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大臣高适是个怎样的人,高适一生有哪些成就

唐朝大臣高适是个怎样的人,高适一生有哪些成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834 更新时间:2024/2/5 7:03:51

高适是唐朝中期大臣,也是一位边塞诗人。高适入仕时已经45岁,此后和哥舒翰一起把守潼关。高适的仕途之路相比他的好友李白,顺利了很多,地位也是高出不少。不过当年李白曾秘密向高适求救,甚至把自己的期望都写在了《送张秀才谒高中丞》这首诗中,高适自然也是懂得李白的用意。但救不救李白,让他陷入两难。其实通过了解高适的一生,也能理解他的性格,官场上一步错就没有回头路可走了。

(一)高龄入仕

高适年轻时因家贫而四处流浪,客居于梁宋一带,以乞讨为生。直到50岁后,才顺应流行朝野的诗歌创作潮流,全身心投入诗歌创作。

他虽出身贫寒,但始终崇尚节义。当时,唐王朝盛世掩盖下的社会危机已经隐现。高适立志高远,素来“以安危为己任。”因此,他的诗歌特点鲜明:大多直抒胸臆,“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沧浪诗话》直接赞美:“高(适)岑(参)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所以,高适每有新作问世,粉丝们都争先恐后称赞传播。

大器晚成的高适由此被“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举有道科中第”,被任命为汴州封丘县尉(相当于今县公安局长)。

县尉一职表面威风,实际工作却是违背良心的“拜迎长官,鞭挞黎民”,稍有差池,还会被上级当众鞭笞。这让心高气傲的高适难以忍受,于是辞官在黄河以西闲游。

其间,高适被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异之”,得到“从翰入朝”机会。由于哥舒翰多次在唐玄宗驾前极力称赞高适,唐玄宗对高适留下了深刻印象。

安史之乱爆发后,高适出任“左拾遗,转监察御史”,辅助哥舒翰镇守潼关。哥舒翰拒守潼关半年后兵败被擒,唐玄宗大惊失色,询问群臣抗敌良策。高适上表献策,请求皇帝解除私藏武器禁令、同时招募民间死士与官兵同心协力抗贼守城。唐玄宗不予采纳,仓皇出逃。高适闻讯,从前线抄近道至“河池郡,谒见玄宗。”

(二)伴驾西蜀

经历潼关兵败的高适面见唐玄宗后,满怀悲愤,向唐玄宗痛陈兵败的深层原因:

主帅哥舒翰虽“忠义有素”,但病情沉重无法统兵;监军及诸将醉生梦死,生死搏杀关头居然还“使倡妇弹箜篌琵琶以相娱乐”,赌博醉酒,不体恤连饭都吃不饱的兵士们,战败必然;太监监军为所欲为,肆意干涉将领的军事部署。以上弊端,高适曾多次向掌权的杨国忠汇报,杨国忠却“不肯听”,最终导致唐玄宗落得仓皇西行下场。

唐玄宗听进了这番逆耳忠言,褒奖高适效忠朝廷,提拔他为侍御史。高适胸怀坦荡,一如既往“负气敢言”,被唐玄宗表彰为名副其实的忠臣,破格升任谏议大夫。高适的正直无私和恪尽职守,令唐玄宗身边的佞臣和权贵都忌惮三分。

马嵬事变后,唐玄宗率一千三百名官吏和士兵、二十四名宫女凄凄惨惨抵达蜀郡。

(三)东南平乱

唐玄宗惊魂甫定,痛定思痛,将安史之乱归结为“奸臣凶竖,弃义背恩”,于是分封太子及诸王为节度使,率重兵分镇天下重镇以把守李氏江山。高适认为此举更将使诸王尾大不掉,最终造成分裂割据局面,于是“切谏不可。”唐玄宗却一意孤行。

结果,被诏封“为山南东路及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采访等使、江陵郡大都督”的唐玄宗的第十六子永王李璘离开蜀地赴任时,沿途招兵买马,招募将士数万人,组建起一支强大的武装。在谋士们的极力撺掇下,李璘野心膨胀,公开向即位不久的唐肃宗宣战。

唐肃宗素闻高适见解高明且敢于直谏,得知他曾一再反对太上皇唐玄宗分封诸王为节度使之事后,立刻召见高适,虚心讨教对策。高适成竹在胸,详尽分析江东形势后,断言:“永王必败!”唐肃宗被他的分析和胆识深深折服,令其担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与江东节度使携手平叛。

高适兵马未到,先展开强大的心理战。他发布《未过淮先与将校书》,晓谕叛军各部认清形势,归顺官军,反戈一击。这颗重磅炸弹炸得叛军将领们心生二意。永王失去人心,未战先败。高适率本部兵马渡淮,轻松平定江淮之乱。李璘战败身亡后,官兵乘胜追击,将逆附李璘的李白逮捕下狱。

据相关野史记载,李白入狱后,妻子宗氏积极展开营救活动,多次向高适求救。高适却避而不见,让其饱尝闭门羹,且将之前与李白来往的信件与唱和的诗作付之一炬。野史毕竟是狗肉上不了酒席,经不起推敲。高适与李白的关系,天下谁人不知?烧毁所以物证,高适即可高枕无忧,岂非笑谈!但是,作为讨逆主帅,高适并未替沦为逆贼的好友李白求情,却是不争的事实。个中缘由,“明哲保身”四字而已。

而明哲保身,正是高适得以飞黄腾达的不二法门。

(四)镇蜀平乱

高适在诗坛与军界取得的惊人成就,刺激得权宦李辅国羡慕嫉妒恨。李辅国多次在唐肃宗面前诋毁污蔑高适,致使高适被降职使用。不久,因蜀中动乱,高适被任命担任“蜀、彭二州刺史”,前往蜀地灭火。

高适下车后明察暗访,迅速找出动乱症结;唐玄宗离开蜀地时心血来潮,“分剑南为两节度。”由此造成吏制繁冗、百姓疲敝,引发动乱。他上疏坦陈己见,希望将把剑南合二为一,以减轻国家和百姓的负担。”唐肃宗虽然内心赞同高适意见,但由于“分剑南为两节度”是健在的太上皇的决策,只得否定高适的建议。

梓州屯将段子璋起兵反叛,高适率州兵随西川节度使崔光远讨伐叛军,斩杀段子璋。崔光远部将花惊定自恃平叛有功,率部在东蜀肆意抢掠。唐肃宗闻奏大怒,以治军不严罪名诏罢崔光远,任命高适代理西川节度使。

763年,唐代宗即位。年末,吐蕃作乱,攻陷陇右,兵锋直逼京畿。高适率领州兵攻击吐蕃南境,意图牵制吐蕃主力,减轻京畿压力。但因吐蕃攻势凶猛,高适节节败退,使吐蕃连续攻陷“松、维等州。”唐代宗紧急换将,派两次镇守蜀地的黄门侍郎严武入蜀接替高适职,高适被召回京城转任刑部侍郎等职。

765年正月,高适病卒。朝廷“赠礼部尚书,谥曰忠。”

高适担任地方行政长官期间,经手制定的法令一贯宽宏简略,明白晓畅,便于官民熟悉掌握;晚年被严武替换回京后,被同僚视为马谡一般言过其实之人。高适不争辩、不解释,坦然接受一切流言蜚语,尽心竭力效忠朝廷。故此,《旧唐书》盛赞:“自从唐朝建立至今,诗人浩若繁星,惟一能身居高位平安终生者,只有高适而已!”

《旧唐书》作者在高适传记后面赞美:“高适以诗人身份担任戎装元帅,在极端凶险艰难时刻,始终保持名节不亏,堪称君子!”

由此可见,高适名如其人:身居高位且能通达舒适。而使其高龄入仕后能顺风顺水的原因,是他善于明哲保身且坦然面对风刀霜剑和逆境。因此,任何想要成就大事业的人,都应该汲取高适高超的政治智慧。君子故需光明磊落披露胸襟,但在险恶的古代官场,这样做只会自招其祸。反倒是高适的“明哲保身”,最适合在云谲波诡的政坛上保护自身。“明哲保身”绝非曲意逢迎,而是政治智慧。其实,道理很简单:无论在人类社会的官场,还是在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自然界,生存,永远是发展的惟一前提!

【作者简介】许云辉,男,1984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云南省保山一中教育集团高级讲师。曾出版专著两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文章六十余万字。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商朝货币是贝壳,为什么没人去捡贝壳发家致富?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都知道,在我国古代,货币其实是一直都在不断地发展的。历朝历代的货币都不尽相同,货币的发展历史可以说是非常悠久的。而在早期,比如商朝时期,那个时候的货币是贝壳,现在听起来,这似乎很不可思议,毕竟贝壳这种东西,在海边可以说是随处可见的,如果说以贝壳作为货币的话,岂不是随便多捡一点贝壳就能够成为富翁

  • 张学良的三个孙子详细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张学良不知道大家怎么理解的,这个人还是非常非常厉害的,关于他的厉害之处我们今天就不说了,因为真的半天都说不完的,今天我们给大家来说说这个张学良的孙子的情况,话说这个张学良有三个孙子,那么张学良的三个孙子分别是谁呢?有没有详细的资料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其实张学良并没有三个

  • 赵一荻和于凤至谁漂亮?在智慧上谁又厉害一些?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这个赵一荻和于凤至不知道大家怎么理解的,这两个人也算得上很意思的两个人,他们和张学良之间的故事也真的是说也说不完啊,最近也有比较好事的人问了,今天就要比个高下,这个赵一荻和于凤至到底谁更加漂亮些?还有这个赵一荻和于凤至在智慧上谁更胜一筹呢?这两个问题也还是比较有意思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看

  • 邓艾灭蜀有功,司马昭为何要诛他全家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实际上邓艾会被杀,是因为钟会诬告司马昭谋反,于是朝中下令缉拿邓艾父子。邓艾灭蜀的确立下汗马功劳,但功高盖主往往会产生隐晦,司马昭同样疑心重,他对邓艾和钟会都有所防备。此后钟会和姜维的计划也是以失败告终,而邓艾的孩子会被杀,是因为参与诬陷邓艾的将领担心自己被告发,于是对其赶尽杀绝。邓艾一家的确死的很冤

  • 赵一荻15岁就被张学良睡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这个赵一荻和张学良的故事也还真的有太多的话说了,有的人觉得她和张学良的爱情故事应该叫凄美,也有的人说他和张学良的爱情是对不起这个于凤至,不管怎么吧,其实也都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些比较有意思的问题,话说这个赵一荻15岁就被张学良睡了,那么这个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

  • 扶苏和胡亥姓什么,为什么他们和嬴政不是一个姓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扶苏和胡亥都是嬴政的儿子,不过他们父子为什么不是一个姓呢?其实关于秦始皇的姓氏也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嬴姓是周天子赐给秦国的,但嬴政生于赵国,他有可能姓赵,而且更有传闻说嬴政是吕不韦的儿子,那姓氏就又不一样了。他儿子的姓氏一般认为是嬴姓,赵氏,扶苏和胡亥只是他们的名。其实秦始皇有20多个儿子,只不过

  • 小乔是周瑜的正妻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小乔,相信大家都很熟了,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温柔美丽动人了,小乔和她的姐姐大乔是江东最美的两个女人是一点也不过分的。其实小巧嫁给了周瑜也算是美人配英雄了。本来在大家的想象中这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然而真正了解历史的朋友们就会发现,小乔很有可能并不是周瑜的妻子。为什么这么说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 雍正批奏折表现出了怎样的性情,精准问责有的放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总结雍正帝在位的13年时间,用六个字概括就是“以勤先天下”,13年间光是批过的奏折就有360卷,可见雍正帝也是一位非常勤政的皇帝。其实从雍正朱批奏折就能看出他的性情,该安慰的时候能让手下大臣感到暖心,但生气起来,骂人也是非常狠,一点情面不留。不过想要把这件事做好需要精准问责,

  • 宋祁为什么称红杏尚书,红杏尚书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宋祁是宋仁宗时期状元,初任复州军事推官。宋祁文笔干练,《新唐书》大部分内容都为宋祁所写,在文学方面有一定成就。不过宋祁生活奢侈成风,喜好享乐,这点就不如他的兄长,但真要比拼才学宋祁还是技高一筹。很多人不理解,宋祁为什么会被称为“红杏尚书”,其实这跟他写的一首词有关,名叫《玉楼

  • 明朝所有藩王分布图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这个明朝的藩王不知道大家怎么理解的,这个分封这件事情也还是非常的有意思的,对中国的历史影响也非常的大,最近很多人都在说了,想具体的看看这个明朝所有的藩王分布图,这个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小编给大家收集了很多很多了,有感兴趣的可以看看,话说内容非常的多,可以见到这个明朝的藩王是真的多啊,下面一起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