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与朱棣为何都喜欢朝鲜女子?其原因是什么?

朱元璋与朱棣为何都喜欢朝鲜女子?其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917 更新时间:2024/1/24 7:52:22

为了能够换个与朝鲜之间的关系,朱元璋向朝鲜提出了和亲的方案。永乐年,永乐帝朱棣改变了洪武帝朱元璋“做亲不成”的不利外交策略为有利的贡女制度,即永乐帝以宗主国皇帝的身份向藩属国朝鲜要求贡女补充后宫。“贡女”这个名称始于元代。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后,高丽实际上已经成为庞大蒙古帝国统治下的一部分。

为了向高丽不断施加压力和加强统治,每年元朝都向高丽要求进贡大量的贡物,当时主要的贡物有金、银、布匹、人参、海冬青等。

除了这些一般的贡物,还有“贡人”—高丽宦官和高丽女子。其中高丽女子被作为贡品的一部分由高丽进献给蒙古,这就是所谓的贡女。

元末明初和丽末鲜初时期,贡女问题发生了渐变。由于两国这一时期,政权都在进行着复杂的交替,贡女不可能像元朝时那样大规模和制度化的进行,而是转换为另一种比较温和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就是“联姻”。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即位,建立了大明王朝。刚刚建立的明朝,内有百废待兴之迫切,外有腹背受敌之大患。

北逃的蒙元政权势力依然控制着广袤的漠南漠北地区,而云南、辽东、四川、山西等边缘地域,也有着不容小视的割据势力。

而朝鲜半岛位于明朝东北边域,毗邻辽东地区,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为了稳定明朝东北疆域和北方地区复杂多变的政治军事形势,明太祖朱元璋迫切希望与朝鲜建立稳定友好的邦国关系,而与朝鲜“联姻”无疑是两国关系稳定化的一个很好选择。

通过联姻、和亲的方法加强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联系,是中国历史上常见的一种外交手段和方法。

作为中国传统历史上的一种外交方式,洪武帝朱元璋显然也考虑到了“和亲”的诸多益处,并考虑用 “和亲”来加强和改善同高丽以及朝鲜的关系。

明太祖洪武二十二年(1389)四月,朱元璋首次向高丽提出了“和亲”要求:

我这里有几个孩儿,恁高丽有根脚好人家女孩儿,与将来教做亲。

高丽也迅速作出了回应,同年六月派遣门下评理尹承顺、签书密直司事权近来南京商议和亲之事。

但后来由于高丽国内动荡不安的局势和徘徊在故元和新明之间的踟蹰态度,惹得洪武帝大为光火,最终让权近等人返回高丽传达了 “勿送处女”的圣旨。

不久,李成桂推翻了高丽王朝 而建立了朝鲜王朝,而洪武帝“和亲”的想法并未作罢,在李氏朝鲜建立后又提出了与朝鲜宗室联姻的计划。

朝鲜的太宗并不赞成洪武帝的和亲计划,表面上虽郑重答应“以帝许做亲,告宗庙”,但在行动上却表现得比较消极,洪武帝的“做亲”提议在朝鲜的不配合之下只能作罢。

由于两国交往时的一些摩擦,如贡马残次、明使遇害等事件,让洪武帝对朝鲜的“诚意”愈加怀疑,而最终“罢姻亲之议”。

洪武帝至死都未给朝鲜册封正名,直到建文帝即位,才在建文三年遣使册封即位的太宗李芳远为朝鲜国王,正式给朝鲜颁发诰命和印章,和朝鲜建立了正式的宗藩关系和朝贡关系。

其后,永乐帝也欲与朝鲜结亲,而朝鲜太宗在永乐帝提出“和亲”计划后,就向臣子们十分坚决的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他说:

帝有结婚于我之意。此非予所愿,故如此其急。予志已定,宜勿更言!

拒绝“和亲”的原因,解释说:

结婚中国,予所愿也,尚虑夫妇相得,人情所难,又必中国使者往来络绎,反扰吾民矣。昔奇氏人为皇后,而其门杀戮无遗,安足保乎?

向明朝贡女不仅使朝鲜的家庭骨肉分离,造成人间悲剧,而且宦官太监们选拔贡女,对朝鲜国民的正常生活造成骚扰,加之元朝皇后奇氏一门横行于两国,并出兵高丽,杀戮无数,引起战争伤亡,使朝鲜太宗对宗室联姻一事颇有顾虑。

李氏朝鲜担心明朝同元朝一样,通过宗室和亲来控制和影响朝鲜的政治。

“靖难”以后,明成祖朱棣推翻了其侄建文帝的政权而登帝位。明成祖为了彻底剪除蒙古这个心腹大患,1409年发动了第一次北征。

与之相配合,也加紧了对东北与西北地区的军事政治经营,朝鲜作为辽东地区重要势力自然不能忽视。

看到“结亲”这种方式并不能为朝鲜所接受,就重新对这种方式作了调整。既然朝鲜对宗室联姻心有顾忌,明成祖就以个人名义来朝鲜“选美人”,以充后宫。

这样的方式由宗主国的帝王向附属国的国王提出是符合宗藩关系惯例的,朝鲜无法再次拒绝明成祖的提议。

可以看出明朝与朝鲜的和亲外交方式是高丽对元代贡女制度的延续,贡女事件的起因争发展都与当时形势密切相关,既是明朝与朝鲜朝贡关系的一部分,也是明代和亲外交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田丰在三国谋士集团能排在第几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朋友在读三国时,都会被各国顶级谋士的智慧给深深吸引,感觉比起武将,会更喜欢这种高智商人才。那今天就准备给大家介绍一位,名气虽然不怎么大,但谋略十分出众的人,他就是田丰。要说田丰一生最大的成就,应该就是献计帮助袁绍攻灭公孙瓒,但田丰最后却陷入不得志的窘境,也是令人感到惋惜。那田丰在三国谋士集团中,

  • 李卫当年有多受宠?权利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雍正王朝》这部剧相信不少朋友们都有看过了,出生于乞丐的李卫,从11岁的时候就跟随者四皇子胤禛,服侍潜邸。胤禛当上皇帝之后,李卫的仕途生涯开始质的飞跃,从布政使到驯服,再到两江总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雍正皇帝的恩宠之甚。雍正朝晚期的李卫,基本相当于两江地区的土皇帝;返回京城,敢越过上书房大臣,直

  • 裴炎是忠臣吗,裴炎为何会被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裴炎是唐朝宰相,他是一位忠臣,唐德宗在评定唐朝开国以来的宰臣等级时,裴炎是被评为上等。但裴炎既然是忠臣,为什么还会被武则天冤杀并且抄家呢?当时裴炎为了李家江山,决定支持武则天废唐中宗,立唐睿宗为帝,结果此后却是武则天独揽朝中大权,唐睿宗根本毫无实权。就这样,裴炎决定对武则天劝谏,结果惹上了杀身之祸,

  • 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城后都干了些什么事?亲身经历者说出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今天小编要说的这个人名叫王震东,在光绪年间是北平(今北京)的一名普通百姓。王振东当年亲身经历了庚子事变,并且趁着自己晚年的时候,头脑还算清醒的时候,由他口述了当年的所见所闻。后人将其记录了下来,作为历史参考。他说:庚子年(1900)我二十五岁,在京城四牌楼九条胡同大字号当伙计。八国联军进城时,我因病

  • 道光皇帝为什么那么穷?有节俭癖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穿着打了补丁的衣服,连鸡蛋都舍不得吃,像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普通老百姓的身上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但若是这件事发生在了古代的皇帝身上,那就让人很匪夷所思了。而这位皇帝就是清朝的道光皇帝。他上朝时都穿着打补丁的衣服,被后人称为“节俭成癖”的皇帝。作为含着金钥匙长大的真命天子,乾隆帝

  • 司马光是不是一个聪明人,司马光的智慧不仅体现在砸缸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司马光是北宋名臣,在职期间主持编纂《资治通鉴》,立下一大成就。不过纵观司马光的一生,他的政治生涯并不算突出,而且司马光还是保守派的典型代表,因为和王安石不和因此反对新法。在对外策略上,司马光曾将本国士兵用生命换来的土地,拱手送给西夏,这样的神操作也是被后人诟病不已。但司马光也有自己的长处,总体来看,

  • 吕布和赵云交手过吗,赵云能否与吕布一战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赵云和吕布都是三国著名武将,赵云乃常胜将军,一生几乎没打过败仗。赵云对刘备忠心耿耿,一辈子都在替蜀国事业努力。而吕布口碑就要差一些了,毕竟是被张飞冠以“三姓家奴”之称,为人不如赵云来的忠义。不过,今天我们打算给大家讲讲,赵云和吕布在武力值方面的比较,很多小伙伴都好奇,历史上吕

  • 夏朝时期有哪些刑法?有多可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我国历史上最懂礼数的朝代,相信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周朝了,毕竟“周礼”这个词不是随便就叫出来的,孔子也是穷尽一生想要克己复礼。作为我国礼乐制度高度发达的朝代,周朝确实称得上是后世尚礼文化的源流。不过,崇尚礼法并不代表着就不会采用刑罚,礼乐制度是用来维护等级和统治,可一旦它不

  • 夏朝恐怖历史,揭秘大禹治水的真实场景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事到如今,我国历史上的夏朝,对于外国人来说,这只是传说中的一个时代。虽然我国早就拿二里头这个所谓夏朝晚期的都城来证明夏朝的存在,但是依然是证据不足的,不被国际所认可的。我国的考古学家把中原的大地挖了又挖,依然是没有找到夏朝都城的遗迹。那么夏朝的故都到底在哪里呢?直到现在,我们之所以还在黄土高原上不停

  • 刘彻和刘邦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都知道,刘邦是汉朝的开朝皇帝,但是与他的后辈汉武帝刘彻比起来,刘邦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似乎要若上很多。而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汉武帝的功绩要远比刘邦多得多,远远超出了刘邦的影响。刘彻所带来的影响是对中华文明的历史,产生巨大推动作用!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刘邦的贡献只对刘家统治的那一阶段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