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山靖王有120多个儿子,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后他怎么办?

中山靖王有120多个儿子,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后他怎么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782 更新时间:2024/1/17 19:08:18

站在汉武帝的角度,他的推恩令自然是对中央有很大的好处的,地方的权利分散之后,就越来越没有办法聚集在一起,那么作为中央,汉武帝手上的权力自然就是会越来越大。但是如果是地方诸侯的角度来说,当然是谁也不乐意接受,尤其像是中山靖王,据说他有120多个儿子,那么他如果要将自己的地盘分出去的话,自然是越来越小,但是面对这样的命令,他又能怎么办呢?

1.中山靖王其人

汉景帝刘共有十四子,排行第十的是汉武帝刘彻,而排行第九的便是中山靖王刘胜,他同赵敬肃王刘彭祖(汉景帝第七子)皆是汉景帝宠妃贾夫人所生。公元前154年,“七国之乱”被平定后,12岁的刘胜被分封为中山王,拥有了属于他自己的一片封地,治所卢奴县(今河北定州市区内)。

中山国不算大,只是原常山郡东北部的一角,人口约有三四十万,跟汉初的那些大诸侯国自然是没法比的,不过倒也还算逍遥自在。刘胜一生最大的爱好似乎也就是听听音乐、喝点小酒、欣赏歌舞、与美女做做游戏等等了,至于说勤政爱民、安抚百姓这些事自有手下的官吏们去解决。

他的亲哥哥赵敬肃王刘彭祖就总是说他“只知道享受奢侈享乐的生活,也不知道辅佐皇帝、安抚百姓,怎么称得上是诸侯王呢?”每每此时,刘胜便会反唇相讥道:“难道都要像你那样,代替官吏去处理政务?当诸侯王的自然应当听听音乐,美女相伴。“可见,同父同母的兄弟俩,性格差异也是相当大的。

2.受打压诸侯王

由于汉初以来,诸侯王反叛之事时有发生,尤其是”七国之乱“的影响更是巨大。从此以后,似乎削弱诸侯王势力、披露诸侯王罪行等等这些打击诸侯王的行为就成为了正确的选择,诸侯王因此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如果说景帝时期,刘胜他们这些皇子还能有些优待的话,到了武帝时期,他们自然也成为了打压的对象。

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中山靖王刘胜同长沙王刘发(刘胜六哥)、代共王刘登(刘胜三叔刘参之子)一同进京朝见汉武帝。汉武帝看见哥哥们来看他,自然也是热情招待,大排筵宴,歌舞表演自然更是不能少的。可是,就在酒宴之间,中山靖王刘胜竟然当众哭了起来(刘备的这手技能看来也是遗传的中山靖王刘胜的),汉武帝忙问九哥为啥哭,刘胜顺水推舟把诸侯王一肚子的苦水全倒了出来。

“臣闻悲者不可为累欷,思者不可为叹息……今臣心结日久,每闻幼眇之声,不知涕泣之横集也。”

“臣虽薄也,得蒙肺附;位虽卑也,得为东藩,属又称兄。今群臣非有葭莩之亲,鸿毛之重,群居党议,朋友相为,使夫宗室摈却,骨肉冰释。斯伯奇所以流离,比干所以横分也。《诗》云“我心忧伤,惄焉如捣;假寐永叹,唯忧用老;心之忧矣,疢如疾首”,臣之谓也。”——《汉书.景十三王传》

看得出来,刘胜虽然贪玩好色,但也算是个饱学之士,不然也不会在此等情形之下,当众说出自己的观点,既为自己这些诸侯王争取利益,又采用了一种更容易让汉武帝接受的方式,确实也非一般人物。听刘胜说完,汉武帝当即表示,增加诸侯的赏赐,并减少听取官吏上奏诸侯之事,对皇室亲人多施加皇恩。

只是,表面的赏赐虽然多了,但是真正的“威胁”却在不久后到来了。

3.“推恩令”的强大

最早提出“推恩令”思想的是汉文帝时期的政治家贾谊,针对诸侯国的强大,贾谊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但由于汉初的政治局面,此政治并未全面施行。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中大夫主父偃向汉武帝提出“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汉武帝采纳了这项策略,这便是“推恩令”。

“推恩令”的核心思想就是让诸侯国把自己的土地分给自己的子弟,由汉朝政策来定封号,诸侯国的管理权归属于所在汉郡。

显而易见,诸侯国的势力在这个过程中被一步步地削弱了,但是诸侯王本身又没有什么对应的解决办法。土地主要是封给诸侯王的儿子们的,并没有外放,只是诸侯王自身或者其嫡系传承被稀释了“原始股”,这是很难拒绝的一项国家政策。

可是,问题是,像中山靖王刘胜这样,有一百二十多个儿子,他的土地该怎么分呢?一个儿子一个县也不够分啊。

4.当中山靖王遇上“推恩令”

史书中并没有写中山靖王刘胜看到颁行的“推恩令”时,是一种怎样的状态。水一白想,他当时大概也是懵的吧。按照原本的计划,他的封地应该是要传承给他的嫡长子刘昌的,但是现在却要提前分给其他的儿子,似乎有点提前分家产的感觉。可是,该来的总是要来的,在三年多的时间里,中山靖王的儿子中便有十九位分得了封地。

1、第一批分封

颁布“推恩令”同一年(公元前127年),刘胜就被分走了五个县,给他的五个儿子,即广望侯刘忠、将梁侯刘朝平、薪馆侯刘未央、陆城侯刘贞、薪处侯刘嘉。

注:陆城侯刘贞便是蜀汉昭烈帝刘备的先祖,此时受封的也不过一县之地,传到刘备还有三百来年,还能有什么产业?何况刘贞在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便因为酎金成色不足而失去了侯爵。

2、第二批分封

第二批分封仅有一人。

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刘胜子刘义被分封为陆地侯。

3、第三批分封

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刘胜子刘光获封临乐侯,刘章获封东野侯,刘喜获封高平侯,刘颇获封广川侯。

4、第四批分封

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又有九个刘胜的儿子被封为侯。

桑丘侯刘将夜、高丘侯刘破胡、柳宿侯刘盖、戎丘侯刘让、樊舆侯刘修、曲成侯刘万岁、安郭侯刘传富、安险侯刘应、安道侯刘恢

看得出来,”推恩令“刚刚颁布了三年多,刘胜的中山国就先后被分出去了19个县。那么,刘胜的中山国还有多少个县呢?大概只剩下九个县之多,即卢奴、北平、曲逆、望都、唐县、苦陉、深泽、毋极、新市,不足原来的四成。

可见,”推恩令“的颁布对中山靖王刘胜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几年时间封地便迅速缩小。而且,这些都是在其在位期间,并不是在其死后才发生的,足见”推恩令“的强大。好在,从此以后,中山国的土地便没有再分封给刘胜的其他儿子了,大概汉武帝也考虑他的九哥手里封地也并不多了吧。

5.“推恩令”不可破解么?

似乎在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之后,诸侯王的实力逐渐衰弱已经是不可逆的了,真的没有破解之法么?

应该说,如果完全依照国家的法令来执行,”推恩令“确实是无法破解的。

不但诸侯王的土地不断被分封给子弟,连获封侯爵的这些人也很难保住自己的爵位。单就中山靖王的这些儿子们来说,十九个侯爵能保住的便已寥寥无几,大部分都在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因“酎金夺爵”事件导致国除,再加上因为犯其他错误或者无后而导致国除的,想要保住爵位更是难上加难了,中山王的爵位也在刘胜死(公元前113年)后58年因无后而国除。

那么,如果不按国家法令执行呢?那即意味着谋反。可是经过汉高帝、汉文帝、汉景帝多年的努力,汉朝的诸侯国实力已经远远不如汉初时期,并不具备谋反的实力了。

汉初七大异姓王手里有22个郡治,而汉朝政府手里也不过24个郡;到了汉景帝后期,汉朝政府有43个郡治,诸侯国则有25个之多了。与汉初相比,一方面郡治不断地分置,此时的郡已经缩小了很多,再加上这些诸侯国中除了江都易王刘非外都仅有一郡之地,实力已经小了非常多了。此时,再想对抗汉朝政府,难度就有些太大了。

并且,此时的诸侯国已经不再拥有汉初的两大福利——“自置吏”和“得赋敛”了,不但不能自己安排属下官吏,而且收入也减少了很多。著名的淮南王刘安计划谋反时,就不得不想办法瞒过自己的国相和重臣,这无形中就增加了信息被泄露的风险,结果,还是因为事情败露,而导致自刎而死的结局。

所以,像中山靖王刘胜这样的诸侯王们,最终还是只能选择默默被削弱的命运。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景龙政变是如何发动的?为什么最终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1.景龙政变简介唐中宗二次即位初,武三思以韦皇后的势力独揽大权。李重俊,唐中宗李显第三子,在神龙二年被立为皇太子,但由于他不是韦后所生,不是嫡长子,颇受猜忌。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娶安乐公主,安乐公主是韦后最小的女儿,下嫁武三思之子武崇训。因此安乐公主既是李家公主,又是武家媳妇,是皇室和武家的政治连接

  • 苏武牧羊时没有粮食吃,为何不吃羊肉?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长久以来,人们都非常敬佩身在匈奴,但是却从来不肯投降匈奴,宁可在草原上牧羊,也绝不投降,最终终于回到汉朝的苏武。的确,苏武的气节非常令人敬佩,但是毕竟生存是人的本能,苏武在牧羊的时候可以说是非常艰苦的,也没有什么粮食可以吃,他为什么不选择吃掉那些羊呢?是因为他的气节使然,还是有别的什么原因,我们一起

  • 张作霖为何死后过好几年才埋葬?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在说了,这个张作霖死了之后是过了好几年才正式的埋葬的,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这背后的原因也还是挺有意思的,也看得非常的悲伤,具体是什么情况,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东北王、奉系首领张作霖于1928年6月4日在沈阳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史称皇姑屯事件,张作霖深受重伤于当日死亡。

  • 北宋时杭州曾爆发瘟疫,苏轼是如何解决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因为最近的冠状病毒,很多人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也有很多人对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一些瘟疫有了更深的了解。在我国古代,瘟疫出现过很多次,但是很多人大概不知道的是,宋朝时期,苏轼还曾经治理过杭州爆发的瘟疫。不知道当时的情况是怎么样的,杭州的瘟疫是怎样的一种情况,苏轼又是如何治理的呢,最终的结果又是如何?说起

  • 水淹七军于禁庞德被擒,为何于禁投降庞德宁死不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关羽的一生当中,严格来说胜绩真的不多,除了水淹七军之外,很少还有什么胜利,而且在水淹七军中,他活捉了曹魏两员大将,于禁和庞德,不过这两个人的表现却完全不同,于禁最终是投降了的,但是庞德却宁死不肯投降,还对关羽破口大骂。相比之下,于禁更受到曹操的器重,为什么投降的那么快?庞德不肯投降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 清朝一直有人反清复明,元朝为什么没有人反元复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反清复明,可以说这个口号贯穿了整个清朝,从清朝建立之初,一直到清朝末年,都有人想要推翻清朝的统治,重新恢复明朝的统治。但是,同样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为什么在元朝的时候却没听有人说要反元复宋呢?蒙古灭掉了宋朝建立起了元朝,可是元朝时期民间是否有类似反清复明的起义呢?为何没有人想要重新恢复宋朝的统治呢

  • 刘邦为什么要废刘盈?并非只是为了戚夫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刘邦萌生废太子的想法是因为他当时宠爱戚夫人,所以想让戚夫人的儿子接班,实际上真正的原因没这么简单。刘盈虽然是刘邦嫡长子,但他们父子的性格大相径庭,这也让刘邦有些担心,要知道吕后的行事手段,不是刘盈能够应付的,把汉朝交给刘盈可能会助长外戚掌权,这就非常麻烦了。所以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刘

  • 明熹宗酷爱木匠,那他在木器上有何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喜欢历史的朋友应该会知道,明朝皇帝朱由校被称为“木匠皇帝”,原因就是他从小就对木器有着极高的兴趣,并且动手能力很强。不过朱由校毕竟是皇帝,一国之君,如果把时间都花费在研究木器上,那对国家来说就不是什么好事了。所以明朝此后的整体走势已经来到了存亡之际,但这次我们就不谈朱由校治国

  • 光绪帝怎样才能避免被慈禧陷害?光绪帝究竟败在了哪?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清朝末期的各种维新变法活动,基本都是通过光绪帝实现的,所以想要改变现状光绪帝是一个很重要的存在。但问题是,他虽然贵为皇帝,但朝政大权依然是在慈禧太后手中。光绪帝对面保守的慈禧太后,虽然年纪上占了优势,但和政治老手过招还是落了下风。最后光绪被软禁,后来突然暴毙,据说有可能是被慈禧害死。光绪帝究竟怎么做

  • 华元被郑国俘虏,竟然是被自己的车夫出卖?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华元是春秋时期宋国公族大臣,当时郑国要出兵攻打宋国,华元作为将领率军迎战。结果宋军战败,华元还成了郑国的俘虏。不过华元被俘,是被自己的车夫出卖,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根据《左传》上的记载,华元因为没有给车夫吃羊肉羹,所以被怀恨在心,等两军交战时,车夫故意把华元送入敌军阵营,导致宋军溃败不说,自己还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