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孙无忌为什么要害死李恪?李恪死因揭秘

长孙无忌为什么要害死李恪?李恪死因揭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425 更新时间:2023/12/19 18:49:45

李恪是唐太宗李世民第三个儿子,他本有机会成为皇位继承人,但最后却遭到长孙无忌的陷害,导致被冤杀。很多人不理解长孙无忌为什么要害李恪,长孙无忌作为凌烟阁排名第一的功臣,干嘛要和李恪过不去呢?实际上长孙无忌这样做,是担心李恪会报复自己,因为当年长孙无忌并没有站在李恪这边,而是支持李治继位,所以两人必有心结。所以这一切还是权势、利益在背后作祟。

李恪在后世有非常大的名声。普遍认为,他是李世民儿子中最有能力的人,是李世民皇位继承人的不二人选。他后来没有继承皇位。反而被长孙无忌陷害,遭到冤杀,因此,后世对他抱有无限的同情。同时,李治被立为继承人后,由于性格比较懦弱,结果李唐江山落入武则天的手里。这也增强了后世对李恪的怀念。

不过我却认为,李恪实际上是一个被后世夸大了的人物,他本身并没有那么厉害。如果李唐江山传到李恪手里,结局并没有传到李治手里更好。

我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先来看看,李恪为什么会获得后世那么大的认可?

其一,李恪被李世民着重强调。当时李承乾李泰争夺储位,李世民对两个儿子都不满意,于是想传位给李恪,说李恪“英果类我”。

其二,李恪被长孙无忌有意打击。李治当了皇帝以后,长孙无疑十分提防李恪。后来,他利用房遗爱造反一案,污蔑李恪参与了造反,因而害死李恪。如果长孙无忌不提防李恪,不觉得李恪对他和对李治是一个威胁,他也用不着害死李恪。

其三,李显上台以后就立刻给李恪平反。之所以给李恪平反,显然是很同情李恪的遭遇,觉得李恪受到了委屈。

其四,南唐认李恪为祖先。本来李恪是被赐死的,南唐的大臣们都觉得认一个被赐死的人为祖先不吉利。不过南唐皇帝却认为李恪作为吴王,给南唐带来了很大的福荫,因此对他相当认可。

有以上四点,因此,李恪在历史上的名气越来越大,最终,后世普遍认为,李恪确实是李世民皇位继承人最恰当的人选。

那么,我为什么反而认为李恪其实是被夸大了的呢?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以上的四点理由。

第一点,李世民认可李恪。李世民说李恪“英果类我”,但是,从李恪的人生经历来看,李恪似乎并没有什么英雄果敢的地方。而李世民一定要立李恪,很显然,他是担心他去世以后,长孙无忌成为“伊霍”一类的人物,把持朝政。所以他要把李恪扶起来,而不想用李治。只不过后来,他自己出于种种考虑,最终还是选择了李治。

第二点,长孙无忌打击李恪,当然有忌惮李恪,觉得李恪可能威胁李治统治的成分。但是,这不是主要的。我觉得主要原因是李治上台以后,不断提拔重用李恪,这让长孙无忌很担心。生怕李恪官位升起来后,会打击报复他。所以,长孙无忌要先下手为强。

第三点,李显给李恪平反。实际上,李显这样做,只是觉得李恪很冤枉而已。而且他当时平反的人,还不只李恪一个。

第四点,南唐认李恪为祖先。之所以这样,并非认为李恪是英明神主。只是因为李恪在吴地当过王。南唐要表明他们是李唐的后裔,只能找一个这样的人。同时,也是因为李恪的后人当过宰相,表现还不错。因此,实际上,是李恪沾了他的后人的光。

从这四点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李恪在后世有很大名气,是有原因的。而这个原因,绝对不是李恪自己有多么的英明神武。

事实上,李恪不但不英明神武,其表现也不太好。《新唐书》记载,李恪经常和自己的乳母儿子玩“博簺”的游戏,受到弹劾,因此被罢官,并且还被削掉三百户食邑。

不过《旧唐书》不是这样写的,《旧唐书》记载的是他“好畋猎,损居人”。也就是说,他喜欢骑着马四处打猎。而且在打猎的时候,对老百姓的庄稼不管不顾,有时候甚至踩坏了老百姓的房屋。

现在对“博簺”游戏是什么,有不同的解释。但既然因为玩这个游戏而被罢官并且削爵,自然不是好游戏。就算《旧唐书》记载的,他不是玩这种游戏,而是打猎游玩,依然不好。一个对老百姓的庄稼和房屋都不管不顾的人,明显就是一个纨绔子弟。这样的人当了君王,毫不在乎老百姓疾苦的,怎么可能会是一个好君王呢?

所以说,李恪其实只是一个神话。唐太宗选他为继承人,他当了皇帝以后,并不一定是一件好事。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明朝为什么很少发生太后当政?其实朱元璋早有防备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古时候,各个朝代基本都有出现过太后干政的现象,如果太子继位时年纪还小,一般便会由太后垂帘听政,似乎也是一件很合理的事情。不过明朝就很少有太后当政的例子发生,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只能说明朝在这方面的预防做得还是比较到位的,哪怕中间出了几位比较任性的皇帝,但皇权并没有收到威胁。当年朱元璋登基称帝后,就有想

  • 优旃是谁?优旃如何谏言秦始皇?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优旃只是秦国的一位歌舞艺人,在当时并不算很起眼。但他有一个故事被记载于《史记-滑稽列传》,让后人了解到优旃的为人如何。据说优旃平时喜欢说笑,但也能道出令人信服的道理,而且为了子民哪怕是在秦始皇面前,也敢大胆谏言,“不流世俗,不争势利”便是优旃当时体现出来的精神。可能多数朋友都

  • 李信率20万兵灭楚失败后,秦始皇是怎么对李信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秦始皇大家也知道的这个人还是非常的厉害的,毕竟是中华第一帝王了,说到李信也挺厉害的,但是这个李信话说有一次带了20万兵力去灭楚国,最后却失败了,那么当时的秦始皇是怎么对待这个李信的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李信传说是老子的后代、李广、李渊的祖先,是秦国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深受秦王

  • 李渊成为皇帝之后,杨侑的结局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杨侑,他是隋朝的第三位皇帝,同时也是最后一位皇帝。杨侑可能一开始做梦都不会想到自己会当上皇帝。所说他是隋炀帝的孙子,但也只是第三子,而且还是个庶出。因为李渊的关系,杨侑这货就过了一把当皇帝的瘾,而且还在他爷爷或者的时候就被尊称为皇帝了。但是,杨侑虽然当了皇帝,但他却又是极不情愿的。为什么说当皇帝

  • 郑和每次下西洋的时候为何只带中年女性?为何不带年轻女性?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明朝初年,正是明朝最强盛的时候,当时北方蒙古人的势力已经是彻底的北赶到了长城以北,所以那个时候明朝的统治时非常稳固的,经济上也是在不断的回复当中,让整个国家重新有了繁荣的景象,可以说这个时候就是大明盛世。在这样的局势下,朱棣为了让大明的地位影响更加深远,加上海上贸易往来的需求,于是郑和下西洋就开始了

  • 郑和下西洋真的是为了寻宝失踪的明惠宗朱允炆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郑和下西洋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行为很厉害,震惊世界了,驰名中外,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话说这个郑和下西洋其实并不是搞什么交流的,其实是有核心目的的,其核心的目的就是了寻宝失踪的明惠宗朱允炆,那么真的是这个目的吗?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燕王朱棣以“靖难”之名,最后攻下

  • 刘恒为什么被拥立为帝?实际上他是唯一能继承的人选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汉文帝刘恒在位期间开创了文景之治,是汉朝评价颇高的一位皇帝。不过刘恒的即位之路实际上存在一定的运气成分,当时吕后当政,他有几位兄弟先后遭到吕后迫害。好在刘恒为人低调,算是逃过一劫,等诸吕之乱被平定后,一众大臣决定拥立刘恒为帝,这才有了此后的汉文帝。不过为什么刘恒就有这份运气呢?实际上当时拥有继承资格

  • 董卓掌权时有多少兵力?竟需天下诸侯共同讨伐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董卓能够入住朝廷,专断朝政,实际上也有一定的运气成分。要不是京城爆发内乱,何进招董卓进京讨伐十常侍,可能董卓一辈子都没办法进入这个核心圈。后来董卓杀掉丁原,收服吕布,吞下两大军阀兵力,这才给了他权倾朝野的底气。那董卓当时有多少兵力呢?竟然需要集结天下各路诸侯共同讨伐,其实董卓总兵力并不是很多,但这些

  • 魏美人为什么被割鼻子?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看过《芈月传》的人应该对剧中的魏美人印象很深刻吧,魏美人的确是一个美人,但却是一个毫无心机,毫无城府的美人,这样的人最终都不会有一个好结局的。在后宫当中,如果做不到打败所有人,那么最终都是很难生存的,魏美人就是如此,她太信任郑袖了,她只看到了郑袖对自己表面上的好,却看不到她这一切都是假的,最终导致自

  • 齐废帝东昏侯萧宝卷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萧宝卷可能有很多人不是很熟悉,他在历史上被称为齐废帝,也被称为东昏侯,这两个称呼大概能看得出来了吧,这个萧宝卷曾经被废过,而且他当皇帝的时候也是不怎么样,后人称他为东昏侯,重点就在“昏”字上。那么萧宝卷他是如何被废的,又为什么是东昏侯?萧宝卷为人如何,为何如此得不得民心,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