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隆中对的三分天下和鲁肃的三分天下,有哪些不同?

隆中对的三分天下和鲁肃的三分天下,有哪些不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71 更新时间:2024/1/19 14:45:19

“三分天下”最早的提出者,其实并不是诸葛亮,而是鲁肃,很多人知道诸葛亮在《隆中对》里面提出三分天下的策略,但其实在诸葛亮之前,东吴的鲁肃早已经提出来了类似的说法。既然同样都是三分天下,那肯定要放在一起说一说了,鲁肃和诸葛亮关于三分天下的策略,究竟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又是哪一个相比之下更容易实现呢?

1.鲁肃的榻上策

榻上策是鲁肃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时,与孙权合榻对饮时,对孙权提出了与诸葛亮的隆中对(发生于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相似的治国对策。由于其是在榻(一种狭长而较矮的床形坐具)上进行的对话,因此得名。

与隆中对类似,该对话后来也成为东吴的治国方针。在此对话中的同时,曹操正和袁绍进行官渡之战,胜败未分,而鲁肃却能在当时就看出北方的敌人将只会有曹操,之后依其计略,虽然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第三次西伐黄祖(荆州牧刘表之部下,同时也是江夏太守)时,消灭了黄祖,但孙权仅能占领江夏南部,因为刘表的长子刘琦仍能及时到达江夏守卫江北江夏。

之后,刘表病重身亡,他的儿子和继承人刘琮投降曹操。故东吴在企图攻占荆州,据有全长江流域之前,曹操就抢先南下进攻占有荆州,进而据有在长江上游的江陵,于是鲁肃改而主张联合不久之前投靠刘表的刘备,抵抗南下的曹操。在获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之后,曹操方面的势力仍然很大,故鲁肃主张借荆州给刘备,多树曹操之敌。终其鲁肃在世之时,他一直努力维持孙刘两家联合抗曹,联刘抗曹是当时东吴的治国方针。这实际上确定了三分天下的基本态势。【曹操孙权刘备】

2.诸葛亮的隆中对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朝政腐败,政治黑暗,民不聊生,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都极为尖锐,终于在公元184年爆发了全国规模的黄巾农民大起义。黄巾农民起义军失败后,地主阶级加重剥削农民,政治异常黑暗,地方豪强的武装割据一方,这就形成了长达十年之久的军阀混战。在割据混战的初期,曹操占据兖州、豫州(山东南部、河南),袁绍占据冀、青、并、幽四州(河北省、辽宁省、山东省、山西省及河南省北部),刘表占据荆州(湖北、湖南省),孙策占据江东(长江下游),刘焉刘璋父子占据益州(四川)。刘备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后来又到荆州投靠刘表,企图以“帝室之胄”的身份,用“恢复汉室”的名义,广揽人才,称雄天下。

公元207年,徐庶把诸葛亮推荐给刘备。刘备前往隆中,三顾诸葛亮草庐之中,诸葛亮在自己的草屋里接待刘备,并分析了天下形势。后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这篇《隆中对》就是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对诸葛亮当时纵谈天下大事的一段记载。

3.两者有何不同

鲁肃《榻上策》所谓的三分天下是以曹操、孙权、刘表为三方,这里面有一个人很重要,就是拥有荆州九郡的刘表,其实当时刘表拥有的实际并不在孙权之下,而之所以将刘表作为三分之一,是因为当时最大的敌人是曹操,只有通过联合刘表才能抗衡曹操,这是鲁肃三分天下首要目的,联刘抗曹求生存。

鲁肃的第二个目的就是求发展,占领益州。但其实第二个目的最难实现,因为攻占益州需要借道荆州,其成功的可能性很小。假设占领了益州,那鲁肃的大迂回战略就完成了,实现了对荆州的包围,就可以实现他的第三个目的----占领荆州。

荆州在三国历史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而对于东吴来说占领荆州有两个重要意义。第一,只有控制荆州,东吴才有正真意义上的地理优势,荆州一失东吴的水军就失去了优势,而且敌人如果有水军顺江而下,那建康危已;第二,荆州是进攻曹魏的桥头堡,曹魏定都许昌,靠近荆州太近,从襄樊进攻许昌对许昌的危险太大了,所有才有了关羽水淹七军后曹操要迁都的打算,如果孙权占领了荆州全境,就可以占据对曹魏的主动,为将来争夺天下创造优势。

所以鲁肃的三分天下是一个过度战略,其最终的目的是二分天下,干掉刘表、刘璋后与曹魏争夺天下。

而诸葛亮的《隆中对》是标准的三分天下,除曹操的势大不可针锋外,对孙权也是只可为外援,不可夺取。而在《隆中对》的战略规划中,占据益州和荆州后,就延续高祖出汉中的策略,大军出汉中进行的是北伐,沿着当年高祖的路线与曹魏争锋。

诸葛亮的战略核心是模仿刘邦楚汉之争的战略。其最大的问题是,当年刘邦出汉中时,北方各诸侯分立,可以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而三国时期统一北方的曹魏拥有的力量太过于强大,益州一州的力量根本不是对手。所以诸葛亮的策略中加入了荆州分兵的策略,以期能给曹魏首都巨大压力,只可惜荆州一失之后,北伐中原只能作为缓解政治冲突的附庸了。

鲁肃的战略核心是二分天下,北伐中原。这个战略是具有超前意识,因为在以前的历史中,没有南方打北方的北伐之战,并且鲁肃很具有战略的注意到荆州的重要性,后面的历史可以发展,没有荆州、江淮一线的北伐基本都是失败的北伐,而北伐的突破口基本都在荆州区域。可惜的是刘备集团的横空出世,以及鲁肃战略的第二部攻占益州的确困难,想要最终实现的二分天下目标成为了泡影。

鲁肃与诸葛亮的计谋之所以都是三分天下,而不是二分天下,是由两人根据天下的形势,再结合自已的谋略作出的规划,不是想几分就几分的,是有依据的。从大局上来说,鲁肃和诸葛亮的三分天下,都是过度阶段,是为了抵抗曹操的无奈之举,但是其最终目的都是一统天下,说明大一统的思想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这就形成了今天的大中华。

虽然鲁肃和诸葛亮都主张“先三分,再一统”,但是二者是有区别的,鲁肃的三分则是:孙权、曹操、刘表;而诸葛亮的三分是:孙权、曹操、刘备。其实就地域而言,鲁肃和诸葛亮的想法完全一致,都是把天下分为江东、中原和荆州,只是诸葛亮把荆州主由刘表换成了刘备。这个也很符合各自的历史条件,很好理解,因为鲁肃提出“三分”思想的时候,刘表坐拥荆州之地,而刘备还是个无名小辈。而诸葛亮是为刘备出谋划策,自然要把刘备考虑进去了。单从只一点看,后面的史实证明,诸葛亮更有远见。

除了三分的主体不同,鲁肃和诸葛亮的“隆中对”最大的不同则显现出了鲁肃的更胜一筹。我们知道,诸葛亮的终极目标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但鲁肃很早就看出了“汉室不可复兴”。诸葛亮是打着“复兴汉室”的口号辅佐刘备的,这个口号一方面为刘备集团赢得了人心和所谓的“合法性”,但是也是这个口号成了蜀汉乃至诸葛亮本人最沉重的政治包袱。

第三点不同是在于统一的步骤,鲁肃的规划是先灭刘表,再取益州,然后和曹操划江而治,最后再统一中国,也就是先把三国变成“南北朝”。而诸葛亮的规划是先取荆州,再占益州,坐拥西方,然后再待时机北上、东进,完成统一,也就是先把三国变成“东西汉”。但是鲁肃和诸葛亮都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对手,历史真实中,最后被灭的是他们自己。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武则天为何一定要灭掉薛丁山?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如果说薛讷,很多人不清楚的话,说薛丁山可能就有很多人知道了,薛丁山虽然是个虚构的人物,但是他却是以薛讷为历史原型的,也就是薛仁贵的儿子。而在武则天时期,我们知道她当时是杀了不少朝中大臣的,这其中就有薛丁山一族,只是为何武则天是一定要杀掉薛丁山的,是当时薛丁山对她构成了什么威胁,因此要斩草除根吗?1.

  • 历史上齐国综合国力如何?齐国什么时候开始走衰?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春秋时期,齐桓公是第一位称霸的霸主,齐国也被认为是春秋四大强国之一。其实齐国建邦以来,就依靠地理位置富甲一方,军事也十分强大,到了齐桓公这一代,依靠丰富的海上资源成功制霸,因此被称为“海王之国”。齐国的综合实力在整个东周都是名列前茅,文化、经济、军事等方面都不输秦国,那齐国究

  • 乾隆为何实行闭关锁国?其实并不是因为愚昧无知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要说起清朝时期清政府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很多人都会感到非常痛心,也会认为,这都是因为清政府的愚昧无知所导致的,但是这样的结果只会导致清朝更加愚昧无知,完全没有一点的进步,因此与整个世界都脱离了,才导致了落后。但是,事实当真是如此吗?乾隆皇帝时期为何要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他这样做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竟然

  • 冯玉祥为何对郭松龄见死不救?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这个冯玉祥其实和郭松龄的关系还是非常不错的,但是看起来不错的关系背后也有很多故事的,话说这个郭松龄落难的时候这个冯玉祥是没有救这个郭松龄的,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选择不帮呢?下面就这个问题可以一起看看!在民国时期的众多的军阀中,冯玉祥是真正在出尔反尔、反戈这一条道路上走到了极端的人,冯玉祥

  • 王亚樵死后他的手下结局分别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说了这个王亚樵厉害是厉害,但是再厉害也要兄弟们抬,所以下面的兄弟也要厉害,但是再厉害的人也有离去的那一天,所以王亚樵死了之后他旗下的兄弟是什么样的结局呢?下面我们一起分析看看,有感兴趣的可以看看!王亚樵的斧头帮有十万之众,我主要讲讲他手下四大金刚的结局。1、百变刺客华克之华克之,江苏扬州人

  • 咸丰丽妃怎么死的?是被慈禧害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或许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慈禧就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太后,尤其是他杀了光绪的宠妃珍妃,将她投入井中,至今故宫还有一口珍妃井,还有她面对外国侵略者的时候的种种表现,都让人无法释怀。但是同样作为咸丰的妃子的丽妃,有传言说她也是被慈禧害死的,不知道这件事情是不是真的呢?历史上咸丰的丽妃到底是怎么死的,和慈禧有关系

  • 为什么曹操去世后,卞夫人才被曹丕尊为王太后?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曹操为东郡太守时,曾为了避难主动辞官回乡。此后曹操整天自娱自乐,突然有一天他看上了舞伎卞夫人,当时曹操25岁,卞夫人20岁,就这样曹操将卞夫人娶进了家门。虽然曹操一生有十几位妻妾,但他最喜欢的还是卞夫人,卞夫人为人处世的方法也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过有人好奇,为什么卞夫人是等曹操去世后,才被曹丕尊

  • 清朝入关后,太庙里明朝的老祖宗们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这个清朝人入关以后的事情也还是发现了很多的变化的,如果要仔细的说说那还是要说很久的,今天就说说这其中的一个小细节的地方吧,清朝入关当时的太庙里面是有明朝的老祖宗的,那么当时的清朝人是怎么处理这些老祖宗的呢?这个问题其实还是比较值得研究的,下面我们一起分析揭秘看看!1、导言大明朝的太庙算是历史上最

  • 关羽真的有被这个乐进和乐文谦击败过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这个关羽大家也知道的还是很厉害的,可以说在三国时期武力值是排名第一的,难逢敌手,但是传说他好像被这个乐进和乐文谦两名不算出门的魏将打败过,那么有的人问了,这是不是真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一起分析看看!乐进打败的是关羽军,而是关羽本人。史书确实有相关的记载,但是我们研究史学资料时,要思考,要

  • 霍殿阁与霍东阁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这个霍殿阁与霍东阁的关系也还是比较有意思的,很多人以为这两个人是有血缘关系的,但是好像并不是的,那么这个霍殿阁与霍东阁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有感兴趣的网友可以借鉴看看!不了解情况的人咋一看还以为霍殿阁和霍东阁是一家人,实际上这两人并不存在亲属关系,唯一能谈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