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为何不允许外国女人进入国内?这是为什么?

清朝为何不允许外国女人进入国内?这是为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793 更新时间:2024/1/23 11:26:14

在我国古代社会,中国统治者常会与外界保持着平共处的贸易关系,贸易往来,相互合作才能实现共赢。这样的合作不仅仅可以让本国获得丰富的物品,还可以与他国进行长时间的化交流,以做到扬长补短的效果。

可是,事情的发展从来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在清朝末期,乾隆开始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这使得中国与外界的交流被阻断,导致国家无论是经济还是科学的发展,都无法与国际接轨,并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这也使得清朝的统治也面临瓦解。

那时候,做生意的外国人都聚集在广东,大家安居乐业一片欣欣荣的景象。到乾隆二十年的时候,为了开拓贸易,一位名叫洪任辉的英国商人受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派遣来到浙江沿海投石问路。他已经在广州做贸易多年,对中国的贸易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他和公司的大班汉森乘船直接到了浙江宁波。

宁波是康熙爷下令打开的口岸,结果,因为附近的海岸多是浅滩,水流湍急,再加上,英国商人的资金不足,就导致这个口岸渐渐没落了。好久不见外国人到这儿来了,突然来了一艘英国船,他们不会是要兵戎相见吧,这还得了?对此,乾隆害怕了,他开始担忧江浙一带的海防。

于是,为了将英商控制在中国南方的一小块地方,乾隆想出了一个还办法:要是禁止通商就显得有点太狭隘了,不如,提高关税,商人若是看不到利益,他们自然也就不会再来了。可是,英国人并不按乾隆想的来,他们宁可多缴关税也要到江浙来发展贸易。

浙江不比广东,广东有虎门可以防守,而浙江一带海面辽阔,洋船可以一帆风顺地长驱直入。如果他们在船上装点儿火器弹药什么的,那么,清朝的海军可是抵挡不住的。乾隆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便只好下谕:“洋人要做生意就到广东去,浙江不是你们做生意的地方。”

就这样,浙江海域的英国船舰被全部驱逐到了广东。之后,清朝海军也是处处设防,所以,英国商人也只能老老实实的先待在广东。不过,令全天下人都没想到的是,四年之后,英国的商船居然出现在了天津海域:这艘船载着洪任辉,他是英国人,英属东印度公司的汉语翻译,这次他是来告状的。

洪任辉说:“广东海关奸臣当道腐败勒索,仅仅只有一口通商广州洋行就垄断贸易,他要求开放门禁,允许自由往来。”一个外国人居然跑到京城来告状,还是由水路而来的,这也太不可思议了。乾隆立刻派京官把他从陆路押回广东,又派驻扎福州的将军前往广东查办这件事情。

结果,广东海关监督果然被革职查办了,并抄没家产,流放西北。不过,洪仁辉自己也没捞着好儿,谁给你的胆子,敢把船开到没开放的口岸来的?洪仁辉被遣送回澳门,圈禁三年,通过洪仁辉的折腾,让清朝再次加强了对外商的防范。

为此,两广总督还特意提出了一个防夷规章,事无巨细地规定了外商在华的一切事务,甚至,还干涉道了人家的日常行动和私生活。更不可思议的是,这样的章程,乾隆居然批准了。原则上皇帝都不干涉大臣的家务事,那么,中国人怎么会去管外国人的这些事儿呢?

其实,在广州最早开放的时候,外商的夫人们和洋枪、洋炮,都是被明令禁止的,就算外商有夫人随行,也只能暂时居住在船上。一直到乾隆十一年,两广总督才允许外商夫人们住在澳门,但是,要经过极其严格的审查。可是,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人家夫妻俩长期两地分居,换谁都不会乐意。

于是,到了道光十年,就有外国夫人出现在了广州街头,她们是被英国东印度公司驻广州的大班师带来的。她们从澳门来到了广州,乘坐一顶绿呢小轿,大摇大摆地进了商馆。

这件事情一下闹得满城风雨,这几位外国夫人一时间竟成了一场外交风波的主角。

皇帝得知此事之后,责令两广总督,把她们退回澳门,并说:“广州不欢迎她们,不过是些西方蛮夷,怎么可以坐轿子?”

对于这样的说法,外商们哪能同意,他们亲自跑到靖海门外呈递禀帖,表示对不允许外商携带家眷规定的不满。可是,朝廷才不理会这些,并发布通告:“如两三天内,大班师仍不遵命将夫人送回澳门,将派官兵进入商馆,实施驱逐。”可是,人家英国人根本不怕打仗,于是,便率先派遣军队来保护商馆。

其实,朝廷心里明白,若双方真的产生大的冲突,自己这边也讨不了好。更况,若是真的打起来,这两广总督可没办法向皇帝交代。于是,中方派人出面协商,英方首先做出让步,说:“我们驻兵也是为了保护商馆的安全,只要朝廷能保证商馆的安危,我们的军队立马走人。”

对此,两广总督满口答应,英国也撤走了军队,至于夫人们,用了要照顾得病的大班师为由,玩够了,才回到了澳门。师夫人一事总要有个结果,夫人们已经走了,总不能拿外国人开刀。于是,那个送绿呢小轿给外商的中国人做了替罪羊,总督给他安了一个“交结夷商”的罪名,发配到伊犁去了。

对于师夫人事件的处理,让外国人摸清了清朝地方官的底牌。十年之后,也就是1840年,当年不愿开放的江浙之地,不允许入关的外国夫人们,统统合法地进入到了《南京条约》之中。自此,江浙之地外商往来熙熙攘攘,夫人们也同样是随处可见。

试想一下,如果,当初清朝统治者能放下姿态,开了口岸、学了洋学,也许,就不会有后面那如此惨痛的教训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朱由校真的很无能吗?真的只会做木工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一直以来,可能有很多人都认为,明朝时期倒数第二位皇帝,也就是历史上很有名的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其实就是一个无能昏庸的皇帝吧。的确,朱由校的种种表现,的确让人对他会有这样的印象,但是,不做就真的代表没有能力去做吗?朱由校到底是不是一个昏君,他是真的一辈子只会做木工,别的什么都不会吗?1.朱由校是一

  • 田氏代齐之后,为什么连国名都不改?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西周时期最开始分封的齐国,是属于姜子牙的领土,我们称之为姜齐,但是时间长了难免会出现很多问题,齐国就是如此,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成了田氏人,我们称之为田齐。然而历史上这样夺权篡位的基本上都会改朝换代,至少国号会换一个,做一个新的国家,但是为什么田氏代齐之后,却连国名都不改一个呢?1.吕氏齐国

  • 唐僖宗平定黄巢起义,他是如何处置黄巢姬妾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唐僖宗是唐朝即位年纪最小的皇帝,刚满11岁便登基称帝。在此期间黄巢起义爆发,黄巢率军攻入长安,唐僖宗被迫逃到四川,这一躲就是四年。后来唐僖宗在川中慢慢积累兵力,准备对黄巢进行反攻。黄巢政权因为缺少群众基础和经济来源,没坚持多久便在唐军的反攻下败下阵来。黄巢逃走却没办法带走他的姬妾,那唐僖宗又是如何处

  • 清朝真的有篡改历史吗?明朝太监张敏到底是什么时候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历史上的明朝有一位叫做张敏的大太监,他因为保护明孝宗而闻名。尽管这违背了万贵妃的之意,但是为了保全皇帝的血脉,他做到可义无反顾。不过从明史来看的话,张敏的下场是比较凄惨的,因为最后被万贵妃知道了事情,担心会被报复,所以选择了自杀。在几百年里没人会怀疑此事的真实性,毕竟《明史》可是被修订了上百年

  • 为何清朝政府不承认西方文明的先进性?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相对于日本国的明治维新,我国历史上清庭显然就是拒绝革新了,而其中最主要的关键点就是拒绝承认西方文明的现金性。这道理相信大家只要想一想就能明白了,清庭掌权的大多数都是怀旧的老顽固派,不想做出什么改变。若是承认了人家的先进性,那势必就要进行改变。或者也可以理解为,为了拒绝改变,那自然不能承认西方文明的先

  • 姜维已经自杀了,为什么还被魏军剖腹取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都认为,人死灯灭,一个人不管做过什么样的错事,但是如果他已经死了,那么“复仇”这种事情就已经没有任何必要了,因为这个人已经死了,再怎么样恨他他也感受不到了。然而在三国时期,背叛了魏国的姜维在兵败之后已经自杀了,可为什么还是被魏军剖腹取胆?魏军为什么要这样做?只是因为对姜

  • 百里视背水一战破晋军,要比韩信背水一战早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背水一战,多数朋友第一个想到的应该都是韩信的背水一战。兵法曾说靠山面水才是最理想的环境,但韩信却背道而驰,面水发起进攻,关键是他还打了胜仗。不过背水一战并非韩信第一个发起,早在百年前百里视也曾利用背水一战击败晋军,使得晋国对秦国屈服。当时百里视率军伐晋经历了两次失败,到了第三次百里视明显变得更加

  • 魏无忌窃符救赵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信陵君魏无忌窃符救赵,看上去是一次非常有智慧的行动,但是赵国与秦国之间爆发了长平之战,赵国想要寻求帮助,魏国却害怕秦国的报复不敢行动,信陵君想办法偷了兵符带兵解救赵国危机,从这一点上来说,魏无忌算是赵国的救命恩人。但是为什么却有人说,魏无忌窃符救赵其实是上当了?魏无忌上了谁的当呢?秦赵长平之战,赵国

  • 魏无忌是个怎样的人?为何被称为战国四君子之首?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魏无忌在战国的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魏无忌的存在,才让推迟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时间,虽然说这是大势所趋,魏无忌怎么做也不可能成功阻拦,但是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去推迟这件大事,魏无忌也是相当厉害的了。那么魏无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能够成为战国四君子之首呢?1.魏无忌简介

  • 朱瞻墡为什么不当皇帝?朱瞻墡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朱瞻墡是明仁宗第五子,朱瞻基的弟弟。当时朱瞻基在位仅10年时间,便患病去世。这对于朱瞻墡来说,是一次能够称帝的好机会,不过朱瞻墡却并没有称帝的想法,他只想安心的当一位藩王,这番态度让很多人一时难以理解。为什么朱瞻墡不愿当皇帝呢?目前想知道确切的答案已经不可能了,不过根据当时朱瞻墡的处境以及他的经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