齐国赶出了燕国境内。

事情还没完,齐桓公和管仲俩人一合计,万一齐国撤兵之后,山戎又来了怎么办?索性好人做到底,帮燕国彻底解决了这一麻烦。于是,齐军乘胜追击,继续追杀山戎。而山戎没想到齐军真的想要灭亡它们,没做准备,被齐军追得走投无路,不得不向孤竹求援。

这个孤竹是哪呢?孤竹国据说是商代分封在北方的诸侯,大概在今天的河北省东部地区,唐山一带。但根据考古发现,孤竹实际控制的范围着实不小,辽西一带也曾出土过孤竹国的青铜器。

有学者推测,孤竹国在周初可能经历过一次新的分封,属于受燕国控制的国家。但周王室衰微,群雄割据,从孤竹帮助山戎的行为来看,其应该是早已脱离了燕国的掌控。因为远离中原,孤竹逐渐有了化为夷狄的趋势。这种现象并不罕见,就像匈奴也曾经是夏后氏的分支,源出姒姓。

孤竹想要帮助山戎抵御齐国的进攻,其中还有处于今天河北省东北部的令支国也参与了这次战争,他们三个一起都被齐桓公灭掉了。

重头戏就在后续的收尾。

齐桓公打下来燕国东北方向的三股势力,为了彰显自己无私的精神,将这块地盘无偿地送给了燕国。燕国国君非常感动,送别齐桓公的时候,不知不觉地就送出了边境五十里的地方。

齐桓公既然要“尊王攘夷”,那规矩就不能破,于是就以自古诸侯相送不能出国境这一惯例,将燕齐边界以此地重新划分,又让燕国得了原属于齐国的一小块土地。燕国在此筑城,名为燕留,用以铭记两国之间的友谊。

齐桓公割出五十里地其实并不算什么,只不过是想借此机会向各诸侯表达他会尊重各方利益的涵义,燕国并不会因此就变得更为强大。真正使其发生质变的,就是东北这一块土地,也许齐桓公和管仲当时也没有意识到,这一块地盘的接手对燕国来说意味着什么。

2、因祸得福,偶然打通的东北交通

燕国得到了其东北方向的这块土地,耕地与人口都有了发展的空间,国力自然是逐渐增长。但我们要把眼光再往外拓展一点,不要只盯着国内的历史,还要看到当时我们和邻国的关系。

这块土地的背后和另一个国家相连,那就是朝鲜半岛上的箕子王国。考古已经证明,在后来的时间里,燕国与之取得了非常密切的联系。

朝鲜半岛上的箕子王国是怎么回事呢?这要从武王伐纣说起。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殷道衰,箕子去之朝鲜,教其民以礼义,田蚕织作。据说,箕子是身着白衣,佩戴冠剑来到了这片土地上,教授这里的原住民中华先进的文明。所以朝鲜半岛有“尚白”的传统,“白衣之禁”历来常有,但效果不大。而平壤附近也有一个衣冠冢,传说是埋葬着箕子的冠和剑。

箕子在这里建立的国家,是朝鲜半岛上的第一个王国,史称“箕子朝鲜”。这个王国和中原一直有联系,有记载说箕子还曾经回到过故土。但可以肯定的是,春秋时期,箕子朝鲜与中原诸国中的齐国有着非常密切的往来。

齐国之所以能发展迅速,离不开其繁荣的经济贸易。从《管子·轻重篇》、《管子·国蓄篇》、《史记·齐太公世家》、《史记·管晏列传》等等典籍记载来看,管仲是非常注重商贾对于国力提升的作用的。并且认为,管仲是在稳定农业生产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一系列商贸关系来使得齐国成就了霸业。

朝鲜半岛上有一种货物是在中原诸国大受欢迎的,叫做文皮,也就是虎豹之皮。《管子·轻重》十三所言:发朝鲜不朝,请文皮毤服而以为币乎?……一豹之皮,容金而金也。然后八千里之发朝鲜可得而朝也。

齐国所在的方位是今天的山东半岛,它与朝鲜半岛的交流主要是通过水路进行的。而燕国与朝鲜半岛取得联系,却是开辟了陆路交通,这条路被有些学者称为东部的“丝绸之路”。

燕国与朝鲜半岛存在非常密切的贸易关系,有着文献记载和考古实证。《史记·货殖列传》中讲述燕国的地理形势,有这样的描述:东绾秽貉、朝鲜、真番之利。

而朝鲜半岛的西北一带也曾出土过大量的明刀,这是燕国的货币。这种货币的分布是从今天河北省、北京、河间、易县,又经过了辽东半岛一直延续到朝鲜北部,足以说明燕国与朝鲜的贸易路径。

这条路在秦国灭燕之后被秦人接管了,所以平壤附近也曾经出土过少量的秦朝半两钱。

总之,春秋时期的燕国原本的地位非常憋屈,东南面是强大的齐国,西面是同样强大的晋国,而北方、东北、西北等方向上,还有着非常多的游牧民族对其虎视眈眈,可以说以燕国弱小的国力,是被锁死在了一个小区域之中。

齐桓公北伐山戎、孤竹的举措,为燕国厘清了东北部的边患,并且从客观上打通了与朝鲜半岛的交通。而西北方向,晋国通过一系列改革也逐渐变得更为强盛,吞并了赤狄、长狄等二十多个部族,解放了燕国西、北边境。

此后的燕国曾经进行过一次迁都,当时燕国都城是在临易,但战国时期就已经变成了蓟城,也就是如今北京地区,其重心明显北移。

这一次迁都发生在何时没有明确记载,但根据考古遗迹等的发现,在春秋时期的可能性更大。而这些,都是发生在齐桓公助燕之后,有理由认为其经济、政治重心的北移和其在北方有了更好的发展条件有关。

3、出身探源,燕国有着成为大国的先天条件

燕国能成为后来的大国,自然不能仅仅靠着齐国的帮助和东北方向的贸易等外力,如果翻开它长达八百二十二的历史就能发现,燕国的过去也很不一般。周朝分封诸侯,得到分封最多的就是宗室,但是宗室之中的地位也有高低上下。

在武王伐纣的过程中,宗室里有两位功臣一直被后世称颂,一位是鞠躬尽瘁的周公,另一位是公正无私的召(shào)公。在军队之中,周公执大钺,召公执小钺,说明都是周王朝权力核心的人物。而燕国恰恰就是召公姬奭(shì)的封国,姬奭也就是燕召公。

所以说,燕国在最初的分封时,其地位是很高的,被分封到北方边境,也是为了管控北方和东部的游牧民族或者是一些偏远小国,比如刚刚曾经提到过的孤竹等。

分封制很有意思,它不是简单地划分土地,诸侯国还有一个义务,那就是开疆拓土。也就是说,别看周王朝后来那么大,其实在最初阶段是控制不了那么大地盘的,于是就像点墨水一样,在王朝原有版图上甩一些墨点,让它们互相自由地渗透和扩张。

那么,这些墨水的位置就有讲究了。试想,在版图中间地方的那些诸侯国,数量是非常多的,据说在初时受到分封的诸侯国就达到了七十一个,大部分都在版图的中央位置。那么随着各方势力的逐渐扩张,必然会出现重合的区域。

也就是说,那些在中部地区的诸侯国虽然在安全上会更好一点,但其发展在四面八方都会受到邻国的限制,它们的前景是可以看到尽头的。比如像陈国、蔡国、宋国、卫国这些国家,甚至曾经的强国鲁国都是这样,发展的空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而反观战国七雄,他们所处的位置大都是边疆地区,最少有一个方向是没有限制的。这样一来,当其他国家没有了发展空间的时候,这些地处边陲的诸侯国还在不断地扩张,其实力还在不停地增长。

燕国的地理位置恰恰就处于北方的边境上,这也就决定了它有着发展成大国的潜力,而这是其先天的优势所在。所以说,燕国在春秋、战国两个阶段里,虽然其国力长时间都是处于中下游水平,但依然能成为强国之一,和其先天的地理位置以及东北方向的助力有着莫大的关系。

这是运气、机遇和实力的共同造就。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宋朝真的有电视剧里拍得那么好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宋朝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朝代呢?相信应该有很多人都很好奇的吧,现如今有不少宋朝题材的电视剧,在剧中很多人也是认识到了宋朝。不过电视剧里面的宋朝其实看起来还是非常好的,也是让很多人非常向往的。不过这些毕竟都只是电视剧里面呈现出来的样子,与真实的历史还是会有不少出入的,那么真实历史上的宋朝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 卫子夫的三个女儿命运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都在问这个卫子夫的事情,其实卫子夫也只能说是结局悲惨吧,其实她的一生也还是非常传奇的,很多人也知道卫子夫给汉武帝刘彻生了很多后代,分别是生了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儿子就不说了,巫蛊之祸被杀,卫夫子也因此上吊自杀,那么有的人想问了,这个卫夫子的其实三个女儿的结局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们继续来分

  • 多尔衮为何不称帝?与孝庄有什么关系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看过一些清朝剧的人应该都知道清朝的一些著名的人物i,比如有孝庄皇太后、多尔衮等等。而民间一直都流传着孝庄和多尔衮之间是存在一些私情的,只是这些事情虽然传的很多,却始终带有一种野史不可考的意思。而当时多尔衮权势也是非常大的,只是为何这种情况下的多尔衮却并没有选择称帝呢?多尔衮没有当皇帝究竟是什么样

  • 大明为什么守不住辽东?真是自己断送了有利条件?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明朝和清朝交界的时期,战争是无法避免的,而在后世人眼中看起来很不可思议的,就是发生在辽东的战役。明朝明明可以说是举国之力都在支援辽东,然而却还是无法阻挡清兵的铁骑,自此之后清兵更是势不可挡,直到攻下明朝,建立起了清朝。但为什么明朝当时会守不住辽东?当真是自己把所有的有利条件都断送了吗?辽东失守的原因

  • 十大贤后为什么没有卫子夫?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历史上的十大贤后还是非常知名的,但是但是大家估计也发现了,这十大贤后里面非常有争议的,为何这么说大家可以看看,那就是这十大贤后里面并没有什么这个卫子夫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卫子夫在真正的历史上到底是不是真正的贤后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历史上的十大贤后分

  • 为什么说西汉始于蛇亡于莽,西汉被谁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汉朝总共有400多年时间,但中间经历了王莽篡汉,导致有了西汉、东汉之分。西汉共有210年的历史,有一句话叫做“西汉始于蛇,亡于莽”,这其中的含义了解历史的朋友肯定不会陌生。那今天就准备趁此机会更各位讲讲,西汉和蛇到底有什么关系。其实蛇跟“莽”会让人感觉

  • 庞统能否帮助刘备不失荆州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有庞统和诸葛亮的辅佐,刘备事业也是蒸蒸日上,可是后来庞统意外身亡,刘备失去了一位核心成员。虽然刘备成功拿下汉中,其势力达到顶峰,但此后关羽败走麦城、荆州失守、夷陵之战大败,这些事件的发生,让蜀国国力迅速走向衰退。如果庞统还活着的话,他能不能帮助刘备守住荆州呢?其实这个问题还是比

  • 刘邦明知自己死后戚夫人会遭报复,为何不立她为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戚夫人惨遭吕雉的毒手,最终也是死的很惨,这件事情很多人应该都是比较了解的,戚夫人被做成的“人彘”可以说是非常骇人听闻的,刘盈看到之后也是非常震惊,因此郁郁寡欢而死,可见究竟有多可怕。然而在刘邦还没死的时候,他明明已经预料到,自己死后吕雉不会放过戚夫人的,为什么他不直接把戚夫人

  • 扶苏为什么自刎,他是被谁逼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扶苏自刎似乎令不少人感到难以理解,他明明手握重兵,为什么没有选择起兵反抗呢?或许这便是扶苏的弱点之一。因为触怒秦始皇,扶苏被派到上郡,和蒙括一起修筑长城。此后秦始皇突然病逝,他的遗诏遭到赵高的篡改,最后是把继承人扶苏活活逼死。扶苏看似是被赵高等人害死,实际上秦始皇也需附上一定责任,在这件事上秦始皇做

  • 杯酒释兵权之后,赵匡胤把兵权给谁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很多人都非常了解了,宋太祖赵匡胤用了一种还算是比较温和的方式,让当初手握兵权的人都把兵权交了出来,毕竟功臣手中的权力如果太大的话,任何时候对皇帝来说都是一种很大的威胁。不过不管是什么时候,总需要人来带兵打仗,原本功臣的兵权回到赵匡胤手里之后,他自己又不能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