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和蒲姓有什么恩怨?朱元璋为何要限制蒲氏?

朱元璋和蒲姓有什么恩怨?朱元璋为何要限制蒲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691 更新时间:2024/1/20 23:00:43

据说朱元璋称帝以后,曾下令限制蒲姓人当官,似乎朱元璋对蒲姓人士有着别样的偏见,他们之间到底有何恩怨呢?最后蒲氏更是被逼的生存都成了问题,因此纷纷改姓,这才逃过一劫。这一切都要从一位名叫蒲寿庚的人说起,蒲寿庚是南宋末年人士,曾是泉州一带的风云人物,拥有庞大的财力,还有一支私人部队。下面就为大家讲讲这段历史,看看蒲寿庚后人究竟是如何得罪了朱元璋。

《闽书》《宋元通鉴》等史料都提到,明太祖朱元璋曾下令:“禁蒲姓者不得读书入仕。”可见,朱元璋对这个“蒲姓”是很痛恨的。

那么,是什么原因,朱元璋要对“蒲姓”做出这样的限制呢?

这件事,要说到南宋末年的蒲寿庚。

蒲寿庚的先祖非汉人,而是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

南宋初年,蒲寿庚的先世徙居广州,因总理蕃客贸易,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富商。宋代学者郑思肖在《心史》中说,蒲家“富甲两广”,其居所“宏丽奇伟,益张而大,富盛甲一时”。

南宋末年,当时的福建泉州对外贸易已达鼎盛,基本取代了广州的地位。蒲氏一族,便举家迁往泉州。《闽书》中记载:“至寿庚父开宗,徙于泉,宋末,西域人蒲寿成与弟寿庚,以互市至。”

移居泉州后,蒲家亦官亦商,蒲寿庚担任了福建和广东的招抚使兼泉州市舶提举,负责管理泉州市舶司和海外贸易。家族主要经营香料生意,迎来了蒲家的鼎盛时期。

蒲寿庚在泉州港口建了一座“望云楼”,用来监督出入泉州港的贸易商船。通过对这些船舶的监管,蒲寿庚可以收取关税,办理出入港口的签证,控制和操纵海上的贸易。由此可见,当时的蒲寿庚,有多么强大的商业实力。如果没有巨量的船舶和经济做基础,他是建不起这样的“望云楼”的。

南宋时期,泉州一带海寇猖獗。蒲寿庚和兄长蒲寿宬一起组织私人武装,帮助官兵数次击退海寇。宋理宗淳佑十年,蒲寿庚兄弟俩因平海寇有功,被授予福建安抚沿海都置制使一职。景炎年间,又任闽广招抚使,兼领泉州提举市舶司,因此有“提举泉州舶司,擅番舶利者三十年”之说。

这30年间,蒲寿庚成为了富甲泉州的大海商,“以善贾往来海上,致产巨万,家僮数千”。加上手中有显赫的权利,蒲寿庚成为泉州一带呼风唤雨的人物。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宋元之战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南宋在元军疾风暴雨的攻击下,颓势尽显。1276年3月,元军攻占临安,南宋事实上已经灭亡。张世杰陆秀夫等人,奉小皇帝赵昰为帝,在福州另立朝廷,意图凭借辽阔的海域,和元军周旋到底。

盘踞泉州的蒲寿庚,因此成为宋元争相拉拢的对象。1276年2月,元军统帅伯颜派遣特使招降蒲寿庚,蒲寿庚不置可否。同年5月,宋端宗赵昰封蒲寿庚为福建广东招抚使,并总统海舶,也想把蒲寿庚控制在手里。

此时的蒲寿庚也很纠结,如果帮助苟延残喘的南宋,一旦元军占据泉州,自己将一无所有,财富和地位都将化为乌有。如果降元,作为大宋子民,必将成为叛国罪人,背负万世骂名,并罪及子孙。于是,他决定再行观望。

1276年11月,南宋孤臣陆秀夫、张世杰等人带着赵昰乘船退到泉州,蒲寿庚前往觐见。看到落魄的皇帝,蒲寿庚主动提出恭迎赵昰入泉州城驻跸。但张世杰似乎看出了蒲寿庚“心有异志”,没有答应。

此时,有人向张世杰提出扣留蒲寿庚的建议,以免他投靠元军,同时还可以控制蒲寿庚的所有海船。但“世杰不听,纵之归”。后来,因发现所需船只严重不足,于是张世杰下令“掠蒲氏海船二千艘,没其货物”。

船舶和商货是蒲寿庚的命根子,没有了船舶,蒲寿庚的商业帝国就会彻底坍塌。张世杰的这一行径,彻底激怒了蒲寿庚,也让他下定决心叛宋降元。

于是,蒲寿庚下令手下人,杀害了在泉州的宋朝宗室、朝廷大员及宋军人员。《宋史》载:“寿庚乃怒杀诸宗室及士大夫与淮兵之在泉者。”

至于蒲寿庚在一怒之下究竟杀了多少人,《宋史》中没有明确的记载,而其他的史料所记载的差距也很大。

郑思肖在《心史》里说:“尽杀南外宗子数万人。”《永春云台赵氏族谱》认为杀五千余人。赵氏《南外天源族谱》记载的数目是三千人。

据后来考证,此次蒲寿庚杀害的人数应该在3000人左右。但不管人数多少,蒲寿庚都改写了一个历史,开创了地方官员对朝廷宗室大屠杀的先河。

降元后的蒲寿庚,受到了忽必烈的重用,被授予昭勇大将军、闽广都督兵马招讨使兼提举福建广东市舶,并最终官至泉州分省平章政事。

不过,历史总是天道轮回,在蒲寿庚去世数十年后,蒲氏后人和元庭争夺利益,招致巨大浩劫,“发蒲贼诸冢,得诸宝货无计。凡蒲尸皆,面西方。悉令具五刑而诛之,弃其胾于猪槽中。”这些惩罚都是对信奉伊斯兰教的蒲氏一族最大的羞辱。

等到朱元璋建立大明后,“太祖皇帝禁泉洲蒲寿庚之子孙,不得齿于任,盖治其先世导元倾宋之罪,故终夷之也”。蒲氏后人为了生存,不得不纷纷改姓,有的改姓吴,有的改姓卜,甚至还有人改姓为黄等。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面对这七大重要转折点刘备如何选择?竟助他成就一生霸业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想要成就一番事业,首先要做出对的选择,不然努力都有可能是盲目无效的。而刘备就用自己的亲生经历告诉世人,面对人生至关重要的转折点,选择了正确的路是有多么重要。刘备一介布衣,又没有任何后台,最后竟然能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政权,同曹魏、东吴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对于刘备来说已经算是个奇迹。下面就为大家分析下刘备一

  • 孙权远小于曹操、刘备却能和他们分庭抗礼,孙权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整个三国时期一共出现了11位皇帝,其中魏国5位,蜀国2位,吴国4位。孙权称帝的时间远高于曹丕、刘备,而且他还是当时最长寿的皇帝,一共活到了七十岁。孙权的年纪要比曹操、刘备小很多,但他却能做到和他们分庭抗礼,可见孙权是一位能力非常出众的人物。只是人们在谈论三国的时候,往往会把重点放在曹魏以及蜀汉身上,

  • 秦孝文王嬴柱当了几天秦国国君?嬴柱为何早亡?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秦孝文王嬴柱是秦国在位时间最短的国君,即位仅仅三天便去世了。很多人询问嬴柱早亡的原因,这在历史上并无明确记载。不过嬴柱即位时已经52岁,在战国时期已经算高龄人士,只能说他的父亲秦昭襄王在位时间太长,生他生的太早,把自己儿子都熬白了头。其实嬴柱也有吞并六国的壮志,只可惜没能如愿,好在他的后代都非常努力

  • 赵佗为什么不救秦国,而是选择建立南越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在古代历史上,成为皇帝的方式无非这几种,要么像刘邦和朱元璋一样成为开国皇帝,要么是继承自己父亲的皇位,比如汉武帝刘彻和唐太宗李世民,要么就像王莽和李自成一样造反成为皇帝。可是今天要说的这个人,他成为皇帝的方式就很奇葩了,用生命来熬,如果当时不能称帝,他就等待时机,等到当时的皇帝都死完了,那他就可以成

  • 清朝的皇帝上朝的时候说的是汉语还是满语?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将可以在那些清宫剧当中看待皇帝上朝时的画面或是大臣启奏等一些情节。我们在影视剧中所听到的都是使用汉语进行交流,那么在历史上,作为统治者的清朝皇帝,他们在上朝的时候与满汉大臣都会有交流,那么他们使用的是什么语言呢?是汉语还是满语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众所周知,清朝政治体系主要是由满汉两族构成

  • 南阳公主是杨广的女儿吗?南阳公主结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南阳公主是隋炀帝杨广长女,她13岁便嫁给了宇文士及,生下宇文禅师。根据史书上的记载,南阳公主不仅长相出众,而且颇具才气,杨广也十分喜爱自己的长女,经常会带他去外地巡游。不过后来宇文家族弑杀杨广,宇文士及还抛妻弃子投奔了唐朝,这也让南阳公主感到无比失望,此后还立下报仇之志,令众人肃敬。下面就为大家介绍

  • 陈宫骂曹操无耻,为什么曹操还感激他?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被人骂了之后,相信很多人心里都不会好受吧,尤其是那种骂人的时候喜欢揭短的人,更是令人生厌,很多人可能会忍不住想要反击,来来往往的就成了骂战了。但是历史上有一个人却做到了很多人都做不到的,当年陈宫大骂曹操无耻,曹操不仅不生气,反而还特别的感激他,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历史上对他评价不一

  • 纪晓岚为什想销毁山海经?里面有什么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山海经》绝对称得上是一本奇书,这本书中出现过的很多奇奇怪怪的国家、人群、怪兽,都为后来的各种小说创作,现代的游戏、动漫怪物设定,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可以说后世很多的神魔、玄幻类型的作品里面,都有《山海经》的影子。然而清朝时期,纪晓岚却想要销毁这本书,据说是因为他在里面发现了一些秘密,究竟是什么秘密呢

  • 宋慈怎么死的?断案无数自己却死因不明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让宋慈这个名字出名的,还是多年前的那一部《大宋提刑官》,里面演绎的宋慈是一个嫉恶如仇,尽管知道官场黑暗但是自己坚决不愿同流合污,为民断案洗刷冤屈,并且写下了法医著作《洗冤录》。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这样一个清明廉正的好官,竟然最后自己却死因不明,他帮助别人查清案件真相,可自己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

  • 汉初三杰谁的功劳最大?是萧何还是张良?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汉初三杰可以说都是功不可没,毕竟汉朝的建立也不是一个人就能够完成的,而在刘邦看来,萧何、韩信、张良这三个人当中,功劳最大的是萧何,因为当刘邦在前线打仗的时候,萧何总是能够很好的帮助他稳定后方,提供粮草等。不过对于谁的功劳最大,这一点也有人有不同的看法,比如对于谋圣张良,就有人认为是他的功劳才最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