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权为什么不惜同盟关系破裂,也要夺回荆州

孙权为什么不惜同盟关系破裂,也要夺回荆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315 更新时间:2024/1/23 8:39:20

东汉末年,之所以会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跟赤壁之战曹操大败吴蜀联军有关。不过此后曹魏的实力依然强于东吴和蜀汉,所以刘备需要跟东吴结成盟友关系,方可抵抗曹操。但刘备和孙权之间始终有一块心结,就是关于荆州的归属问题,这个地方对各方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领地。也正是因为如此,最后孙权不惜破坏同盟关系也要强行拿回荆州,对于东吴来说荆州到底是个怎样的存在?

谈到三国的故事,没有人能够绕开荆州,自袁绍官渡战败开始,整个天下的局势,都转移到了南方,围绕荆州开始了新的历史发展方向。而东吴夺荆州,更是成了千百年以来,后人最喜欢,也是议论最多的三国问题。刘备为何要强占荆州不还?曹操南下为何一定要过荆州?东吴为何非要夺荆州?

而这三大问题中,又以最后一个问题最为受人欢迎,议论者,和议论次数最多。

故事的起因和发展:

故事要从刘备强夺汉中,关羽兴兵北伐说起。因为不是话题的主要答案,只是一个前因后果,所以在这里,只会简单讲一下。

因为汉中之地对益州的重要性至关重要,所以刚刚拿下益州不久,还没有来得及怎么修养声息,安抚手下的刘备,没多久就厉兵秣马地再次对曹魏发动了汉中之战。为了取得汉中之战的胜利,刘备一方可谓是连吃奶的力气都使出了,连女子都用到了战争之中。

而汉中之战刚刚结束,刘备的部将关羽就统帅荆州之兵,向荆州北部的樊城发起进攻。虽然正史上没有说是刘备下的命令,但是这种可能性也是有的。最起码,刘备对关羽攻打樊城持一种默认或者乐意的态度。而刘备之所以会这样,其一可能是因为大战过后益州实力耗尽,害怕强敌再度来攻,所以需要从其他方向强制曹魏实力,好让益州可以好好休养生息一段时间。其二,可能是因为明白曹魏在汉中之战中也有极大的折损,此时是北伐的一大良机,而益州却实力不足,所以只能以荆州之兵,从荆州发起进攻。

但关羽的北伐之路,虽然刚刚开始捷报频传,甚至一度吓得曹操差点迁都。虽然关羽之后水淹七军,于禁大败,庞德被俘身死,可好景不长,骄傲的关羽很快就尝到了失败的味道,之后便是一路败北。先是徐晃支援曹仁,将关羽给死死地拦在了樊城之外,之后本应是盟友的东吴,又派遣大都督吕蒙渡江夺荆州,一锅端了关羽的大后方。关羽前无坦途,后无退路,连逃亡益州的道路都被东吴给锁死了。

最后,关羽兵败麦城,东吴终于如愿以偿地夺取了荆州。也因此,东吴和蜀国的盟友关系长期都处于破裂关系,直到诸葛亮南征之前,两国才重新修缮了关系。

两淮与荆州一样,对于东吴都十分的重要,且此时两地都给了东吴机会。可东吴为什么宁可选择偷袭盟友,也要攻打荆州?尤其是看上去,他们好像还有更优的选择,攻取毗邻东吴的两淮。

尤其是在真实历史上,在两淮重镇合肥驻守的张辽,当时也曾经分兵支援襄樊。所以在当时来说,趁着关羽攻略襄樊之时,对曹魏带来的巨大强制力,导致合肥的守卫势力得到削弱。此时趁虚而入,进攻合肥,无疑是一个大好机会。

当然,关羽倾巢而出攻打襄樊,这一样是给了东吴大好的机会。而在这两者之间的选择,就成了东吴发展方向的重中之重。荆州对于东吴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下面我们来看看为什么说两淮对于东吴来说也十分重要。

首先淮南的土地是出了名的肥沃,袁术曾经就是单单靠着一块淮南的土地就胆敢冒天下先而称帝,可见淮南的富庶程度。再者守江必守淮,自古以来,南方的割据势力都必须占据两淮之地,没有两淮之地的南方割据势力,一般都难以长久,当然,东吴是个例外。

两淮的防线有多么厉害呢?看看战国时期的楚国,当时大家都称楚国为南蛮,楚国后期的统治者也是不辨忠奸,荒淫无道,把楚国都给糟蹋得不成样子,连荆南大片土地割给了秦朝,这其中就包括了荆州。但是后期秦国灭楚,依旧是足足发动了60万大军才灭掉就苟活于两淮之地的楚国。

常言道“守江必守淮”,淮南对江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按道理来讲,东吴想要守住长江以南的地区,就必须拿下淮南才可行。可东吴却并没有选择攻取淮南,而是依旧选择了优先夺取荆州。

可两淮之地明明如此重要,已有前车之鉴摆在那里,可为何东吴还是选择的背叛盟友而优先攻取荆州呢?这其中当然是大有原因的。

一、荆州的战略位置,对东吴十分重要

这里我要讲的战略位置,是就处于当时情况来分析。首先和其他时间段的局势不一样,当时的南北割据,是就限于南北双方对峙,而此时东吴所面临的压力并不止有北方的曹魏一家,盟友刘备,其实也是一个隐藏的敌人。

荆州对北方势力南下的帮助太大,当然,对西方蜀国也是一样。荆州和江东各占一半长江的守卫优势。如果荆州在他人手上,根本就谈不上长江天险是谁的天险,直接就成了食之无味的鸡肋。

虽然说东吴还是能够依靠长江之险防备北方而来的攻伐,但如此一来也等于说明江东根本就只能防守,毫无向外发展的机会。最后坐拥江东就会成为坐困江东,东吴会一步步慢慢地走向死亡。

所以说,荆州在不在自己手里,就是东吴的未来在不在自己手里。

二、荆州在蜀国手中,对东吴的威胁太大

再则,不谈荆州在东吴手中的重要性,只谈荆州在他人手中对江东的威胁性。如果,把荆州比作吴国的咽喉,对于魏国来说,就犹如一个人手执刀剑的锋刃,对于蜀国来说,就如同一只右手。

为什么我要说是右手呢?因为在我看来手的威胁性肯定大于刀剑,因为要用刀剑,必需手握,蜀国在未来实力壮大之后,拥有江东,取江东就如同右手,探囊取物一般容易。

首先,前文已经说了。长江之险于江东和荆州来说,是一半一半,如此一来,一旦打起来,就只能是两者互相抵消的结果。那么这两者互相抵消之后呢?蜀国还可以走南中直取江东,从益州到江东,沿江而下几乎毫无任何天险。所以如果蜀国坐拥荆州的蜀国要对江东动手,那简直不要太简单。

如果有人要拿盟友来说话,你见过哪个古时候的国家之间会有真正的友情?毕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刘备一心想要恢复汉室天下,就迟早有一天会和东吴对上。

三、两淮之地行军困难,对江东来说攻略的难度太大

其实早在汉中之战还在进行的时候,孙权便趁机发动了合肥之战,当时的曹操新败,再加上汉中之战投入了大量兵力,导致曹操合肥只留下了七千的兵马守卫。可哪怕孙权出动了十万大军,也依然没有拿下合肥。

其实以曹操的头脑,怎么会不知道合肥的重要性呢?哪怕他当时还有一点余力,也不至于只留下了七千人马防守合肥。只是当时的曹操确实折损太多,且其他地方的战场更需要主力军队的投入。所以显然易见,当时的合肥守卫力已经是历史最低了。

所以在当时那种情况东吴都拿不下合肥,更别说是在汉中之战都结束之后了,曹操肯定早已经给合肥增兵了。哪怕张辽分出部分兵力支援襄樊,守卫力量依旧是强于合肥之战时期的。

总而言之,就是东吴攻略两淮地区的难度实在太大。有人会说是因为曹魏名将张辽太过厉害,东吴没有能够胜过他的将领。其实不然,当时周瑜还没有去世,而是在襄樊对付曹仁。此外还有吕蒙、鲁肃甘宁太史慈等人,等是可以和张辽相提并论的将领。

东吴难以成功攻取两淮地区的原因是因为两淮地区地形复杂,很多丘陵和洼地,所以行军极其困难。正因为如此,所以东吴们想要从南攻北,夺取江淮成了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哪怕暂时取得了一点战果,但如果在短时间内扩大不了战果,也实现不了战略的意图,而如果被合肥拖到了那么曹魏的援军到达,东吴大军的后果将会难以想象。

四、张辽对东吴的威慑力太大,难以克服

前文已经提到了三国时期至关重要的合肥之战。合肥之战,张辽以八百勇士击退东吴十万大军,虽说是占了先声夺人的偷袭便宜,但事实就是事实。这件事情导致张辽对东吴军队有了无人可比的威慑力。尤其是对孙权来说,遭到夜袭差点被生擒,这简直是无法忘怀的噩梦。

所以张辽只要坐镇合肥,在士气上就先压了东吴一截。所以孙权才会找张辽重病的时候都会说:“张辽虽病,不可当也。”张辽在一日,东吴就一日不敢对合肥轻举妄动。

五、东吴没很有机会攻取淮南,而关羽给了攻取荆州的机会

前文已经说了关羽虽然强制了曹魏的大量兵力,但是此时的关羽对曹魏的强制,并没有之前周瑜以及刘备对曹魏的强制力强。

所以总结下来,东吴之所以选择宁愿偷袭盟友破坏盟约也要优先夺取荆州,而趁机去夺取两淮之地的原因就是两点:

1,荆州在当时的局势来说,在外人手中比两淮在外人手中的威胁性更大。

2,在当时的情况下,夺取荆州远远比夺取合肥更容易。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秦孝公和商鞅之间的君臣之义,为何能让后人为之敬佩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每当谈起秦国的崛起之路,肯定绕不开秦孝公和商鞅这两个名字。秦国之所以能够改革成功,并把有效的成果一直延续下去,这跟秦孝公有很大关系。可以说,秦孝公和商鞅之间的君臣之交几乎是被当成典范,两人都没有夹杂一丝私情,能够坦诚相待,做到这般信任非常不易。商鞅变法的推行阻力重重,实行的过程需要作出很多改变和牺牲

  • 长孙无忌为什么会被赐死,长孙无忌晚年犯了什么错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长孙无忌是唐朝初期重臣,还被唐太宗列为凌烟阁第一功臣,他本可以带着这份荣耀安享晚年,但最后却自缢身亡,没能善终。不了解这段历史的朋友,或许会十分好奇,长孙无忌为什么选择自杀,实际上这也是长孙无忌在晚年没有想通的一个问题。他此前还是唐高宗李治的支持者,李治能顺利继位,也有长孙无忌的一份功劳。在多重光环

  • 秦国十大名将排名,来看看排名第一的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都在问一件事情,那就是这个秦国的的确确是厉害,但是也不是一个人厉害的,那么这个秦国的厉害人物我们有没有办法给大家做一个排名,看看这些名将们到底谁更加厉害呢?这个还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盘点了,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看看白起啊这些名将都能排什么位置吧!10、蒙骜蒙骜本身齐国人,

  • 桂陵之战孙膑就活捉了庞涓,为何十三年后才杀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孙膑和庞涓,可以说他们在历史上应该是一对非常有名的对头了。两人都是在战国时期非常有名的两位大将,同时两人也是师兄弟,如果从军事才能上来讲,两个人应该都是非常厉害的。只不过庞涓的嫉妒心太强,挖去了孙膑的膝盖骨,孙膑可以说是死里逃生最终没有死在庞涓手里,但是面对这样的庞涓,孙膑也根本没有了任何信任,两人

  • 汉武帝驾崩后为何不与皇后卫子夫合葬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汉武帝和卫子夫其实小编依稀记得这两个人是真的非常恩爱的呀,一个是皇帝一个是皇后,理论上这样的两位死的时候是要合葬的,但是最后这两位并没有合葬,那么有的人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个背后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和原因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吧!公元前139年,汉武帝登基的第二年就开始修建自己

  • 历史上梁怀吉爱公主吗,徽柔公主结局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不少朋友在了解徽柔公主和梁怀吉之间的故事后,很好奇历史上他们是不是真的有这段感情,梁怀吉真的爱公主吗?梁怀吉是宦官,就算他们之间是真的,史官也不可能如实将其记载下来。公主和宦官在一起,皇帝是绝不可能允许的,所以很多细节我们无法得知,他们的故事也有杜撰的成分,不过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梁怀吉和徽柔公

  • 庞涓为什么要害孙膑,孙膑残疾后是如何展开复仇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孙膑是战国时期齐国著名军事家,孙武后人,著有《孙膑兵法》,也是古代非常重要的军事著作。孙膑经历坎坷,早年被庞涓迫害,自己的膝盖骨被刮去,后来靠装疯才保住一命。其实孙膑和庞涓还是同窗关系,他们都曾拜鬼谷子门下学习,但庞涓嫉妒心太重,担心孙膑会威胁到自己,便设计将他骗到魏国,想加害于他。成功出逃的孙膑一

  • 宋仁宗曹皇后感情好吗,曹皇后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后人对曹皇后评价很高,虽然不得宠,但曹皇后依然能靠一颗宽容的心和谨慎的心态稳坐皇后之位28年。因为宋仁宗有废皇后的前鉴,所以曹皇后的地位并没有那么稳固,更受宠的张贵妃一直都想成为皇后,但她生前并没能如愿。所以说曹皇后还是非常懂得如何处理自己与帝王之间的关系,不越界,仁宗也拿她没什么办法。所以他们

  • 蜀国灭亡廖化怎么活下来的,廖化活了多少岁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廖化,可能都会想起蜀国后期没有人才的窘境,所以才会有“廖化当先锋”的说法。当时廖化算是蜀国非常资深的将领,他也见证了蜀国的灭亡,最后是在迁往洛阳的途中病逝。历史上对廖化出生年份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不过宗预说他和廖化都是年逾七十的人了,推算廖化死时的年纪应该是在74到83之间

  • 张妼晗原型人物是谁,张妼晗历史原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清平乐》中,张妼晗是宋仁宗嫔妃之一,也是最受宠的那一位,在仁宗心里的地位甚至比曹皇后更高。其实张妼晗最后也有被封为皇后,只不过是在她死后追谥,算是仁宗了却张妼晗一直以来的一个心愿。历史上张妼晗的原型正是温成皇后张皇后,据说是在一起酒宴上,仁宗看上了张氏,此后将她纳入后宫。不过比较遗憾的是,仁宗和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