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范仲淹提高米价反倒救助灾民,一生都在为百姓立命

范仲淹提高米价反倒救助灾民,一生都在为百姓立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060 更新时间:2024/1/25 7:32:42

每当提起范仲淹,可能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他所做的散文、诗歌。其实对于范仲淹来说,他肯定更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来帮助天下百姓,让他们的生活过的更好,可以说范仲淹一生都在为百姓立命。今天就跟大家讲一件和范仲淹有关的事情,其中也展现出了范仲淹的智慧,看看他是如何帮助灾民解决粮食问题的。当然,这也只是范仲淹一生中的冰山一角,有关他的更多事迹,大家可以通过各种书籍阅读看看。

范仲淹提高米价救灾民

在古代最害怕的就是自然灾害。毕竟当时没有如今的科技手段,对农业知识了解也是少之又少,所有的农民都是靠天吃饭,风调雨顺就能填饱肚子,一旦有些天灾人祸的话,比如遇到旱灾、洪灾、蝗灾、瘟疫等,很多人只能背井离乡的去讨饭,甚至饿死。

范仲淹是历史上北宋非常有名的政治家,可是在1050年间他所下达的一项命令,令所有的人都感到非常的不理解。原来那个时候的浙江正在经历自然灾害。众多农民为了活命只得延路乞讨。可是当地的很多地主和富户为富不仁,他们竟然黑心的特意去抬高米价。这样的背景之下,有更多的人被饿死。

就在这个时候范仲淹下了一道命令,并不是让商家把米价降下来。而是在原先米价的基础上又加了30文,也就是说150文才能买一升米。这样的举动让范仲淹被很多同僚弹劾,他们都对范仲淹破口大骂,说他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范仲淹对这些弹劾却不以为然,继续把当时的米价向上提。原以为会有更多的人被饿死,没想到那些灾民却都称赞:范仲淹大人做的没有错!这个现象就太奇怪了,明明是买不起米了,为什么还要称赞范仲淹呢?

原来在他下令提高米价之后,全国的米商都觉得此时在浙江卖粮有利可图。于是他们一时之间把米粮全部聚集到这一处,想要趁着灾年把自己的粮食卖个好价。没想到正是因为这样,让当时浙江的粮食处于饱和状态。

随后范仲淹又开始开仓赈灾放粮。百姓们全都聚集在官府门口领粮,根本没人再去买那些商人手里的粮食。此时的商人把粮食运来之后,如果卖不掉原路拉回的话可能会赔一大笔钱。所以只能纷纷降价,只为了把手中的粮食卖出去。

粮价被降了下来,灾民得到了安抚,也纷纷地回到了家园。他们准备着下一季的耕作。老百姓们此时才反应过来,原来这就是之前范仲淹特意抬高米价的缘由。所有的人都称赞他太聪明了,略施小计就救了老百姓的命。

为百姓立命

范仲淹可是出身名门,他的先祖曾经是唐朝的著名宰相范履冰。而且一家几代人都入朝为官,并且都是敢于直言的贤臣。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成长,范仲淹从小就有了忧国忧民的思想。不过他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

很小的时候他父亲就去世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起家族走向了没落。无可奈何之下,母亲带着他改嫁到山东邹平并改姓朱。直到范仲淹长到22岁,才知道了自己的真实的身世。范仲淹觉得有些无法接受,便辞别母亲,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读书上。

经历了4年的苦读,范仲淹终于有了一官半职。虽然最初的职位并不高,可是他做起事情来却非常的认真一丝不苟。直到宋仁宗注意到了他,才让他有了升官的机会。范仲淹一直在底层工作了很多年,这让他非常理解老百姓生活的不易。正是因为这样,哪怕他后来入京为官,也不忘为老百姓谋福利。

越是像他这样工作起来兢兢业业的人,越容易受到诽谤和排挤。在“庆历新政”运动当中,范仲淹原想整顿一下当时北宋冗余的干部队伍。可是毕竟触犯了太多贵族的利益,没想到换来的却是众多同僚的诽谤。无可奈何之下逼得范仲淹、欧阳修等一大批名臣离开了京城。在外地做官的他干脆跑去书院讲学,过了三年非常舒心的日子。直到后来他被用调到了杭州,才有了故事开头的那一段。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张巡吃人的争议,张巡是英雄还是魔鬼?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唐朝时期,皇帝发明了一种管理地方的制度,就是设立节度使。皇帝会给这些分布在各个地区的节度使很高大权力,可以让他们拥有自己的军队,而且还允许发展自己的实力。这样虽然能够保住一方土地的安宁,但同时也留下了很大的隐患和弊端。随着节度使势力的渐渐扩张,他们已经拥有了与唐朝中央对抗的实力,这就对唐朝的管

  • 诸葛亮死后,马岱为什么销声匿迹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马岱作为马超的弟弟,两人在汉末三国时期,可以说一直都还是关系比较好的,马岱一直都跟随马超,不管是追随张鲁还是效命刘备,两人始终都还是在一块的。而马岱后来也是奉杨仪的命令斩杀了魏延,不过在后来基本上也就没有什么事迹了,算算时间,正好是在诸葛亮死了之后,马岱似乎就销声匿迹了,也没有什么大的功绩或者事件,

  • 张巡吃人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鲁迅经常同批旧社会是一个“吃人”的社会,而这句话中更多的实质封建社会中的礼教逼死人。然而事实上何止是礼教“吃人”,在历史上,真实的吃人事件可以说是屡见不鲜了,频频出现。即便是在文化昌明的大唐朝,也是经常会出现吃人事件的。我国历史上有争议的事不少,比如张

  • 历史上杨国忠怎么死的,如何评价杨国忠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杨国忠是唐朝宰相,但他的能力并不出众,在职期间专权误国,败坏朝纲。此后安禄山反叛就是打着“诛国忠、清君侧”的名号,所以后人对杨国忠的评价基本是以负面为主。不过早在李林甫为相期间,唐朝就已经慢慢步入衰落,只不过到了杨国忠上位时,来了一场彻底的爆发,但杨国忠身为宰相依然难辞其咎。

  • 五丈原在什么地方,五丈原地名出处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提到五丈原这个地方,相信大家第一时间都会想到诸葛亮。刘备去世后,诸葛亮计划北伐,虽然最后成效甚微,但也表明了他的决定以及态度。五丈原则是诸葛亮病逝的地方,那五丈原究竟是在哪呢?可能知道这个答案的朋友就不多了。其实五丈原位于陕西省,是一个比较偏僻的小镇,现在那里还建有诸葛亮庙。今天就来讲讲五丈原,看看

  • 明朝官员工资很低,为什么还有很多人想当官?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明朝官员们的工资,在我国古代历朝历代里面可以算是最低的了,而原因无非就是最开始朱元璋憎恨贪官,对所有的贪官绝不手下留情,而且还将官员的工资降得很低,还对他们非常严格,因此在明朝做官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依然还是有很多人都想要当官,拼命参加科举,想要当官,这究竟是为什么

  • 宋朝皇帝有明君昏君,为什么就是没有暴君?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要说到暴君,恐怕很多人都会联想到历史上夏桀、商纣、隋炀帝这样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暴君,而除了他们之外,历史上其实也还是有其他的很多暴君的,但是唯独只有宋朝,有能力很强的明君,也有不理朝政的昏君,但是却始终没有出现过残害百姓的那种暴君,这又是为什么呢?宋朝时期的皇帝当中为什么没有出现过暴君,这和宋朝时期的

  • 孙权称帝时的都城为什么是武昌而不是建业?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如果要说三国时期孙氏吴国的都城,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必然会是建业,也就是现如今的南京,的确建业在大部分时候都是吴国的都城,然而其实在孙权称帝的时候,他当时的都城并非是建业,而是武昌,也就是现如今的湖北鄂州。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孙权选择在这里称帝,而不是建业呢?当时又是发生了些什么事情,孙权选择在武昌称帝

  • 长平之战为何要派赵括前去迎战?为何不是廉颇?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相信不少人都很熟悉了,这个成语是来自于战国时期赵国的一位叫做赵括的名将。也正是因为赵括的失误,导致了赵国40万的精锐被秦国打的是烟消云散。至此之后,赵国就再也无力抵挡住秦国的进攻了。这也为后来秦国的一统天下埋下了伏笔。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赵括这个名字,在后人眼里,就成了只会说大话,实

  • 项羽分封诸侯为什么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项羽原本有机会一统天下,他在攻入咸阳后,用大火将秦王宫连着烧了三个月,已然成为当时的领导者。后来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并且分封十八路诸侯,但就在分封诸侯这件事上让项羽吃了大亏,此后他会被刘邦翻盘跟这件事也有关。其实项羽在分封前有经过一番打算,最后肯定是对自己一方有利,但在齐地项羽犯下一个致命错误,导致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