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皇帝怎么称呼,官家、皇上、陛下哪个才是正确的

宋朝皇帝怎么称呼,官家、皇上、陛下哪个才是正确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584 更新时间:2024/1/17 12:16:29

我们一般听的最多的,称呼皇帝的词都是叫皇上或者陛下,皇帝则自称朕、寡人等。但在《清平乐》中,我们又看到了一个新的称呼“官家”。所以很多观众发出了疑问,宋朝的皇帝到底应该如何称呼呢?其实古时候各个朝代对于皇帝的叫法都不完全相同,宋朝时期皇帝的确是用“官家”这样一个称呼,那“官家”到底是什么意思,来历又是如何呢?今天就来给大家讲讲其中的历史背景,一起来看看吧。

宋朝皇帝怎么称呼

《清平乐》中,宋仁宗看完范仲淹写的皮影戏之后,便去了曹丹姝宫里,借着喝酒与曹丹姝聊农耕机械的事,借此在曹丹姝这里过夜,没想到曹丹姝直接说:“官家怕也是累了,今日外头风大,我让缳儿给官家拿一盏防风的灯来。”曹丹姝都这样说了,宋仁宗只好尴尬地离开了。

看到这儿,大家肯定有点疑惑了,这曹皇后为什么叫宋仁宗为官家,是台词出错了吗?实际上,曹皇后并没有叫错,从赵匡胤时期起,宋朝的皇帝都要求臣子后妃们称自己为官家。

那么官家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今天,让我们来谈谈“官家”。

“官家”的含义

都说“官家、官家”,那“官家”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这个称呼有什么深意吗?

其实,抛开这个称谓对大宋皇帝的特殊意义,它的含义很普通。据史籍记载,“官家”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代,汉代文献《西汉会要》中曾写道:“官家之惠优于三代,豪强之暴酷于亡秦。”这句话里面的“官家”并不是皇帝的特殊称谓,而是多数古人对当时官府,即公家的代称。

此后的朝代也都一直沿用“官家”一词来代称官府。除了官府这个意思外,“官家”还是对做官的人的一种尊称。唐朝白居易的诗中多有“官家”一词,“自此光阴为己有,从前日月属官家”、“不愿作官家道傍德政碑,不镌实录镌虚词”,这些诗句中的“官家”都指的是做官的人。可见,“官家”代表的意思还真不少。

后来,在朝代的更迭演变以及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官家”一词又开始衍生出另一个意思——皇帝。但最开始这个意思出现的时候,只有极少部分的人在自己的文章中使用这个特殊含义来代称皇帝,皇帝自己是没有这样称呼自己的。

到了宋代,皇帝自己开始同意这样称呼了,“官家”就普遍被百姓们用来称呼皇帝,甚至大臣嫔妃们日常称呼皇帝也都是叫“官家”。

这样看来,“官家”一词不仅代表的意思挺多的,还被古代人们用来称呼皇帝,这可太高大上了。

“官家”的来历

大家都知道,大宋王朝的第一个皇帝是赵匡胤,“官家”皇帝一义又是在宋代普及的,那么问题就来了,这赵匡胤为何让大家称他为“官家”呢?

其实是与这个皇位正统是有点渊源的。我们都知晓,赵匡胤本来不是皇帝的,他原本是那后周的将军,在众人的拥立下,于陈桥发起兵变,黄袍加身才当上的皇帝。

可以说,这叫乱臣贼子,谋反,赵匡胤这皇位来的是一点也不光明正大,一点也不名正言顺。赵匡胤自己也知道自己的皇位来得有点尴尬,害怕天下人议论,害怕有人不服气,他就想证明自己确实是真龙天子,是可以胜任皇帝之位的。

为了证明,赵匡胤觉得首先就需要一个与历代皇帝都不一样的称呼,这个称呼要比“寡人”、“孤”、“朕”都要高级,尊贵,于是“官家”这个词就被选中了。

《资质通鉴》中载:“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管家”各取前后段其中一字,寓意功绩媲美三皇五帝这几位远古贤明的君主,就像秦始皇命人称自己为“皇帝”差不多。对此,赵匡胤满意的不行,从此下令,所有人都要称呼他为“官家”。

于是宋朝皇帝被称为官家这个传统就一直延续下来了。所以,我们在电视剧《清平乐》、《知否》中听到别人叫皇帝为“官家”,其实是没有错的,相反,还很符合历史。

欲盖弥彰的“官家”称谓

宋太祖为了证明自己的皇位正统,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众口,就想了个“官家”来称呼自己,想着换个称呼就可以掩盖自己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事实,但是笔者认为这个改称呼的行为实在有点自欺欺人,难道换个“官家”称呼,就可以与三皇五帝并肩而驱,显示皇位正统了吗?

如果说真的是前任君主暴虐,自己凭借自己夺得皇位,这无可厚非,根本不需要取个高级称谓来证明自己,不得不说,赵匡胤这个行为实在是有点欲盖弥彰的意味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先轸为什么选择自杀,先轸真正死因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先轸是春秋时期晋国名将,他曾分别率军战胜秦、楚两国,帮助晋国坐上霸主的位置。先轸先后辅佐晋文公和晋襄公,期间深受重用,他是历史上第一位即拥有元帅头衔又拥有元帅战绩的统领。但先轸最后下场却让人唏嘘不已,他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竟然脱下盔甲冲入战场作战,最后以死明志,能做到如此令人敬佩。而先轸会有这番举动

  • 刘禅究竟是不是大智若愚,刘禅恐被误会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刘禅的影视形象基本都不怎么好,往往给人一种能力低下的感觉,导致很多观众对刘禅的印象就是突出“无能”二字。刘禅根本没有继承父辈的遗愿,等诸葛亮去世后,蜀国也正式开始死亡倒计时。但有个冷知识不知道大家清不清楚,刘禅是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如果刘禅是个一无是处的人,怎么可能稳

  • 宋朝历史中宋江真实的结局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宋江,相信大家对这个名字不会陌生了,因为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影响力而名声大噪的宋江起义。最初也就只有36个人参与,因宋江起义规模太小,所以并未闹出多大响动。历史文献记载:北宋徽宗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山东郓城人宋江率先在河北扯旗起事。史料记载:“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

  • 项羽为何不过乌江?为何一定要自刎?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秦末天下大乱,各路农民起义,在秦朝被灭之后,随即开始的便是楚汉争雄。楚霸王项羽与刘备的战斗中最终落败,在乌江边自刎,至此刘邦一统天下,建立了大汉王朝。西楚霸王项羽乌江进行自杀,在历史上是有名的事件,此时的项羽一路跑到了乌江,碰上了乌江亭长,亭长就说项羽可以回到江东后能再东山再起。然而项羽以无颜见江东

  • 荆轲刺秦王为何会失手?真实的故事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相信小伙伴们都听过或看过各种不同的版本了,也会听老一辈人讲这个故事了。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荆轲真的把秦王给杀死了,是不是就不存在秦朝统一六国的事情了呢?要知道荆轲刺杀秦王用的是匕首,有句老话说的是兵器一寸长,一寸强,本来燕国就是派来荆轲这个使者来和秦王谈头投降的,秦王也对燕过有足

  •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敢囚禁张学良,为何却不敢动杨虎城?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对蒋介石有着一定了解的朋友们都知道,老蒋是出了名的“重情重义”和小心眼的人。经常会牺牲自己的“兄弟”,对于那些威胁过自己的人呢更是心狠手辣,从不留活口。但西安事变后,为何他对于威胁到自己生命的张扬两人,为何会选择关押张学良,放走杨虎城,而不是将两人处置

  • 刘备为什么说诸葛亮才华远胜曹丕,刘备如何看待曹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曹丕和曹植的嗣子之争,以曹丕胜出结尾。曹操虽然欣赏曹丕的才华,但治国不是写书,就综合能力来看曹丕还是要强于曹植的,更何况曹丕还是嫡长子,大臣们也不会让曹操废长立幼。所以很多影视作品都喜欢把这场夺嫡描述的非常激烈,可能真正的历史上并没有这么多悬念。至于曹丕究竟能力如何,自然会有人发表自己的评价。这次我

  • 秦灭楚之战项燕有多少兵力,楚国战败后士兵都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秦灭楚之战总共持续了3年,最后秦国接连灭掉楚国和越国。不过这场战役并没有记录楚国是派出了多少士兵来打这场仗,而秦国那边王翦和蒙武率领了约60万大军。长平之战上,白起将45万赵军全歼,而秦灭楚之战却没有一个准备的伤亡数字。楚国也是一个人口众多的诸侯国,这场战役事关存亡,楚国肯定是全力以赴,兵力自然不会

  • 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关系?为何最终都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我国古代的历朝历代,都有可能遇到变法的问题,时代总是会不断发展的,因此总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遇到新的问题的时候,不一定能够用老办法解决,这时候就需要改变了,古代就有各种“新政”“变法”等等。而在宋朝宋仁宗时期,就有“庆历新政&rdq

  • 张飞是一个怎样的武将,有勇无谋是对他的误解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在很多人印象里,张飞是一名有勇无谋的武将,有个歇后语就叫“张飞拆桥 ——有勇无谋”。不过这其实是对张飞的一种误解,虽然张飞外貌豹头环眼、燕颔虎须,给人的感觉十分彪悍,但他内心却很细腻。细数张飞参加过的战役,他往往都能发挥奇效,而不是一股脑的和敌人正面冲锋。其实蜀汉五虎将的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