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长城和秦长城有什么区别?明朝修了多少长城?

明长城和秦长城有什么区别?明朝修了多少长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726 更新时间:2024/2/3 22:35:14

长城是全世界修建时间最长、工作量最大的一项工程。实际上长城从西周便开始修建,期间一直延续了2000多年。秦始皇一统全国后,把长城当做一件核心任务来做,此后各个朝代也都有不同规模的修建长城,其中明朝的工作量算是比较大的。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大部分都是修建于明朝,明长城和秦长城用的材料相似,长度共有六千二百五十九点六公里,在当时也算一个奇迹工程了。

现在我们提及长城,脑子里最先想起的应该算是秦始皇还有孟姜女,秦始皇是决定修建长城的皇帝,而孟姜女就是那个将长城“哭倒”的贤妻。要知道我们现在看到较为完整的长城是在明朝修建的,秦朝修建的长城并没有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规模。

长城的修建在当时朝代就是“劳民伤财”的决策,但是为什么两位军事实力强大的朝都热衷于修建长城呢?秦朝以其强大的军事一统全国,而明王朝二百多年,以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在中国王朝上留下坚毅的口碑。秦始皇在修建长城时可是背着几千年的骂名,明王朝知道,但是为什么也还是要一直坚持修建长城呢?

首先依据长城的功能就知道,长城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军事防御,其实除了这个之外还有一项经济作用。长城的军事防御功能就不用说了,不论是当时的秦王朝还是明王朝。我们先看中国的疆域,中国是处在南北分界线上,在疆域之北,是北方游牧民族,农耕明与游牧文明的冲突在所难免。

那长城就是一道屏障,在和平时期防止游牧的侵袭,在战争年代作为边境防止大规模敌军入侵。秦王朝本来就是在一统六国成为霸主,其实除了这些国家,边境游牧民族一样是一股非大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对于长城这种战略性决策,秦始皇绝对会是下决心完成的。

明朝修建长城也是一样,明朝的立国,是建立在将蒙元赶跑到北方的基础上的。但是明太祖的中心思想是:“兴兵轻伐,我亦不祥”所以对于明太祖不是非常愿意大规模对外用兵。但“有为患于中国者,不可不讨,”所以只要敌军跨国长城,那么就不能不反击,这就是大明。

明朝国防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在这一带修建内、外双重长城,以护卫京师,并且在明太祖与明成祖时期,大明还是持续对蒙元残势力实施重拳打击。强有力的打击,最后在长城边境三十公里内都没有出现任的敌军。

其实我们现在后世来看,明朝修建长城的重要程度比秦朝还高。在经济层次来看,明朝成化年间,蒙元势力又开始有了一定的复苏,当时的蒙古鞑靼部常常进犯陕北、甘肃一带。皇帝为更好的守卫边境,于是便叫大臣出计策,后来大臣们给算了一笔账:一、征集五万劳工,用两个月的时间修建长城,耗银不过百万两;二、派出八万大军征讨鞑靼,每年粮草、运费折合银两将近千万两。如此计算下来,修建长城与派兵出击,成本相差近十倍,修建长城成了最优选择。

还有就是游牧民族他们靠的就是“游击”,他们一次战争的成本明显会比大明王朝低,他们骑马来,打胜了继续来,打输了他们继续骑马往回跑,就算明王朝占领了他们的土地也没什么用,畜牧业不是大明王朝的根本基业,因此他们一场战争下来,获得的利益太少了。

反过来修筑长城,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先是对于游牧民族,长城挡着你过不来。如果一旦爆发了大规模的军事劫掠,那么就需要先在长城一线拼个你死我活。而当时明朝的军事精锐——九边重镇,几乎就分布沿长城一线。如此一来,基本上只要前线的精锐不被消灭完,那么想要继续威胁中原是不可能的。所以修筑长城,这哪里是劳民伤财,更加不是残暴,秦始皇顶着这个骂名委屈了千年,而明王朝就没有因为修长城被骂,可能这就是历史记载的问题了,但是修建长城绝对是一项非常完美的决定。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三国时程昱为什么会吃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汉末时期,曹操的身边有众多的谋士,他最看重人的才华,如果不是他特别过分的话,他并不介意这个人的人品问题。程昱就是他身边的谋士之一,不过关于程昱,一直都有一些不是特别好的传闻,其中就有程昱吃人的事情。这听起来就很不可思议了,程昱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还会吃人呢?这些事情曹操是否知道,他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 伍子胥过昭关下一句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伍子胥过昭关是一个故事,同时也是一个歇后语,它的后面还有一句话,一夜愁白了头。伍子胥过昭关的确是一个带有一些神奇色彩的故事,相传他因为到处都在搜捕他,因此他肯定不能大大咧咧的走出去,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他为此一夜之间愁白了头发,老了很多岁,也正是因此没有人认出他来,他才顺利的通过了。不过,这样的故事

  • 楚国王族是芈姓还是熊姓?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出身于同一个大家族的人,当然是同一个姓,这一点在任何时候都是一样的,即便是王室也一样。然而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楚王室的人的姓名却让人有些看不懂,嫁入秦国的宣太后虽然不一定真的叫芈月,但是姓芈,然而楚怀王却叫做熊槐,还有屈原本身也不姓屈而是姓芈,究竟楚国王室到底姓什么呢?楚国君王是芈姓熊氏。姓和氏是

  • 华容道在哪?华容道关羽义放曹并非真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华容道义释曹操”是三国中非常著名的一个典故。赤壁之战曹操战败后,只带着几名将领从华容道逃脱。而诸葛亮早已算到曹操的逃跑路径,提前让关羽前去埋伏,最后果然是遇上了曹操。不过关羽念在曹操对他有恩,于是将他释放。只是这个故事在历史上并非真事,如果关羽真有机会缉拿曹操,他是没理由将

  • 太子丹策划刺秦王事件,为燕国亡国埋下祸根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太子丹从小被送往秦国当人质,他和嬴政还是发小关系。等太子丹回到燕国后,他知道燕国迟早会被秦国慢慢兼并,于是计划让荆轲刺杀秦王,其实这件事原本就没有回头路可走,一旦失败只会加快燕国亡国的时间。荆轲刺杀失败,燕王担心秦国出兵伐燕,便将太子丹的头颅亲自奉上。其实荆轲刺秦王的过程和原先太子丹制定的计划还有一

  • 皇帝如何给太监戴绿帽?前蜀皇帝王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这个题目一看就一定很让人想不通,皇帝怎么可能会给一个太监戴绿帽?太监不是被阉割了吗怎么会有妻子?而皇帝后宫佳丽那么多,还用得着去抢一个太监的人吗?的确,如果按照惯性的思维来想的话,的确是很难出现这种情况,但是历史上这却是真实发生过了的,抢人的皇帝是五代十国时期,前蜀的第二位皇帝王衍,而被抢的那个太监

  • 清初爆发三藩之乱,最后三位藩王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清朝初期,康熙皇帝决定撤掉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位的藩王身份,导致爆发了三藩之乱。此后康熙皇帝先集中兵力对付平西王吴三桂,然后招抚尚可喜和耿精忠,目的是为了将吴三桂给孤立。吴三桂兵力毕竟不是清军的对手,最后是穷途末路,积郁而死。而尚可喜和耿精忠的下场要比吴三桂更惨,三藩之乱历经八年才被平定,对于康

  • 梁猛女是谁?汉桓帝曾为梁猛女拿回皇权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汉桓帝即位初期只是一位傀儡皇帝,梁太后总览朝政,梁冀手握大权,汉桓帝当了13年皇帝依然毫无存在感。但梁猛女的出现,给了汉桓帝不少斗志,也让他完成了史上著名的“厕所政变”,最后通过宦官拿回大权,那这位梁猛女到底是谁呢?梁猛女是邓香和长安君的女儿,后来得到桓帝宠爱,长安君因为遭到

  • 李世民是不是鲜卑人有何依据?他的血统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虽然人们常将元朝和清朝作为非汉人统治的大一统王朝,而除此之外的其他朝代都是汉人的统治,但其实在隋唐时期,血统的问题还是很值得研究的,因为有不少人,根据当时皇帝的家族情况得出结论,认为隋唐初期的皇帝,比如李世民,他其实是鲜卑人,而并不是属于汉人。究竟这种说法有什么依据?李世民的血统究竟是怎样的构成?一

  • 甘露之变的结果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宦官虽然看上去是一些没有什么能力的人,但实际上,历史上很多朝代中,都有一些著名的宦官,而他们之所以出名,基本上都是因为他们手中掌握的权力实在是太大了,甚至能够威胁到皇权,这对皇帝来说可是很危险的。所以,历史上也有不少皇帝想要杀掉宦官的案例,唐朝后期的甘露之变就是其中一个。然而这次的结果却实在是让人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