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之战赵括是怎样被围的,赵括为何不突围

长平之战赵括是怎样被围的,赵括为何不突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423 更新时间:2024/2/5 8:22:38

长平之战,赵国和秦国兵力相差约15万,但结果却是赵军45万大军被全歼,而秦军伤亡人数只有20万。在一个只有冷兵器的年代,秦军能完成这场歼灭战,至今有很多人依然无法相信。从整个战局的过程来看,最为关键的一环就是赵括踏入了白起的陷阱,最后是被前后包围,就这样一点点被蚕食掉。当时赵括手上兵力也不少,为什么他没有集合全力进行突围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看看。

公元前270年,范雎求见秦昭王,帮助秦昭王正式确立了“远交近攻”的外交和军事策略。按照“远交近攻”的原则,秦国开始把扩张目标锁定在三晋,连年攻取韩、赵和魏国的领土。

长平之战缘起

前262年,白起伐韩,夺取了野王(今河南沁阳),导致韩国上党郡(今山西长治)和本土隔开,准备随后吞并上党。上党人知道韩国已经无力救援,又不愿意归顺秦国,就主动向赵国投诚,请求让上党17城加入赵国。

赵王和大臣商量是否接收上党。平阳君赵豹主张拒绝,他认为抢了秦国到嘴的肥肉,必然要招来秦国的报复;平原君赵胜主张接受,他认为发动百万大军苦战数年都吃不下这么大领土,如今上党主动送来,是求之不得的好事,怎么能拒绝呢?赵国最终决定派兵接收上党,秦国煮熟的鸭子又飞了。

长平之战第一阶段,军事僵持

秦国对赵国接收上党十分愤怒,在做了充分谋划后,于前260年,派王龁(hé)领兵攻打上党。上党不敌,军民都逃去赵国。赵国派廉颇在长平(今山西高平)驻军,一为接应上党百姓,二为防备秦军攻赵。攻克上党后,秦军果然没有停止脚步,向赵军发起了攻击。秦军进攻猛烈,赵军多次被击败,于是廉颇调整战略,坚壁自守,不再和秦军硬碰硬。秦国进攻的脚步被迫停止,秦军虽然占据优势,但也拿廉颇备有办法,被迫和赵军进入僵持阶段。

两国军事进入僵持阶段,综合国力和外交手段开始发挥决定性作用。赵军首先暴露出问题,庞大军队需要大量的粮草和后勤供应,给赵王造成了极大压力。赵王于是催促廉颇出战,趁早击败秦国,但廉颇依然坚守。秦军在异国作战,同样耗不起,也希望能尽快决战。范雎就设法离间赵王和廉颇的关系,让赵王相信“秦军畏惧赵括为将,赵国出战有很大胜算”。最后赵王决定把让赵括代替廉颇做主将,主动向秦国挑战。

长平之战第二阶段,赵括被围

赵括是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前270年,赵奢曾在秦赵阏与之战大放异彩,一战成名。赵括是名将之后,军事理论又非常扎实,为人也非常自信,包括赵王在内的很多人都对赵括寄予厚望,所以赵括最终被选来替代廉颇。和赵国大张旗鼓地换主将不同,秦国秘密地把“战神”白起调到了前线做主将,并要求所有知情的秦军保守秘密。这样,秦军深知赵军主将情况,赵军却误认为秦军主将是王龁。

毫无疑问,赵括上任前肯定对王龁做过深入调查研究,并对王龁的战斗风格准备了对策,可惜却不知道秦国已经默默为他换了对手。赵括到任后,迅速调整了赵军布置,更换主战的军官,然后主动向秦军发动了攻击。秦军佯败逃走,赵军乘胜追击,直达秦军营垒前,但是却攻不下。白起预先布置埋伏了2万5千人,把赵军截成两段,又派5千骑兵断绝了赵军后路,让赵军无法返回营垒。赵军被一分为二,首尾不相顾,进退维艰,运粮的道路也被断绝。

白起又派兵攻击赵军,赵军战败,只得再次修筑营垒,坚壁自守,但是这次处境却远远不如廉颇那次。秦王听说赵军粮道已经被切断,为了确保赵军断粮,又亲赴河内郡(今河南沁阳周边),让15岁以上的男丁都派到长平,阻断赵国援军和粮草。赵国缺粮,向齐国借粮,被齐王拒绝。

长平之战第三阶段,赵国惨败

赵军被困46天,军队内部早就开始互相残杀吞食。赵括无奈之下,只能设法突围,他把军队分为4支,不间断的对秦军攻击,连续冲击5次,都失败而归。最后,赵括亲自上场肉搏,被秦军射杀而死,赵军大败,赵国军队40万人悉数投降。白起认为赵国士兵不乐意加入秦国,反复无常,留下会是祸患,于是设计把40万人活埋,只留下240名岁数小的回赵国报信。

长平之战,赵国战死加投降后被坑杀的士卒,合计达45万,成为整个中国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经此一战,赵国元气大伤,沦为和燕国实力相当的弱势诸侯,再也无力和秦国相抗,秦国兼并六国的步伐骤然加快。仅仅38年后,秦国就彻底吞并诸侯,完成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王朝。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法国人笔下的清朝是什么样子的?宛如两个世界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在清末年间,中国一直处于内忧外患的状态下,虽然说晚清政府为了挽救这种局面也做出了不少努力,但是仍然是没有逃脱覆灭的命运。清朝一直都是处于落后的样子,而且这种状态已经维持了很长时间,所以说短时间的改变根本不会起到太大的作用,况且世界发展的如此之快,清朝根本没有能力跟随其脚步,因此迟早有一天这个朝代会被

  • 赵宗实是谁的儿子,赵宗实亲生父母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可能对于宋仁宗赵祯来说,他一生最遗憾的事情就是膝下没有子嗣,所以到了晚年立嗣一事被百官逼得很紧,最后决定立赵宗实为太子。赵宗实是宋仁宗堂兄濮安懿王赵允让的儿子,他的母亲是仙游县君任氏。赵宗实继位时31岁,可惜在位仅仅3年半时间就病逝了。《清平乐》中,会出现少年时期的赵宗实,这对于宋仁宗来说将是一次非

  • 清朝官员上朝为什么没有笏板?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通过一些电视剧,我们其实也是可以了解到古人生活的一部分的,虽然未必是全部的真相,但是其实还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的。比如我们经常会看到,在很多时期,古代官员上朝的时候,手里面都拿着一块板子,而这个板子被称为是笏板,笏板的作用其实也比较简单,就相当于现代意义上的备忘录,可以记下皇帝说的话,也可以写下自己要

  • 秦始皇假如晚死几年,刘邦还能击败项羽顺利建汉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秦始皇、刘邦、项羽三人都是同时期的人物,但总有种感觉,会觉得他们之间发生的事在时间点上差的比较远。不过仔细研究的话,就会发现秦朝的灭亡和汉朝的建立中间只隔了五年。秦朝虽然伟大,但时间的确不长,不少朋友会好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秦始皇晚死几年,刘邦还能击败项羽成功建立汉朝吗?虽然这件事没办法进行验证

  • 康熙为何会给宫女苏麻喇姑披麻戴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看到有人说这个康熙给了一个宫女披麻戴孝了,那么作为一位皇帝为什么会这样做呢?其实这个背后还是有很大的原因的,康熙给戴孝的这个人不是别人了,就是这个苏麻喇姑了,其实如果稍微对清朝的历史有所了解的人就会知道这个康熙为什么会戴孝了,具体的原因我们往下看吧!这是一个拥有特殊地位的清宫女人,一生备受康熙帝

  • 徽柔公主为什么喜欢梁怀吉,徽柔公主情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徽柔公主虽然从出身就被当做掌上明珠,得到官人无限宠爱,但她的一生却不能用圆满来概括,因为徽柔公主嫁给了一位她不爱的人。官家得知自己母亲是李宸妃后,觉得十分对不起自己的生母,所以决定把徽柔公主嫁给李玮,作为补偿。不过这等于是拿女儿的幸福来安抚自己的心,全然不顾徽柔心意如何,这是十分不可取的。导致此后徽

  • 曹爽为什么不敢和司马懿殊死一搏,而是选择坐以待毙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司马氏能结束曹魏王朝,全凭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上将曹爽拿下。不过,更令人意外的是,曹爽并没有选择和司马懿展开殊死一搏,而是乖乖投降,最后被杀三族。为什么在生死存亡之际,曹爽会选择当一个缩头乌龟呢,难道他就不怕被后人嘲笑?曹爽虽然是曹真儿子,但他完全没有继承家父勇猛果敢的品行,反而到了关键时刻唯唯诺诺,

  • 秦始皇和樊於期到底有什么仇恨,为何秦始皇如此痛恨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荆轲刺秦的历史我们都知道,而这整个事情当中,人们关注的重点都在荆轲身上,歌颂的也是荆轲的名字,不过事情总是要有个起因,如果没有前面的事情,也不会有后面的事情。而荆轲能够顺利前往秦国,最重要的一样东西,就是樊於期的人头。当时樊於期自己宁可一死,也要成全荆轲,而秦始皇也正是因为樊於期的人头,才让荆轲有了

  • 袁绍手下猛将如云,颜良文丑实力被严重低估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演义中,袁绍手下大将颜良和文丑,出场没多久,就被关羽双双斩于马下,成了衬托关羽的绿叶。不过历史上文丑根本就不是被关羽所杀,他是因为中了荀攸的诱敌之计,最后亡于战场之上,跟关羽一点关系都没有。演义为了凸显关羽之勇,直接把文丑拿来垫背,导致很多人起了误会。其实颜良和文丑是当时非常厉害的将领,他们绝非一般

  • 三家分晋后晋国还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在很多人看来,春秋和战国这两个时期,其实中间的分隔点就是三家分晋,韩赵魏三个国家瓜分了晋国,自此晋国就不复存在,而取而代之的就是后来成为战国七雄其中几个国家的韩赵魏三国了。而且的确在战国的历史上,晋国似乎也就没有任何踪迹了,所以很多人都会觉得,三家分晋就是晋国历史的终结点了。但是如果查阅晋国的相关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