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鲁肃多次劝阻孙权不可降操,就此改变东吴局势

鲁肃多次劝阻孙权不可降操,就此改变东吴局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287 更新时间:2024/3/7 3:41:03

孙权能下决心抗曹,鲁肃当是第一功臣。鲁肃对于东吴的贡献可以说奠定了东吴此后自立的基础,孙权早期一度犹豫是要降曹,还是抗曹。期间鲁肃多次进言称“众人皆可降曹,惟将军不可降曹”,这才让孙权坚定信念。此后鲁肃帮助孙权制定天下大计,并且力挺同刘备形成联盟,赤壁之战吴蜀联军战胜曹操,不仅是破坏了曹操南下的计划,更让天下局面走向三国鼎立之势。

惟将军不可降曹,鲁肃一语惊醒孙权,也揭露出古今三种职场嘴脸。

人心隔肚皮,有人就有江湖。但凡混迹在职场的人,想必对这两句话是深有体会的。而对于人心、人性揭露最为鲜明深刻的,莫过于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

在古典名著《三国演义》里,人称“忠厚长者”的鲁肃,却在无意之中揭露出了古今职场上截然不同的三种嘴脸。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九月,北方暂时获得安定的曹操,举兵南下,陈兵在长江北岸,以号称八十万大军的强大兵力觊觎江东孙吴政权。

当时,刘备新败,以为数不多的残兵败将投靠孙权。虽说是寻求合作,其实以当时的情景看,不过是为寻求庇护找一块遮羞布罢了。而以当时的力量对比论,刘备所寻求庇护的孙吴政权,其实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所以,作为孙吴政权领袖的孙权,当时就势必面临一个非常艰难的决策过程。无论成败,对于江东集团来说,他们即将面临的,乃是一场都是决定命运的战争。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首先占据政治优势;北方基本平定,屯田制开始推行,人口和物质生产开始恢复,经济优势也开始凸显;多次战斗胜利,势如破竹,将士久经沙场、士气旺盛,军事优势也非刘备集团和孙权集团所能比拟。

对于任何一个人,在面对当时的情景时,估计第一反应就是恐惧,进而产生投降的念头。但孙权也有自己的难处,他继承孙坚孙策用命换来的基业,先抛开他是否有北图中原、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单就败坏祖宗基业这个罪名,就会让孙权背负沉重的道德负担。但选择与曹操对抗,又毫无胜算可言。

在这种纠结与踟蹰之中,江东集团围绕孙权,展开了一场异常艰难和精彩的思想斗争。先是群臣讨论,主要集中在政治分析方面,看似主战派和主和派各执一词、势均力敌,但从人心向背的角度讲,以张昭等为首的文臣们主和的基调是占了上风的。

主和的调子占了上风,使得孙权心里更加没底。所以,鲁肃出场了,他主要打的是心理战。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剖析了战、和两派的特性,算是给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孙权的心理恐慌。但这个时候的孙权并未下定与曹操一决雌雄的决心。

其次,就是刘备集团的使者诸葛亮出场了。诸葛亮在面见孙权之前,先是经历了江东文臣群体的诘难,这就是《三国演义》里最为精彩的一场辩论赛“舌战群儒”。从辩论技术分析的角度看,诸葛亮在这场以一对众的比赛中,不论从辩论技巧、辩论气势、临场应变等方面都堪称是完美的。

江东文臣也最终以“无一言回答”“不能对”“默然无语”“语塞”“尽皆失色”等表情或形体语言宣布了诸葛亮的全胜。这段“舌战群儒”的辩论赛,也被后人当作演讲与口才的经典范例进行研究和效仿。但不得不揭示的是,这也仅仅停留在辩论赛的层面。

尽管诸葛亮在这里展示了风采和才华,出尽了风头,但他并未心服口服地说服江东群臣。被“怼”得哑口无言,并不意味着对方就接受了诸葛亮的观点,在思想、意志、情感上与诸葛亮站在了一边。全胜的辩论赛不等于一次成功的外交,言语上的激战极有可能让辩论双方更加坚信自己的观点。

诸葛亮以“激”的方式,让孙权动了怒气、长了豪气、增了勇气,但孙权也绝非仅有匹夫之勇的莽夫,而是一个能够稳掌大局的领袖。在怒气平息之后,他心里的疑惑和担忧并未消除。也就是说,在思想斗争进入到诸葛亮这个阶段以后,孙权的决心依然是摇摆的。直到周瑜出现,以做“算术题”的方式,替孙权算了一大笔“军事账”之后,孙权才算是下定了决心。

孙权东吴集团的这个决策过程,是符合常情常理的。莫要说是决定家国命运的大课题,即便是普通人面对一些重要的人生抉择,也难免会经历迷茫、徘徊和犹豫。而本文重点要说的,是鲁肃与孙权的那次会晤。

朝堂上论调不一,孙权陷入了迷茫犹疑状态。鲁肃觉察到了孙权的为难,就在会议间隙,孙权进入后堂更衣的时候,悄悄尾随孙权。从这个细节看,鲁肃不是一个鲁莽直率的忠厚长者,而是非常谨慎和细心的。他要对孙权说的话,显然是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说的,属于那种贴心的“悄悄话”,所以他刻意创造了一个亲密的“二人世界”。

鲁肃用一句话概括了自己想要表达的全部思想:“众人皆可降曹,惟将军不可降曹。”从孙权在接到曹操战书之后的表现看,投降曹操的想法已经不知道在心头萦绕了多少次了,群臣的争执或许已经让他心中的天平开始向投降倾斜了。鲁肃一句“惟将军不可降曹”,可谓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所以,孙权就对鲁肃的话非常感兴趣,请鲁肃讲明其中的缘故。于是鲁肃就说了,张昭乃至包括鲁肃在内的一众臣子投降了曹操,依然可以做官,饭碗固然丢不了,就连面子上也似乎没有什么说不过去的地方;但孙权这样的一方枭雄投降了,曹操该如何安置他呢?丢了祖上的基业,没有了做“一把手”的乐趣,所有的雄图壮志也就全部成了泡影。

众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鲁肃解释:“众人之意,各自为己”。有着投降心思的人,都是打自己的小算盘,算自己的得失账,根本没有站在江东集团的整体利益或者兴亡大业的角度上评判得失。

张昭是江东文臣首领,在江东地面,张昭、鲁肃等一众文臣基本是一些地方上的名门望族或者世家豪强,拥有一定的社会财富,也是声望比较高的名士。周瑜、黄盖程普等也都是在曹营知名度相当高的武将。倘若这些人头像曹操,爱惜人才的曹操必然会欣喜不已,加以重用。而且从笼络人心的角度说,志在一统天下的曹操也必然不会让这些人失业。不但不会失业,八成会给予他们比在东吴更高的官位和俸禄。

从打个人小算盘的角度看,东吴的臣子投降是一个“旱涝保收的铁杆庄稼”,甚至从中还可能实现人生价值的“上浮”,获得最大化的收益。唯独孙权投降就是一场赔本买卖。以前的荣耀、地位、权力、梦想烟消云散都是小事,以曹操对待政敌的一贯做法看,孙权能否保全自己的性命都得划一个大大的问号。

这就是表面忠厚而内心精明、透彻的鲁肃的智慧,他看透了人心,看透了东吴集团那些满腹经纶、口称道德,每每以高人、名士自居者的嘴脸和龌龊内心。“惟将军不可降曹”的论断,不仅仅是一种揭示,也为孙权在决心下定之后,如何统一人心找到了着力点。孙权最后在朝堂大会上挥剑砍桌角,就是在暗示主张投降的臣子:别打自己的小算盘,谋富贵之前先小心自己的脑袋!

如果细细思量,就会发现鲁肃的这一番话不仅仅是促进了孙刘联军对抗曹操的决策形成,也在无意之间揭示出了职场上的人情人性。

东吴集团其实就是一个大职场,各人的位置不同,扮演的角色不同,利益诉求也就不一致,在面对一些抉择的时候,就极有可能出现各自谋算、各奔前程的情形。孙权、鲁肃、周瑜属于那种有理想、有事业追求的人,自然会时时处处以集体的前途命运为重,将个人荣辱与事业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合力。这类人就是团队里真正意义的精英。

张昭之类在职场中也占相当一部分。他们当然也有才干、有能力,也有一定的声望和影响力。但他们显然缺乏理想或者事业心,至少是那种将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的人。面对困难或危险,这类人首先想到的并不是如何共渡难关,而是如何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甚至于即便团队毁灭,事业失败,对于他们而言不过是换个主子继续吃饭这么一个简单事。而这类人最危险的地方在于,他们很有可能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出卖团队利益。

再有一种就是浑浑噩噩,随波逐流,既没有同心同德的境界,也没有小算盘打得啪啪响的精明。要么只知道低头拉车,从不抬头看路;要么就是东风来了向东风,西风来了向西风,毫无主心骨;还有就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于集团、个人的前途、未来,从不思考,是谓盲流。这类人没有大用但也没有大害,一个团队里也不能没有这样的人。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戚夫人被杀是自己活该?她难道不是受害者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如果只看到了戚夫人的遭遇,一定会特别的同情她,她最后的下场真的是非常惨的,原本也是一代美人,结果最终落到了成为一个人彘的下场。但是有一句话叫做,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戚夫人为何会被吕雉下此毒手,难道吕雉本身为人就狠毒吗?为什么在知道了戚夫人的作为之后,你就会觉得,这其实都是她自己自找的呢?刘邦

  • 单雄信死前为何只喝程咬金的酒?又为何宁死不降唐?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对于古代的将领来说,跟对人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选对了人,建功立业自然有自己的一份,最后还能受封,但是如果跟错了人,只能是成王败寇了。不过却有一条摆在单雄信面前的不一样的路,王世充败了,但是单雄信可以选择投降李世民,但他最终宁死不降,而他的好友在李世民的阵营,想要替他求情却失败,这是为何?而在最终单雄信

  • 徐妙锦为何拒绝当朱棣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皇后”对于古代的女子们来说,可以说是莫大的荣耀,历史上有非常多的皇后,她们大多数出身高贵,但是也少有一些出身低微,凭借自己的努力,还有命运成为皇后的人,不管过程如何,她们都是在往上走的。但是明朝却有一个奇女子,朱棣曾经多次想要立她为皇后,但是都被她拒绝,甚至朱棣还为她空悬后

  • 罗艺为什么要率军反唐?罗艺最后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罗艺是隋末唐初将领,一度称霸一方,后来选择效力唐朝。在《隋唐演义》中的罗艺,实际上是沿用了《隋文遗史》中的写法,罗艺佣兵十万镇守幽州,秦琼还成了他的侄子。不过在历史上,唐太宗即位后罗艺地位堪比三公,但他却主动率军反唐,最后不敌唐军被自己的部下所杀。为什么罗艺要选择叛变李世民呢?李世民称帝后唐朝国力愈

  • 晋景公掉粪坑被淹死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晋景公真的称得上是古代君王当中,死相相当奇葩的一位了,据说他是腹胀上厕所的时候,不小心掉进厕所被淹死了,这恐怕真的是让人难以想象吧,究竟是需要多大的厕所,才能把一个人给淹死?恐怕晋景公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是这样死的吧,很难想象他死前该有多痛苦难受。但是,一国之君掉进厕所去了,居然没有人及时发现并且把他

  • 王平为什么选择弃魏投蜀?他看中刘备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王平是蜀汉后期一员大将,虽然他的名声不如关羽、张飞、赵云等人,但他率军的本领放在蜀国也是数一数二的。不过王平原本是曹操手下的将领,为什么他会弃魏投蜀呢?在一般人看来,没理由会选择离开一个强国,转身加入一个弱国。实际上王平是被刘备的为人深深折服,才会选择投靠他。后来王平跟随诸葛亮南征北战立下无数战功,

  • 羊献容为什么是两朝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大多数的皇后,一生只嫁过皇帝一个人,但是像羊献容这样的两朝皇后却是少有的了,不仅如此,她还被“五废六立”,废立皇后这么大的事情,到了这里却好像家常便饭一样,说说就给废了,又说说就立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羊献容皇后是一个怎样的人,她的两任丈夫又分别是谁呢?为何会有这么多次

  • 秃发皇后真的秃发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秃发皇后,这个称呼一听,恐怕很多人都会以为这是来搞笑的吧。现代人被秃发问题困扰,年纪轻轻就脱发,古代真的有秃发皇后?没错,秃发皇后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她也的确是一位皇后,但是至于为什么叫秃发皇后,因为她本身就是秃发氏,家族中人都是“秃发”。那么今天就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秃发皇

  • 韩信为何活埋自己的母亲?历史上真有这样的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这种事情怎么听都让人难以置信,韩信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即便是真的不忠于刘邦,但是对待当年给自己吃口饭的漂母,都报答了她的恩情,又怎么会对自己的母亲这样残忍?韩信活埋自己的母亲到底是真是假,是有人编造出来的吗?历史上真的有发生过这样匪夷所思的事情吗,如果有的话,那韩信到底是怎么想的,背后有什么原因呢?韩

  • 慕容垂真的被苻坚戴绿帽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知道苻坚囚禁慕容冲的事情,却很少有知道他和慕容垂也有关系吧?慕容垂与慕容冲两人都是慕容部落的人,而且慕容垂还是慕容冲的叔父,也是苻坚的部下,只不过慕容垂给苻坚出的主意都是一些馊主意,渐渐地就导致前秦败落了。而据说慕容垂的妻子和苻坚也有关系,苻坚真的给慕容垂戴了绿帽子了吗?苻坚对慕容垂非常好,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