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没有昏君,为什么也会亡国?

清朝没有昏君,为什么也会亡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657 更新时间:2024/1/27 13:50:09

清朝作为我国古代的最后一个封建朝,很多人一直以来都是非常感兴趣的,而很多人人认为,清朝皇帝十几个,每一个都不是昏君,但既然如此,为什么最终清朝还是灭亡了?清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和清朝的皇帝之间有什么关系吗?清朝既然没有一个皇帝是昏君,为何最终还是沦落到了灭亡的地步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民心所归,大事可成;民心所离,立见灭亡。”——陈天华

对于中国封建时期的朝局,人们总会有“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感慨,除此之外,每一个朝代都是经历过由弱到强、由盛到衰的全过程,而每一个朝代的灭亡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特殊原因,离我们最近的清代也是如此。

后人在总结这些朝代灭亡原因中,很多都源自于末代帝王的昏庸无度,无心朝政且贪图享乐之时慢慢地掏空了整个国家的根本,由此引发的社会动荡足以颠覆当时统治者的王权地位,而这样的说法其实并不适用于清朝的灭亡,换言之,清朝末年的腐朽不堪的确有目共睹,可使得大清王朝最终没落的原因并不是因为统治者的昏庸无能,而是时代趋势下的大清“气数已尽”造成。

所以,要说清朝的最终覆灭原因,还是应该结合着时代趋势与特点从最理性的角度来综合考量,而不是一提到封建王朝的灭亡就惯性地认为是统治者的昏庸无能导致。

1、清朝统治者的教育机制有效降低昏庸帝王的出现

要说大清王朝是家教最严格的家族,这个评价是相当中肯的,要知道,清朝从皇太极开始就极为注重统治阶层后代的培养,尤其在雍正帝之后,尚书房对于皇子的教育更是尤为地受到重视。

而对于每年假期仅仅不到十天的皇子们来讲,即便是天资平庸的一类,能够在皇家优质教育资源的熏陶之下,想要做到读书识字以及通晓事理都是没问题的,而更多的治国之道也会在软磨硬泡下逐步建立理念。所以说,皇子们经历了长时间高质量的化熏陶,想要成为昏庸无度的人几乎是没有可能的。

清朝对于后代的培养这一方面是之前任何一个朝代都无法与之媲美的,所以,哪怕是皇子日后成为王权继承人,从小建立起来的良好素养也注定他们成为昏庸帝王的可能性相当低,最不济也只能是对于政治没有太多远见的帝王,昏庸无度甚至骄奢淫逸的情况是不可能存在的。

可想而知,没有了帝王的骄奢淫逸,清朝至少直到最后灭亡之前,在位的帝王还是会对挽回国运做出努力的,只是所做的努力成效越发的不足而已。

2、儒家思想对于清朝人长久养成的固步自封导致政体的无法革新

现代人承认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至高瑰宝本无可厚非,而长久以来,儒家思想对于古老中国的稳定发展也的确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过,儒家思想在很多层面上的确也限制了上到统治者下到平民的思想发展,长久存在的森严等级思想与男女尊卑有别等等思想注定使得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越发畸形。

所以,时间来到清朝,儒家思想统治下的种种弊端在这个朝代已经是越发地突显起来,而当时的中国相对于其他国度的发展更是处于明显落后的状态。其实,就拿曾经号称日不落帝国的大英帝国来说,以其为代表的很多西方国家也都是从封建时期逐渐转型到新的政体形式从而实现逐步强大的,而大清王朝却没有西方国家的好福气,造成这一局面的恰恰是长久的儒家思想影响下全体清朝人的固步自封。

而清朝末期的世界局势还处于各国之间弱肉强食的野蛮状态,可想而知,西方列强更多的不会是想要去帮扶弱势清朝的崛起,相反,各类无情的打压与攻击只会让清朝统治者的政权地位越发地摇摇欲坠。

3、西方列强敲开大清国门后的全民觉醒致使封建制度的难以为继

如同开篇陈天华对于天下安定的精辟解释,一个国家的民众价值观决定了这个国家会以什么样的形态发展下去,在很多西方人对于大清末年的民众生活状态评价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思想尚未蒙之时民众的愚昧,可当西方列强敲开了大清国门,类似于梁启超孙中山一类的思想启蒙者逐渐涌现出来,而大清末年的政治氛围已经无法满足这类人的思想诉求。

所以,一个朝代的灭亡从来都是内力加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大清灭亡内部最重要的助推就是这些受到西方思想启蒙的仁人义士,所以,他们促使的大清覆灭并不完全出于这些人对于大清王朝的不满,相反,先进的政治形式终将替代落后的统治思想在当时才是不争的事实。

小结:有人曾提出过这样的论调:封建王朝的帝王身处权力核心,他们的本分就是将自己的文韬武略完全运用在国家治理上,相反,哪怕不曾骄奢淫逸只是能力平庸的帝王登上皇位都是一种罪过。而这样的论调更多的适用于封建稳定时期,对于清朝这样身处封建统治在中国大势已去的朝代来讲,无论统治者为了维系自身的统治做出怎样的努力都无法阻挡历史车轮的滚滚前。所以,清朝的最后灭亡真实原因并非帝王的昏庸无度,而真的是时代趋势下注定清王朝的“气数已尽”!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张郃真的胜过夏侯渊十倍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定军山之战,老将黄忠击杀夏侯渊立下大功,但刘备却觉得夏侯渊不及张郃,如果斩杀张郃更胜夏侯渊十倍,为何在刘备眼里夏侯渊如此不堪?其实在曹操阵营中,夏侯渊同样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将领,他在官渡之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后还率军征伐关中、平定凉州,立有显赫功劳。虽然刘备不看重夏侯渊,但就夏侯渊和张郃两人相

  • 朱棣为什么不学李世民,直接起兵让朱元璋退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从自己的侄子朱允炆手中夺走了皇位,而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李建成,从李渊手里得到了太子之位,基本上也就差不多相当于得到了皇位了。那既然如此,为什么朱棣不能像李世民那样,直接起兵逼迫朱元璋退位呢?朱棣和李世民之间的差距究竟是在什么地方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1、朱棣学

  • 董卓死后他的后人为什么没站出来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董卓早先因为立有救驾功劳,因此开始掌权,后来利用吕布除掉丁原,顺势吞下两大军阀的兵力。此时董卓势力在朝中已无人可挡,所以他才能挟天子以令诸侯,权倾朝野。不过等董卓死后,他的军队变的群龙无首,这就比较奇怪了,难道董卓就没有想到让他的儿子接班吗?而历史上对于董卓的儿子并没有明确的记载,甚至连名字叫什么都

  • 汉王朱高煦怎么死的,朱瞻基为何一定要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论战功,朱高煦要强于自己的哥哥朱高炽,但他只是次子,朱高炽才是长子,所以从出生开始就基本注定他与太子位无缘。但朱高炽又接受不了,一个能力不如自己的人仅仅因为比自己早出生就可以继承皇位,所以他曾多次想方设法谋取太子之位,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直到朱瞻基继位,朱高炽依然没有死心,还打算起兵造反,最后是被贬

  • 曹操在十八路诸侯中什么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在三国演义的第五回中,讲的是曹操发动了十七路诸侯联军共同讨伐董卓的故事。在演义中,曹操以一己之力策动十七路联军,这样强大的号召力在当时的确是让人刮目相看。但是在正史当中,曹操的号召力可并没有这么夸张。这“十八路诸侯”也并非是他一路号召而来的,甚至在“十八路诸侯里&

  • 马谡按照兵法行事,为什么还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间,他让马谡防守街亭,抵御魏军的进攻。结果马谡擅自违反诸葛亮命令,选择放弃水源,登上南山据守,结果惨被而归。不过马谡此番是按照兵书所说行事,为何还会失败呢?只能说马谡虽然读过的书不少,但缺乏实战经验,不懂得活灵活用,才会招至败局。在旁人看来马谡犯了一个很低级的错误,但马稷可能根本没

  • 分封制早已经被废除,为何朱元璋要恢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都知道,分封制作为古代的一种制度,在秦朝时期就已经被废除了,改为实行郡县制,不过后来汉朝时期并没有完全延续秦朝的做法,分封制还是实行了一段时间,后来分封虽然没有彻底废除,但是大多数时候还是延续了郡县制的制度,因为这种制度很显然对于皇权是更有利的,只是秦汉之前并没有郡县制,是一种新的制度,人们的

  • 张辽和徐晃哪个厉害,谁才是第一五子良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论五子良将的排名,前二人选一般都是在张辽和徐晃之间做出选择。这两人都是三国时期非常优秀的将领,一生战功显赫,但他们属于同一阵营,没有直接交过手,所以只能从各自的战绩来分析。下面我们准备从两个方面进行比较,一个是个人武力,一个是统兵能力,真正厉害的将领不仅是个人武功厉害,更应该是一位军事能力出众的人,

  • 南北朝时期男女关系乱吗?这些证据让人无法直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说到这个民风彪悍的问题,在古代历史上还是非常有意思的,有很多的故事的,每个朝代的情况都不一样,有的很保守,有的却非常开放,但是在南北朝这个时期,那不是什么男女混乱了,那就无法直视,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可以速度下载试试!南北朝时期的奇葩行为,关系混乱到无

  • 南宋是如何报复靖康之耻的?对金国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靖康之耻在宋朝可以说是一件非常耻辱的事情了,宋朝皇室和大臣们都被俘虏,北宋灭亡,建立起来的南宋也是风雨飘摇,而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南宋好像非常在意求和,却不在意失去的土地,但其实并不是这样,南宋也算是报了靖康之耻的仇的,那他们究竟是怎么报仇的呢?南宋对待金国的态度究竟是什么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