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锦衣卫都穿飞鱼服吗?为什么衣服上没有鱼而是龙?

锦衣卫都穿飞鱼服吗?为什么衣服上没有鱼而是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681 更新时间:2024/2/27 16:06:11

锦衣卫、飞鱼服、绣春刀,近些年来有很多影视剧的出现,让人们对明朝时期的这个特务机构越来越熟悉,而很多人大概还是以为,飞鱼服和绣春刀就是锦衣卫的标配了吧?事实上,这些是锦衣卫的装备,但却不是唯一仅有的装备,锦衣卫除了飞鱼服之外,还有一些什么样的服装呢?而飞鱼服既然叫飞鱼,为什么上面的花纹却不是鱼,而是龙?

1.飞鱼是什么

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在搞清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弄清什么是“飞鱼”。

“飞鱼”这个词语出自《山海经》:“其状如豚而赤文,服之不雷,可以御兵。”《林邑国记》记载:“飞鱼身圆,长丈余,羽重沓,翼如胡蝉。”飞鱼是一种龙头、有翼、鱼尾形的神话动物,其形象并不是大家想象的像“会飞的鱼”,而是像蟒,有很多人对蟒不熟悉,误认为是龙。

飞鱼服是补色为“飞鱼”的袍服。是明代锦衣卫朝日、夕月、耕耤、视牲、祭历代帝所穿礼服,由云锦中的妆花罗、妆花纱、妆花绢制成,佩绣春刀,除此之外只有蒙皇帝恩赐,才可穿着,是明代仅次于蟒服的一种二品赐服。据《明史·舆服志》记载:“嘉靖十六年,群臣朝于驻跸所,兵部尚书张瓒服蟒。帝怒曰:‘尚书二品,何自服蟒’。张瓒对曰:‘所服乃钦赐飞鱼服,鲜明类蟒,非蟒也’”。

飞鱼服是个大名称,凡是装饰有飞鱼纹样的衣服都叫飞鱼服,而纹样包括这样过肩式的、补子式的等等,衣服款式则各种都可以。

飞鱼的形象和蟒相似,也有两只角。所谓飞鱼纹,是作蟒形而加鱼鳍鱼尾为稍异,非真作飞鱼形。飞鱼纹,《山海经·海外西经》:“龙鱼陵居在其北,状如狸。”因能飞,所以一名飞鱼,头如龙,鱼身一角,服式为衣分上下二截相连,下有分幅,二旁有襞积。

飞鱼服是次于蟒袍的一种隆重服饰。至正德年间,如武弁自参(将)游(击)以下,都得穿飞鱼服。嘉靖、隆庆年间,这种服饰也颂及六部大臣及出镇视师大帅等,有赏赐而服者。

官员要有一定品级才允许穿着飞鱼服,为宴会所用。逐渐发展为官服,主要是锦衣卫所穿。

2.绣春刀和飞鱼服

现在一提到“锦衣卫”三字,很多人脑子里会立即映出流行影视作品中塑造的锦衣卫官员标准形象: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飞檐走壁,武艺高强。

“飞鱼”就是尾巴像鱼尾的四爪龙,主要是以大红为底色,以云缎、闪缎、云绢、纱、罗等为底料,采用织金、妆花等复杂工艺,胸前为龙头和龙爪,龙身绕过肩膀,龙尾甩到身后。当然飞鱼服不是每个锦衣卫都有资格穿的,而是要有一定品级,大抵是属于锦衣卫大小头领才允许穿着飞鱼服。

“绣春刀”如今并没有确凿的实物传世,但据史学家考证,认为绣春刀刀鞘上面有鞘裙,裙底织有排穗,刀身比一般的腰刀要短小些,刀的全身有弧度,便于拔出和守刀。

锦衣卫从事着保卫皇帝、暗护忠良、刺探倭寇、保国卫民等神圣而又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工作,堪比古代的007。锦衣卫拥有自己的诏狱——锦衣狱。被捕者一旦走进诏狱大门,十分之九便无生还之理。锦衣卫执行侦察和缉拿等任务的部队则称为缇骑。缇骑的数量,最少时为1000,最多时多达6万之众。

《明史·刑法志》记载:“胡惟庸蓝玉两案,株连且四万。”足见其酷烈程度。作俑之始,就是皇帝心术不正的产物,所以其后遗症也特别严重。

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下令焚毁锦衣卫刑具,所押囚犯转交刑部审理;同时下令内外狱全部归三法司审理,将锦衣卫废除。

但是明成祖朱棣夺得皇位后,为了巩固统治,又恢复锦衣卫。明初两代皇帝重用锦衣卫,后来又有了东厂、西厂、外行厂,直到明朝末年,四大恐怖组织才解散,从此彻底消失。

3.锦衣卫还有什么装备

绣春刀是一个概念式的名字,确实是明朝锦衣卫所佩戴的兵器,外形综合了借鉴了倭刀,到中晚期更偏向于明代本土特殊定制的工部腰刀,实际上与明清时期流行的腰刀没什么太大的区别,当然,在做工上可能更精良一些,样式也可能更漂亮一些。

至于飞鱼服,确实是有锦衣卫穿飞鱼服的,但只是少数人能够穿的上,许多“平明百姓”性质的锦衣卫是穿不上的。

飞鱼服一种很隆重的服饰。至正德年间,如武弁自参(将)游(击)以下,都得飞鱼服。嘉靖、隆庆年年间,这种服饰也颂及六部大臣及出镇视师大帅等,有赏赐而服者。

按照明朝规定,飞鱼服只有皇帝特别赏赐的才能穿着。锦衣卫自然也不可能人人有份,一般来说,只有锦衣卫的“堂上官”(衙署长官)在一些重大场合(如祭祀历代帝王庙)时才能穿飞鱼服。而其他的锦衣卫,就算有仪仗任务,也只能穿“红紵丝纱罗衣”、“青绿锦绣服”一类的衣服,不允许穿飞鱼服。

除了飞鱼服,锦衣卫高级官员还穿其他两种服饰,即斗牛服和蟒袍。

正如上文所言,锦衣卫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组织机构,而且等级非常严明,有指挥使、指挥同知、镇抚使这样高高在上的人物,也有千户、副千户这样的中层官员,更多的是总旗、小旗这样的基层员工,飞鱼服这样代表身份的服饰,只有位高权重的少数人才能穿得上。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御厨止用羊肉什么意思?宋朝每天消耗多少只羊?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宋朝大多皇帝都比较偏爱羊肉,有传闻说羊肉泡馍这道菜就是宋太祖赵匡胤发明的。等赵匡胤发家称帝后,依然忘不了那美味的羊肉汤,以至于皇宫中有了“御厨止用羊肉”这么一句话。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说不能用羊肉,而是只能用羊肉,据说在宋真宗、宋仁宗时期,每天消耗的羊会有上百头。不过宋朝皇帝喜欢

  • 燕后简公在位三十年,为何关于他的记载却很少?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燕国是战国七雄之一,不过总感觉燕国是七雄中存在感最低的一个国家。从燕国出生的名将、谋臣,其知名度也不算高,可能只有乐毅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而燕国的国君,就拿燕后简公来说,他在位足足有30年时间,但史料上对于他的记载却是很少,这就让人难以理解了。难道燕国的国君就这么不被重视吗?燕后简公在位期间到底做了什

  • 兰芳共和国是如何成立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18世纪的时候其实是中国改变命运的最佳时机,在短短的100年的时间里,整个世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欧洲各个国家,成为了当时世界上的称霸一时的大国。这个时候正是出于清朝国力的上升阶段,在康熙、雍正的努力下还是有着一定成果的。但到了乾隆时期,国家无形之中已经在世界排行上倒退,起初闭关锁国的原因

  • 韩世忠是陕西人,为何死后葬在苏州?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在苏州木渎灵岩山西麓,穹灵路上,有一处比较显眼的黄墙建筑,那就是韩蕲王祠。过祠堂进山不远,有两条岔路,左手边是韩世忠和秦国、杨国、楚国、蕲国4位夫人合葬墓冢,右手边通往韩世忠墓的墓碑。这三处建筑物,堪称“韩氏祠墓三景”,给因西施操琴台、玩花池等景点而颇具脂粉气的灵岩山,增添了

  • 丈八蛇矛有多长?张飞真用丈八蛇矛杀敌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演义》中,丈八蛇矛是张飞使用的兵器,但丈八蛇矛的长度到底是一丈八尺,还是一丈八寸呢?如果是一丈八尺的话,丈八蛇矛长度大概是有4米多,对于一个用来在战场上杀敌的兵器来说,未免有些太长了,根本就不好发挥。实际上丈八蛇矛并没有四米多,长度大约是在两米左右,配合张飞的身高应该是正好。不过历史上张飞使用

  • 初唐四杰为什么结局都不好?他们分别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初唐四杰的名号,很多人都听说过,他们是唐朝初期的四位很有名的文人,只不过将他们并称初唐四杰,最主要的并不是因为他们的诗歌,而是骈文和赋。然而他们虽然说文学造诣很高,在历史上也是非常的有名,但是他们四个人的最终的结局却都很不好,这是为什么?他们分别都是什么结局,最后又是怎么死的?公元618年,唐朝开国

  • 和珅为什么能深得乾隆宠信?看看和珅都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人人都知道和珅贪污,包括乾隆皇帝,不过乾隆非但不治他的罪,在生活上更是离不开和珅。和珅究竟为什么能够深的乾隆宠信,以至于让他在朝中几乎处于目中无人的地步呢?如果和珅光会拍马屁,他是享受不到这样的待遇的,实际上正是因为和珅能够把皇帝交给他的每件事都给处理好,所以才能赢得信任。据说乾隆有一次生病也是靠和

  • 民国时期的军阀领袖为何被称之为大帅?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经常可以在反应民国时期的历史剧能够听到大帅这个称呼,尤其是在清朝灭亡之后,军阀混战了数十年的时间里,几乎个个地区的大小军阀头子都被称之为大帅。那么当年军阀混战时期,到底什么级别的军阀才能够被称之为大帅呢?为什么要叫做大帅呢?而不是叫什么军长或是老总呢?首先肯定不能叫军长,因为军长是一个军职,军长

  • 当年刺杀李鸿章的人是谁?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李鸿章,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晚清时期的四大名臣之一,也被人称之为“糊裱匠”。为了给慈禧等人收拾烂摊子,他代表清政府与列强签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李鸿章不仅仅背上了“卖国贼”的称号,而且生命还曾受到过威胁。在甲午战争之后,李鸿章率代表团赴日

  • 胤禔被康熙囚禁14年,雍正登基后为何还是不放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康熙是我国历史上康熙皇帝是我国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执政了有61年的时间,可以说是一个传奇了。康熙在8岁的时候就登基成为皇帝了,14岁就亲政,而且当年他亲征的时候国家形式非常严峻。年少的他,大规模的用兵,实现了国土的统一和完整,并且战胜了权臣鳌拜,将大权揽在自己手中。在民生上他也注意休养生息发展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