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和珅为什么能深得乾隆宠信?看看和珅都做了什么

和珅为什么能深得乾隆宠信?看看和珅都做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422 更新时间:2024/1/6 15:13:45

人人都知道和珅贪污,包括乾隆皇帝,不过乾隆非但不治他的罪,在生活上更是离不开和珅。和珅究竟为什么能够深的乾隆宠信,以至于让他在朝中几乎处于目中无人的地步呢?如果和珅光会拍马屁,他是享受不到这样的待遇的,实际上正是因为和珅能够把皇帝交给他的每件事都给处理好,所以才能赢得信任。据说乾隆有一次生病也是靠和珅治好的,和珅到底做了什么?一起来了解下吧。

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就是乾隆,乾隆皇帝在位有六十年之久,将清王朝的国家实力推向了顶峰,而他也是最为长寿的一位皇帝,共活了八十九岁,在古代,活到这个年纪已经很是稀有了,当乾隆步入老年的时候,他也是患上了气滞胃痛的病,御医多次诊断开方后,乾隆的病也不见好转,但最后却被和珅的三招治好了,究竟是哪三招呢?接下来让我为您揭秘:

乾隆皇帝为了探得延年长寿的秘方,可称不惜血本,他曾经派宫中的人去寻找长寿的老人接到宫中,亲自询问他们的长寿秘诀,并赏其金银财宝。乾隆为自己还总结了一套专属的“长寿秘诀”:坚持养生,保持每天的运动量;坚持把烟瘾戒掉;长时间并且适量的食用一些有益于身体的滋补品。除了这些秘诀之外,乾隆皇帝还命令御膳房的厨师下心思去钻研皇帝的食谱,乾隆皇帝爱吃鸭子,宫中负责原料采购的官员就命人在北京玉泉山的河流间散养了一大群鸭子,这就是后来的“北京鸭”,这种鸭子是来自潮白河畔的“白河蒲鸭”经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最后进化而成的品种,味道极其鲜美,并且吃后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但是不管怎么注意,怎么讲究,人老病叩门,乾隆老年的时候也是患上了气滞胃痛的毛病,御医们轮流想办法开方子,乾隆吃了各种各样的药物,也不见好转,大臣们眼看着皇上整天食而无味、唉声叹气,都愁得团团转,派人去全国各地寻找良方,虽然不断地有妙方从宫外传来,乾隆皇帝吃完有时候也会感觉好一些,但是只要过一会儿,或者隔一顿不吃立刻就不行了,胃胀得鼓鼓的,还伴随着隐隐的疼痛感。众人一时间没了主意。

这件事情被当时的乾隆宠臣和珅知道之后,和珅也下了一番苦心思,暗自去找治疗气滞胃痛的良方,最后他综合了许多的良方,得出了自己的一套针对皇帝的“药方”。和珅入宫面见乾隆皇帝,直言道:“圣上所患之疾,小臣有一方良剂可以治愈,并且不需要吃任何的中药。”乾隆听后大喜过望,忙说到:“爱卿有何良策,快说来听听,朕现在正为此苦恼。”和珅近前说道:“请圣上按我说的行事。”

首先,和珅命令颐和园的买卖街都提前一个时辰准时开业,这“买卖街”那可是皇家园林中特有的买卖场所,专门提供给皇帝使用的“大型市场”,里面所有的商贩,买卖人都是太监宫女扮成的,他们怎么敢不听“宠臣”和珅的安排呢?于是和珅每天陪着乾隆去逛街,这不仅使得乾隆皇帝的心情日益转好,而散步更是达到了消化每日积食的效果。

接着,和珅要求乾隆在宫中建造一座茶楼,之后要乾隆每天去茶楼上饮茶静坐,之后还要背脊向日,感受阳光的照耀,这之后再让乾隆自己扣齿吞津。这两个办法是和珅查找了大量典籍后,跟唐朝的白居易学的,所谓的叩齿吞津其实是两个动作。扣齿是要求在嘴巴闭合的状态中上下颚的牙齿轻轻咬合,直至有酸胀感才结束,这对理顺肾气,固养胃息有好处。而所谓吞津中所谓的“津”则是指人的上颚而分泌的一种甘甜的液体,分几次小口地吞咽掉可以调理胃的吸收和消化。

最后,和珅让乾隆平日多吃些瓜子,据说这是他根据民间偏方整理的。乾隆皇帝使用了和珅的三个秘诀之后,渐渐地恢复了身体健康,随后重赏了和珅,又让他本来就极其通顺的官运进入了更快的“车道”。和珅为了讨得乾隆的欢心也可谓是挖空了心思,但是身为国家之臣子,不是为国家社稷考虑,而是一味地讨好皇上,趁机谋得私利,如此为之的结果必将受到制裁。

果然,乾隆皇帝驾崩,嘉庆皇帝渐渐掌握实权后,第一件大事就是处死和珅,一个如此聪明之人,本该为国分忧,为社稷消愁,可是他却走上了邪路,让自己的智慧为个人谋取私利,和珅的名字,则被永远钉在了耻辱柱上。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民国时期的军阀领袖为何被称之为大帅?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经常可以在反应民国时期的历史剧能够听到大帅这个称呼,尤其是在清朝灭亡之后,军阀混战了数十年的时间里,几乎个个地区的大小军阀头子都被称之为大帅。那么当年军阀混战时期,到底什么级别的军阀才能够被称之为大帅呢?为什么要叫做大帅呢?而不是叫什么军长或是老总呢?首先肯定不能叫军长,因为军长是一个军职,军长

  • 当年刺杀李鸿章的人是谁?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李鸿章,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晚清时期的四大名臣之一,也被人称之为“糊裱匠”。为了给慈禧等人收拾烂摊子,他代表清政府与列强签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李鸿章不仅仅背上了“卖国贼”的称号,而且生命还曾受到过威胁。在甲午战争之后,李鸿章率代表团赴日

  • 胤禔被康熙囚禁14年,雍正登基后为何还是不放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康熙是我国历史上康熙皇帝是我国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执政了有61年的时间,可以说是一个传奇了。康熙在8岁的时候就登基成为皇帝了,14岁就亲政,而且当年他亲征的时候国家形式非常严峻。年少的他,大规模的用兵,实现了国土的统一和完整,并且战胜了权臣鳌拜,将大权揽在自己手中。在民生上他也注意休养生息发展经

  • 真实的黄帝是什么样子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上古时期的黄帝部落,黄帝部落是从哪里来的呢?来自于1.2万到1万年前的甘肃、青海地区。甘肃、青海附近的大夏河孕育了华夏文明。“华”和“夏”上古时期,发音是一样的,“华”就是“夏”,“夏&r

  • 汉初三杰中刘邦为何最忌惮韩信?只因韩信有着武将身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以汉初三杰所作出的贡献来说,他们三位最终的结局都是不尽人意。但最惨的还是韩信,他是被吕后、萧何所骗,最后死在了长乐宫中。很明显能看出,萧何、张良、韩信三位,最让刘邦忌惮的人还是韩信,只因韩信有着武将身份,而且能击败项羽,韩信是第一功臣。可惜韩信并没有意识到危险降临的如此之快,不然他肯定不会坐以待

  • 秦灭亡时真有80万大军按兵不动?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秦朝灭亡时,南北共有80万大军按兵不动,这究竟是不是真的呢?秦一统六国后,很多兵力都被分配到了南北两地,一部分人跟随蒙恬到北方抵御匈奴,另一部分人则是前往南岳地区,成家生活。不过这并不是导致秦灭亡的主要原因,这些都是秦始皇的部队,而秦始皇已经去世,秦二世并没有始皇帝那样的魄力,根本就组织不起来一支庞

  • 曹彰武力值什么水平?不输庞德、徐晃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曹彰是曹操第二子,从小就展现出了过人的武艺,并且立志要成为一名“好为将”。曹操虽然欣赏曹彰,但并没有把他列入嗣子人选中,对于曹操来说还是更加偏爱文采更好的曹丕和曹植。但论武力值,曹彰可能被很多人小看了,以他的实力来说并不输给五子良将,甚至要比庞德、徐晃更厉害。对于曹彰来说,他

  • 开封府尹是多大的官?揭秘包拯官职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包青天”包大人的开封府尹究竟是个多大的官职?不少朋友都对此好奇。开封府尹虽然听上去没什么太强的气势,但在宋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官职,而且一般都是由储君担任。开封府尹官衔位列从一品或者二品,因为开封府是都城的首府衙门,其规模最大,地位当然也是十分显赫。实际上包拯并没有担任过开封

  • 李世民最宠爱李泰,李承乾被废为何不立他为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李承乾虽然是李世民长子,但他最宠爱的儿子其实是四子李泰。李泰从小便展现出了自己在文学方面的天赋,此后成为书法、书画鉴赏家。因为李世民的宠爱,让李泰觉得自己可以某得嫡位,所以便立下杀子传弟的誓言。不过李世民在褚遂良的提醒下恢复了冷静,他明白这种事根本就不可能发生。所以就算李泰是他最欣赏的儿子,但为了告

  • 慈安太后是谁杀死的?慈安与慈禧真实关系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慈安太后是清朝晋升速度最快的皇后,从入宫到封后仅有了半年时间,关键是慈安太后并没有子嗣,她完全是靠咸丰皇帝对她的宠爱才有了这样的地位,可以看出慈安太后和咸丰帝之间的感情有多好。不过关于慈安太后的死因却一直是个谜,目前主流说法是有两种,一种是患疾病死,另一种是被慈禧所害。不过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之间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