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之战为何要派赵括前去迎战?为何不是廉颇?

长平之战为何要派赵括前去迎战?为何不是廉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578 更新时间:2024/2/5 8:09:14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相信不少人都很熟悉了,这个成语是来自于战国时期赵国的一位叫做赵括的名将。也正是因为赵括的失误,导致了赵国40万的精锐被秦国打的是烟消云散。至此之后,赵国就再也无力抵挡住秦国的进攻了。这也为后来秦国的一统天下埋下了伏笔。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赵括这个名字,在后人眼里,就成了只会说大话,实际一无是处的代名词。千百年来,人们似乎一直习惯于此。

但是,大家在习惯于这个观点的时候,却很少有人会想另外一个问题。真实历史上的赵括,真的就是那么一个只知道夸夸其谈,一点军事都不懂的蠢材吗?若真是那样的话,赵王为什么会将全国四十万精锐,都交给他来指挥?实际上,历史上真正的赵括,其实远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

1.赵括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赵括在长平一战中,让赵国几乎损失了全部精锐,彻底失去了和秦国对抗的勇气,这点确实不假。不过,如果只从这一点出发,认定赵括是个一无是处的白痴,那就太天真了。

就算从最笨的角度去想,大家都知道,纸是东汉之后才出现的。既然这样,在比东汉早数百年的战国时期,为何会出现赵括在纸上去谈兵这么一个说法?唯一的可能,只能是后人强加上去的!

历史上真正的赵括,其实远比我们想象的厉害的多。

赵括出身将种门庭,他的父亲赵奢,曾是赵国一个普通的底层收田租的这么一个官员。因为在收租的时候不畏强权,被平原君看中,然后青云直上,开始执掌整个赵国的赋税。在赵奢的治理下,赵国的赋税连年增长,大大增强了赵国的国力。

简单来说,赵括的老爹赵奢,其实原本是出身文官,而且是很会管经济的一个文官。

至于后来,赵奢是如何成为名将的,则是另有原因。因为当时秦国派大军入侵赵国,赵王征求满朝文武的意见,大家都觉得不可以去救援,就连老将廉颇,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作为一个文官的赵奢,却主动提出来,要去阻击秦军。最关键的是,赵奢并非无的放矢,而是真的很有本事!他自己带兵去阻击秦国,竟然还真的打赢了这场连廉颇都觉得毫无胜算的大战。

也正是因为这样,赵奢成了赵国的名将,成了和廉颇蔺相如平起平坐的赵国重臣。

说完了赵奢,我们在回过头来说赵括。有这样的老爹,你觉得就算赵括再怎么窝囊,会一点军事都不懂吗?当然,即便在成语故事里,也只是说赵括只会空口说白话,军事或许懂一点,但并不懂实际带兵。

但真实情况,其实与我们的传统印象相去甚远。

实际上,赵括从小就被赵奢带在身边,在军中历练,可以说是深谙军事。而且,史书上曾明确记载,有一次赵奢率赵军进攻齐国,曾经在对一座城池久攻不下。对此,赵括提出,向已经弹尽粮绝的城内,定点投放几包粮食。后来事情的发展,就如同赵括预料的一样,城内的军民,因为这几包粮食开始自相残杀,城内军队也彻底失控。最终,赵军按照赵括的计谋,兵不血刃的拿下了这座城。

后来,赵括的这个计谋,还得到了那位燕国名将乐毅的赞赏。后来乐毅投身赵国,在赵王面前曾对赵括赞不绝口。

有了乐毅这位顶级名将做信用背书,赵王重视赵括,自然也就理所应当了。

2.赵括是怎么当上主帅的

说完了赵括本人,我们再来说说长平一战之前,赵括是如何成为赵军主帅的。

实际上,赵王之所以会让年轻的赵括上位,其实并不是因为他昏庸。相反,是因为他不得不如此。

长平一战发生的背景,是当时秦国通过商鞅变法,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的一个。随着秦国国力的增强,向外扩张也就成了理所应当的事情。而战国七雄当中,首先受到秦国冲击的,就是与秦国最近的韩国和赵国。

这其中,又以韩国实力最弱。

当时,秦军最先进攻的,是韩国的上党地区。这个地方,处于秦、韩、赵三家的交界处,如果秦国拿下上党,将来赵国和韩国就会陷入被动。

而面对秦国的来袭,当时的韩国根本无力抵挡,韩王只能认怂,将上党地区割让给秦国。秦国等于是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了上党,自然是一件喜事。但问题是,偏偏上党地区的守将是个硬骨头,打死不愿投降秦国。在韩王认怂的命令传来后,这位守将一狠心,索性直接投降了赵国。宁愿带着上党地区归降赵国,也不愿投降秦国。

就这样,原本只是秦、韩两家的战争,却反而将赵国给扯进来了。

对于当时的赵国来说,能够白得上党那么大一块地盘,自然是天大的喜事,等于是天上掉馅饼了。于是,赵王立即派老将廉颇,率大军前往上党增援。但可惜的是,上党的那位守将,骨气虽硬,但本事一般。等到廉颇率大军赶到的时候,上党已经被秦军给打下来了。

如此一来,赵军面对的局面,就相当尴尬了。

马上率大军班师回朝?那样的话,秦军肯定会在背后狠狠捅上一刀,绝不是明智之举。而如果和秦军正面硬磕,赵军的损失恐怕也会大的无法接受。

于是这个时候,老将廉颇采取了最正确的策略。

以守待攻。

战国四大名将当中,廉颇本就是以防守著称。当时赵军驻扎在长平,和秦军遥遥对峙。如此一来,秦军就面对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如果正面进攻,面对廉颇的防守,几乎肯定是必败无疑。如果大军撤去,上党地区肯定会落入赵国手中。而如果长时间大军留在上党,秦军等于是在慢性自杀。

因为当时的上党地区,距离秦国相对遥远,运送补给成本太高。反观赵军,是在本土作战,补给线更短,长时间拖下去,秦军在军事上的优势将荡然无存。

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赵国主动换帅,然后主动出击。

这个办法,看似是天方夜谭,但最后秦国却真的做到了,赵王竟然真的换下了廉颇,让赵括去统帅军队。

那么,当时的赵王,是脑袋坏掉了吗?

当然也不是!

赵王当时之所以换掉了廉颇,其实也有不得已而为之的成分。一方面,当时秦国在赵国境内煽动舆论,说廉颇拥兵自重,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才不和秦国决战。如果换成赵括,秦国估计早就败了。这种舆论,在当时的赵国国内相当有市场。不管赵王如何信任廉颇,面对这些流言蜚语,肯定难免起疑心。就算他自己能坚持,朝堂上大臣们也不会信任廉颇。

另一方面,当时赵国的国力,也确实打不起这种消耗战。

当时的赵国,综合国力远不如经过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而且赵国地处几国交接处,连年征战,远不如秦国那样的地利。所以,哪怕是在国内本土作战,廉颇的大军所需的补给,对赵国依然是个难以承受的负担。如果拖下去,只会最终和秦国两败俱伤。

恰巧在这个时候,赵王又有另外一个选择,一个当年被名将乐毅都认可的年轻将领。如果你是赵王,会不会选择换帅呢?

于是,赵括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成了赵国军队的主帅。

3.长平之战是怎么打输的

客观来说,赵括刚刚接手赵军之后,其实打得相当出彩。

赵括担任主帅之后,迅速进行大规模的人事调动,换上了一大批主战的将领。当时秦军久攻不下,锐气已失。而赵军则是防守日久,心理上有了一定的优势。

所以,当赵括率领赵军主动出击,最开始的时候,实际上秦国是节节败退的,损失了不少人马。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秦国换人了。

统军的主帅,换成了著名的杀神白起

如果是面对一般的将领,赵括的军事才能,其实已经足够应对了。但面对白起,他实际统兵经验不足的这个弱点,就会被迅速放大。毕竟,这是赵括第一次作为主帅,统领数十万军队。

偏偏第一次统军,就遇上了白起,这只能说赵括命不好。

在接下来的战斗里,赵括本想通过诈败将秦军引诱到包围圈,奈何老辣的白起根本就不上当。反倒是将计就计,让赵括率领全部大军,彻底走出长平防线,和秦军进行决战。

决战的时候,赵括本想让一支奇袭部队从背后偷袭秦军,然后进行夹击。却不想老辣的白起早有提防,事先解决了这支奇袭部队。然后将计就计,突然反攻赵军,一下子就把赵军给打懵了。这个时候,赵括想率领赵军退回长平,却发现退路已经被秦军给截断了。

这时的赵军,彻底陷入了秦国的包围圈里。

不过,就算是深陷绝境,赵括依然想出了对策。他的这个对策,名叫诈降,想要在投降的时候,忽然对秦军发动进攻。奈何白起根本不上当,让赵军每一百人组成一队,一队一队的来投降。如此一来,赵括的假投降,就变成了真投降,彻底没了法子。

所有计策都被破解的赵括,再也没了法子,只能率领军队突围。但是,深陷包围圈的赵军,怎么可能再突围出去。在突围的过程中,赵括也被秦军射杀,身死当场。

没了主帅的赵军,除了真正投降之外,已经别无他法。而面对数十万投降的赵军,白起一时也犯了难,因为这数十万投降的赵军,吃饭也是个大问题。而且如此多的赵军,想要反叛实在是太容易了。所以最后没办法,白起只能下令,将这二十万的投降赵军,尽数坑杀。

经此一役,赵国彻底一蹶不振,再无回天之力。

客观来说,赵括的本事,其实并没有那么差。之所以会一败涂地,也是因为他面对白起这位高明太多的名将。如果赵括能够扎扎实实,一步一步走上主帅的位置,多点统军的实战经验,未必会输给白起太多。而赵括最后的突围死战,也证明了他的勇气。

当然,输了就是输了。赵括的失败,也确实是因为他统兵经验不足的原因。所以,用纸上谈兵这个词来形容赵括的失败,倒也不算太过辱没他。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项羽分封诸侯为什么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项羽原本有机会一统天下,他在攻入咸阳后,用大火将秦王宫连着烧了三个月,已然成为当时的领导者。后来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并且分封十八路诸侯,但就在分封诸侯这件事上让项羽吃了大亏,此后他会被刘邦翻盘跟这件事也有关。其实项羽在分封前有经过一番打算,最后肯定是对自己一方有利,但在齐地项羽犯下一个致命错误,导致此

  • 历史上杨国忠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杨国忠是唐朝宰相,但他的能力并不出众,在职期间专权误国,败坏朝纲。此后安禄山反叛就是打着“诛国忠、清君侧”的名号,所以后人对杨国忠的评价基本是以负面为主。不过早在李林甫为相期间,唐朝就已经慢慢步入衰落,只不过到了杨国忠上位时,来了一场彻底的爆发,但杨国忠身为宰相依然难辞其咎。

  • 五丈原地名出处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提到五丈原这个地方,相信大家第一时间都会想到诸葛亮。刘备去世后,诸葛亮计划北伐,虽然最后成效甚微,但也表明了他的决定以及态度。五丈原则是诸葛亮病逝的地方,那五丈原究竟是在哪呢?可能知道这个答案的朋友就不多了。其实五丈原位于陕西省,是一个比较偏僻的小镇,现在那里还建有诸葛亮庙。今天就来讲讲五丈原,看看

  • 秦始皇对赵佗说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秦始皇还是挺有意思的,为什么被称为千古一帝也是有原因的,最近很多人都在说秦始皇的预见性非常高,而且胸怀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想都想不出的胸怀你说有广阔,当然了这样的说法都是这个一些小说和电视剧加工的,今天我们说一些真正历史上的真实东西,看看这个秦始皇当时对赵佗说了什么吧,说得这个圣

  • 鬼谷子生于何地,他的本名叫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有很多厉害的大家,鬼谷子便是其中之一。不过总感觉鬼谷子身上的神秘色彩很重,似乎有很多秘密都被笼罩着,无人将其揭开。首先,很多人都不清楚鬼谷子的本名叫什么,以及他的出生地是哪里,还有鬼谷子早期的故事。其实鬼谷子一生也并非一帆风顺,他也曾有过坎坷的经历。相信很多朋友想要了解有关鬼谷子的更多

  • 秦朝的31位皇帝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都在问这个秦朝也就是历史上的秦国一共有多少位皇帝呢?有的人说是31位,其实并非如此的,秦国可不仅仅只有31位皇帝了,秦国如果准确的来说皇帝的话,只有3位,那就是秦始皇秦二世和秦三世,其他的只能说是帝王,下面小编就一起给大家都盘点出来,话说前前后后一共有37位君主,那么这37都有谁呢?下面详

  • 秦国历代帝王一览表(含姓名和在位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在问这个秦国的历代帝王一览表是怎么样的呢?也就是秦国前前后后都出了哪些帝王呢?这个问题也还是比较值得研究一下的,下面小编就给大家收集了一下,给大家列出了这个姓名,顺序和在位时间,有感兴趣的网友可以看看!秦国历代帝王一共有37位君主。秦国君主列表:1、秦非子(前900年—前846年)约前90

  • 《山海经》中记载的夏朝之前历史真实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在很多史料当中记载的都认为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大禹将自己的王位传给了他的儿子启,从此也将禅让制度变成了“家天下”的权利传承制度。小时候接受的历史教育也是“夏商周后春秋战国”,按照史籍记载来看,夏朝距今约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然而,夏朝之前的历史

  • 曹操看透刘备心思,其谋略完胜刘皇叔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历史上,曹操和刘备并没有“煮酒论英雄”这段故事,以曹操的个性,如果他怀疑刘备,早就对他下手了,根本不会留有余地。不过演义中为了渲染气氛,让两位大佬来一场无声的对决,所以才安排了这场酒席。不过从最后结果来看,曹操算是完全看透刘备心思,占尽上风。不得不说曹操的确有他厉害的一面

  • 西晋结束了三国乱世,为何后世却并不重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终结了乱世的时代不在少数,秦朝结束了战国,隋朝结束了南北朝,而西晋结束了三国乱世。只不过这些统一的朝代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不长久,每一个存在的时间都比较短。但是对于西晋,人们的了解可能比秦朝和隋朝更少,西晋结束了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可是为什么在后世却感觉并没有受到很大的重视呢?西晋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