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孝文帝:为了向汉人靠拢,不惜处死了太子

孝文帝:为了向汉人靠拢,不惜处死了太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2654 更新时间:2023/12/18 14:16:13

自古少数民族入主中原,都要进行一些汉化改革的措施,毕竟想以少数人去统治人口数量庞大的汉人,原先游牧部落的制度根本不足以应对。

而古往今来,汉化改革最激烈的要数孝文帝拓跋宏(元宏)了。他本是鲜卑人,为了推行汉化改革,命令所有人穿汉服,而且带头改了鲜卑姓(拓跋)为汉姓(元),甚至不惜处死了带头反抗的亲儿子(太子拓跋恂)。

但是孝文帝从迁都洛阳仅41年后,北魏就灭亡了,而这与他一系列激烈的汉化改革有着直接关系。

西晋末年,由八王之乱引发的五胡乱华,鲜卑族也在混乱中建立了一方势力。公元398年,拓跋珪在平成(今山西大同)正式称帝,建立北魏政权。

后来出了个伟大的拓跋焘,花了20年时间,收服柔然,灭了胡夏、北燕、北凉等,逐渐统一了北方,与南方的刘宋形成南北朝对立的局面。

从魏晋时期,中原的世家大族在所有政权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作为外来户的北魏政权,必须要有效平衡皇权贵族与汉人世家大族之间的关系,毕竟跟汉人士族合作才能在中原站稳脚跟,而世家大族也想在鲜卑贵族这里寻求庇护。

孝文帝迁都洛阳

在此期间,北魏的经济依然有一部分依靠的是畜牧业。所以说北魏初期,是一个兼有农业和畜牧业两种经济类型的帝国。拓跋焘的汉化改革相对就比较缓和一些,一为平衡鲜卑贵族和汉人士族之间的关系,二是农耕受天气影响,立足未稳的北魏还需要畜牧业的支撑。

但他的后继之君拓跋宏却是在汉文化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他年仅5岁便登基了,但朝政后来被一个汉族女人来把控的,那就是著名的冯太后

她大刀阔斧实行了汉人的俸禄制,原先鲜卑贵族的财富大多靠抢,现在再抢他人财物就是犯法了,需要跟朝廷领俸禄。她还实行了一套均田制,来改善经济。总之在冯太后掌权期间,可以说让北魏的汉化改革前进了一大步。

但冯太后死后,孝文帝23岁亲政,年轻气盛的他,根本不满意现在的进度,而他从小饱读汉人诗书,认为应当迁都到汉人的文化中心洛阳。

把洛阳对于孝文帝文化上的意义抛开不看,仅从地理位置上就接近南朝,也更方便他荡平南朝,统一天下。再者,平成(大同)的鲜卑贵族众多,孝文帝汉化改革阻力太大,他必须脱离鲜卑贵族的势力中心才能顺利汉化改革。

于是,迁都洛阳就成了孝文帝改革的第一步。公元493年,拓跋宏假借南下征伐的名义,率领众臣和20万大军南下。

而到了洛阳却下起了瓢泼大雨,孝文帝心想天助我也,各大臣都来劝阻拓跋宏不再继续南下,而孝文帝也顺势抛出了两个选择,要么继续南下,要么干脆迁都洛阳。众大臣一路上苦不堪言,自然同意了迁都洛阳的决定。

但是留守平成的鲜卑贵族就不乐意了,这也加深了皇权和汉人士族与鲜卑贵族之间的矛盾。按理说孝文帝迁都洛阳已经迈出一大步了,应该修养磨合几年再说。

但仅两年后,他又提倡都说汉语、写汉字,还禁止穿鲜卑服装,而且鼓励鲜卑族和汉族之间通婚,把北魏的制度和法律都改了,尊崇孔子

甚至带头改姓,把拓跋氏改为元姓,所以孝文帝就有了两个名字,一个是拓跋宏,一个是元宏。他的一些列激进的汉化改革,激起了鲜卑贵族的反弹,他们私下里联系,还把太子元恂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来反对改革。

当时太子才15岁,只是为了平成比洛阳更凉快一些,就被当成了出头鸟,最终被他狠心的老子一刀给砍了。

孝文帝如此激进的改革,最终激起了鲜卑贵族的叛乱,毕竟他们战功赫赫,却进不了北魏征服的高层政治舞台。

著名的六镇之乱就是起点,再之后10年中,中国北方叛乱不断,最终导致北魏分裂,高欢在邺城建立了东魏,宇文泰在长安建立了西魏。

标签: 孝文帝北魏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人是如何过中元节的 和现在比有什么区别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古代,中元节,历史解密

    古人是怎么过中元节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中元节始于古代,沿袭至今,中元节普度是现在最主要的过节方式。那么,古代的人们是怎么过中元节的呢,是比现在更加隆重呢还是仪式等更少一点?今天,要介绍的就是古代的人是怎么过中元节的,和现在相比会怎样。让我们

  • 张巡:为报国杀吃上万百姓,还受人膜拜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张巡,唐朝,历史解密

    曾经有位伟人这样说过:看待历史,就要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待。如果用我们今天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不但会令人很失望,可能还会恨得牙痒痒。但历史的特点就是每个人都会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去看待历史以及历史大事件。例如:孔子、秦始皇、刘邦、朱元璋、慈禧……有人骂,就有人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视野和态度,这

  • 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岳老三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凶神恶煞,岳老三,历史解密

    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人物,姓岳,位居四大恶人之三,外号「凶神恶煞」,可却自称排行老二。岳老三在南海为尊,人人叫岳老三老袓宗、老爷爷,脑子是直通到底的,但为人极讲信用,说到做到。有时会为小小的一句话不想失约而被骗,武功高强力气大,对自己声誉极为重视。使用的兵器为鳄尾鞭及鳄嘴剪。有一弟子“小煞神”孙

  • 治隆唐宋是对明朝哪位帝王的评价?康熙最推崇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治隆唐宋,明朝,历史解密

    康熙皇帝,清朝最具雄才大略的帝王,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0年。康熙在位期间,功绩卓著,一举动奠定了大清兴盛的基础,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局面,甚至有学者称其为“千古一帝”。康熙自己也深知自己的文治武功,自然也会与历朝历代的帝王来对比,那么哪位皇帝最让康熙推崇呢?众所周知,康熙在位期间曾六次南巡,

  • 秦朝之前的文字到底是什么样的 各国不同程度的改造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秦朝,秦始皇,历史解密

    政治上不统一秦以前,中国并没没有实质上统一,夏商周时期是早期国家的雏形,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可以说是一种部落联盟的高级形式,思想文化政治制度都不成熟,更没有成熟的文字诞生,西周的分封制可以看作是另一种成熟的部落联盟形式。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我国的基本思想理论已经形成,对政治制度的探索也

  • 隋唐时期大量进入中原的粟特人和波斯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粟特人,唐朝,历史解密

    从北朝到隋唐时期,有大量来自中亚的粟特人在中原定居。他们既是商人,也是出色的技术工匠,甚至是不错的军事人才。那么他们和中亚地区最强势的波斯人,有什么联系呢?粟特人居住的核心区域 就是今天的河中粟特人最初的起源,和波斯人类似,分属于同一拨伊朗语系集团。在波斯人随着亲戚米底人西迁后,他们之间就开始分道扬

  • 楼船夜雪瓜洲渡里的瓜洲渡在哪里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陆游,宋朝,历史解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陆游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南宋大诗人陆游有一首著名的《书愤》,那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中大名鼎鼎的瓜洲渡在哪里呢?瓜洲位于南京以东的长江北岸,早年在长江岸边有一个沙洲,因为形状似瓜,所以也称瓜洲。瓜洲对岸

  • 古代修建皇陵的人都是什么样的下场 他们真的都被秘密处死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皇陵,工匠,历史解密

    任何一个帝王在位时,都非常重视皇陵的修建。为此,他们不惜大兴土木,召集各种能工巧匠,只为能够为自己修一座富丽堂皇的坟墓。那么当皇陵修完之后,这些修皇陵的工匠们都去哪里了呢?我们可以从各种野史或是电视剧中得知,大部分修皇陵的工匠们,都被秘密处死了。然而实际情况并不如此。修陵墓工人被集体杀害的案例还是有

  • 神策军最后为什么没有挽救唐王朝的败亡?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神策军,唐朝,历史解密

    公元903年,大唐天复三年。在这一年朱温进入长安,彻底的消灭了自“安史之乱”后遗祸唐朝百年的宦官势力。这一点对于当时的宰相崔胤与唐昭宗来说,无疑是一件值得高兴。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情,却使得皇帝与宰相开始陷入了深深的担忧之中。那就是朱温在彻底消除了宦官的威胁之后,随后便彻底的解散了唐朝神策军。这

  • 瑾妃不得慈禧喜爱,为什么后来在溥仪面前很有威风?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瑾妃,清朝,历史解密

    光绪一生有三个女人,一个是慈禧的外甥女隆裕皇后,一个是最得光绪宠爱的珍妃,还有一个就是慈禧不疼光绪不爱的瑾妃,但不得不承认,瑾妃却是这三个女人中,笑到最后的一个。为什么这样说呢?瑾妃是满洲镶红旗人,她和珍妃是姐妹,都是户部右侍郎长叙的闺女。1888年,光绪帝到了大婚的年纪,在选皇后的典礼上,不希望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