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湖广填四川是怎么回事?

湖广填四川是怎么回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088 更新时间:2024/2/28 4:57:40

可能有很多人对“湖广填四川”这个词并不了解,这个词说的是清朝时期发生的一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表面上看就是将湖广地区的人们迁移到四川,为的自然是将四川开发出来,但是清朝时期为什么会发生这样一次这样大规模的迁移呢?湖广填四川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这件事情在当时又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1.湖广填四川是什么

“湖广填四川”,是发生在明清时期的从湖广到四川的大规模移民潮。其中,从清康熙十年(1671年) 大规模开始到乾隆四十一年(1776 年)为止的移民运动堪称规模最大,历时105年之久。

“湖广”,是指今湖北、湖南两地。元朝设置湖广行中书省,包括今湖南省全境及湖北、广东、广西的部分地方。明清两朝虽已分省,但因相沿成习,所以仍称湖北、湖南两省为“湖广” 。

现代的四川人中有很多祖籍在湖广。民国时期的《巴县志》中记载,自从晚明张献忠“屠蜀”以后,四川当地人为之一空,外来移民中十个里有九个是湖广人。《资州志·杂编》记载:“本境分五省人:一本省,二楚省,三粤省,四闽省,五赣省。”

看来,除了四川本地人,外地人以湖广居多,其他还有广东、福建、江西等地移民。而湖广人在四川各县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也是相当可观。

随着人口规模的不断增大,湖广人广泛分布于四川各地。早在康熙末年,从川东夔巫一带大山区到肥沃的川西平原;从成都、重庆到一些偏僻的乡村市镇;从川南的苗族地区到川西和川西北的藏族、羌族地区,无处不有湖广人的足迹。在一些州县地区,甚至整乡整村的人都是湖广原籍。陶澍在《蜀輶日记》中说:“今则楚人半,而吴粤之人亦居其半”,正说明了这种情况。

2.元末明初的湖广人入蜀

湖广人移民四川的活动,历史上一直存在。但在元末明初,曾发生过一场规模不小的移民活动,主要分三种情况:

一是躲避战乱。元至正十一年( 公元1351年),中国爆发反元农民起义。红巾军刘福通起于颖州( 今安徽阜阳),张士诚起于高邮,在湖广的徐寿辉和明玉珍也相继发动了起义。元朝统治者为镇压起义,进行了血腥屠杀。居于湖广地区,特别是湖广东北部随、麻、蕲、黄一带的百姓相继逃入四川,这就是元末所谓的“避地入蜀”“避乱入蜀” “避兵入蜀” 。

二是跟随明玉珍部队入川的湖广人。1357年,徐寿辉派部将明玉珍攻取四川。1360年,徐寿辉被陈友谅所杀,陈友谅自立为帝,国号大汉。明玉珍不服陈友谅的领导,便在四川建立了“大夏国”。“大夏”国虽为时不长,但他带来了大量以农民军身份入川的湖广人,而且多是湖广东北部之随州、麻城一带人。明玉珍失败后,这些人仍留在四川定居。

三是明初入川“实蜀”的湖广人。朱元璋在打败明玉珍、攻占四川后,为了补充四川人口不足,迅速恢复生产,曾下令迁移一部分湖广人到四川开垦。嘉庆修《宜宾县志》就说:“大抵来自元明者多吴楚”人。

当然,元末明初的这场湖广人入蜀的活动,与发生在明末清初的那场移民潮相比,好似一场宏大交响的引子。

3.张献忠入蜀移民

自张献忠率农民军造反开始,到康熙时期的政策性移民,再到乾嘉时期流民自发迁移并最终形成大规模浪潮,这段漫长的“湖广填四川”堪称一部移民史诗。

▷ 从祟祯六年( 1633) 起到崇祯十七年(1644),张献忠农民起义军一直转战于湖广各地。由于常年战争,张献忠部队伤亡很大。为了补充新战士,张献忠在湖广一带招募了许多士兵。

▷ 崇祯十一年( 1638) ,张献忠曾在湖广西北部的谷城假降于明总理熊文灿,并在驻军谷城期间,农民起义军由起初的两万人发展到十万人。

▷ 祟祯十六年(1643) 四月、五月、八月和十二月,张献忠曾在湖广的麻城、武昌、长沙和荆州等地区数次扩大部队。

▷ 张献忠攻克蕲州之后,很多“宦仆”参加农民军,被张献忠编为“新营”,相传这支部队作战能力很强,在攻克武昌时还立了大功。之后,从武昌到长沙,再到荆州,张献忠的队伍不断扩大,甚至还在湖广地区扩大了水师,建立了“孩儿军”“食婆子营” 等。

▷到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放眼全国,中原地区屡经战乱,除了四川和江南,几乎没有完好区域。为了日后能与李自成平分天下,张献忠率领大西军主力西进四川。

▷临走时,除了大批金银财宝外,数十万被强征入伍的湖广百姓也被张献忠带走了。这几十万以农民军身份入川的湖广人,除一部分在作战中牺牲外,大多数人都在四川居住下来。

▷ 清军入关后,顺治二年,清政府在湖北设立“湖广四川总督”一职。顺治三年,清军由汉中入川,在西川射杀张献忠,之后进军到成都、重庆。

从这时开始,因战争而进行的移民告一段落。紧接着迎来的,是清政府的政策性移民。

4.清初政策性移民

常年战乱令整个四川残破不堪,清军只能退守保宁,招抚流民垦荒。为了利用四川“千里沃野”的自然条件,恢复和发展经济,清政府实行了一系列招民垦荒、鼓励湖广人入川开垦和发展生产的措施。但是初期并没有什么成效,许多百姓仍然持观望态度。

▷ 康熙三年(1664),四川巡抚张德地恳请朝廷下令让各省的督抚敦促流离在其它各省的四川绅民回川,仍然收效甚微。

▷康熙六年(1667),朝廷开始下达更加严厉的行政令,敦促川民回川。康熙也从整治区域划分上减少移民四川的障碍。历史上但凡四川动荡,川民就会沿河而下隐匿到湖广地区,因此康熙在行政上先是撤掉湖广总督,再设川湖总督,并且在经济、政治上给予移民便利,此外还有“招民授职”都在设法吸引移民。四川人的移入人口终于逐渐增多,并且稳健发展。

▷ 康熙十年(1671) ,清政府并明令规定“各省贫民携带妻子入蜀开垦者,准其入籍。”康熙二十九年(1690),清政府又作了关于“以四川民少而荒地多,凡流寓愿垦荒居住者,将地亩给为永业”的规定。同年,还作了凡他省人民“在川省垦荒居住者,即准其子弟入籍考试分的规定。

著名作家艾芜在1947年追述自己的家族历史时说,清初四川“好些地方,都没有人烟了。湖广人大量地迁进去,才把空下的地方,填满了人家村落。我自己的祖先,前七八代人,就是由湖北麻城县迁去的。而且,不只我一家,几乎附近好些县的人,都是来自湖北麻城县。这都是有族谱可考,并非由于传闻”。

艾芜原姓汤,据《汤氏族谱》所载,艾芜的汤氏家族入川(1698年)之前,世居湖南宝庆府武冈州(今武冈县),而非麻城。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艾芜的祖先就是在康熙中叶“湖广填四川”的背景下,来到西蜀的。

朱德同志的祖先同样也是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从广东韶关移民到四川的。朱德曾写过一篇回忆性散文《母亲的回忆》,开篇就有:“我家是佃农。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

在清初,从中央到地方对于湖广等人民入川的安置工作是十分鼓励的。

随着四川人口的充实以及生产的恢复,约从康熙五十年起,朝廷就不再鼓励移民入川。然而统治者没有想到,这场大规模的移民仍然没有停止,甚至到了乾隆时期还出现大幅度的增长。康熙时期移入大约155万人,雍正时期限制流入,到了乾隆时期,由于一味放任,连带着嘉庆时期,一共流入400多万人口,造成了严重的人口过剩。

不断增加的移民中,无业流民的数量也在不断上升,为当地的社会生活带来影响。为了遏制移民人口,清政府又开始出台整顿流民政策、实行保甲制度等,甚至查封了由湖广人修建的湖广会馆。这些措施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入川移民数量,但也使得由流民组成的民间组织变得更为隐蔽。

他们散居于四川各地,发展自己的力量,行踪遍及整个川东北和川西北地区。他们甚至会自制武器,攻入县城,捣毁官役衙门,组织抗捐、抗税、闹赈、抢米、抗官、抗击清兵等活动。乾隆末年,他们还与白莲教汇合,形成强大的反清力量。曾经为恢复生产而一手主导的移民活动,就这样成为了清代的一大社会症结,这是清统治者没有预料到的。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八旗清军的入关对中华汉文明有着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清兵入关指的是在明朝崇祯17年,满洲的八旗军队在明朝将领吴三桂的带领下大举进入到了山海关之内,最终击败了李自成,攻占了京师,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城。然后建立了以满洲为核心的大清王朝。对于清军入关和大清王朝的历史贡献,一直有着很大的争议,明显呈现出极端看好和极端看坏的两种对立观点,但如果从审美的角度来看,

  • 步阐为什么要背叛吴国?步阐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步阐是东吴丞相步骘次子,父亲和哥哥相继去世后,步阐继承父业,任昭武将军,镇守西陵。当时东吴局势已经每况愈下,步阐收到孙皓征召前往建业,这件事让步阐感到十分不安,他害怕有人在皇帝面前诬告自己。后来步阐选择举城投降,归顺西晋,等于是背叛了东吴。不过这件事并不能完全怪在步阐头上,但步阐还是因此付出了代价,

  • 东三省兵工厂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为何说是赌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纵观人类历史,要想强国,那么首先就要打造一支强大的军队,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那么根本就没办法保障国家所创造的财富,只能任由着他国肆意掠夺。在我国近代历史当中,东北王张作霖为了建设强大的军队,建立了当时亚洲国模最庞大的兵工厂,这便是东山省兵工厂。这座兵工厂每日生产的弹药数量极为庞大,足可以支持30万东

  •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刘日新?刘日新死因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相传刘日新是一位神算子,在当地小有名气,他曾为朱元璋算过一命,成功预测了朱元璋将会“极富极贵”。朱元璋听后也是十分高兴,不过等朱元璋真的完成逆袭,一统天下后,他却杀了刘日新,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主要还是因为刘日新违背了诺言,给朱元璋算完命后,朱元璋让他以后不在给人算命,刘日新只

  • 泰山四寇之一孙观是谁?孙观最后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东汉末年有四位将领盘踞在泰山四周,他们分别是孙观、吴敦、尹礼和昌豨,后人称他们为泰山四寇。他们早年是干土匪勾当,后来这四人全部归降曹操,为曹操效力。其中孙观更是为曹操立下诸多战功,曾被曹操赞赏。孙观出征东吴,左脚被流矢射中,但依然毫不退缩,奋勇杀敌,但这也让孙观伤势加重,不久后便因伤病逝。这次就来为

  • 司马良娣是怎么样的人?司马良娣和汉元帝故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司马良娣是汉元帝刘奭最宠爱的妃子,不过可惜的是,司马良娣在刘奭即位称帝之前便病逝了,所以没能成为皇后。后来刘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再次纳妾,看的出来他和司马良娣十分恩爱,不过刘奭这样做还有一个原因。因为司马良娣临终前曾对刘奭说:“我死非天命,是其他姬妾得不到太子宠爱,妒忌诅咒我。&rd

  • 什么是“猪仔”?太平军余党去了南美后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太平天国的运动失败之后,有一只太平军的余党流落到了南美洲,而且他们又在那里掀起了一场革命,而且最终还取得了胜利。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详细了解一下吧。这支太平天国的军队,隶属于侍王李世贤。李世贤在治军和兵法上都很有一套,但是他在太平天国前期,却一直不得重用。直到天京事变发生后,他

  • 李靖当上宰相却一言不发,四年后对李世民直言要辞官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李靖是唐初著名将领,曾在战场上立下诸多战功,为此后大唐的建立和发展打下基础。不过李靖为人十分谨慎,李世民曾提升他为尚书右仆射,等于是个宰相官职。只是李靖性格恭敬温顺,和其他大臣讨论国事时总是说的很少,一言不发的样子。后来李靖担任宰相满四年后,向李世民提出辞任,而且态度十分恳切,但李世民并没有同意。李

  • 袁凯曾得罪朱元璋,为活命他靠这一招最终逃过一劫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袁凯是明朝初年官员,当时袁凯任监察御史,但有一次袁凯一番话得罪了朱元璋,也是让袁凯心生忌惮。朱元璋称帝以后,疑心日益加重,特别是在郭桓案、胡惟庸案之后,朝中气氛变得异常紧张,据说很多官员担心朝不保夕,每天出门前都要和家人做个诀别。袁凯同样担心哪天自己就突然不在了,所以他想了一个办法最终是让自己逃过一

  • 晚清时期的狱霸有多猖狂?为何连差役都敢打?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晚清时期,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那是一个非常灰暗的年代,人们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老百姓都为了生存而活,即便是上层的官员也难以自保。连官员都难以自爆了,何况是那些因为自身犯法或者是被人诬陷,又或者是强权打压的那些人,在监狱中的生活更加悲惨。1848年,张集馨由陕西督粮道升任四川按察使,张集馨到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