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管仲为了提升齐国经济,分别推出了哪些举措?

管仲为了提升齐国经济,分别推出了哪些举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393 更新时间:2024/1/27 12:24:00

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哲学家,相信大家都已经听说过不少关于管仲的故事。实际上,管仲在处理民生方面也颇有心得,他为了提升齐国百姓的收入还有国库纳税,决定把副业当做新的经济增长点。此后管仲推出五项政策,使得齐国农工商皆重。实际上齐国能够顺利称霸,管仲是功不可没,没有他或许齐国难以展开霸业。这次就介绍下管仲在经济方面的成就,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都知道,管仲在内政方面的改革,不但使人民承受的赋税减少,还增加了人民的收入。

不仅如此,管仲还积极地发展国际贸易,将齐国的鱼、盐、丝织品等产品销往他国,并采取了一系列的优惠措施,吸引他国商人来齐国做生意。

其具体的策略,最主要是优待外国商客——关税市场税择一,空车或是背负之物不征税。到齐桓公十九年时“弛关市之征,五十而取一”。由此可见,在这个时候关税变得很轻——只取百分之二而已。到齐桓公称霸后“通齐国之鱼盐于东莱,使关市几而不征,以为诸侯利,诸侯称广焉。”又再次减轻,甚至没有了关税,只要检查物品而已。

关税方面已经非优惠了,管仲还想到在服务方面下功夫来吸引商人。齐国为商人建造居住地点,有一辆马车的货物就供应饮食,有三辆就加供应马的饲料,有五辆就再供应五个仆人。

通过这一系列的服务和优惠,果然使得各国商人纷纷到齐国来做生意,让齐国因为国际贸易而得到不少财富。

管仲认为发展副业也是相当重要的,这些副业使国家为富,反之为贫。从齐国对于副业的重视可以看出,管仲不仅尽“地利”,而且多方开发资源,更是利用奖赏的方式,使人民积极行动。

如此一来,不但增加了人民的收入,也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种植桑麻,“民之通于蚕桑,使蚕不疾病者,皆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

管仲继承齐国种桑养蚕的历史传统,并且制定出具体的政策,扶持桑麻种植及养蚕业的发展。规定在房宅左右要种植桑麻,支持妇女养蚕、纺织。传授土壤知识,指导种麻。每年阳春,对养蚕能手给奖励。

二、畜养六畜,“民之能蕃育六畜者,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

管仲对六畜饲养实行保护鼓励政策,反对对畜养六畜征收赋税,并且规定:杂草丛生的洼地,不适合粮食生长,应作为饲养麋、鹿、牛、马的牧场。在春秋两季,把幼畜供应给百姓,把老畜杀掉卖出。同时,建立固定饲养场,设立负责记载牛羊繁育并查管牧养事务的官吏,若此官照料牛马没有折损死亡的,提升一级。这样有利的调动人们养六畜的积极性,促进六畜兴旺。擅长畜养者也给予奖励,增加其积极性。

三、多种瓜蔬,“民之能树瓜瓠荤菜百果使蕃袬者,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

我们都知道,蔬菜瓜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副食品,因此管仲也非常重视。

四、植树造林,“民之能树蓺者,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

管仲对国家土壤性质、地势做出细致分析,提出了植树的基本要求,利用房前屋后种桑麻,城墙周围种荆棘,以固城防。大堤上错落种植灌木与柏树,保护堤坝。限制进入山林砍伐的时间,重视森林防火问题,奖励植树有功者。

五、不违农时,“无夺民时,则百姓富”。

百姓不仅要承担国家的赋税,而且要承担各种力役。为了不影响农业生产的进行,管仲提出了“无夺民时”。各种徭役必须在农闲时征发。春秋时的徭役非常严重,军役、筑城、建造宫殿等都需要大量劳动力,而统治阶级往往不顾生产的实际情况,经常在农忙时节征发徭役,迫使百姓不得不中断正在进行的农活,应征服役。这不仅给百姓造成了经济方面的负担,也影响了国家正常生产发展。

我们都知道,种植作物需要看时间来决定的,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是有规定的,因此如果在不当的时间要农民服役,不只会影响到谷物的生长,也会影响到国家的财政收入。

在强兵方面,齐国首先作“三军”,并且为了避免使其他诸侯国察觉齐国是在练兵,所以将“军令”寓于“政令”之中,使其他诸侯国疏于防范。

在春秋两季以猎为名,实际上是要练兵。练兵之方法,是四民分业的“加强版本”——五家一组,他们从小比邻而居,一起嬉戏、玩闹,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五家人感情皆善。这样上战场时,五人会互相帮忙,光看背影就知道是自己的同伴,绝不会认错。如此一来,增加作战时的生存率和团结性。

对于兵甲缺少的情况,管仲也提出了解决方法,他设计以甲兵赎罪之法,其结果是“兵甲大足”。齐国考虑到民生,以法令规定男女婚姻勿失其期,实际上,这与增加兵源有关。管仲认为齐桓公不应该只解决眼前的问题,要从根本着手,才能完全阻断问题之产生。因此规定男子三十而室,女子十五而嫁,不仅是解决失婚问题,实际上与增兵也有相关性。

齐国的政策农工商皆重,尤其管仲自己曾经当过商人,所以对于国际贸易很有心得;在强兵方面作三军,又强调要低调练兵,使其他诸侯国疏于防范;社会福利也相当完善。可见,齐国的改革是成功的。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赵高究竟是生于哪国?赵高身世之争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赵高的身世一直存疑,直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实际上关于赵高早年的事迹,史料上都记载的很少,有人认为赵高可能是赵国王室的疏族,也有说赵高的赵氏其实是秦国宗室的赵氏,也就是说赵高可能跟秦王室属同族。《史记索隐》记载赵高是赵国人,后来为了报仇才加入秦国,但这个说法并没有历史根据作为支撑。但假如真

  • 夏原吉是个怎样的人?夏原吉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夏原吉是明朝初期重臣,曾辅佐明仁宗、明宣宗开创了仁宣之治。夏原吉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参加科举中举人,然后入宫专门负责写制诰。明太祖就十分欣赏夏原吉,将他升为户部主事,到了明成祖时期,夏原吉又被升为户部尚书,负责江浙一带的治水事物。可能夏原吉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大,但他的成就却是不可被忽略的。下面就为大家

  • 武则天为何没有庙号?为什么她没有皇帝的称号?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的很多皇帝都是有庙号的,后世人在称呼他们的时候,就可以用他们的庙号来进行称呼,大家也都知道说的是谁。但是也有一些皇帝死后并没有庙号,其中就包括唯一的女帝武则天。我们现在称呼武则天的称呼很多,但是却没有像“唐太宗”“唐高宗”等等这样的庙号,这是为何

  • 刘荣为什么会被汉景帝废?栗姬坑惨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刘荣是汉景帝长子,18岁就被立为太子。但刘荣并没能如愿登基称帝,最后他向景帝写了一封谢罪信,然后就自杀了。实际上刘荣被废和他母亲栗姬失宠有关,栗姬在关键时刻多次惹恼景帝,也让景帝明白她有多么心狠手辣,所以不放心让她当上皇太后。刘荣本来不用死,但他占地建工被发现然后降了罪,窦婴悄悄把笔和刀交给刘荣,这

  • 雍正皇帝为什么和十三爷关系最好?胤祥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看过《雍正王朝》的朋友肯定都知道,胤禛最后能够登基称帝,十三爷胤祥一路上帮了不少忙。而且要不是有十三爷在背后支持雍正,可能他的皇位都做不了多久。雍正有二十多位兄弟,为什么就和十三爷胤祥关系最好呢?实际上这份感情也是从小就培养出来的,他们虽然是异母兄弟,但关系却比同母的更好。这次就为大家介绍下雍正皇帝

  • 雍齿多次背叛刘邦,为什么刘邦还将他封侯?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对于古代的帝王来说,臣子的背叛是绝对不能容忍的,哪怕是没有任何反叛之心,但是却有反叛的能力,也会引起皇帝的怀疑,加以打压甚至是杀掉。然而对于刘邦,这样一个杀了不杀功臣的皇帝来说,居然会放过一个多次背叛自己的人,不仅如此还将他封侯,这是为何?此人究竟有什么能力,居然可以让刘邦这样对待他?雍齿与刘邦什么

  • 北魏冯太后为何杀儿子?为了自己的情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的确还是有不少杀掉自己的孩子的父母,这样的人无不是心狠手毒之人,连自己的孩子都能够下得去手,该是有怎样一颗狠毒的心。而他们杀自己的孩子也不是没有目的,大多数时候都是为了自己的权力地位。而历史上的北魏冯太后,据说她杀掉自己的亲儿子,竟然是为了自己的情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真的吗?中国历史上的封

  • 刘秀为什么要杀欧阳歙?欧阳歙被捕千人替他求情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汉光武帝刘秀在后人眼中的评价颇高,秉公持正是他受尊敬的原因之一。不过有一件事却让刘秀陷入两难,欧阳歙是刘秀一手培养出来的才干,而且颇有名声。但欧阳歙却以权谋私,而且贪得无厌,这件事让刘秀知道后,直接下令将他缉捕入狱。可是让刘秀万万没想到的是,欧阳歙被抓竟有千人出面替他求情,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但刘秀并

  • 卫庄公三个儿子分别是谁?长子继位却被弟弟弑杀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卫庄公是卫国第12任国君,他一共有三个儿子,此后也都担任了卫国国君,只是他们的下场都不算太好。大儿子卫桓公继位后,遭到了异母弟州吁弑杀,这也让卫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被弑杀的国君,导致此后各国皆有效仿之举。州吁自立结果又被石碏联合陈国国君陈桓公杀死,后来是由卫桓公的弟弟公子晋继位,是为卫宣公。卫庄公

  • 历史上真有苏坦妹吗?苏坦妹原型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苏坦妹是明朝初年江南一代的才女,苏坦妹14岁便以出名,但她此后却被朱元璋误杀,导致她的好友楚方玉女扮男装参加科举,就是为了能在大殿之上公然羞辱朱元璋。不过苏坦妹并非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她是虚构出来的,而历史上有个人和苏坦妹的经历比较相似,她是朱文正献给朱元璋的一位才女,可惜史籍并没有记载她的名字。苏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