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晋结束了三国乱世,为何后世却并不重视?

西晋结束了三国乱世,为何后世却并不重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514 更新时间:2023/12/30 5:44:31

历史上终结了乱世的时代不在少数,秦朝结束了战国,隋朝结束了南北朝,而西晋结束了三国乱世。只不过这些统一的朝代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不长久,每一个存在的时间都比较短。但是对于西晋,人们的了解可能比秦朝和隋朝更少,西晋结束了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可是为什么在后世却感觉并没有受到很大的重视呢?西晋时期究竟发生过些什么,为何在后世名气不大,评价也很不好,也不受到重视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西晋简介

西晋(266年—316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统一王朝。从晋武帝建国开始,传四帝,国祚51年(从灭东吴统一全国始为37年)。与后来的东晋合称晋朝,两晋又被称为司马晋。西晋是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时期中的短暂统一,所谓“昙花一现”。

三国末期,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二子都是曹魏权臣。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于265年取代曹魏建立新政权,改国号为晋,定都洛阳。晋280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中国。

灭吴后,西晋举国沉浸在奢侈腐败的气象之中。晋武帝出身世族,其家族经过长期发展,早就形成庞大的权贵集团,自西晋建立,政风黑暗,贪赃枉法,贿赂风行。西晋时期面临的外部局势是大量游牧部落内迁,关中和凉州的外族已占当地人口一半,这些外族被世族收作奴婢,由于迁入人口数目相当多,与关中一带晋人相差不远,为西晋亡国和五胡十六国埋下伏笔。

八王之乱后西晋元气大伤,内迁的诸民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313年晋愍帝迁都长安,316年长安失守,西晋灭亡。次年,皇族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史称东晋。

西晋时期以仿铸造青铜器的高温烧制的青瓷闻名。西晋的文化程度也很高,名医王叔和著有《脉经》,地理学家裴秀编有《禹贡地域图》,史学名著《三国志》即由陈寿所著。

2、西晋为何存在感不高

三国曹魏后期,司马懿开始培植自己的势力,并一举发动政变夺取了大将军曹爽的兵权,掌握了曹魏的实权,其孙子司马炎更是直接废魏立晋,统一全国,一时风光无限。但西晋却得到后世学者的诟病,原因是它不仅把社会毕撕裂成士庶两族,穷的更穷,富的更富,而且官员大多没才能而且还奢靡腐化。

在西晋时期,士族的兴盛是一个特殊的现象,它源于当时社会盛行的门阀制度。门阀制从东汉末年开始萌芽,形成于曹魏,鼎盛于两晋南北朝时期,延续近400余年。这个制度很有意思,就是你想做官,或是你的官能做到多大,不是看你的才能和本事,而是取决于你的出身。有钱有势有背景的就可以做官,而且条件越好官就会做得越大。

士族就是那些出生条件好的,社会的上等人士,官运亨通,一生平步青云。他们很是瞧不起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庶族,经常鄙视和欺压他们,也不和庶族通婚。

当时有位庶族出生的人去一位士族出生的家里做客,说着说着就话不投机,庶族讥笑士族并没有真才实学,只是靠着祖上的荫庇谋得官职。被羞辱的士族十分的生气,在庶族走后便把他做过的床给烧掉了。

门阀制度自然会让士族们胆大妄为,把人本性中的贪奢和显摆激发出来,加上当时司马政权需要得到士族大地主的财力支持,所以皇帝也很纵容和包庇他们,士族们便成群结队地斗富,炫富。

据《晋书·列传第三》记载:石崇的父亲石苞受到司马炎的赏识,官做到了大司马,石崇便是士族出身。石崇后来因立有军功,被封为安阳乡侯,此后官场上便青云直上,同时他是个喜欢奢侈炫耀之人。

石崇家有个厕所,石崇如厕时就有十几个婢女侍候,而且她们还必须打扮得很漂亮。厕所里还放置新衣,以便厕后换穿。

王恺是司马炎的舅舅,极为富有,但石崇根本没把王恺放在眼里。王恺用糖水涮锅,石崇就用蜡烛烧火;王恺用赤石脂抹墙,石崇就用椒料和泥;王恺用紫色丝帛做了四十里的步障,石崇就用更贵重的锦帛铺设了五十里的步障。

同样奢侈的还有司马炎的女婿王济,他家财万贯,挥金如土。当时洛阳土地非常地昂贵,王济竟买地用来建造马场的围墙,并且用钱乃铺设地面,实在令人惊讶。

除了奢侈外,西晋时期还十分崇尚玄学。所谓玄学就是一些老庄的道家思想,士族官僚们聚在一起从不谈政治民生,也不谈家庭俗事,而是专门谈所谓的“清言”,就是聊一些玄学方面的话题,以示自己清高风雅。

西晋时期种种有悖常理的现象,既有特殊的历史阶段原因,比如西晋正好处在门阀制兴起的时代,让一大批出身好的人可以为所欲为;但同时西晋统治者因需要得到士族阶层的支持,对人性黑暗面的激发听之任之,不加制约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西晋时期的弊政最终导致了社会群体的割裂,士族鄙视庶族,庶族仇恨士族,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加上奢靡斗富消耗了帝国巨大的财富,社会失去了活力,国家日益衰败。后来爆发的八王之乱更是让西晋元气大伤,从此西晋一蹶不振乃至后来亡国。

3、西晋是如何灭亡的

永嘉二年(公元308年)刘渊称帝,都平阳。他分别于永嘉三年(公元309年)秋冬遣其子大将军刘聪率石勒、刘曜等进攻洛阳,西晋军队顽强抵抗,匈奴败退。后刘渊死,刘聪杀兄自立,又于永嘉四年(公元310年)冬三攻洛阳。

永嘉五年(公元311年),西晋专政的太傅东海王司马越病死,匈奴大军第三次围攻洛阳,而南方诸州的牧丞或拥兵观望或象征性的出兵“勤王”。王敦天天召集士族饮酒作乐;王澄带兵从荆州出发,以极慢地速度到了南阳,一听荆州刺史山简的军队战败,就跑回去了。而王衍等人率十几万大军公开逃跑。结果他们被石勒在苦县全歼。七月,洛阳失守,晋怀帝被俘,接着汉国大将石勒闪击荀唏,青兖沦陷。

建兴元年(公元313年),晋怀帝在平阳遇害,晋愍帝在长安继位,下令司马睿、刘琨等的共七十万大军分三路合击平阳。结果身为此战主力的司马睿在士族的鼓动下竟抗命不遵。

建兴四年(公元316年)长安失守,西晋灭亡。而匈奴控制了几乎整个中原,长达一百多年的大动乱开始。而后,各族陆续在北方建立国家,史称“五胡十六国”。

不久,完全代表士族利益的东晋建立。西晋亡后,在北方尚有三个忠于晋朝的地区,即并州北部刘琨、幽州段匹磾、凉州张寔。然而,并州刘琨先被石勒击溃,投靠幽州段匹磾。段匹磾则奉东晋密令将刘琨处死,之后段匹磾也被石勒击败。最后,在凉州张寔去世之后,其弟张茂向前赵的刘曜称臣。至此东晋在华北的势力全部消灭。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假如项羽战胜刘邦,天下局势会延续分封制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有人说,项羽虽然比刘邦年轻,但在思想上项羽会显得更加保守一些。秦朝灭亡后,项羽获得了重新洗牌的机会,但他依然决定采用分封制。其实从周天子的衰落,我们就已经看到了分封制的弊端,但当时项羽很难实施一统,如果有人不同意的话,战争还会持续下去,所以先分封各路诸侯,算是缓兵之计,后期肯定会在制定一个一统的计划

  • 为什么清朝人都那么丑?这里面有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如今我们对于古代人的面貌认识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古人在史书或笔记中的记载。就比如刘备的样子是“双手过膝”,孙权的样貌是“紫髯碧眼”。第二种就是,历史上有那么一部分位高权重的人,有让当时的画家为其绘出了画像,然后供后世子孙进行瞻仰。第三种则是在清

  • 赵云一生未得重用,为何刘备托孤的时候秘密召见他?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赵云虽然是很多人心目当中一个非常厉害也非常重要的人物,在三国历史上也是有很大的作用的,只不过赵云的一生却可以说一直都没有得到刘备的重用。不过,既然刘备并不重用赵云,却为什么会在自己临终托孤的时候,在安排了托孤大臣之后,还要秘密的召见赵云呢?刘备对赵云难道还有其他的嘱托,他最终单独召见赵云究竟是为了什

  • 安庆绪为何要杀自己的父亲安禄山?只是为了皇位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安史之乱的爆发,对于唐朝来说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了,唐朝因此走向了没落,原本的辉煌再也不见了。而引起安史之乱的安禄山,最终却是被自己的儿子安庆绪所杀,这一点恐怕是谁也无法预料到的吧,就连安禄山自己恐怕都不可能想得到。不过,安庆绪为什么要杀掉安禄山,难道仅仅只是为了安禄山手中的权力,还有将来可能得到

  • 刘恒是魏豹的儿子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刘恒的故事,刘恒就是历史上的汉文帝,也就是这个薄姬的孩子,但是如果知道薄姬的身世的人会发现这个刘恒的身世非常的可疑,也就是说他不一定是刘邦和薄姬生的,那么这到底要怎么理解呢?其实很多人都问了,那就是问的这个刘恒好像是这个魏豹的儿子,并不是这个刘邦的儿子了,那么这句话到底要怎么理解

  • 陶谦三让徐州不安好心,刘备运筹帷幄化解危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喜欢三国历史的朋友,一定对陶谦三让徐州的故事记忆犹新,这件事主要体现出了刘备的仁义之心,让他在百姓心里加了不少分。不过这起事件的背后,其实是一次谋略的较量,如果刘备太早接受徐州,恐怕他会陨落的更快。正是因为对当下局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才让刘备能够在没有风险的情况下,将徐州收入囊中。演义里的陶谦和蔼可

  • 鲁国是如何灭亡的?曾经实力强大为何走向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在春秋战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很多强大的国家,除了后来称霸的那些,在此之前也是有很多厉害的国家的,比如鲁国。鲁国可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鲁国曾经的实力也是非常强悍的,称之为大国一点也不为过,但即便是有强大的实力,鲁国最终也是走向了灭亡,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曾经堪称是霸主的鲁国最后究竟是怎么

  • 秦朝统一全国之后,周天子的结局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秦国在统一中国的时候,周天子就已经不存在了。周赧王是最后一位周天子,只周朝的最后一位王。说起这末代君王,我们总会把他们想想成为凄惨落魄的的样子,然而周赧王却是比较幸运的一个,因为他就在这个天下大乱,到处是战争的惊涛海浪中整整当了59年的王。周赧王上台时,周王室已经分裂为两部分,其一为东周国,其一

  • 张松为刘备立下大功,为何还是得不到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可以为自己的主君立下功劳,自然是能够彰显出自己的能力,让主君看到自己是很有用的,自然就会得到重用,立下的功劳越大,那么结果自然也就越好。然而在历史上,汉末三国时期的张松却不是如此,他曾经为刘备立下过大功,按理说刘备应该对张松是重用的,但是却根本看不到任何刘备想要重用张松的意思,这

  • 刘邦和刘备都做过抛妻弃子的事,为何评价却是大相径庭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刘邦和刘备早年都属于白手起家,最后登基称帝,其过程让人感到敬佩。不过就后人对他们的评价来看,似乎刘皇叔的风评会更好一些,明明他们都曾做过抛妻弃子的事,但基本没什么人会拿此事来指责刘备,他在后人心中的形象基本都是正面的。换做刘邦就不一样了,刘邦虽然是汉朝开国皇帝,但他给人无赖的形象深入人心,所以两人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