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偷袭荆州对吴国没什么好处,孙权是不是没有战略眼光?

偷袭荆州对吴国没什么好处,孙权是不是没有战略眼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672 更新时间:2024/2/5 10:43:14

赤壁之战后奠定了三国的格局,可以说当时的局面还是比较稳定的,三方如果都不轻易出手的话,这个局面还是会维持一段时间的。然而从当时的意义来说,孙权偷袭荆州,对东吴可以说弊端是非常大的,这是否能说明孙权而非常缺乏战略眼光?偷袭荆州到底对东吴有没有好处,这一点到底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孙权为何要这样做?

1.孙权偷袭荆州是缺乏战略眼光吗

三国时期一个重要的局势转折点就是关羽在荆州战事的失败,可以说,经此一战,得利最大的绝不是孙权,而是曹操,因为自此之后,刘备和孙权都没有实力能够与北方的曹操抗衡。

有人认为,孙权的决策是对的,刘备占有荆益二州,对于孙权而言整个长江上游都是刘备的孙权压力空前,如果放任刘备做大,万一刘备灭了曹操孙权怎么抗衡刘备?所以陷阱荆州一方面可以削弱刘备,另一方面加强自己的实力。

大国之间的博弈,永远没有稳固的联盟,三国相互牵制一超两强,没有一方会坐视任何一方做大,对东吴来说维持现状是最好的局面,所以当蜀汉拿下汉中,关羽威震华夏的时候其实已经威胁到了东吴,一旦关羽赢了那蜀汉将可能取代曹魏成为最强,且居高临下,时刻威胁着东吴,对曹魏至少有长江,对蜀汉有什么,所以对东吴蜀汉不能太弱但是也不能最强。可实际上,这是缺乏战略眼光的做法。

孙权刘备都缺乏战略的眼光,孙权尤甚。东吴的战略家鲁肃死后,孙权重用的吕蒙陆逊都缺乏战略眼光,当他们以优秀的战术动作夺荆州杀关羽后,就彻底拆散孙刘联盟。本可联手北伐的战略优势,就逆转为战略劣势。虽经刘备亡后诸葛亮重建联盟,但己是破镜难圆名存而实亡。在实力悬殊的大背景下,孙刘两家遂个消亡已成必然。诸葛亮和陆逊死后,剩下的悬念仅是时间问题了。

2.孙权偷袭荆州是个错误

联合魏国偷袭荆州是最大的一个错误,因为从那以后除非是有奇迹,不然吴蜀都是在等死而已。至于担心蜀国做大完全是想多了。合江南的力量可以防守,可是想要争天下必须要在江北有足够的立足之地。而吴国在合肥一带输了几场以后就完全将目光放在南方了。可以说冢中枯骨来形容孙权在合适不活了。

蜀吴注定是会失败的,没有经济人口来支持军队,况且在三国里都是弱小的两国,天下人民只希望国家太平所以大都支持能力大的国家进行统一,而蜀和吴恰巧是阻止国家统一的,所以人民的支持都会很低,也并不像三国演义那样写的蜀汉乃正义之师,相反蜀吴只是割据势力并不是什么正义的军队,因为两个都没能力统一中国。

从始自终东吴都没有统一全国的实力,不是被刘备灭就是被曹灭,刘备毕竟是打的正统名号。又长期与东吴结盟。蜀要是灭魏了,刘备肯定是恢复汉名。到时候东吴投降也算是‘归降汉庭’。肯定比后来下场好多了。说不定还能做个朝臣。

再者,孙权迟迟不称帝的原因只有一个,时机不成熟,这个时机肯定来自于内部,孙权虽为江东人氏,但并不是江东望族,而且其发家之地最先不在江东而在而在徐州,所以曹刘称帝后,孙权迟迟未能称帝与孙权在江东的政权尚不稳固有关,如果江东的众多门阀起来反对,那当时的孙权并没有十足把握来平息,所以等孙权威望达到让江东各士族信服是,称帝就顺理成章了。

3.孙权偷袭荆州真的没有好处吗

赤壁之战后,曹操尝到了“兔子被逼急了也会咬人”的苦头,面对东吴有长江天险和强大的水军等非对称优势,暂时性地打消了继续南下的念头,双方彼此默认对方存在的事实,同时也默认了双方的实控边界。于是,吴魏间的关系日趋稳定,茅盾逐渐缓和。

三国连接之地的荆州的重要性自不必累述,曹刘孙三方势力早就把荆州作为攻略目标,曹操在平定北方之后不到一年马上就率军南下攻打刘表,当时还没有刘备什么事,曹操的目的就是拿下荆州然后东向吞并江东。想不到刘备横空出世,孙刘联手在赤壁大破曹军。诸葛亮和刘备“隆中对”应该是家喻户晓,诸葛亮当时设计的鼎足三分就是,“跨有荆、益……霸业可图,汉室可兴。”

说他破坏了同盟,但是众所周知,没有永远的盟友。况且夺荆州也没让孙刘两家有特别严重的损失,双方及时止损,曹魏也并没有因两家之争捞到什么便宜。而两家矛盾本就结下了。恰恰是夺荆州加上后来的夷陵之战,让矛盾暴露出来,双方打了一仗,之后直到蜀汉灭亡,吴蜀都再也没有爆发冲突。没有夺荆州,这个矛盾就永远存在,会变成一个隐患,不知道发生什么问题。而如果不夺荆州,刘备做大了会送土地给孙权吗?乱世之中,瞬息万变,土地拿到手里才是你的。否则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这就是乱世的哲学。

孙权偷袭关羽是及其明智的事情,原来的荆州由曹操、刘备、孙权各占三分之一。偷袭关羽之后自己独自占领了荆州的三分之二。也使得诸葛亮在隆中对当中的战略目标成为了不可能的事情。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隆中对的三分天下和鲁肃的三分天下,有哪些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三分天下”最早的提出者,其实并不是诸葛亮,而是鲁肃,很多人知道诸葛亮在《隆中对》里面提出三分天下的策略,但其实在诸葛亮之前,东吴的鲁肃早已经提出来了类似的说法。既然同样都是三分天下,那肯定要放在一起说一说了,鲁肃和诸葛亮关于三分天下的策略,究竟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又是哪

  • 武则天为何一定要灭掉薛丁山?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如果说薛讷,很多人不清楚的话,说薛丁山可能就有很多人知道了,薛丁山虽然是个虚构的人物,但是他却是以薛讷为历史原型的,也就是薛仁贵的儿子。而在武则天时期,我们知道她当时是杀了不少朝中大臣的,这其中就有薛丁山一族,只是为何武则天是一定要杀掉薛丁山的,是当时薛丁山对她构成了什么威胁,因此要斩草除根吗?1.

  • 历史上齐国综合国力如何?齐国什么时候开始走衰?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春秋时期,齐桓公是第一位称霸的霸主,齐国也被认为是春秋四大强国之一。其实齐国建邦以来,就依靠地理位置富甲一方,军事也十分强大,到了齐桓公这一代,依靠丰富的海上资源成功制霸,因此被称为“海王之国”。齐国的综合实力在整个东周都是名列前茅,文化、经济、军事等方面都不输秦国,那齐国究

  • 乾隆为何实行闭关锁国?其实并不是因为愚昧无知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要说起清朝时期清政府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很多人都会感到非常痛心,也会认为,这都是因为清政府的愚昧无知所导致的,但是这样的结果只会导致清朝更加愚昧无知,完全没有一点的进步,因此与整个世界都脱离了,才导致了落后。但是,事实当真是如此吗?乾隆皇帝时期为何要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他这样做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竟然

  • 冯玉祥为何对郭松龄见死不救?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这个冯玉祥其实和郭松龄的关系还是非常不错的,但是看起来不错的关系背后也有很多故事的,话说这个郭松龄落难的时候这个冯玉祥是没有救这个郭松龄的,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选择不帮呢?下面就这个问题可以一起看看!在民国时期的众多的军阀中,冯玉祥是真正在出尔反尔、反戈这一条道路上走到了极端的人,冯玉祥

  • 王亚樵死后他的手下结局分别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说了这个王亚樵厉害是厉害,但是再厉害也要兄弟们抬,所以下面的兄弟也要厉害,但是再厉害的人也有离去的那一天,所以王亚樵死了之后他旗下的兄弟是什么样的结局呢?下面我们一起分析看看,有感兴趣的可以看看!王亚樵的斧头帮有十万之众,我主要讲讲他手下四大金刚的结局。1、百变刺客华克之华克之,江苏扬州人

  • 咸丰丽妃怎么死的?是被慈禧害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或许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慈禧就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太后,尤其是他杀了光绪的宠妃珍妃,将她投入井中,至今故宫还有一口珍妃井,还有她面对外国侵略者的时候的种种表现,都让人无法释怀。但是同样作为咸丰的妃子的丽妃,有传言说她也是被慈禧害死的,不知道这件事情是不是真的呢?历史上咸丰的丽妃到底是怎么死的,和慈禧有关系

  • 为什么曹操去世后,卞夫人才被曹丕尊为王太后?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曹操为东郡太守时,曾为了避难主动辞官回乡。此后曹操整天自娱自乐,突然有一天他看上了舞伎卞夫人,当时曹操25岁,卞夫人20岁,就这样曹操将卞夫人娶进了家门。虽然曹操一生有十几位妻妾,但他最喜欢的还是卞夫人,卞夫人为人处世的方法也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过有人好奇,为什么卞夫人是等曹操去世后,才被曹丕尊

  • 清朝入关后,太庙里明朝的老祖宗们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这个清朝人入关以后的事情也还是发现了很多的变化的,如果要仔细的说说那还是要说很久的,今天就说说这其中的一个小细节的地方吧,清朝入关当时的太庙里面是有明朝的老祖宗的,那么当时的清朝人是怎么处理这些老祖宗的呢?这个问题其实还是比较值得研究的,下面我们一起分析揭秘看看!1、导言大明朝的太庙算是历史上最

  • 关羽真的有被这个乐进和乐文谦击败过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这个关羽大家也知道的还是很厉害的,可以说在三国时期武力值是排名第一的,难逢敌手,但是传说他好像被这个乐进和乐文谦两名不算出门的魏将打败过,那么有的人问了,这是不是真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一起分析看看!乐进打败的是关羽军,而是关羽本人。史书确实有相关的记载,但是我们研究史学资料时,要思考,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