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武灵王本有机会重挫秦国,却错过关键契机

赵武灵王本有机会重挫秦国,却错过关键契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086 更新时间:2024/2/21 3:22:28

赵国能够快速崛起,成为当时唯一一个能和秦国抗争的诸侯国,赵武灵王功不可没。在赵武灵王的领导下,赵国内部结构进行了全新的改造,加上推行胡服骑射,使得赵国军力日益强盛,一跃成为当时能和秦国比肩的超级强国。实际上赵武灵王本有机会重创秦国,但却措施关键契机,此后他想重新当赵王,结果失败,被困沙丘幽禁而死。对于赵武灵王来说,他的机会到底是什么呢?

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传位于次子赵何并自称主父,此时的赵武灵王才40多岁可谓是年富力强,那他为何要这么早传位给儿子呢?原因就在于他想把政务交给儿子和自己信任的亲信大臣肥义,而自己则把主要精力放在军事上,因为经过二十几年的励精图治,赵国的国力早已今非昔比,以前的赵武灵王韬光养晦,现在该是调整战略积极参与中原争霸的时候了。

赵武灵王一直有一个宏愿那就是和强秦一较长短,为此他卸任赵王之后不惜以身犯险乔装亲自前往秦国一探虚实,因为击败北方的林胡和楼烦并设立了云中、雁门、代郡三郡,所以绕过函谷关不从正面进攻而从北面进攻秦国成为可能,而赵武灵王确实也是这么打算的,不过从云中郡出兵也有不少不利因素,比如孤军突入秦国腹地很有可能会陷入泥潭难以脱身等等,这对赵武灵王来说其实是一个军事冒险计划,那么它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秦国或将倒退三十年,我们就此分析一下。

云中、雁门、代郡三郡原本不在赵国手中,而是在北方游牧民族林胡和楼烦手中,而且秦国上郡、河西郡和河东郡原本都是魏国的领土,只不过魏国霸业衰退后,这些领土被秦国一步步蚕食,比如前330年雕阴之战后魏国把占据了近百年的河西之地还给了秦国,秦国又挟大胜之威进入魏国河东侵占了汾阴、皮氏、曲沃、焦、蒲阳等地,秦惠王十年(前328年)秦国再败魏国,魏惠王又割上郡15县于秦,这样一来赵国和秦国的领土就大面积的接壤了。

赵武灵王的计划就是从云中郡的九原南下,越过上郡、河西郡直插秦国核心区域,我们看看这个计划执行起来有哪些优势?

第一,函谷关是秦国防守关东六国的重要关隘,只要函谷关在手秦国可保安然无恙,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六国几次合纵攻秦大部分时候都是以函谷关为目标,比如第一次魏、赵、韩三国攻至函谷关,第二次匡章攻入函谷关迫使秦王不得不割地求和,第四次信陵君率五国联军一路追击秦军至函谷关,秦军闭关不出。

赵武灵王如果从云中郡南下,首先要突破的就是原本属于魏国的上郡,上郡前328年才纳入秦国版图,云中、雁门、代郡三郡纳入赵国版图时间更晚,秦国一时之间不会想到赵国会突然由此杀入,即使有所防范兵力也不会很多,毕竟函谷关才是秦国的重中之重。

第二,战国时期有四支战斗力闻名天下的军队,分别是魏武卒、秦锐士、齐技击和赵边骑,其中赵边骑指的就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训练出来的新式轻骑兵,除了战斗力强悍之外,赵边骑灵活性和机动性很强,非常适合执行长途突袭的作战任务。

第三,这是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赵武灵王不是单打独斗,秦国商鞅变法后突然变强引起了关东六国的不安和警惕,于是六国联手对付秦国,前318年魏、赵、韩三国发动第一次合纵攻秦之战,虽然战败但是六国从未放弃过再次攻秦的图谋。

前298年齐、韩、魏三国再次攻秦,此时秦国一方面四处出击士卒疲惫,其主力正在和楚国大战于析(今河南西峡)并歼灭五万楚军,另外一方面秦国朝野正是新老更替之时,比如樗里疾于前300年去世,白起的伯乐魏冉还未出任相国,白起自己也未崭露头角,缺乏名将和名相的秦国大败于联军之手,联军攻入函谷关,秦昭襄王被迫割地求和退还了侵占的韩魏两国土地,

第二次合纵攻秦之战打了近三年时间,赵国一开始并未参战,如果赵武灵王在匡章攻破函谷关之际突然率骑兵从云中郡的九原南下攻击秦国上郡,绝对可以打秦国一个措手不及。

函谷关失守对秦国影响很大,如果五国协同作战:齐、韩、魏三国自东向西攻入河东,赵国自北向南攻入上郡和河西,楚国自南向北发动反攻,此时的秦国并未拥有绝对碾压各国的实力,根本无法阻挡五国兵锋,如果没有力挽狂澜的人物挺身而出,秦国相当大的可能会失守河东,只能在河西构筑新的防线。

公元前330年雕阴之战秦国公孙衍大败魏国,《史记-秦本纪》记载:“俘其将龙贾,斩首八万。”前329年秦国兵分两路攻入魏国河东,前328年魏国再次败于秦国之手再也无力与秦国抗衡,于是退出潼关,将关中东部、黄河西岸和上郡的15座城池全部献于秦国,秦国则占据了整个黄河西岸。

所以对秦国来说,如果挡不住齐、韩、魏、赵、楚五国从三个方向的进攻而只能退守河西的话,相当于让出了河东,倒退了三十年回到了雕阴之战前魏秦对峙于河西的局面。

赵武灵王死于前295年的沙丘之乱,而第二次合纵攻秦开始于前298年结束于前296年,按理来说赵武灵王绝对有时间可以从云中南下进攻秦国以配合齐、韩、魏作战,不知为何他却没有实施这一计划,可能和他忙于彻底降服林胡和楼烦,以及攻灭中山国有一定关系,但是对于六国来说却错过了一次可以严重削弱秦国实力的绝好机会。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古代没有水泥,明朝是用什么将长城砌的稳固如山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1796年的时候,英国人帕克用泥灰岩烧制出来了外观为棕色的罗马水泥;1824年英国建筑工人约瑟夫·阿斯谱发明了水泥,并且还取得了波特兰水泥的专利权。在这俩人发明个水泥之前,水泥这种东西在世界上就是个神话。然而在没有水泥的情况下,明朝城墙已经是墙历了600年的是历史,依然是坚不可摧。那么这是为何呢?当

  •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冯唐为何一生难以得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广一生立下战功无数,结果却始终不能封侯,那冯唐又是个什么情况呢?冯唐是汉文帝时期大臣,他历经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朝,但始终得不到重用。冯唐出仕较晚,在文帝时期因直言不讳,还惹得皇帝不高兴。等到汉景帝时,又罢免了他的楚相一职,等到汉武帝即位,冯唐已经年过古稀,从而心有余而力不

  • 穆桂英是真实存在的吗?杨家将有哪些虚构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穆桂英在国内,可以说是一位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穆桂英是杨门女将之一,曾率军征卫国,破西夏,立下显赫战功,五十三岁还能冲锋陷阵,其战力不输男将。不过穆桂英这个人物是出自明朝小说《北宋志传》,此后又被加入到各种文学还有影视剧中,才造就了穆桂英的知名度。而历史上是没有穆桂英这个人物的,杨家将中也有很多将领

  • 咸丰四春娘娘分别是谁?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咸丰帝时期,据说后宫中有四位姑娘最被皇帝宠爱,她们分别是武陵春、海棠春、牡丹春和杏花春,也被称之为四春姑娘。不过这四春姑娘的故事出自《清史演义》,既然带有演义二字说明就不是正史了,那历史上真的存在这四春姑娘吗?这次就来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按照这四位姑娘的芳名,咸丰帝几乎是把她们当做自己的护花使者,想

  • 张作霖被炸死后大帅府是如何做到将消息滴水不漏的隐瞒了十多天?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1928年张作霖乘坐的火车发生了爆炸,但是在张作霖被炸死后的十多天里,消息一直没有外露,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那么大帅府又是如何做到滴水不漏的将张作霖的死讯隐瞒了十多天的呢?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了解一下吧。这个事情能够瞒住,有两个条件。第一,张作霖被炸后,并没有立即死在现场。这个条件至关重要。因为日

  • 若是张作霖没有被炸死,东三省会沦陷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当年张作霖的家就是目前沈阳的大帅府,从中西合璧建筑的格局就能看出张作霖绝对不是个简单的人。张作霖有着极大的睿智以及知人善用之大才。若是当年张作霖没有被炸死的话,绝对不会像他儿子那样就这么直接扔给日本了。就算是东北最后要亡,那也多半是跟日本人拼了个两败俱伤。日本也没有什么能力打全面侵华战争,那咱下面就

  • 张作霖火车被炸之前有两人悄悄下车,这两个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1928年6月4日的凌晨,皇姑屯一代的铁路上一声巨响,曾经的东北王张作霖就此陨命。作为东北地区的一带枭雄,因为有了他的存在,使得日本在东北的计划一拖再拖,所以他本身也很清楚日本人想要把他除掉。在皇姑屯事件爆发之前,张作霖对日本在山海关袭击专列这一消息早已有所耳闻,所以他也因此做足了准备,关于沿线的铁

  • 平定三藩之后康熙帝为何要将众多降将通通凌迟?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一直以来,后世对于康熙皇帝的评价都算是非常不错的,尤其是受到很多反应清朝的电视剧的影响,甚至还有人说康熙是”千古一帝“。不可否认,康熙在位期间多次用兵,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康熙帝也有一些不太光彩的事情。比如在三藩之乱期间,康熙帝多次下诏宣称,只要叛

  • 和珅在临终前让自己狱友若是出去后帮忙办一件大事,所谓何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清朝时期的贪官,相信很多人就会想到一个名字了,那就是和珅。在和珅当官的期间,利用了职务之便,大肆的贪污敛财,除了自己手底下的管理贿赂之外,他还亲自经营了许多产业,在他名下的当铺就有75间,大小银号300多间。而且还与广东十三行、东印度公司等跨国企业有合作。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和珅所聚敛的财富价值

  • 朱三太子为何会有那么大的号召力?为何能够折磨清朝三代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经常看反应清朝电视剧的朋友们肯定对一个说法不会很陌生了,那就是朱三太子。在清朝的历史当中,传说这个朱三太子如同幽灵一般,困扰着康熙、雍正、乾隆着三代皇帝。直到乾隆时期,仍然还是有人打着朱三太子的旗号发动起义。那么这朱三太子为何有这么大的号召力呢?其实,朱三太子一直没有找到,这是清朝高层的一块心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