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南宋前三位皇帝为什么全都禅位了?

南宋前三位皇帝为什么全都禅位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33 更新时间:2024/2/5 7:08:04

对于皇帝来说,谁都想自己在皇位上多待几年,毕竟手握大权,皇位也是被众人争得头破血流,皇子中想要当皇帝的绝不在少数。但是在南宋时期,南宋的前三位皇帝却是一些“另类”,每一个都在自己还活着的时候,把皇帝之位禅让给了太子,自己当起了太上皇,这是为什么?他们就这么喜欢当太上皇吗?

南宋前三位皇帝,高宗、孝宗、光宗皇帝的确都是禅位给太子,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很罕见的。皇帝宝座大部分人都巴望着能坐的久一些,不是迫不得已一般都不会提前传位。但是南宋的前三位皇帝却真的一个接一个的禅位,当然他们禅位的原因也各有不同:

1.宋高宗的禅位原因:“心累"

宋高宗赵构是南宋的开国皇帝,也是北宋王朝的继承者,他的一生多次经历磨难危险,也一直生活在金人入侵的阴影之下,让我们简单梳理一下这位命运多舛的开国皇帝的危机时刻:

靖康元年(1126年)春,金军第一次围攻开封,作为宋徽宗第九子、宋钦宗九弟的康王赵构主动作为王室议和代表到金军营地谈判议和,并被扣留十几日,经历了人生的第一次危机,要知道当时赵构年仅19岁,当时他的父亲徽宗皇帝都害怕的主动禅位,其余兄弟看到金人都吓的尿裤子,年纪轻轻的赵构能够不畏生死,前去议和,的确值得肯定。但是一个出生皇族的亲王,养尊处优的生活,你说赵构内心真的不怕估计是不可能的。

同年冬,金军再次攻宋,赵构又一次被派往金营议和,这一次金军已对北宋都城开封志在必得,议和的风险可想而知,所幸在河北磁州被名将宗泽劝阻留下,免遭金军俘虏。靖康之变后也成为宋徽宗唯一没被俘虏的儿子,所以他也顺理成章的继承他哥哥宋钦宗的皇位(不要小看了这一因素,南明的失败中就有一个重要因素是皇位继承混乱,导致抗清力量分散和内讧)。

建炎三年(1129年),金军奔袭赵构的行在扬州,赵构吓得仓皇渡江南逃,经镇江府到杭州。

同年,刚刚逃到杭州的赵构又遭遇“苗刘兵变”,苗傅和刘正彦利用军士对朝政的不满,发动兵变,逼迫赵构退位。虽然兵变很快被平息,但是赵构的确狼狈的退位了二十多天,而且事后不久他唯一的儿子也夭折了。

还是在这一年的九月,金兵不顾赵构的不断遣使求和,哀求金兵不要再向南追击,又一次渡江南侵。刚刚平息苗刘兵变的赵构不得不再次仓皇南逃。这一次经绍兴、宁波到舟山,然后漂泊海上避难,然后又逃到温州。据说经过这一年的数番惊吓,导致赵构失去生育能力。事实也证明,此后赵构再也没有生育子女,只好早早的寻找皇族的幼童领养准备作为继承人接班。

之后到绍兴十一年,赵构虽然没有经历前几次的致命危险,但是金兵的不断南下也让他寝食难安,虽然在前线将领的努力下,挫败了金兵的南侵战略企图,而且也开始向北收复中原失地。但是赵构的日子依然不好过:一是战争导致的巨大消耗,政府财力困难,只得加强盘剥百姓,进而又导致起义反抗不断;二是前线虽然战事较顺,但是赵构又时刻担心这些领兵将领尾大不掉,三是担心万一收复中原,迎回自己的父亲和哥哥,自己的皇位又该如何安排?

绍兴十一年(1141年),通过“绍兴和议”金宋双方基本结束大规模战事,赵构也过了一段相对安定和平的生活。但是到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朝皇帝完颜亮再次南侵,赵构吓得又一次准备逃离临安。所幸前线将领击败了金朝水军,同时金朝内部发生内乱,完颜亮也被部下所杀,南侵行动自动解除。这一次经历了二十年太平生活的赵构估计再也不想承受这样的压力,而且也确实是心累了。第二年就禅位给太子赵眘,自己退居二线,当起了太上皇并一直活到淳熙十四年(1187年),享年81岁。

2.宋孝宗的禅位原因:“失望”

宋孝宗赵眘被认为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确实如此,但是这不代表他是南宋最有能力的皇帝(个人认为从政治治理能力来看,还是宋高宗更高明)。虽然他在位期间平反岳飞冤案,起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内政上,加强集权,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重视农业生产,百姓生活安康。但是他在位期间也有一些让他失望不已的事情:

隆庆北伐的失败给信心满满的宋孝宗当头一棒。宋孝宗登基后的第二个月就召回主战派老将张浚商议国事,随后又为岳飞等人平反,大力任用主战派大臣积极备战,意图利用金国内乱不久的时机一举收复中原。但是显然刚刚登基宋孝宗还缺乏统筹全局和把握战局的能力,隆庆北伐先胜后败,不仅使雄心勃勃的宋孝宗被打了兜头一棒,而且把宋高宗绍兴和议以后二十余年积攒的家底给打了个精光。

当然,宋孝宗的确是个励精图治的君主,他没有被隆庆北伐的失败击倒,认清形势的宋孝宗转而采取“先为自治、而后远图”的思想。即乘金宋双方罢兵休战的机会,积极发展壮大自己,为以后的北伐做准备。但是让宋孝宗失望的是,他的对手金世宗完颜雍和他采取了同样的措施,这就使得宋孝宗无计可施,从而心中的失望更加明显。

作为南宋最有作为的帝王,在位执政27年,除了登基第一年开展了隆庆北伐,剩下的时间他都是埋头于国内政事,在壮大和发展自己的同时,希望金朝内部能出点问题,使自己能有有机可乘。但是很遗憾他一直没有等到这样的机会。淳熙十四年(1187年)宋高宗去世,孝顺的宋孝宗非常悲伤,加上长期执政但是无力取得突破的失望和倦怠之心,同时太子赵惇已经迫不及待的想登上皇位,于是宋孝宗着手让太子参与国政,并开禅让之路。两年后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孝宗正式禅位给太子赵惇。

3.宋光宗的禅位原因:“被逼”

宋光宗赵惇是一个很有争议的皇帝,本来按照长幼顺序宋孝宗不应该立他为太子。但是宋孝宗认为赵惇的英武气质更像自己,加上考虑到国家有难,还需要英武之主去收复河山,因而宋孝宗改变传统立更年轻的赵惇为储君。按理说宋光宗赵惇要对父亲宋孝宗感恩戴德,极尽孝道才对。但是历史上宋光宗的一个重要标签就是他的不孝(或者是他和父亲宋孝宗的关系不睦)。还当太子的宋光宗赵惇倒是没有过多的表现出他的不孝,唯一有点苗头的就是曾经暗示自己的父亲宋孝宗禅位(当然在封建帝王家庭里这已经是非常大逆不道的了),但是宋孝宗只是让儿子碰了个软钉子,没有过多的怪罪赵惇。

乌髭药光皇春秋已富,又自东宫尹天府入侍重华,从容启上曰:“有赠臣以乌髭药者,臣未敢用。”上语光皇曰:“正欲示老成于天下,何以此为?”

但是赵惇登基之后,很快就变的让人陌生起来,本来他的父亲宋孝宗对宋高宗的孝顺已经有了现成的榜样,而且他的父亲也是宋高宗禅位而提前登基的。唯一的区别就是宋孝宗是宋高宗的养子,而他自己是宋孝宗的亲生儿子。但是宋光宗却完全做不到向他父亲那样的孝顺。究其原因后世的研究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宋光宗对父亲有本能的畏惧和心理不安感。因为宋光宗的诸君之位是宋孝宗以国家处于非常时期不应因循守旧而破例册封的。因此宋光宗一直小心翼翼的在太子之位上,非常害怕因为自己的差错而导致失去储君之位,因而长期压抑和伪装自己。一旦登基,这种压抑和伪装就必然要得到释放,因而就表现在他登基后从刚开始的还会定期去看望退位的父亲,到后来就不但减少去看望的次数,直至最后几乎完全不去看望。

宋光宗的皇后李凤娘是个有名的妒后和悍妇。宋光宗的妻子李凤娘是因为相士的说法才成为太子妃,但是她的个性跋扈嫉妒,后来非常不受宋高宗和宋孝宗的喜欢,但是碍于皇家的面子一直没有采取果断措施,而李凤娘也非常记恨对她很严厉的宋孝宗,不断的在宋光宗面前挑拨他们父子的关系。

宋光宗立储之事也导致赵惇对父亲疑惧不已。赵惇登基后只有一个儿子赵扩,又是皇后所生的嫡子,赵惇本意想立他为太子,只是考虑自己登基不久还不急于册封。但是他的父亲宋孝宗又出于当初立他为储君的想法劝说赵惇立他的侄子赵抦为储君,而且这个赵抦正是赵惇的哥哥赵恺的儿子。赵惇的感觉仿佛是父亲要将自己的皇位还给哥哥一家,于是他和妻子李凤娘对宋孝宗更加冷漠了。

宋光宗登基后两年左右,可能本身就带有家族遗传的精神病基因,再加上与父亲相处的压力,还有妻子李凤娘的妒悍。使宋光宗开始出现精神病的迹象。赵惇有一次洗手,看到端水的宫女的手很好看,可能就表现出了一定的兴趣,结果没几天皇后就让人给赵惇送来一个食盒,打开一看正是那名宫女的双手。后来一次祭祀大典之前,突然传来他的宠妃黄氏暴毙的消息,宋光宗知道一定是皇后干的,而且紧接着的祭祀大典上风雨交加,仿佛天神发怒,惊惧之下宋光宗开始出现精神病的症状。

虽然宋光宗的精神病后来时好时坏,但是他的不孝之举和皇后李凤娘的跋扈干政已经引起朝野上下的不满。宋孝宗临死前希望能见宋光宗一面,但是皇后李凤娘不予许,宋光宗竟然就真的没有去。这在朝野内外就真的激起了众怒,朝廷重臣联合宋高宗的吴皇后果断采取措施,强行禅位给赵惇的儿子赵扩,宋光宗就这样被逼着禅位了。

终上所述,南宋的前三位皇帝的确都是禅位给太子,但是每个人禅位的原因都不尽相同,但是的确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连续内禅。毕竟在没有权臣军阀逼迫的情况下,这种现象还是很少见的。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庄姬之乱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在网上有看到一些人在说这个“庄姬之乱”,这个小编就算是第一次听说了,那么这个庄姬之乱到底是什么事件了,下面也一起来看看这个庄姬之乱的前后经过和结局吧,感兴趣的可以一起学习下!庄姬之乱有称下宫之难,又称下宫之役、原屏之难、孟姬之乱,据《左传》、《史记·晋世家》是指前583年

  • 孤城闭曹皇后喜欢谁?曹皇后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曹皇后是宋仁宗第二位皇后,但她始终得不到仁宗的宠爱,还差点将她废黜。从《孤城闭》的剧照来看,不了解这段历史的朋友,肯定会觉得仁宗和曹皇后是非常恩爱的一对,在原著中他们的感情会更纯粹一些。不过曹皇后和张茂则似乎有一条隐蔽的故事线,导致仁宗起了疑心。很多朋友对于曹皇后真正喜欢的人是谁感到不解,其

  • 无心法师有第四季吗?韩东君暗示无心的故事还没结束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无心为什么没有心,为什么可以长生不死?这些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将会在第三季的剧情中一一揭晓。虽然这次是前传,但有不少隐藏了两季的答案,终于可以解锁了。对于广大网友来说,大家都非常关心无心法师还有没有第四季,毕竟无心和岳绮罗之间的故事还没完。其实这点韩东君已经有暗示了,大家可以好好期待,无心的历程并没有

  • 白起引起秦昭襄王猜忌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秦昭襄王是否太无情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白起作为秦国史上,立有最大功劳的功臣之一,为什么最后会被秦昭襄王赐死呢?秦昭襄王能狠下心下这样一道命令,不知当时是何心情。其实君王杀功臣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这个人做了背叛自己的事;二是担心其功高盖主,日后控制不住,白起的情况很显然是后者。苏代对秦昭襄王一顿挑拨离间,成功引起秦王对白起的猜忌,此后白起

  • 无心法师3青鸾怎么死的?玄鹄为了长生竟牺牲姐姐青鸾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无心法师3》虽然是讲述前传故事,但会揭秘很多爆炸性的消息,例如无心的真身,还有他和岳绮罗到底是怎么产生关系的,还有无心和白琉璃相识的趣事。所以《无心法师3》依然看点慢慢,原本正在寻死的无心爱上了青鸾,可他有个不省心的弟弟,一心想要长生,结果姐姐为了拯救弟弟也是步入险境。青鸾最后肯定没办法像无心那样

  • 孤城闭张贵妃结局是什么?宋仁宗喜欢张贵妃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宋仁宗共有三位皇后,不过张皇后是死后才被加封,他也是仁宗最宠爱的妃子。《孤城闭》这部剧中,虽然宋仁宗和曹皇后是正配,但历史上他们之间的感情并没有那么好,但剧版还是把张贵妃放在了对立面,她的存在更像是一位反派角色。不了解这段历史的朋友,可以先查查资料,看看这三人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下面就来讲讲

  • 瓜熟而代的典故是怎样的?瓜熟而代背景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瓜熟而代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率并不算特别高,不过其典故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瓜熟而代的意思是君王要对自己的臣子言而有信,说到做到,不然会付出惨痛的代价。那这背后的典故究竟是怎样的呢?春秋霸主齐桓公我们都不会陌生,这个故事就发生在齐桓公哥哥齐襄公身上。因为齐襄公没有做到瓜熟而代,才导致齐国陷入混乱

  • 孝文帝死时,为何要赐死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北魏的孝文帝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还是很有古的一位皇帝,这位皇帝命不长,33岁就驾崩了,他有一位非常非常心爱的皇后,但是孝文帝在死的时候,却下令赐死了这位皇后,那么有的人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出生这样的事情?下面一起看看具体的原因!北魏孝文帝原名拓跋宏,是南北朝时期北魏政权的第七位皇帝,也可能

  •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北魏孝文帝大家也应该知道的还是很出名的历史人物,是卑微的皇帝的,孝文帝推行了一次改革,叫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家也知道改革好了,那就是人民丰衣足食,改革不好那结局就非常的悲惨了,所以改革都有好有坏的,那么这一次的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利弊在什么地方呢?影响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分析看看!北魏孝文帝改革的

  • 朱高煦想效仿朱棣夺权,最后却输给宣宗被活活炙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朱高煦是朱棣次子,曾在靖难之役中立下诸多战功,也是朱棣最欣赏的儿子。相比之下长子朱高炽身圆体胖,朱棣都觉得大儿子不像他。不过朱棣并没有废长立幼,还是让朱高炽继位,这番决定已经让朱高煦非常不满了,等皇位再传到朱瞻基手上时,朱高煦决定起兵造反,效仿父亲朱棣当年的举动。但朱高煦功力明显不够,最后被朱瞻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