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棣为什么钟情于道教?他是如何扶持武当的?

朱棣为什么钟情于道教?他是如何扶持武当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860 更新时间:2024/2/14 15:48:27

明朝初年嗜佛成风,朱棣为了改变这种风气开始大力宣扬儒家思想,并且扶持武当道教。朱棣利用科举和修书来拉拢全国的知识分子,然后整顿和限制佛教,当然古代帝王对于佛教基本都没什么好感,朱棣的一番操作也被后朝所沿用,其做法影响深远。此后各地大修武当山宫观,武当道教慢慢成了一股潮流,这在道教史上也算一起重要事件。当然朱棣这么做的真正原因,也是为了稳固自己的政权。

(一)朱棣其人

《大明风华》绝对权利领导人,明成祖朱棣,男,汉族,生于公元1360年5月2日逝于公元1424年8月12日,是明朝第三位皇帝,大明王朝当家人。

公元1402年至公元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后人称其为永乐大帝。公元1360年四月十七日,朱棣生于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早起被封为燕王,后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

1402年在南京登基,改元永乐。

朱棣在位期间的主要功绩有:改革机构,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重视历史传承命人编修《永乐大典》,朱棣还重视水上运输,疏浚大运河。1421年迁都北京,对强化明朝统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在位期间将由靖难之后的疮痍局面发展至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史称“永乐盛世”。朱棣驾崩后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长陵(现在的北京市昌平县境内天寿山)。

(二)《大明风华》中,朱棣信奉佛教与正史记载不符?

众所周知,朱棣的老爹,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起义之前在寺庙中当和尚,所以大明王朝对待佛教很是尊重,在《大明风华》中,朱棣在篡位后常常做恶梦,梦见老爹朱元璋手持大砍刀向自己砍来。

不得解脱之际,将高僧召见进贡,高僧淡定的手盘佛珠,告诫朱棣,朱家将来内部还会有杀戮,朱棣不久召见三子一孙进宫,让他们歃血为誓永不得迫害同族。由剧中也可见,大明皇帝对待佛教高僧的话,极度重视。

各位看官,那么问题来了。因为根据正史记载,咱们的永乐大帝对道教独有情钟。

(三)朱棣为何热衷于道教?

朱棣起兵成功后,迅速迁都北京后朱棣仿照南京都城,修建北京皇宫,而在完成北京皇宫的建设以后,朱棣让参与建设的三十万军民、工匠去南方,在一座山上开始建设宗教上的皇宫。

那么,咱们的朱棣大帝为啥要跑到武当去修建筑呢?这里既不是兵家必争之地,也不是权力中心。

这一切还得从他造反开始说起,建文帝削藩之时,朱棣兵力不足,在军队实力方面,那是处于绝对的劣势,但是他都一步一步化险为夷。

比如,在和建文帝对战的过程中,白沟河之战,虽然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斗,那是正值冬天,白沟河的水面结满了硬冰,以至于人走过去,冰都不会裂,而此时朱棣的将士刚从冰上面过去,明朝建文帝的追兵随后而至,但是此时冰面开始解冻,明朝建文帝的追兵全部落入水中。

而此战的结果却是打了将近大半天,不分胜负,此时瞬间乌云翻滚,飞沙走石,卷起来的沙尘暴直接扑向建文帝的将士们,于是乎建文帝的军队大败而归,而朱棣大获全胜而完结。

这本来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斗,朱棣赢的可能几乎为零。

而由于当时明朝民间和道教都迷信北方之神真武大帝,许多将士将其解释为有神灵的帮助,正好,朱棣本来就是造反,若能借助神来笼络民心,岂不是更好。

正巧,民间信奉真武是当时的北方之神,即是北方玄帝,是战神的化身,正好朱棣起兵造反在北方,于是借助自己是真武大帝,来借此为自己造反开脱,把发生的种种巧合,甚至是胡乱捏造的都大肆宣扬这是北方真武大帝的保佑,借助君权神授的思想,宣告自己的正统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由于这是道教的神,于是朱棣大肆扶持道教,于是才开始大规模修建武当山,按照修建北京皇宫的规格,修建武当山,由于建筑物都在山上,所以修建难度可想而知。但是毕竟是由朱棣的亲自主持,武当山道教建筑群,其浩大的工程,一丝不苟的工艺,这不仅是中国古代规划、设计、建筑的典范,即便是放在当代也是世界建筑史上伟大的奇迹。

(四)朱棣既拜佛又奉道

那是不是《大明风华》夸大了佛教在大明皇室的地位?其实也应该不会。

历史记载,明太祖令哈立麻于灵谷寺建“普度大斋”,为太祖高皇帝、慈马皇后荐福的时候,朝中官员们想出许多“瑞应”的现象,而内阁学士胡广为此撰写成《圣孝瑞应颂》,谱成佛曲,于宫中歌舞,朱棣还命画师绘制了《普渡明太祖长卷图》。既然其父在天下大乱之际,以僧人身份入世,创建帝国。其后人多多少少对佛教地崇敬也算是个心理寄托。

看剧品历史,追剧享娱乐。各位看官,咱们今天的网剧讨论到此结束。悠悠数月,无尽风华。弹指刹那间,故事就在发生着。愿各位看官,在自己的时代和岁月里绽放属于自己的绝代风华。

【作者简介】孔祥举,男 ,90后文学爱好者,泰安市作家协会会员,宁阳县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英雄故事创作人,山东省宁阳县基层干部。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典籍,民间英雄故事,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等。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孟观看天象把自己害死?司马伦战败孟观被夷三族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晋惠帝时期,杨骏独揽大权,但他在朝中并没有多少威望,后来贾南风发动政变,杨骏被诛灭三族。再此期间,孟观抨击杨骏有功,后来升为黄门侍郎,后来齐万年发动叛乱,孟观受命讨伐齐万年,结果孟观勇不可挡将齐万年给擒获。四年后,司马伦篡位,一时间天下大乱,司马颖等人决定联手讨伐司马伦。孟观却做了一件让人匪夷所思的

  • 庞统为什么坚持让刘备入蜀得川?庞统智慧不输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演义中,庞统这个人物并不算显眼,知名度和影响力也没办法和诸葛亮相比。不过对于刘备来说,庞统建设蜀汉的功劳可能不输诸葛亮,甚至庞统的智慧还要更胜一筹。当时庞统和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而庞统在关键时刻替刘备列出上中下三策,助他入蜀得川,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或许因为庞统走的太早,不少人忘了他对蜀汉做

  • 历史上元军进攻襄阳的时候,守城的将领到底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在金庸的武侠当中,很多人都知道,郭靖和黄蓉两人是坚守在襄阳城的守将,他们抵抗元军的入侵,保护襄阳城,是小说里面很有名的英雄人物。不过在历史上,元军攻打襄阳的确是确有其事,但是守城的人到底是不是郭靖黄蓉呢?历史上真正的襄阳城守将到底是谁,有没有抵挡住元军的入侵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1.真正守

  • 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是什么?太和改革背景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被认为是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改革家,他在位期间全面推行汉化改革,并且落实三长制和均田制,有效缓解了各民族之间的隔阂,史称“太和改革”。拓跋宏坚决改革鲜卑旧俗,还要用汉语代替鲜卑语,这在一个以鲜卑族统治的地方是非常难以完全实施的。拓跋宏为此也是全面阻止反对改革的

  • 为何感觉唐朝的强奸罪很少?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在研究这个唐朝相关历史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唐朝的有一种现象非常的少见,话说那就是这个强奸罪十分的稀少,那么有的人问这到底是为什么?其实这背后的故事太多太多了,只从小编研究了强奸罪的发现历史之后才发现,原来唐朝并不是强奸罪少,而且另有隐情了,具体是个什么情况呢?下面我们继续来分析看看吧

  • 如果朱高炽死在朱棣前面,朱棣会传位朱高煦还是朱瞻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朱高炽虽然是朱棣长子,但据说朱棣更喜欢朱高煦一些,靖难之役中朱高煦曾多次拯救朱棣,朱棣也觉得他的性格跟自己更像。如果只是从这两个儿子中选,朱棣或许真有可能传位给朱高煦,不过要是把朱瞻基算进来,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有网友问,如果朱高炽死在了朱棣前面,那朱棣会效仿朱元璋传位太孙吗?其实按照正常流程是可以

  • 朱允炆下落不明,那他的皇后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靖难之役,让原本正统继承皇位的朱允炆不仅丢了皇位,还下落不明,朱棣找了朱允炆很多年,但是历史上却并没有半点关于朱允炆下落的准确记载,明朝的皇陵当中,也根本就没有朱允炆的陵墓。不过,朱允炆是下落不明,但是朱允炆的皇后又是什么结局呢?他的皇后是谁,在靖难之役中是什么结局,朱棣又是怎么对待朱允炆的皇后的呢

  • 尧的儿子丹朱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尧舜这两位古代上古时期的帝王,可以说是很多人心目当中的帝王典范,尧传位于舜,舜又传位给禹,这种“公天下”的举动,在很多人看来,是能者居之的经典案例,正是因为他们本身的优秀,足以担当这个王位,而上一任王也对他们十分信任,所以才选择了这样的结果。不过,尧本身是有儿子的,却很容易被

  • 朱祁镇成功复位后,他是如何对待朱祁钰家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景泰八年,石亨、张軏等人发动夺门之变,拥立朱祁镇复位,等英宗二次登基称帝后,他又是如何对待朱祁钰家人的呢?其实夺门之变之所以会成功,主要原因在于当时朱祁钰患了重病,而朱祁钰又没有儿子,这些大臣担心自己的仕途之路便选择帮助朱祁镇复位,这样自己便能飞黄腾达。等朱祁钰去世后,他的妃子也都被赐死殉葬,不过据

  • 楚庄王即位前三年一直沉迷酒色,为何三年后突然一鸣惊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之一,不过和其他春秋霸主不同的是,在楚庄王即位前三年,他一直不问政事,沉迷酒色,给人的感觉根本不像一位霸主。三年后,楚庄王开始对楚国和各个人才进行了解,算是一步步走上正轨,楚国也在他的带领下日益强盛。有人推测,楚庄王即位时年纪太小,楚国内部爆发了不少冲突、矛盾,所以才决定采取以静观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