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酒楼的“看菜”习俗是怎样的?揭秘宋朝的“看盘”文化

宋朝酒楼的“看菜”习俗是怎样的?揭秘宋朝的“看盘”文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575 更新时间:2024/3/7 4:07:06

朝的“看菜”习俗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在去酒楼吃饭时,店员首先会端上来几盘菜,让你过过眼瘾,而不是给你吃的。这种“看菜”化究竟是如形成的呢?实际上“看菜”就像现代餐厅里的菜单,只不过我们的菜单都是带图片的,古代没有图片所以就干脆上几盘事物,先让客人观赏一番。当然这在宋朝也是礼仪之一,下面就为大家简单讲讲这个有趣的习俗,赶快来了解下吧。

如果你有机会穿越到宋代,进酒楼吃饭,你要记住宋朝的一个习俗:在上酒之前,酒楼伙计会先给你端上几盘“看菜”,然后才换上下酒的正菜。宋人笔记《武林旧事》《都城胜纪》《梦粱录》都提到这个习俗。周密《武林旧事》载,“酒未至,则先设看菜数楪,及举杯,则又换细菜。”耐得翁《都城胜纪》与吴自牧《梦粱录》均载,“初坐定,酒家人先下看菜,问酒多寡,然后别换好菜蔬。”

请注意,这“看菜”是供你观赏的,只许看不许吃,大概是为了展示本店大厨的手艺吧。你若不识规矩,对“看菜”动了筷子,那是会被人取笑的:“有一等外郡士夫,未曾谙识者,便下箸吃,被酒家人哂笑”;“亦有生疏不惯人,便忽下箸,被笑多矣”。

“看菜”的饮食习俗,大概源于宫廷礼仪。宋朝的宫廷宴会,照例要摆放“看菜”。《东京梦华录》记载的皇家寿宴,赴宴的大臣桌前,“每分列环饼、油饼、枣塔为看盘,次列果子。惟大辽加之猪、羊、鸡、鹅、兔、连骨熟肉为看盘,比以小绳束之”。

《梦粱录》记载的“皇太后圣节”宴会也是差不多:“每位列环饼、油饼、枣塔为看盘。若者高宗朝,有外国贺生辰使副,朝贺赴筵,于殿上坐使副,三节人在殿庑坐,看盘如用猪、羊、鸡、鹅、连骨熟肉,并葱、韭、蒜、醋各一碟。”

这里的“看盘”即是“看菜”,只能看不能吃。下酒的正菜要等到喝第三盏酒时,才会端上来:“凡御宴至第三盏,方有下酒肉。”

宋代宫廷宴会的“看盘”,应该延续自唐朝的御用“饤食”,《太平广记》载,唐时,“御厨进馔,凡器用有少府监进者。用九饤食,以牙盘九枚,装食味于其间。置上前,亦谓之看食。”皇帝用膳,要上九盘“看食”。宋朝时,先上“看菜”便成了宫廷宴会的一项礼仪。

宋朝有“专任饮食、请客、宴席之事”的机构,叫“四司六局”,他们的工作包括布置“看菜”,如厨司“掌筵席生熟看食、妆饤”,果子局“掌装簇饤盘看果”,菜蔬局“掌筵上簇饤看盘菜蔬”,这里的“看食”、“妆饤”、“饤盘看果”、“看盘菜蔬”都是“看菜”。

宋朝的“四司六局”不但给官方安排宴会,也为民间办理宴席提供市场化服务:“时人户,每遇礼席,以钱请之,皆可办也”;“虽广席盛设,亦可咄嗟办也”;“主人只出钱而已,不用费力”。“看菜”的礼仪,大概便是这样传入民间的。

宋朝之后,比较正式的宴会,还保留着只许看不许吃的“礼仪菜”,只不过“看菜”换成了“看席”,即另置一桌“看菜”,供观赏,看席与吃席并置。《清稗类钞》载,“今俗燕会,黏果列席前,曰看席饤坐,古称钉坐,谓钉而不食。唐韩愈诗:‘或如临食案,肴核纷饤饾。’是也。俗且谓宴享大宾,一吃席、一看席也。”由于“看席”只能看不能吃,所以清朝人也用“看席”来形容中看不中用的人或物:“物之可看不可用者,因均目为看桌”。

明清时期的“鹿鸣宴”等官方宴席,都照例要设“看席”。明人沈榜的《宛署杂记》收录有一份“鹿鸣宴”看席的菜谱:“看席各一,饼锭八个,四头明糖八个,糖锭饼五碟,糖果山五座,栗子一碟,胶枣一碟,核桃二碟,红枣一碟,猪肉一方,羊肉一方,牛肉一方,腌鱼一尾,鸡一只,馒头二个,料酒一个,顶花一座,定胜花二枝,果罩花十五枝,肘件花五枝,绒戴花二枝。”虽然是只许看不许吃的菜式,但还是挺丰盛的。

顺便解释一下“鹿鸣宴”。鹿鸣宴是指乡试放榜次日,地方官宴请新科举人和内外帘官等人的宴会,因席间要歌《诗经》中《鹿鸣》篇,故称“鹿鸣宴”。有人将鹿鸣宴理解成“谢师宴”,这是不对的,鹿鸣宴来自乡饮酒礼,主旨是“宾贤能”,即礼待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才俊,而不是谢师。今天的高三学生,在高考结束之后,不妨也组织一场“鹿鸣宴”,一来可以借“鹿鸣宴”故典祝福高考成功;二来,同窗一场,毕业之后,各奔前程,为彼此饯行。

说回“看菜”与“看席”。“看席”的习俗还传至日本。旧时日本人过春节,宴请拜年的客人,也要设“看席”。《日本国志》载,“岁首以柑、橘、橙、柚、榧、栗、朱梅、霜秭、海藻、昆布、革薜、龙虾、鳆鱼、削脯之类钉桌上,插松竹于其上,为看食,谓之蓬莱,或谓之山棚,有贺客,先供之。”不知今天的日本是否还保留着“看食”。

文 | 吴钩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刘邦为何一见到商山四皓就打消了废太子的念头?其实最懂刘邦的是张良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刘盈的确不是一个很好的当皇帝的人,他优柔寡断,没有身为君主应该具备的果决,可他毕竟是嫡长子,又是太子,刘邦虽然一直想要废了他,可是却还是一直没有下定决心,其实,会不会这本身就是刘邦故意表现出来的?吕雉找张良帮忙,张良找到了商山四皓,刘邦一看到他们就马上打消了废太子的念头,他会不会等的就是这个?公元前

  • 石崇那么富有,他的钱都是哪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不乏很多非常富有的富人,他们大多数也都堪称是富可敌国,尤其像是石崇这样的人,当时竟然连皇帝都比不过他,石崇斗富也是历史上一件奇事,司马炎偷偷给舅舅王凯一株珊瑚去跟石崇比富,石崇直接把珊瑚树用玉如意打碎,又搬出自己的很多珊瑚树,每一个都更大更高,可见石崇简直是富可超国。但是,石崇这么富有,他的钱

  • 赵普为什么会被宋太祖弃用?赵普谋私三番两次惹恼太祖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赵普是北宋开国功臣,也是宋太祖早年最为信任的一位官员。赵匡胤称帝后,眼下最棘手的事情就是如何将兵权回收,后来正是由赵普为赵匡胤出谋划策,才有了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此后赵普又推行了各种改革,还有制定守边防辽等重大措施,成为当时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只是后来赵普为了谋私三番两次惹恼太祖,导致自己丢了

  • 东吴四英杰之首是谁?鲁肃能否超越周瑜?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被称为是东吴四英杰,他们四位对东吴的发展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不过要说这四英杰之首到底会是谁呢?以功绩和地位来看,周瑜应该还是位居首位。但单看能力的话,鲁肃不一定就在周瑜之下,可以说鲁肃权谋才智有时候会比周瑜更加富有远见,如果没有鲁肃可能孙权和刘备就不会形成联盟,那整个三国的历

  • 李适之为什么要自杀?他是如何败给李林甫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李适之是唐太宗曾孙,李唐宗室。在唐玄宗李隆基时期,李适之任左相兼兵部尚书,他行事宽和,因此深得人心。不过此后他却在和右相李林甫的斗争中,逐渐败下阵来,并且失宠。此后李林甫弹劾李适之,说他和韦坚结党营私,结果李适之被贬为宜春太守,此后再也没办法翻身。李适之可能知道李林甫不会轻易放过自己,所以在得知韦坚

  • 陈庆之真的有那么厉害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名将非常多,而其中,项羽、白起这种堪称战神级别的人物,更是非常有名,他们的战绩也不用多说了,不过历史上却还有一个人,堪称比项羽还要厉害的,那就是著名的白袍将军陈庆之。有人认为陈庆之就是梅长苏的历史原型,都不是那种战场上杀敌,但是却威名远播的类型。究竟陈庆之是真的这么厉害,还是传说夸大其词呢?随

  • 赵国为什么是纵横家们的主要活动地?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纵横家并不是像其他很多很大的学派一样,拥有众多弟子,可以说在各个国家都有他们的势力范围,纵横家人数非常少,说的上来名字的可能就更少了,但是他们每一个却都是十分厉害的人物。不过,纵观纵横家们在战国时期的活动范围,很明显能看得出来,他们的主要场地基本上都集中在赵国,很多人都在赵国发展,这是为什么?从先秦

  • 司马炎尊司马师为皇帝,为什么容不下自己亲弟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司马炎是司马昭的儿子,那么司马师就是他的伯伯,司马炎称帝之后,可以尊称司马师为皇帝,然而面对自己的亲弟弟司马攸,他却根本不能容忍,而是对他下了杀手。的确,如果要依常理来看,司马攸和司马炎的关系才更近,可为什么他反而把皇帝的称号给了司马师?其实也不难理解,主要就是看谁更可能对自己的皇位造成威胁了。司马

  • 武则天死后武家不得善终,为什么她却可以成为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俗话常说树倒猢狲散,就算是猢狲们自己不想走,也会被砍倒树的人一起清理掉,一个能够支撑起整个家族的人一旦没了,那么也就是预示着这个家族将不复存在。武则天就是如此,当她死了之后,武家人曾经所拥有的一切荣耀,基本上也就荡然无存了,会有其他人其他势力对他们进行清洗。但是,却还是有一个人,后来还是成为了皇后,

  • 芈八子为什么会帮秦国对付楚国?宣太后历史地位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芈八子出生于楚国,后来加入秦国成为秦惠文王之妾。实际上芈八子是战国时期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她以太后身份掌管了秦国政权长达36年时间,期间还灭掉了义渠国,为秦国消除了在西部的隐患。可能有人不理解,芈八子身为楚国人,为什么会选择帮助秦国对付楚国,以当时芈八子在秦国的地位来看,她完完全全已是秦人,所以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