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太监王承恩与陈圆圆有什么关系?

太监王承恩与陈圆圆有什么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181 更新时间:2024/1/21 7:54:30

承恩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但是陈圆圆大家一定知道。王承恩是崇祯皇帝身边非常信任的一个太监,他虽然说对待崇祯犹如父子,但是却还是利用职务之便贪污了不少。而他与历史上的名妓陈圆圆也有一些关系,他们之间究竟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陈圆圆如何入宫,这一切与王承恩有什么联系呢?一起来看看吧。

王承恩是明末太监,属太监曹化淳名下,官至司礼监秉笔太监,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后,一直跟随在崇祯帝身边,助他突出重围。甚至在崇祯帝自缢之前,也是他陪在崇祯皇帝身边,在崇祯帝自缢在眉山之后,在崇祯帝上吊的旁边找了棵海棠树也自杀了。明朝的太监,多是奸诈之辈,独独王承恩因其极忠而闻名后世。

王承恩出生在蓝田县史家寨渠坑村的一个贫苦家庭,身世本来就凄惨,随后不久其父母又双双去世,王承恩由此成为了一个孤儿。孤苦伶仃,年岁尚幼,亲戚家境也很困难,根本没有余粮再养活一个人。于是失去了父母的王承恩,最后被家中的远房亲戚送入皇宫阉割后成为了一名小太监。

太监在皇宫里,地位极低,特别是还没有长大,没有跟了主子的小太监,更是实实在在的奴中奴。虽然史书并没有关于王承恩年幼的时候的记载,但想来他的经历绝对说不上好。

后来王承恩跟在崇祯帝身边,随着崇祯帝水涨船高,王承恩的权利自然也就大了起来。当然王承恩自然也不是一个干干净净的人,他也有与人争斗,施毒计取人性命心狠手辣的时刻。应该说,相比于后来清王朝统治时期,太监言听计从的情况,明朝太监争斗的情况绝对不少。但是王承恩之所以能留下一个好名声,就在于他的忠。王承恩是一个双面的人,他虽然心狠手辣,掌控朝政,但是他对崇祯帝却是实实在在的忠心。这种忠臣,甚至让他为此付出了性命。

据传说,当初李自成攻破北京的时候,人人自危,导致偌大紫禁城竟无人可用,无人可守。正是如此,崇祯帝才放弃了守城以待救兵赶来,转回宫中,杀掉自己的嫔妃公主。最后说:“朕凉德貌躬,上干天咎,致逆贼直逼京师,此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毋伤百姓一人”,在王承恩的陪护下,来到眉山,找了一棵大槐树结束了自己的性命。

一直陪在崇祯皇帝身边的王承恩选择了结束自己的性命,他实际上完全可以苟且偷生,一个太监而已,没有人会在乎。在生存与死亡之间,王承恩选择了死亡,这就让他一个太监,瞬间染上了崇高的色彩,以至于受到后世人的不断称赞。

顺治帝时期,不仅好生安葬了崇祯皇帝,并且还一并将这位一直护在主子身边的忠奴安葬,其墓葬就在崇祯墓的旁边,顺治帝还亲赐“御制旌忠”玉制石牌,以彰其功。

民国时期一幕《明末遗恨》的剧作,更是大肆渲染这个忠实太监的悲情人生。“王承恩在宫门心如刀搅,止不住泪珠儿洒湿衣袍。咬指尖代吾主急写血诏,各路上众总兵细听根苗:李闯贼犯神京江山不保,眼见得锦社稷付与水漂。望众卿秉忠心星夜来到,统雄兵与李贼速把战交。但愿得兴义师把贼来扫,凌烟阁绘图形青史名标。一封血诏写完了,望老天显灵验保全明朝。

国运陵夷社稷危。李自成将兵如潮水,要夺大明锦华裔。满朝文武无妙计,我主宫中日夜伤悲。一无粮饷来接济,二来是将寡兵又微。但愿救兵早到此,杀退贼兵奏丹墀。……”

明朝的确出现了许多祸乱朝政之人,但是至少比清朝时候的汉族人来的要有血性的多,明末时为国捐躯的君臣不少,为国尽忠的汉人更是不少。清朝长期以来对汉族人的打压和抑制,差点磨完汉族人身体里的血性,所以明朝是一个好的时代,是一个有血性的时代。

王承恩与陈圆圆,一个太监,一个名妓,将两人放在一起,人们总会联想起一些不好明说的事情。但实际上这两人的关系再好不过,为了讨好崇祯帝将陈圆圆掳来,但是崇祯帝却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兴趣。王承恩对这个与自己身世差不多的姑娘,起了同情之心,因此多加照拂,两人之间的情谊属于亲情一类,而无关男女情爱。

《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三 宦官二

“王承恩,太监曹化淳名下也,累官司礼秉笔太监。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犯阙,帝命承恩提督京营。是时,事势已去,城陴守卒寥寥,贼架飞梯攻西直、平则、德胜三门。承恩见贼坎墙,急发炮击之,连毙数人,而诸珰泄泄自如。帝召承恩,令亟整内官,备亲征。夜分,内城陷。天将曙,帝崩于寿皇亭,承恩即自缢其下。福王时,谥忠愍。本朝赐地六十亩,建祠立碑旌其忠,附葬故主陵侧。”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唐太宗为何打不赢高句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在唐朝李世民统治时期,唐朝周边大部分的少数民族都已经征服了,不过辽东地区的高句丽、百济、新罗这三个位置却是一直处于战争状态,这严重影响了唐朝边境地区的稳定。所以李世民在进行调和失败之后,就开始主动的向高句丽进行进攻,但是实力强大的唐朝加上作战经验丰富的李世民,在征讨高句丽时却是以失败告终,而造成唐朝

  • 三国沔水之战关羽大战徐晃,最后是谁赢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沔水之战是魏国和蜀国之间的一场战役,因为双方将领是徐晃和关羽,他们作为各自阵营的王牌将领,此次正面对决必然受到极高的关注。不过最后徐晃是击败关羽,解救了樊城之围,关羽只能退兵。徐晃作为五子良将之一,他的真正实力其实被不少人小看,通过此役也能看出徐晃带兵的能力完全不输关羽。当时关羽可以说是士气正旺,捷

  • 后唐太祖李克用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李克用的后唐太祖,其实是李存勖追封的,他并不是汉人,他本姓朱邪,是沙陀人,但是古代经常会有皇帝赐姓的情况,李克用的李姓,其实是被皇帝赐姓的,这对他来说也算是一种很大的荣耀了。不过李克用的一生还是很值得了解一下的,五代十国时期因为混乱,所以可能很多事都不太能捋清楚,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后唐太祖李

  • 魏征本一凡人,为何在梦中能斩泾河龙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魏征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个人还是非常的厉害的,为何这么说大家也懂的,魏征小编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个人是一位非常好的宰相,所以小编后来的感觉就是只要是当宰相的人都是好人,而且宰相都是有大作为的人,所以这个魏征对我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但是其实也并非我以为的那样,最近不少人也说了,这个魏征其实再怎么样也是凡人

  • 邲之战楚国大败晋军,开启楚庄王称霸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春秋时期,楚国和晋国为了争夺霸主,曾展开多次较量,其中邲之战是楚、晋两国爆发的第二次大规模战役。最后是楚国大胜,从而开启了楚庄王的称霸之路。当时楚庄王派兵攻郑,晋国则出兵救郑,刚开始双方还势均力敌,但晋国内部却出现矛盾,导致将帅不和。楚国看准机会,对晋国发出致命一击从而占据上风,也让中原霸主之争的天

  • 李煜本名叫李从嘉?为何登基后要改名李煜?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恐怕很少有人会听说过李从嘉这个名字吧,如果要说李从嘉的话,基本上没有几个人知道他是谁,但是如果要说他的另外一个名字,就会恍然大悟,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李煜。虽然说他有两个名字,但是后世所知道的,恐怕就只有李煜了。为何李从嘉在自己登基之后,要给自己改名字叫做李煜?李煜这个名字,难道是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李

  • 卢绾为什么反刘邦?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卢绾和刘邦这两个人,关系是非常好的,他们俩出生都是在同一天,又是同乡,两人的父亲也都是好友,这样的缘分可以说是非常难得的。但是,如果他们就一直在自己的家乡,或许一生也不会有太大的矛盾,可是后来刘邦成了皇帝,也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对待自己的好友,燕王卢绾又反叛,一种说法是认为这是刘邦的人品问题,导致了卢

  • 唐朝和亲公主算不算假公主?没有一位是皇帝亲生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国力强盛的唐朝也有和亲的历史背景,唐朝和吐蕃就曾有过多次和亲。不过这些和亲公主,虽然被称为公主但没有一位是皇帝的亲身女儿,导致有人说她们是“假公主”,这究竟有没有道理呢?实际上,唐朝并非是第一个这样做的朝代,而且和亲更多是一种外交手段,皇帝也不愿让自己的女儿大老远跑去受苦,但

  • 刘武是窦太后亲生吗?汉景帝该不该传位刘武?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刘武是窦太后的亲生儿子,也是她最为宠爱的一个孩子。窦太后曾多次表达想让汉景帝传位给刘武,可见刘武在他心中的分量。不过汉朝早有规矩,传位都是世袭制,只有继承给后代不会传给兄弟。也有人说窦太后此举是为了保住自己的皇太后之位才会这样做,但为难的肯定还是汉景帝。以至于刘武和汉景帝之间的关系一度跌至冰点,还差

  • 秦始皇好不容易一统六国,为何会被项羽、刘邦轻松推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秦始皇虽然完成了一统大业,但他却没办法让秦朝成为一个伟大的朝代。秦朝总共只持续了14年,秦始皇驾崩仅仅3年后,大秦就被项羽和刘邦推翻。虽然秦始皇在托孤时犯了比较严重的失误,让赵高、李斯等人总览大权,但大秦的根基也不应该如此不堪一击。实际上,秦国内部制定的治国之道并不算成功,各地纷纷起义的局面难以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