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诛杀太子后,如果李渊不禅位他会做何选择?

李世民诛杀太子后,如果李渊不禅位他会做何选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579 更新时间:2024/2/14 15:47:32

唐朝的建立,李渊的几位儿子中,要属李世民功劳最大。不过李渊还是把太子之位交给了李建成,后来李建成和李元吉依然不放心李世民,便想尽办法排挤他。李世民的下属也都不服,双方展开了一系列的暗中争斗。最后李世民决定孤注一掷,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将太子诛杀。李渊见状并没有责怪李世民,而是选择主动让位。不过李世民的举动实际上已经触犯了皇帝的底线,如果当时李渊不打算禅位,李世民会做何选择呢?

李渊如果表现的很轴,坚绝要处理闹事首恶李世民,大约他的下场只有一个,因为酒后驾驶,沉尸湖中。

当然李渊不是那种轴人,轴人也成不了开国之君。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状态了。

当皇帝夺权,早已不是他一个人的诉求,而是一票跟随他打江山的功臣们共同的愿景,只有李世民当了皇帝,他们才会公侯万代,他们为之奋斗过的事业才算开花结果。

如果当皇帝的是李建成,那么这些李世民的旧臣很可能就会成为弃子,一钱不值。

所以,李世民决定在玄武门骨肉相残的时候起,这事儿就不再是他一个人的事情,而是涉及到很多人的事情,这件事只有两个结果:

成功,大家共享富贵。

失败,大家一起死。

玄武门之变,决定要变的那一刻,李世民已经没有第三条路可以走。

李渊其实也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他老了,早就在为继承人这件事头痛,皇帝家儿子们都是怂包有时候让人头疼,但是儿子们都太能干了,有时也不是好事。

李渊无疑在为后者头疼,三个儿子都很优秀,长子无错,次子李世民太能干把皇位传给谁?

后来李渊下定决心要把皇位传给太子李建成,决心一定,他开始为太子即位做铺垫,主要是瓦解秦王的势力,李渊开始一点一点挖秦王李世民的墙角。

他先把李世民的智囊房玄龄杜如晦调离秦王府,李渊做的很绝,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前请房杜过府议事,这俩昔日秦王最信任的旧臣居然不敢来:

有敕不许更事王,今若私谒,必至诛灭,不敢奉命。

可见李渊当时是下了怎样的死命令,不许房杜两人接近李世民。

除了对文臣动手,李渊还动了李世民手下的武将,尉迟恭差点被李元吉害死,程咬金被贬为康州刺史,一时间大唐只要和李世民有瓜葛的人,都人人自危。

李世民也明白,老爹这是为传位太子做准备。

李渊活着李世民已经如此艰难,如果李渊一死,大约李世民的下场会更加凄惨。

皇家从来就没有什么亲情。

作为杀伐决断的一代雄主,李世民分析清了自己的处境以后,毅然决定决定武力夺权,玄武门之变也就在所难免。

看看李世民率领12人,大约也能明白打下大唐半壁江山的秦王,此时已经没有多少自己真正的亲信了:

太宗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于玄武门诛之。

夺权之后的怎么善后?

李世民该以何面目去见李渊呢?

李世民的智囊给他的办法是不见。

弄死建成元吉后,如果李世民立刻去见李渊,父子俩很可能一言不合就吵起来,或者打起来,到时候李世民将如何自处。

如果李世民听爸爸的话,李渊要为俩儿子报仇,处理玄武门之变的功臣,怎么办?李渊如果不肯让权怎么处理?

如果他不听爸爸的话,在千百年之后的史书上,李世民会是怎样的形象?杀死兄弟还能辩白几句,如果谋逆父亲,大约后世史官真的会送他四个字:禽兽不如。

所以,李世民选择了一个代表去见李渊,探查一下李渊对建成元吉被杀的态度。

这个人绝对不能是房玄龄杜如晦之类的文臣,文人是理性代表,铁血夺权后见唐高祖,需要的不是理性而是威压,所以李世民让尉迟恭向李渊报信。

《旧唐书》中这段写得很好玩,李渊正在湖上游玩,和妃子们划船划的正嗨呢,尉迟恭来了,此时的尉迟敬德杀气腾腾:

太宗命敬德侍卫高祖。敬德擐甲持矛,直至高祖所。高祖大惊,问曰:“今日作乱是谁?卿来此何也?”对曰:“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陛下惊动,遣臣来宿卫。”

注意这时候尉迟恭是带着兵,穿着作战时候的铠甲拿着长矛来见李渊的,他身上还有刚杀了李元吉的戾气,李渊看见他很害怕,心里也隐约猜到了什么,问尉迟恭:今天谁作乱,你来干嘛。

尉迟恭回答的也干脆利落,太子和齐王作乱,秦王已经杀了他们:

举兵,说明军队已经被我们控制了,诛之,就是建成元吉都死了,四个字简单有力说明一切。

这时候尉迟恭虎视眈眈的观察李渊的态度,如果李渊气的跳脚大骂:李世民你不是人,骨肉相残,天打雷劈啊。

或者他稍稍露出愤怒的表情,大约他乘坐的这艘船都会意外在湖上翻沉,事后经过调查,李世民会沉痛宣布,高祖皇帝因为酒驾,把船开沉了,提醒大唐子民:开船不喝酒,开船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李渊知道尉迟恭是个粗人,对秦王忠心耿耿,他知道自己此时稍微露出对秦王的不满,尉迟恭啥出格的事情都能做出来。

见惯风浪的李渊怎么做呢?

史书中写李渊的表现用五了个字:高祖意乃安。

意乃安不是说李渊听到儿子死了,觉得很高兴很安详:哇哦,终于不再为谁当皇帝苦恼了,哦也。

他所以安,是因为他知道这次兵变,只要处理得当,至少自己没有生命危险,尉迟恭说: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陛下惊动,遣臣来宿卫。

这话里两层意思,一个是向李渊通报这次事件是针对的建成元吉,您还是我们要重点保护的,另外一个意思就是局势已经被秦王控制了,所以他才让我来宿卫,其实就是要李渊对这件事表个态。

李渊知道木已成舟,建成元吉已死,秦王势已成,自己已经无力回天。李渊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知道自己没有危险,他很快平静下来,,还夸奖了尉迟恭:卿于国有安社稷之功。

尉迟恭刚杀了他俩儿子,他的心此刻在滴血,但是他还要装作很开心违心的夸奖尉迟恭,你杀了我的俩儿子,杀得好杀的妙,杀的呱呱叫。

所以金庸说过,政治人物有时要有忍耐力,忍人所不能人,包括委屈,屈辱和愤怒。

平静下来的李渊下旨,把兵权交秦王,诸军接受李世民的节制,他向李世民释放了一个信号:诛杀太子这事儿我同意了。

所以玄武门之变,从非法变成合法。

一切条件谈妥,才轮到李世民登场,他登场什么话都不必说,只要和李渊表演一场父慈子孝的戏给天下人看就行了。

这方面李家父子倒是都是演技派。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满清八大姓氏现在叫什么?满清八大姓氏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喜欢看清宫剧的朋友,肯定对佟佳、富察、那拉等姓氏非常熟悉,其实这些正是清朝时期八个最为显赫的姓氏之一,被称为满清八大贵族姓氏。历史上,满族的姓氏演变十分频繁,从金、元时期开始,满族先祖姓就在他们内部宗族中产生了裂变,此后产生了很多新的姓氏,所以如今的八大姓都是清朝中期以后冠用和改用的汉字姓。清朝灭亡

  • 郑庄公去世后郑国为何从此一蹶不振?春秋君权旁落是注定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春秋初期,郑国在郑庄公的带领下国力逐渐提升,经济上也不断增强,使得郑国能够“小霸”于各个诸侯国。《辞通》中更是把郑庄公列为春秋五霸之一,可以说郑庄公的确是将当时的郑国拉入一线强国,但郑庄公去世后郑国迎来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内乱,这直接导致郑国快速衰落,从此一蹶不振。步入战国,郑国

  • 霍光死后霍家为什么要谋反?霍光和汉宣帝关系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霍光作为西汉一代明臣,死后还一直被汉朝皇帝尊奉祭祀,但他的家族却因为谋反失败,遭到满门抄斩。霍光的妻子、儿子、侄子、女婿等人无一幸免,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霍光的家人要选择谋反,实际上这跟霍光当时权倾朝野有关。汉宣帝虽然很信任霍光,但也对他有着十足的忌惮,毕竟大臣功高盖主,对于皇帝来说自然就产生了不安全

  • 和珅倒台是刘墉一手推动的吗?刘墉与和珅关系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嘉庆帝手握实权后,很快便下令赐死和珅,和珅死的如此突然或许正是因为刘墉在背后加速了和珅的倒台。因为当时弹劾和珅的人正是刘墉的学生,此后嘉庆帝封刘墉为太子太保,全力侦查和珅一案,最后给和珅定了20条罪状。那刘墉与和珅的关系到底怎么样呢?实际上,他们并不是什么官场上的仇人,但多多少少有些利益相关的问题存

  • 忽必烈是如何赢得了皇位之争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公元1257年,蒙哥决定开始对南宋大局进攻,次年二月,他命令幼弟阿里不哥居守和林,阿兰答儿辅佐,亲自率军进入西蜀地。同时他还下令塔察儿和张柔对长江中游发起进攻,在东面进行配合。又命原已由大理攻入交趾的兀良合台引兵北上,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塔察儿在前线失利,蒙哥命忽必烈统领东路军队。十一月,忽必烈从开平

  • 蒙古入侵日本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日本这个国家,不得不说这个国家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好斗的民族,早在我国唐朝、明朝、清朝的时候都有过对朝廷的侵略战争。我国为了保卫藩属,也是为了制止日本的进一步侵略,三次出兵朝鲜大战日寇。前两次中国都取得了胜利,但并没有追击,只要日本求和认输,战争也就结束了,进攻日本本土,从来没有被朝廷考虑过。元朝是

  • 天启帝为什么把皇位传给弟弟崇祯?他们兄弟二人关系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因为皇位导致反目的亲兄弟数不胜数,好像生在帝王之家的皇子们,一旦有了争夺太子的想法基本就不可能和睦相处下去,因为大家都不想放弃能当皇帝的机会。那历史上有没有心甘情愿传位给兄弟的例子呢?这个也是有的,例如赵匡胤传位弟弟赵光义,只不过这件事还有一定争议。而明朝天启帝也是把皇位传给弟弟崇祯,据说他

  • 吕蒙明明是病逝,为何演义中变成被关羽魂魄索命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吕蒙是东吴名将,在孙权时期颇受重用。不过演义里的吕蒙并没有展现出他的真实实力,实际上濡须之战、合肥之战、夺荆州都有吕蒙的功劳,白衣渡江的计谋也并非陆逊提出,而是吕蒙和孙权合力策划。最后吕蒙的死因更是让人匪夷所思,竟然是被关羽魂魄索命而死,也算是给演义注入了玄幻色彩。为什么吕蒙在演义中的待遇会变成这样

  • 李陵的悲剧是谁造成的?怪汉武帝太冲动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一位好端端的西汉名将,最后竟然投靠匈奴成为匈奴将领,此后李陵口碑一落千丈,被后人唾骂,李陵的悲剧究竟是谁造成的?李陵率五千步兵在浚稽山面对八万匈奴,最后寡不敌众只能投降。汉武帝得知后,下令诛灭李陵三族,李陵怎么说也是李广长孙,汉武帝就如此不念旧将情面吗?结果李陵也不打算回汉了,最后老死于匈奴。其实这

  • 鸦片价格昂贵,为什么清朝穷人都能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知道,在清朝末期,鸦片的危害是巨大的,无数国人因为抽鸦片而上瘾,然后逐渐变成一个个瘦骨嶙峋,毫无战斗力的人,很多当时的照片上面的人,看起来都十分的虚弱不振,说是半截入土也不为过。然而当时鸦片价格有多少,为什么竟然连普通的穷人都能抽得起呢?当时鸦片为何会成为残害百姓的毒瘤,这背后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