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赢驷是昏君吗?

赢驷是昏君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499 更新时间:2024/2/5 6:57:46

说到这个赢驷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待这个人的,有的人说他是昏君有的人说他明君,反正这个争议是非常非常大的,那么到底有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呢?其实这个问题还是值得研究研究的,只要分析分析下这个赢驷的一些功绩想必大家心里面应该就有数了,那么具体要怎么看,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怎么回事吧!

说到这个赢驷那当然是“明君”了,很多人说赢驷不好,其实就是因为赢驷杀了商鞅,但是其实从历史上看这个赢驷和商鞅应该算个人恩怨,赢驷杀不杀商鞅,商鞅变法已经深入人心,对秦国走向已经没有大的影响了。所以对于国家来说,影响不不了。

赢驷对国家的影响非常大,他当政期间,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惠文王(公元前356—公元前311年),一称秦惠王,嬴姓,赵氏,名驷,秦孝公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37—前311年在位。

赢驷功绩

一代枭雄,他霸气无敌。

且说秦惠文王是谁,他便是著名霸主秦孝公之子嬴驷,十九岁便即位,是为秦惠王,文王是后世对他的追封。

大家都知道在他之前,大秦帝国是没有王的,即使秦孝公再厉害,也不过还是公而已。而秦惠文王,公元前325年,自称秦王,成为秦国第一位君王,可想他的魄力之大。

那么他有哪些过人魄力呢?最闪亮的应该便是他神一般的用人智慧了。

在文当面,他运筹帷幄,任用张仪连横六国,对各个国家实行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打退了六国的进攻,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为后来秦王赢政扫灭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他的霸气决策可谓是成功史上的一段佳话。

说起武来,他看中的名将人才还真不少。公孙衍、樗里子、司马错等皆是一等一的难得人才,于是才有了最为辉煌壮烈的一代枭雄秦惠文王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的故事。

北扫义渠:

义渠位于位于秦国西北部。在当时,义渠可是个大麻烦。这些野蛮人凭借骑技了得便总是有意无意的骚扰秦国边境,甚至入侵秦国的洛河流域。只是强大的秦国岂是好惹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在公孙衍的积极建议下,秦惠王暂停攻魏而转为攻打义渠。当然了,对什么人就要用什么招,没有什么比对付这些野蛮的游牧民族烧荒更有效了。

秦国边境把牧草烧光了,义渠君大批马牛羊被饿死。供养战争的后备力量严重短缺而不得不妥协。小样儿,和我斗,果然还是嫩了点儿。秦惠王七年,义渠发生内乱,秦国可不是坐山观虎斗的风格,硬是添油加醋点热了这把火,煽其内部自相残杀,最终平定了义渠。秦惠王十一年,秦国在义渠设县,义渠称臣。可是义渠可不老实呀,总是来惹事,秦惠文王更元十年,秦伐取义渠二十五城。这回义渠还真老实了不少。

西平巴蜀:

在公元前318年,不自量力的魏、赵、韩、燕、楚五国联合攻秦,秦惠文王便派庶长樗里子与其大战于修鱼,斩对方首级八万。此次大战虽然取得了巨大胜利,抵挡住东方联军的进攻。但西方的义渠又不老实了。在东西受敌的情况下,秦惠文王及时改变战略,于公元前316年,用司马错之策攻蜀,破蜀军于葭萌关,彻底灭蜀。到这里,不得不为文王的英明决断大大点赞。

东出函谷:

公元前330年,秦国大良造公孙衍大破魏军,魏国无奈之中只好把河西地割让给了秦国。公元前329年,秦军攻魏,取得河东的汾阳皮氏及焦、曲沃。第二年,秦军乘胜攻魏,取得了魏的蒲阳。几经惨痛教训,最后魏国直接怂了,没有勇气再与大秦对抗了,只好割让上郡15县给人家。到这时,虎狼之师的大秦帝国在把魏国黄河以西的地盘全盘吞并后,仍然不满意,继而在黄河的东岸建立了东进的前进阵地。而此仗是伏笔,不得不说此仗打得潇洒,漂亮。

南下商於:

看过《芈月传》的人,应该还记得张仪假用六里诈楚国为六百里使得楚国与齐国断交的故事。公元前313年,秦惠文王派遣张仪赴楚,使用了阴招反间计,诱惑楚国与齐国断交。然后又设计激怒了楚怀王,使得楚国冒贸然出兵攻秦,而早有准备的秦军大败楚军,得楚地汉中。解除了楚国对秦国本土和巴蜀的定时炸弹。楚国从此面如死灰,而秦国却实力大增。

混迹江湖而能常胜的,也就只有他了。而他的这些风光江湖事迹,成就了他一代枭雄的美名。

一代明主,他受之无愧。

卸去帝王的外壳,秦惠文王也是寻常人,他也曾年少轻狂过,只是这一年少轻狂,可给自己带来了不少麻烦事儿。大名鼎鼎的纵横家苏秦在秦惠文王继位之初,曾苦心研究天下形势,变卖家当,到了秦国想为其效力,可秦惠文王倒好,认为其“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找了一个“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的托辞直接让人家吃了闭门羹。而苏秦心性也好,没有立即离开,而且在大秦盘桓月余,找机会便呈自己的策略,而秦惠文王仍无所表示。而弹尽粮绝的苏大才子不得不回家,却遭得了“妻不下紝,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的下场,苏大才子如此骄傲,怎能受得如此屈辱,便暗下功夫,最终掌管六国帅印,出“合纵之策”联合六国对付秦,这让秦国苦不堪言。

秦惠文王吸取上次教训,人也内敛沉着了不少,这次来了苏秦的老同学张仪,他就没那么肆然了,他放下身段,亲自盛情迎接,以礼相待。终于喜得能与苏秦抗衡的贤才。

而他最为英明的是,他虽非常信任器重张仪,但在关于是伐韩还是攻蜀地问题上,可是一点儿都不含糊。他并没有因为张仪的绝对优势,而一意孤行赞成张仪伐韩,而是采取两方辩论的方式,最终得出了最优良正确的选择。

真正的明主,不是不犯错,而是错能改之,并能强力补救,这一点,没有谁比秦惠文王做的更好的了。

这件事让后人诟病:

按理来说,如此尽善尽美的一位君主,应该很难找出瑕疵了,然而他也有为后人所诟病的地方。

众所周知,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驷即位,即秦惠文王。而他继位后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车裂商鞅。而这件事也千百年来一直为后人所诟病。

世人都说秦惠文王小心眼,公报私仇。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得从他做太子时说起了。

大家都知道秦孝公时,重用商鞅进行彻头彻尾的变法。而商鞅若指定的严酷法律,可是“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否管你是皇家国戚还是贫民百姓,还是一视同仁,不因人而异。

而还是太子时的秦惠文王可就太没眼色了,是直往枪口上扑啊!还一扑就是两次。商鞅作为首席执行官,如果不秉公处理,那么他所推行的法权威何在,继而推行?当手下留情是不能的。不过嘛,对未来秦国的接班人下手绝非明智之举,但法律不得不施行,商鞅是怎么做的呢,这便拉来了他的老师做替罪羊。

毕竟,“教不严,师之惰”嘛!

他第一次犯法的时候,商鞅把他老师的头发给割掉了。或许你会认为,不就是头发嘛,割了还可以再长,可是,在古人看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割头发可是大逆不道的大事,被割头发更是奇耻大辱。更何况,士可杀尚不可辱,而太子师可是士中名士呢!断此名士之发,可谓诛他的心哪!

太子师不愧是太子师,心府果然极好,换作常人早就自杀了。不过这件事还没有完,没多久,还是太子的秦惠文王第二次犯法,这次,商鞅依旧没有丝毫手下留情,直接割掉了他老师的鼻子。这个刑罚就有点过了啊。没有头发,尚可以安头假发。可是在古代的科技下,到哪里去找一个假鼻肢,就是当真找到了,他老师也是一个废人了。没有味觉,失去了很多生活的滋味,加之再度受挫,难免出现心理疾病。

君子报仇三年不晚。秦孝公死后,秦惠文王接了父亲的班,这时候得罪了旧贵族和秦惠文王老师的商鞅就没有好日子过了。

机会来了,越来越多的人合名举报商鞅谋反,何况痛恨商鞅的秦惠文王老师此刻正是君主的左膀右臂,商鞅就以谋反的罪名被通缉。

商鞅能眼睁睁被捕捉吗?他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逃回自己的领地,无奈反抗失败。逃到其他地方,而被人举报了。还得得意于他自己制定的法律,他哭笑不得得走向了刑场。不知道如果当初他知道自己的结局是被自己指定的法律五马分尸,满门被灭,他还会毅然决然地制定吗?

他死了,而他的法却推行了下去。那么秦惠文王杀他当真是因为小心眼报私仇吗。

或许有。但关系不大。然对于秦惠文王,商鞅确实是留不得的,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

因为没永恒的朋友,但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商鞅非死不可,还是因为他触犯了秦惠文王的底线,最重要的是,他失去了利用的价值。

他活着的话,他反而会挡住秦惠文王的光,甚至对王位造成威胁。而他死了,反而能让旧贵族们闭嘴,他的法更能畅通无阻地推行了。所以他非死不可。

因此,对于这个诟病,秦惠文王是无奈且必须承受的。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何况对于已死之人,对于一代英明之人的微微瑕疵,我们是不是该多一些宽恕,更何况我们不是经历过这段风尘的人。咸阳荒草,青陵光景惨淡,风吹过,他的风光没了,他的暗然没了,留下的只不过是后世的瞻仰和唏嘘。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三国中的龙,凤,马,鬼,虎分别指的是哪5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演义》相信不少朋友们都有看过了,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战乱纷飞,天下大乱的时代。都说乱世出英雄,三国时期不论是文将、武将,还是谋士,都出了非常多厉害的人物,这其中就包含这被称之为龙、凤、马、鬼、虎的5大奇才。这5个人各个身怀绝技,那么这5个人分别指的是谁呢?接下来小编就依次给大家介绍一下吧。第一位

  • 刘禹锡是一个怎样的诗人?刘禹锡生平事迹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提到刘禹锡大家都会想到他是一位豪气干云的诗人,其实刘禹锡在哲学方面也颇有一番成就。只是他的仕途之路,在永贞革新失败后,便开始一落千丈,接连遭贬。安史之乱后,唐朝整体国力开始走衰,当时的文人也都黯然失色,不过刘禹锡依然展现出了积极的一面,用自己的作品激励着世人。刘禹锡为人非常乐观,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心

  • 嘉靖帝生前为什么没有封明穆宗母亲杜氏为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嘉靖帝一生立过三位皇后,但他的接班人明穆宗母亲杜氏却不在其中,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嘉靖帝在明朝算是一位比较特殊的皇帝,壬寅宫变后,他常年不上朝,但私下依然总览大权。只不过这段时期,嘉靖帝迷信方士,使得明朝国力走衰,百姓的生活也不如从前。后宫同样暗藏汹涌,杜氏自从入宫就不怎么得宠,他们二人关系究竟如何?

  • 民国奇探乔楚生真实身份揭秘,乔楚生和八大金刚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民国奇探》中,乔楚生这个角色的设定应该是迷倒了不少女性观众,每次乔探长出手都是非常帅气的戏份,正气中还带点痞气。其实乔楚生并非只是探长这么简单,在他民间还有另一个更加恐怖的身份,是八大金刚之一。没想到路垚的这位好搭档还有这么一段经历,其实不仅如此,白幼宁还是乔楚生大哥的女儿,所以这两人早就认识,目

  • 刘备死后为何诸葛亮屡屡打败仗?这其中有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在官渡之战结束之后,曹操打的刘备是狼狈不堪,刘备为了能够绝地反击,从自己谋士那里得知了诸葛亮这一人才。刘备想若是能够得到诸葛亮的协助,那么光复大汉就更加有把握了。于是便有了后来的三顾茅庐的典故。而诸葛亮最终也是不负众望,开启了追随刘备的道路。从三顾茅庐中,我们就很容易辨识诸葛亮定是一位很有谋略的人,

  • 名将颜良实力有没有被低估,颜良真实武力值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颜良,喜欢看三国的朋友都不会陌生。只不过让我们记住颜良的原因,是因为他被关羽所斩,成了衬托关羽之勇的刀下魂。实际上,颜良实力并没有这么差,关羽想在万军从中击杀颜良也是不可能的,演义多多少少还是带夸大的成分。如果是在公平的一对一场合,颜良不一定会输给关羽。其实仔细分析,颜良武力值或许都不虚五虎将,

  • 烽火戏诸侯发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这个周幽王小编并不了解这个人,但是小编只听说过他一个故事,那就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了,但是这个故事小编已经记得不是非常清楚了,那么这个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到底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简介,还有这个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吧!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故

  • 汉武帝和李夫人感情如何,孝武皇后李夫人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汉武帝的感情故事,最被人熟知的应该还是他和卫子夫之间的点点滴滴。不过汉武帝还有一位非常宠爱的妃子,她就是历史上第一位被追封的皇后—孝武皇后李夫人。李夫人早先是一位职业乐舞人,后来被平阳公主发现推荐给了汉武帝,此后深的汉武帝宠爱。据说汉武帝曾非常痴迷李夫人,还一度非她不见,那李夫人又是个怎样的人呢

  • 朱元璋手下十大将军,最终有几个人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在古代,任何一个新建立的朝代,都是有很多的历史上著名的将领,带领着众多士兵拼杀出来的,可以说这些开国大将,每一个都是经历过浴血奋战的,每一个也都有着非常厉害的能力,因此他们在当时必然是很厉害的人物。但是开国大将也有不好的地方,那就是很有可能会遭到皇帝的猜忌,历史上为了皇帝出生入死,最后却被皇帝杀掉的

  • 唐朝大臣高适是个怎样的人,高适一生有哪些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高适是唐朝中期大臣,也是一位边塞诗人。高适入仕时已经45岁,此后和哥舒翰一起把守潼关。高适的仕途之路相比他的好友李白,顺利了很多,地位也是高出不少。不过当年李白曾秘密向高适求救,甚至把自己的期望都写在了《送张秀才谒高中丞》这首诗中,高适自然也是懂得李白的用意。但救不救李白,让他陷入两难。其实通过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