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魏冯太后为何杀儿子?为了自己的情人吗?

北魏冯太后为何杀儿子?为了自己的情人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93 更新时间:2023/12/23 15:25:22

历史上的确还是有不少杀掉自己的孩子的父母,这样的人无不是心狠手毒之人,连自己的孩子都能够下得去手,该是有怎样一颗狠毒的心。而他们杀自己的孩子也不是没有目的,大多数时候都是为了自己的权力地位。而历史上的北魏冯太后,据说她杀掉自己的亲儿子,竟然是为了自己的情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真的吗?

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在王位继承过程中,母以子贵固然多有,但也存在过立子杀母的陋规,这主要流行于北魏建国初期,滥觞于西汉之武帝。

汉武帝刘彻十六岁继位,因上有威望颇重之太皇太后窦太后掣肘,处处志不得申。到了晚年疑心病很重。戾太子死后,他改立幼子刘弗陵,又担心刘弗陵的母亲会专权而动摇刘氏的天下,于是就盟生了立子杀母的念头。汉武死前遗嘱,令立太子刘弗陵,是为昭帝,而杀其生母钩弋夫人

到了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北魏政权,就比较典型地沿用了这个制度。当时的后妃都不愿生太子,因为母以子贵成了母以子死。

道武帝拓跋珪的宠妃刘贵人生太子拓跋嗣后即被赐死,成了北魏朝立子杀母的第一个受害者。最后宣武帝元恪在去世之前立七岁的元翊为太子时,废了这个规定。

有受害者也有既得利益者,文成皇帝文明冯太后(441年—490年10月17日),就从这个陋习中获取了利益最大化。

冯太后,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州市)人,北魏文成皇帝拓跋濬的皇后,献文帝拓跋弘的嫡母,孝文帝元宏(拓跋宏)的嫡祖母。北魏中期一系列改革的实际主持者,并对孝文帝改革产生重要影响。

冯太后出身于北燕皇族长乐冯氏。冯氏是冯朗之女,生于长安。祖父冯弘是十六国时期北燕国君。

冯氏还未成年时候,冯家突然遭遇了飞来横祸:冯朗因受一桩大案株连被太武皇帝拓跋焘下令诛杀了。按照惯例,冯氏因为年幼又是女孩,就被没入宫中,成了拓跋氏的婢女。冯氏在宫中得到了姑母拓跋焘妃子冯昭仪的多方照应。

13岁的文成帝拓跋濬登基不久,就选中冯氏做了贵人。这一年,冯氏只有12岁。

太安二年(456年)正月二十九日乙卯,15岁的冯氏被文成帝立为中宫皇后。

拓跋弘是文成帝拓跋濬与梁国蒙县(今河南商丘南)人李氏所生之子。太安二年(456年)二月,也就是冯氏被册为皇后的第二个月,不足两岁的拓跋弘被立为皇太子。按照道武帝拓跋珪当年所定的规矩,凡后妃所生之子被立为储君,生母皆要赐死,以防母以子贵,专擅朝政。

李氏被赐死后,冯后便担当起了养育之责,将拓跋弘视若己出,竭尽慈爱,使文成皇帝也深感快慰。

和平六年(465年)五月十一日,被誉为“有君人之度”的文成皇帝拓跋濬竟英年早逝,崩于平城皇宫的太华殿,年仅25岁。

和平六年(465年)五月十二日,文成帝死后第二天,年仅12岁的皇太子拓跋弘即位,是为献文帝,冯后被尊为皇太后。

文成帝的驾崩,给冯太后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她的才能开始有了用武之地。

天安元年(466年)二月间,丞相乙浑三番五次地对安远将军吏部尚书贾秀说:“你应该要求朝廷给你妻子加封公主的名号。”

乙浑的僭越用心路人皆知,贾秀说:“像我们这样的庶姓哪配称公主?我贾某宁愿死在今朝,也不会自不量力,贻笑后世!”

乙浑听了大怒,恶狠狠地骂道:“老奴官,真是不识相的东西!”侍中拓跋丕(后改为元丕)听到这一消息,知道乙浑谋反已是迫不及待,便急告朝廷。早已胸有成竹的冯太后立即进行秘密布置,定下大计,下令拓跋丕、陇西王源贺和牛益等人率兵收捕乙浑,镇压叛乱。很快,令朝野上下怨声一片的乙浑便被捕杀,夷灭三族。平定乙浑之乱,稳定政治局势,冯太后表现出果敢善断的政治才干。

紧接着,她再露锋芒,宣布由自己临朝称制,掌控朝政大权。冯太后这次临朝听政,前后仅有十八个月的时间。她凭借多年宫中生活的阅历和非凡的胆识,稳定了北魏动荡的政局。

皇兴元年(467年)八月戊申,献文帝之妃李夫人生了一个儿子,起名叫拓跋宏。冯太后喜得长孙,她决定停止临朝,由已经14岁、初为人父的献文帝拓跋弘亲政,冯太后自己,转而担当起抚养皇孙拓跋宏的责任。

献文帝亲政以后,颇有作为,显出了一派明君的风范。

献文皇帝贬斥了不少冯太后宠臣男侍,并试图重用提拔虽有才能而冯太后不喜之人,以结成自己的心腹。一开始,冯太后对献文帝的所作所为虽然感到心中不快,但也没有立即发作。到了皇兴四年(470年),冯太后再也忍无可忍了。事情是从李弈身上引起的。

自文成皇帝帝死后,年轻的冯太后不耐守寡的孤寂与冷清,再加上北魏乃是少数民族政权,冯太后就很注意那些美貌男子,以便选来做伴。她先后宠爱过三个仪容俊美的美男子,分别是:工部尚书李冲、宿卫监李奕、吏部尚书王睿,经常与他们在后宫淫乱,在北魏朝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李弈是官宦子弟,长得仪表堂堂,风流倜傥,又多才多艺,善解人意,兼之有朝政之望因而深得冯太后宠爱,经常入侍宫中。

皇兴四年(470年)秋天,李弈的兄长、尚书李敷的好友——相州刺史李欣因罪被告发。李欣为了自保平安,自陈李敷隐罪二三十条。

献文帝借机下令,将李敷兄弟打入死牢。这年冬天,李弈与哥哥李敷、堂兄弟李显德等人同时被杀。李弈死后,冯太后失心中极难平静,据《北史·后妃传》载:献文帝诛李弈,“太后不得意”。后来,献文帝又把李欣擢为尚书,参决国政,使冯太后更无法容忍。

冯太后的情人被杀,非常生气,虽然一个男宠死了不算什么,但是这是对冯太后威权的挑战,此后献文帝在与冯太后矛盾越来越深,作对的路上越走越远,献文帝天资聪明,当皇帝也能有所作为,但他本质上却是一个佛系皇帝,崇尚黄老之术,生性喜好黄老(道)、浮屠(佛)之学,常常与朝中士大夫和沙门(僧人)一起高谈玄理,也给人一种雅薄富贵、厌倦国政、不以天下事为意的印象,对待朝政也是一种佛系的态度。

冯太后认为这样对国家有害无益,就借助自己的权威逼献文帝退位。拓跋弘此时也无心过问国家政事,与冯太后积怨太深,大概是心灰意冷了,就有意要把皇位禅让给叔父京兆王拓跋子推,遭到冯太后和大臣们的强烈反对。

献文皇帝于是就禅位给不满5岁的太子拓跋宏,也就是后来的北魏孝文帝。而献文皇帝自己当上了太上皇,嫡母冯太后成了太皇太后,又一次开始临朝听政。《魏书·天象志三》所说:“上迫于太后,传位太子。”

这一年,献文皇帝只有18岁。

孝文帝即位之初,已移居崇光宫的太上皇拓跋弘并没有放弃手中的权力。承明元年(476年)六月的一天,朝廷突然宣布戒严,京师气氛紧张,宫禁之中更是戒备森严。不久,太上皇应召前来晋谒冯太后,被伏兵一拥而上擒拿住,强行软禁起来。随后,死于平城永安殿。时人多言献文为冯太后杀害。

冯太后再度临朝听政,从此直到孝文帝当政后,成为北魏的政治核心。

冯太后临朝当政,并没有把孝文帝排斥在外,她倒是尽可能让他参与,以便使孝文帝得到锻炼。正是由于冯太后的悉心培养,孝文帝才真正成熟起来,而且能够继承冯太后的改革事业,把“太和改制”推向高潮。

太和十四年(490年)九月,49岁的冯太后死于平城皇宫的太和殿,谥号文明太皇太后。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刘秀为什么要杀欧阳歙?欧阳歙被捕千人替他求情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汉光武帝刘秀在后人眼中的评价颇高,秉公持正是他受尊敬的原因之一。不过有一件事却让刘秀陷入两难,欧阳歙是刘秀一手培养出来的才干,而且颇有名声。但欧阳歙却以权谋私,而且贪得无厌,这件事让刘秀知道后,直接下令将他缉捕入狱。可是让刘秀万万没想到的是,欧阳歙被抓竟有千人出面替他求情,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但刘秀并

  • 卫庄公三个儿子分别是谁?长子继位却被弟弟弑杀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卫庄公是卫国第12任国君,他一共有三个儿子,此后也都担任了卫国国君,只是他们的下场都不算太好。大儿子卫桓公继位后,遭到了异母弟州吁弑杀,这也让卫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被弑杀的国君,导致此后各国皆有效仿之举。州吁自立结果又被石碏联合陈国国君陈桓公杀死,后来是由卫桓公的弟弟公子晋继位,是为卫宣公。卫庄公

  • 历史上真有苏坦妹吗?苏坦妹原型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苏坦妹是明朝初年江南一代的才女,苏坦妹14岁便以出名,但她此后却被朱元璋误杀,导致她的好友楚方玉女扮男装参加科举,就是为了能在大殿之上公然羞辱朱元璋。不过苏坦妹并非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她是虚构出来的,而历史上有个人和苏坦妹的经历比较相似,她是朱文正献给朱元璋的一位才女,可惜史籍并没有记载她的名字。苏坦

  • 龙阳君和魏王到底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有这样一个词语,是用来形容男性之间的感情的,叫做龙阳之好,而这当中的“龙阳”,说的就是历史上,生活在战国时期的一个人龙阳君,因为他与魏王之间有非同寻常的关系,所以他的名字也就成了后世指代同性之间感情关系的一个词语了。那么,历史上的龙阳君到底做过些什么事请,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 张作霖早年乞讨生涯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苦难无疑是一个人成长的良药,在历史上的那些大人物当中,有很多都是经历过一些苦难岁月的。就比如说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早期为了生存做过乞丐,当过和尚。在极其艰苦的岁月当中,他不断的磨练自己,也磨练了自己的心性,这便让他所具备了成大事的品质与能力。曾经风光无限,雄踞东北的东北王张作霖,也是一个从苦难中走

  • 康熙萧条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康熙萧条不知道大家知道不知道,小编反正是不知道的,不知道也没有关系,但是问题不太大,不知道的话就一起来学学,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康熙萧条是怎么回事吧,一起来看看这个康熙萧条前前后后的经过分别是什么吧,感兴趣的网友也别错过了,速度来看看!康熙年间江南之富庶多被国内外学者津津乐道,素有&ldquo

  • 道光萧条也是经济危机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道光萧条大家应该没多少人知道的,但是这件事情在历史上也是的的确确发生过的,嘿嘿,而且就在清朝,看名字就是在道光年间,那么有的人问了,这个萧条是什么意思,不就是经济危机的意思么,话说这个清朝也有经济危机的啊?所以这个道光萧条到底是怎么回事,前后的经过又是什么,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ldq

  • 齐顷公是一个怎样的人?曾因一句笑声差点被灭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齐顷公是春秋时期齐国国君,在位期间齐顷公曾因一句笑声,差点导致齐国被灭国,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当时晋景公派大臣郤克到齐国参加盟会,但郤克却在齐国受辱,当时晋国国力远胜于齐国,郤克自然咽不下这口气,称:“要让齐国从此过不了黄河”。此时齐顷公才慌了神,两军开战齐国节节败退,齐顷

  • 诸葛亮和司马懿家教有何不同?为什么司马懿儿子更胜一筹?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和司马懿在一起都快要被比烂了,所以很多人开始拿他们的儿子比。实际上这更没可比性,司马师和司马昭在魏国都已是权倾朝野之人,曹魏的实权早已落入司马家手中。诸葛瞻在蜀国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败给邓艾被杀。当然造成这一切的客观因素有很多,并不是诸葛瞻的能力就一定比司马师、司马昭要差。那诸葛亮和司马懿

  • 宋襄公为什么是春秋五霸之一?宋国有没有在春秋称霸?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宋襄公是春秋时期宋国第20位国君,他在位仅仅13年,却收获了“春秋五霸之一”的称号,宋襄公到底有哪些成就呢?宋襄公在位期间蜀军四国兵法攻打齐国,和齐人里应外合拥立齐孝公继位,使得宋襄公声名鹊起。后来宋襄公想要效仿齐恒公于楚国争霸,但并没有成功,宋襄公为人讲究“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