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孝公暗示儿子杀商鞅?

秦孝公暗示儿子杀商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392 更新时间:2024/4/12 4:04:39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变法虽说是一场剧痛,但是苦尽甘来,剧痛过后便是国家变得超乎想象的强大。我国历史上,历朝历代都有经历过变法,很多人都以为最早的变法就是秦国的商鞅变法,其实非也。最早的是魏文侯时期的李悝。而商鞅的理论知识,基本上也是从李悝变法之中学习过来的。可是理论永远只停留在书面上,变法的核心要点并不是理论,而是实践。

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很可惜的是,很少有国家愿意做这些实践探索。秦孝公跟其他人不一样,他愿意探索,可是他没有方法。

于是乎商鞅便应运而生,成为了改变秦国命运的那个人。他不仅有变法的理论知识,他还有变法的实践能力,这是至关重要的。

1、商鞅变法,让秦国走向强大。

秦孝公之前,也出现了不少明君,可是很可惜的是,他们没有遇到过商鞅这样的人才。所以秦孝公之前,秦国是非常弱小的。

被强大的魏国欺负也就算了,就连巴蜀、匈奴和义渠都不把秦国放在眼里,这是秦国最昏暗的一段时日。

商鞅来了以后,说服了秦孝公开始变法。秦孝公很有分寸,但凡是变法的所有事务,全都交给商鞅来处理。

而且商鞅拥有绝对的权力,除了秦孝公,在秦国那就是他说了算。这可不得了,要知道商鞅是卫国人,而秦国那么多王室贵族,却需要听从一个卫国人的命令。

公叔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后五日,复求见鞅。鞅复见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罢而孝公复让景监,景监亦让鞅。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罢而去。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厀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史记》

很多贵族都表示反对,可这是秦孝公的意思,没有人可以改变。甚至在秦孝公的儿子犯了罪以后,也需要服从商鞅的管理。

最著名的莫过于秦孝公的哥哥嬴虔,因为他是秦孝公儿子嬴驷的师傅,所以要替公子受到处罚,结果嬴虔这位大贵族,居然被商鞅给削了鼻子。

就算是这样,秦孝公也没有吭声,继续让商鞅实行变法。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我们不提,其实很显然,大多数都是针对贵族特权的变法。

贵族除了享受荣华富贵,对一个国家的强盛,确实没有什么好处。所有商鞅要改变的就是这一点,让贵族跌落神坛,让对国家有作用的人才,走上神坛。

而他所做的一切,的确让秦国强大了起来。后来秦昭襄王之所以有实力跟六国相抗衡,其实少不了商鞅在这段时间为他做的铺垫。

2、秦孝公临死前,为什么要传位给商鞅?

商鞅是卫国人,原本叫未鞅,或者说是公孙鞅。这么一个人可以做秦国的大王吗?显然是不现实的。

可是秦孝公为了报答商鞅为秦国所做的贡献,居然声称要把王位传给商鞅。那么秦孝公的目的是什么呢?我认为是为了逼死商鞅。

退一万步讲,就算商鞅坐上了秦国国君的宝座,那么他坐得稳吗?除非他杀光了嬴氏一族的所有人,否则就别想让他坐稳这个位置。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史记》

我想当时秦孝公的真实心情应该是这样的:你商鞅在秦国的权威实在是太大了,你要是活着,我儿子压根就坐不稳这个位置。可是要让我杀你,好像还真的找不到什么正儿八经的理由,那就只能让我儿子和兄弟们杀了你了。

商鞅一个劲儿地推辞,其实也有他的目的。他知道秦孝公是要把他置于死地,所以商鞅这是在央求秦孝公:我说大王啊,我辛辛苦苦为秦国做了那么多事情,你干嘛非要整死我啊?大不了我回家种地好了,你可别把这口锅甩给我啊。

其实当秦孝公说出这个要求的时候,商鞅就已经必死无疑了。那么千古迷案就此解开,害死商鞅的,不是酒店老板,也不是商鞅的法令,而是秦孝公本尊。

3、秦孝公担心儿子坐不稳王位,杀商鞅早就是他的计划之一了。

秦孝公的儿子嬴驷,小时候是一个非常难管教的孩子。曾经不止一次地犯下杀头的大罪,秦孝公也差点就下手宰了嬴驷,最终将他放逐。

可是秦孝公真的舍得自己的儿子吗?其实不然。当时正好是商鞅变法的高潮时期,如果嬴驷犯了罪,不受到处罚的话,那么变法就搞不下去。

这不是商鞅的事情,这是秦孝公自己家里的事情。首先有一个底线,秦孝公不会割了自己儿子的鼻子,更不会杀了自己儿子。

所以商鞅采取了折中的做法,让嬴虔代替嬴驷受罚。大王的哥哥居然被割了鼻子,这下子秦国的贵族们一个个都开始颤抖了。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昂,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於秦,有以也夫!---《史记》

他们终于意识到,商鞅这家伙太厉害了,真不是闹着玩的。其实他们不知道,真正厉害的是秦孝公罢了。

如果没有秦孝公的首肯,嬴虔会主动让商鞅割了鼻子吗?显然不会。嬴虔就算是被杀了,也不会让自己受到如此奇耻大辱。

但是他必须要活着受刑,只有他毫不抱怨地受刑,才能够成为典型,才能够让秦国的所有贵族们信服。

他们所信服的不是商鞅,而是秦孝公的新政。新政的地位稳固以后,那就是传承的事情了。商鞅已经做完了该做的事情,那么他的权威就不应该还这么高,他要一直这么高,那秦孝公的儿子岂不是被他给盖住了?

秦国始终是姓嬴的,为了给儿子扫清障碍,秦孝公只好出此下策。他真切地了解自己儿子的脾性,也了解秦国贵族们的脾性,只要失去秦孝公这个保护伞,那商鞅就完了。

总结:人之将死,为何认为子孙利益最大化等于是自己的利益呢?

说一个比较深奥的哲学问题。每个人都清楚,任何人只有一生,一般也就七八十年的光景。过完了,也就成了一抔黄土。

可是为什么很多人在临死之前,都要安排这安排那,为自己的子孙谋求福利呢?人生百态,可到了去世之前,几乎全都是在给子孙安排前程。

有些人要把生前财产分割给几个子孙,有些人要把房产过户给自己的子孙,有些人希望用自己最后一点面子,帮子孙找一份好工作,还有些人,一生虽碌碌无为,却也把自己的期盼,在临终前告诉子孙。

难道子孙们在他们去世后过得好与不好,跟他们有什么必然关联吗?很可惜的是,并没有什么关联。子孙自有子孙福,这才是真理。

说到底,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生下来是一个个体,去世时还是一个个体。谁也无法从另外一个生命中,去真实地获得什么。

重要的是过好自己的一生,而不是千方百计地想着为后世谋福利,到头来,你会发现,你这一生等于是白过了。

言归正传,秦孝公在临死前,居然使出了这么一招,间接地把商鞅给害了。他这么做,当然就是为了给子孙谋福利,少一个功高盖主的老臣,那么新君上位就会轻松许多。

他这么做跟老百姓不一样,他家的确有江山需要继承,还必须要生个男孩才行,这是那个时代的局限性。我可以把这种心态,归结为痴心。

秦孝公痴心后世子孙还能记住他,还能在他的坟头上柱香。可这一切能够改变他入土为安的现状吗?法国著名的暴君路易十五,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

但是他有一句十分著名的名言: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就是这么一句话,他被印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其实我认为他是史上少有的明白人,只是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不明白而已。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唐朝八大开国功臣是谁,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古代的每一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开国功臣,这些开国功臣有出谋划策的谋士,也有攻城略地的武将,还有其他的很多不同的臣子,而很多人知道唐朝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但其实唐朝还有八大开国功臣,你知道他们分别是谁吗?唐朝这八大开国功臣他们最后都是什么结局?作为功臣最终有几个人能够得到善终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

  • 华阳太后真的反对嬴政当秦王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在最近热播的《大秦赋》中有这样一段情节,华阳太后为了让嬴异人立成蟜为太子,甚至不惜做出近乎逼宫的行为,这里也表明了华阳太后的态度,她支持的是成蟜,对嬴政自然是反对的。但真实历史上的华阳太后真的也是这样做的吗?成蟜和嬴政,究竟谁更适合成为秦王,自然是不用多说,但华阳太后真的宁可放弃秦国的未来,也要让秦

  • 嬴政是如何拿回权力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大秦赋》剧集已播出过半,但嬴政还没能亲政,不少观众已经开始吐槽,那历史上嬴政究竟是多少岁才开始亲政的呢?其实嬴政至今都无法亲政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吕不韦和赵姬不放权。吕不韦位高权重,赵姬是嬴政的母亲,这两座大山无法跨越,那嬴政这个秦王便永远会被掣肘。李斯已经注意到了赵姬和嫪毐之间的秘密,而嫪毐又

  • 午门血案是怎么一回事,马顺为何被活活打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据史书记载,明朝历史上曾发生过一起恶性朝堂斗殴事件,几位朝廷官员当着皇帝的面将一名锦衣卫还有另外二人活活打死,这种事在其他朝代也是十分罕见。被打死的人虽然是罪有应得,但这个方式毕竟太过粗鲁,朝堂之上还是要有所克制,发生这样的流血事件可见当时的官员们是有多气愤。那这起事件的来龙去脉究竟是怎样的呢?想了

  • 战国四公子排名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随着《大秦赋》的热播,很多观众也对战国时期的历史抱有兴趣。那今天就准备和各位介绍下在当时非常有名的战国四公子,看看他们各自都有哪些功绩,谁又是四公子之首。其实到了战国后期,秦国一统天下的大势已无法阻挡,所以各国都希望能够招揽更多人才,阻止秦国的野心。而这四人因为都以礼贤下士、结交宾客而出名,因为被尊

  • 嬴政的弟弟为什么要造反,为何要背叛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成蟜是嬴政的弟弟,但是同父异母的弟弟,两人从小可以说也不是在一起长大的,而且小时候的环境可以说是天差地别,两人虽然是兄弟,但从情感上来说,并没有太多的兄弟之情。而成蟜后来甚至起兵造反,史称成蟜之乱,兵败之后又逃往了赵国。但成蟜为什么要造反,是什么原因促使成蟜这样做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李牧不死赵国可以撑多久?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都在问小编这个假如这个李牧不死的话,这个赵国当时可以撑多久呢?这个问题虽然是假设的,但是也还是有一定的可研究性的,所以大家也一定别错过了,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李牧如果不死,赵国仍会灭亡!李牧,廉颇,白起,王翦是赵国“四大名将”!秦国两个,赵国两个,这也看

  • 嬴稷和嬴政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秦昭襄王嬴稷,可以说是秦国历史上,甚至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王之一,在位五十六年,终年七十五岁,可以说是非常高寿了。那嬴稷和最终完成统一的嬴政又是什么关系呢?嬴稷死后当秦王的又是谁,嬴稷在秦国历史上又有多大的贡献呢?历史上的嬴稷是一个怎样的人,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1、嬴稷和嬴

  • 朱棣以后便不是明朝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近几年,网上一直流传一种说法,称明朝其实是二世而亡,只不过朱棣沿用了明朝的国号,此番讲法究竟有无道理呢?朱棣的确是篡夺皇位,不过他并非朱家外人,而是朱元璋的亲儿子。暂且不管朱元璋喜不喜欢朱棣,两人的血缘关系是无法被切割的。坊间流传着很多有关朱棣的谣言,甚至有人称他是元顺帝的孩子,这都是无稽之谈。朱棣

  • 白起死时王翦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白起和王翦的故事,但是大家也知道了,这个白起和这个王翦并不是一个时代的人,应该算是父子辈的,所以很多人问了,这个白起死的时候,这个王翦到底有多大呢?这个问题也还比较有意思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白起死的时候王翦并不大,顶多10来岁,12-15岁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