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除了赵括和廉颇,谁还能做长平之战的主帅?

除了赵括和廉颇,谁还能做长平之战的主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426 更新时间:2024/1/18 16:14:52

长平之战赵王用赵括换下廉颇,一直被很多人认为是导致长平之战赵国最终战败的主要原因,很多人觉得,赵括根本没有任何军事方面的才能,只会“纸上谈兵”,最终导致长平之战赵国惨败,赵国国力也是因此一落千丈,被灭只是时间问题了。不过话说回来,就算当时赵王不换成赵括,他还能换成谁呢?换句话说,在当时的赵国里,还有什么人能够胜任主帅这一职,还有谁能够带领赵国军队在长平之战中取得最终的胜利呢?

1.除了廉颇赵括还有谁能用

没有一个合适的统帅。因为这根本是一场打不赢的战争。

在春秋的时候,晋国毫无意外,是巨无霸型的大国。但是经过“三家分晋”,大国已经一分为三,不复当年辉煌了。

战国七雄之中赵国的实力算是比较弱的。国土面积不太大,人口不太多,决定了他的经济力量也不太强。而地理位置方面,四面全是强敌,又决定他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

赵国也进行过改革,和其他国家一样。但是比较而言,秦国的商鞅变法,是最彻底也最成功的,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为秦国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而赵国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基本是军事改革,对经济并没有太大的帮助。

政治动荡就不多说了。经济是基础。一时的战斗、一场战役可胜可负,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拼的是国家综合实力,归根到底是拼经济。赵国的经济,根本无法与秦国抗衡。

当然,长平之战打了多年,秦国的经济也有点吃力了,所以秦国很希望速战速决。这才派出奸细,散播谣言:秦军不怕廉颇,只怕赵括。

2.为什么廉颇也不行

反间计的成功,绝不是几句谣言就能决定的。事实上赵王对战局,也头疼了很久了。

说廉颇“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言过其实。其实廉颇只是闭门不战,坚守不出。因为赵军的军事力量不如秦国的虎狼之师,这是基础常识。更重要的,长平之战以后,白起一举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万,那么当初廉颇手下的士兵,只会比四十万更多,不可能少于这个数字。

以赵国的实力来推测,这四十多万大军,就是赵国的大部分军事力量了。甚至有可能,这是全国兵力。甚至有更悲摧的可能性,这是赵国全国的精壮。一旦这四十多万大军有失,赵国连后备兵力都没有了。

所以廉颇手握大军,不敢轻言战事,只好闭关坚守,等待时机。这在战术上,是绝对正确的。

但是时机老等不来,这四十多万大军可是一天一天要吃饭,赵国实在撑不住了。正好谣言传来,说秦军最怕赵括,又正好赵括主张出关决战,有可能速战速决,结束这场旷日持久、快把国家都拖垮了的战争。

两种军事思想,两条战略方针,赵王选择了赵括,选择了“置之死地而后生”。

结果我们都熟悉。“死地”是置了,后“生”却没等来。

3.白起为何杀战俘

战争结束,白起坑杀赵国四十万降卒,应该是当初廉颇的部下、减去战斗减员后的的全部。如此大规模的屠杀,为他赢得了“杀神”的称号。

杀降,当然是反人类的大罪恶。不过也不是白起一时起意、公报私仇,实在是经过多年战争的秦国,也养活不起这么多张嘴了。

况且养活他们干什么?收编?开玩笑,秦军自己实力之强,天下无敌,要收编你们这些败军干嘛?而且要收编就得先喂饱,吃不饱就可能起来造反,简直是定时炸弹。

放生?语言、国家、生活习惯,赵兵肯定会回赵国。如果回去了,等于给赵国又送回去一支大军,给自己增加强敌。

当然,这是后话。从战后对降卒的处置,来反推战时局势,也不难得出结论:秦赵两国,已经都到了强弩之末,只是秦国比赵国还要强一点。

廉颇的战略是:咬紧牙关,勒紧裤带,再坚持坚持。如果秦国发生变故,就给了赵国可趁之机。

赵括的战略是:国家已经再也拖不起了。主动出击,万一能侥幸取胜呢。

历史真相是:秦国没有发生廉颇期待的变故,赵括也没得到他的侥幸。赵国,按历史预期的方面,走向衰落和灭亡。

这不是两个将领的问题,而是两个国家实力的问题。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福康公主离婚为什么这么难?宋朝女子离婚有什么要求?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现如今离婚这个词已经不新鲜了,但是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对古人的生活的想象,似乎是会觉得,古人想要离婚,尤其是女子想要离婚,应该是非常难的事情了。毕竟在古代,女子的社会地位并不高,而且经常听说男子休妻,却很少见到女子休夫或者离婚的,这恐怕只有在小说里面才会存在了。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宋仁宗最疼爱的女儿

  •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各个诸侯为什么不起兵反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汉武帝时期,在主父偃的建议下,汉武帝决定实行推恩令。推恩令虽然有个“恩”字,但最终目的是为了削弱各个诸侯的势力。推恩令规定,以后诸侯王需要把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孙,一直到土地用尽为止,这样原本势力强大的诸侯领地便会被越分越小,大大减少对朝廷的威胁。各位诸侯肯定也明白推恩令的真正目

  • 秦始皇幼年在赵国遭到屈辱,后来是如何报复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秦始皇,很多人呢对他的印象就是残暴。而秦始皇之所如此异常的残暴,追究其溯源的话,那就要从他幼年在赵国所遭受的屈辱开始说起了。那么问题来了,嬴政明明是秦国人,为何幼年是在赵国度过的?他都遭受过哪些屈辱?日后他又是如何进行报复的?嬴政是秦昭襄王嬴稷的曾孙,孝文王嬴柱之孙,庄襄王嬴子楚之子,生母为赵姬

  • 范蠡救子故事简述,范蠡救子给我们带来哪些思考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范蠡救子是记载于《史记》中的一篇故事。范蠡共有三个儿子,但二儿子因为在楚国杀人,因为被囚。范蠡得知后,想让三儿子带钱去楚国救人,结果大儿子闹着要去,还以死相逼,最后范蠡没办法只能让大儿子前去。最后大儿子自作聪明害死弟弟,范蠡得知后非常后悔,觉得自己教子无方,但就当时的情况来看,范蠡也是没有选择。其实

  • 陈宫有没有诚心辅佐吕布,其实他把吕布当棋子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陈宫是东汉末年顶级人才,但后来因为看不上曹操对待名士的方式因此和他反目,最后选择加入吕布阵营。但陈宫好像并没有诚心辅佐吕布,他始终有所保留,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其实陈宫无论是在曹操阵营还是吕布阵营,他都有自己的目的,陈宫不是单纯的想得到主公的认可,好让自己升迁,如果是这样的话他根本没必要离开正在崛起的

  • 噶尔丹怎么死的,噶尔丹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康熙皇帝继位期间,曾三次亲征噶尔丹。最后不仅阻止了噶尔丹东进的计划,还把喀尔喀蒙古并入清朝版图中,为此后的清统一准噶尔之战打下基础。不过今天我们并不是主讲康熙皇帝在这场战役中有多么英勇,而是想讲讲他的对手噶尔丹。噶尔丹是僧俗领袖同时也是蒙古族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但后人对他的评价可以说是充满争议,那

  • 晋国被瓜分对当时社会体系产生了哪些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晋国是春秋四强国之一,在晋献公时期正式崛起,城濮之战大胜楚国,让晋国坐上中原霸主之位。其实仔细分析晋国,就会发现晋国在地理位置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物质来源相较于其他诸侯国来说更加充裕。哪怕是后来发生三家分晋,但三晋实力依然强劲,在战国时期还是非常强大的诸侯国。晋国被瓜分对当时的社会都造成了很大的

  • 孙坚和孙策谁厉害,孙坚主要战役实力解析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孙坚算是东吴政权的奠基者,在东汉末年也是一名悍将,曾在讨伐董卓的战役中,大破董卓军队。而孙坚的两个孩子孙策和孙权也都是人中龙凤,很多网友会问孙坚和孙策到底谁更厉害一些,如果是从他们各自的成就来看,应该还是儿子孙策更厉害。不过演义中对于孙坚的描述并不算多,这次我们就从他参加过的几场战役中,了解下孙坚的

  • 宋仁宗皇宫里的养女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一部热播的《清平乐》,让很多人都了解到了一个可能与之前的印象很不相同的宋朝。在剧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引起了人们的主意,那就是“养女”。其实在历史上,真实的曹皇后,就有过很多的养女,而养这么多这些养女又是做什么的呢?据记载,皇后是想把这些养女都送到自己的丈夫宋仁宗的后宫里面

  • 宋仁宗儿子为什么都早夭,晚年只能收养继子继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宋仁宗大部分子女下场都挺惨的,很多观众在看了《清平乐》后,也是很好奇宋仁宗的经历,为什么他的孩子基本都是早夭,儿子更是没有一位能撑过童年。不少人怀疑是不是因为后宫竞争太激烈,如果有嫔妃生了儿子便会招至嫉妒,所以就在暗中偷偷下黑手。不过仁宗应该会对自己的孩子照看有佳,而且不止儿子,宋仁宗女儿健康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