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初三杰谁的功劳最大?是萧何还是张良?

汉初三杰谁的功劳最大?是萧何还是张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641 更新时间:2024/2/2 12:24:26

汉初三杰可以说都是功不可没,毕竟汉朝的建立也不是一个人就能够完成的,而在刘邦看来,萧何韩信、张良这三个人当中,功劳最大的是萧何,因为当刘邦在前线打仗的时候,萧何总是能够很好的帮助他稳定后方,提供粮草等。不过对于谁的功劳最大,这一点也有人有不同的看法,比如对于谋圣张良,就有人认为是他的功劳才最大。

张良是谁?相信大多人绝不陌生,身为被汉高祖夸赞的“汉初三杰”之一,他的身上自然是有着很多闪光点和故事的,有言称他“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真是这样吗?

张良,祖籍韩国,也是一个大家公子了,先辈们在韩国十分有影响力,祖父是三朝宰相,父亲也是连任两朝宰相。按理来说,他原本也可以子承父业,当一代名相,可惜的是,到了张良这一辈,韩国势微衰败了,最终,灭于秦国之手。

至此国破家亡之际,张良也并没有嗟叹人生的不公,而是努力成为了一代名臣,流芳千古。说起他的成才,还有一段奇遇:相传,他在一次偶然中碰到了隐居的黄石公,黄石公很欣赏他高尚的品行,于是,传授他著名的《太公兵法》。

张良本人也很善于把握机会,之后,他日夜研习兵道化为己用,可以说,后期的他算是一个文武全才了。但是,再好的人才,也得遇到伯乐赏识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张良寻的是谁?可以说,他的眼光是极好的了,他寻的是是汉朝的开创者——刘邦。

刘邦的传奇自不用多说,那么,与他一同打江山的张良,在他的传奇故事里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刘邦与项羽之争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争关中”,楚怀王曾下令说,谁能先一步进入关中,谁就可以在那里称王。刘邦在颍川之战胜利后,马不停蹄地与张良会师,然后,拿下了宛城,随后,就抢先一步进入到了咸阳。

人无完人,刘邦这个人虽然在知人善用上确实很有一把刷子,但是,他也有缺点,那就是:贪财好色。一进入秦宫就被宫内的繁华迷了眼,面对海量的财宝跟美女,当即就想在此常住,连樊哙的劝阻也不听了。在此紧要时刻,张良出马了。

张良说道:“秦朝是怎么灭亡的?正是因其荒淫无度,沛公您才有机会出现在这里的啊!如今,您才刚入秦宫就想着安于享受,是要走秦王的老路吗?”刘邦这才醒悟过来,在张良的建议下,刘邦下令安抚百姓,军队戒骄戒躁,以此赢得民心。

一边是欢天喜地,一边则是火怒三丈,项羽刚来到函谷关下,就遭到了刘邦阻挡。函谷关城门紧闭,为的就是阻挡项羽入关的步伐,又听闻刘邦已经进了秦宫,项羽怎能不气,当即决定与其开战。刘邦虽是抢占了先机,但毕竟,有倒巧的因素在里面。

所以,若论正面刚,他是刚不过项羽的。

这时,我们的张良又发挥了他的作用——张良与项伯的私交。张良与项羽那边的项伯私交甚好,在鸿门宴开始前,就不断提醒张良让他赶紧逃跑。但张良十分忠心,并没有独自避难而是选择与刘邦一同面对。在张良与刘邦的一同努力下,项伯甚至同意了在项羽面前为刘邦求情。

在惊险无比、杀机重重的鸿门宴中,张良更是把其大智大勇发挥到了极致:

为刘邦分析项羽的性格,以求能找出应对之策;宴会中危急时刻,张良及时派樊哙这种项羽喜欢的“性情中人”吸引项羽注意力,从而打断范增的杀机;最后,趁项羽举棋不定时及时让刘邦“尿遁”,自己则留下来处理后事,最终,成功帮助刘邦躲过一劫。

杀刘邦的良机既然已经错失,又面对刘邦的示弱,项羽也就顺坡而下,自立“西楚霸王”,将刘邦分至巴蜀之地,是为“汉中王”。那时的巴蜀可不是现在的“天府之国”,反而是十分荒凉的偏僻之地,对此,刘邦自然是不满的。

彼时危机尚未根除,张良等人及时劝阻了刘邦,但是,他们也没有放弃掉利益,通过贿赂项伯吹耳边风刘邦又获得了汉中的封地。李白曾在《蜀道难》中感叹过,蜀地向外的通道黄鹤和猿都难以通过,可见,其道路之险阻。

刘邦在前去封地的路上,张良又献策让其通过后就将栈道烧毁,以此,表示汉军再无东顾的念头,麻痹项羽,同时,又能防止后路敌人的袭击,以达到休养生息的目的。刘邦就这样在蜀地慢慢地发展自己的势力,甚至,暗中定三秦,终是达到了可与项羽一战的程度。

公元205年,项羽攻打田荣时,刘邦率兵趁机攻占了楚国都城彭城。可惜,好景不长,刘邦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未能及时部署好,彭城不仅被项羽抢了回去了,自己的军队还暴露在了项羽的视野之下,不久,汉军被迫逃往下邑一带。

局势一时间十分紧张,刘邦十分无奈,赶紧去找张良寻求法子,张良给他提出了三点:

首先、九江王黥布虽为楚将却已心生异心,彭城之战中更是故意不支援项羽,可以拉拢。

其次、彭越也因未收到分封而对项羽不满。

最后、汉军中只有韩信能独当一面。

刘邦听从了张良的意见,拉拢这三人组成了联盟,过程中虽有些许差错,但是,最终还是拿下了江山。而项羽,一代西楚霸王、铁血男儿也最终因自己的优柔寡断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落得个乌江自刎的结局。

刘邦既已登大殿,为其出谋划策的张良难道就没有了展露才智的机会了?错矣!

在群臣都对刘邦想废太子立戚夫人的孩子为太子之事束手无策之时,张良先是推脱,之后,说出了让吕雉请出“商山四皓”出山的妙计。刘邦见自己都请不到的人太子居然请到了,于是,觉得太子羽翼已丰,所以,也就不再提废太子一事了。

张良看似对帝王的继承人毫不插手,实际上,他却是最大功臣,这也是他为人的智慧之处:“不做出头事,不引帝王疑,不抢头等功”,这样做总归是没错的。《史记》、《汉书》对张良帮助萧何筹谋划策多不记载,但亦无妨张良后期的功绩。

话说,晚年的张良似乎看透了人世浮沉,于是,他选择归隐山林。相传,他与赤松子一起修道,还开设了“伐桂书院”来教授孩子们读书,也算是得到了一个善终。关于他的传奇故事,至今,仍不断流传着······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刘裕如何使用却月阵两千步兵打败三万骑兵?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我国古代出现过非常多的阵法,虽然在现代人看来,阵法似乎都是神乎其神的,只有像诸葛亮、张良等等这种天纵奇才才使用得出来,但其实在古代,阵法也算是比较多见的,毕竟战争非常多,而阵法如果研究出来了,便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何乐不为?历史上就有刘裕利用却月阵,以两千步兵击败三万起兵的事迹,这个却月阵又是什

  • 袁术地盘不大为何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袁术在汉末三国时期,也是一个很有名的人物,而袁术还是当时第一个敢站出来称帝的人,只不过,那个时候的袁术其实也不算特别厉害,地盘也不大,但即便是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袁术还是敢称帝呢?只因为他盲目自信,还是因为手里有传国玉玺?袁术敢称帝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到底是不是盲目的自信呢?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三国乱世

  • 唐朝军队有多强?唐朝军队编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唐朝不仅是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十分强盛,军事力量也是大唐立足的根本之一,在当时亚洲就是无敌般的存在。很多人好奇唐朝军队究竟有多强,这次就为大家简单讲讲这个问题。在唐朝早期,主要是以府兵为主,后期则是神策六军、藩镇兵变成了主体,同时还有禁军、兵募、边防军和团结兵。不过后期的兵权几乎都是由太监把持,而藩镇

  • 刘秀评价为什么高于刘邦?就凭这点刘秀已经远胜刘邦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刘秀是东汉开国皇帝,虽然他的功绩不如刘邦,但后人对他某方面的评价是要高于刘邦的,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论开国难度,刘秀肯定没办法跟刘邦比,但刘秀对待功臣的态度和方式也是刘邦不能相比的,这也是后人对他们评价高低很重要的一点。刘邦称帝后疑心是一天比一天重,身边的功臣几乎全被猜忌过,而刘秀就能接纳这些陪同他一

  • 蔺相如和廉颇真实关系如何?蔺相如最后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完璧归赵和负荆请罪这两个成语大家应该都十分熟悉,这两个成语背后的典故都有着同一个主人公,这个人就是蔺相如。蔺相如是战国时期赵国上卿,也是著名的外交家。他曾和廉颇发生一些隔阂,但蔺相如为了保住大局,其善自谦抑的精神感动了廉颇,最后廉颇身披荆棘前来道歉,两人就此成为刎颈之交。那在历史上蔺相如和廉颇之间的

  • 曹操败走华容道下一句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曹操败走华容道很多人都知道,赤壁之战之后,曹操大军溃败不得不撤退,但是却遇到了关羽被派来拦截他,幸亏关羽念着曾经曹操对他的恩情,没有杀了曹操,而是最终放走了他,这才让曹操捡回一条命。只是诸葛亮明知关羽和曹操的关系,为什么还要派关羽去拦截?曹操败走华容道的下一句歇后语又是什么?曹操败走华容道(歇后语)

  • 郑庄公是一个怎样的人?郑庄公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郑庄公是周代郑国第三位国君,他即位后先是平定了弟弟共叔段的叛乱,然后带领郑国发展经济、农商,使得郑国一度成为各个诸侯国中的小霸王。实际上在郑武公立储时,武姜希望能立小儿子共叔段,但郑武公还是决定立长,武姜对大儿子郑庄公并不算好,他担心郑庄公会因此报复,所以决定发动叛乱。只不过叛乱以失败告终,郑庄公和

  • 秦武王真的举鼎被砸死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秦朝历史上,自从秦孝公商鞅变法开始,一直到秦始皇,中间几乎就没有过一位昏君,这也是秦国最终能够获得胜利统一全国的重要原因,不过在这其中还是有一位奇葩的秦国国君,这就是秦武王。秦武王好武,爱好举鼎,可是最终却被鼎给砸死了,这一生过的也是让人过目难忘了。当时秦武王举鼎到底有多重?他真的是被鼎砸死的吗?秦

  • 郑旦比西施还美为什么没人知道她?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西施一直都被认为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所以相貌上面,西施自然应该算是顶尖级别的,少有人能比,但其实,就在与西施一同前往吴国王宫的人中,却有一个比西施还要更美的女子郑旦,可是为什么后世只知道西施却不知道郑旦了呢?郑旦和西施当年,有没有与夫差有过孩子,为何那么多美女总是没有后代呢?西施作为四大美女之首,美

  • 窦太后为什么让汉景帝传位刘武?汉朝历史差点被改写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汉景帝是汉朝第六位皇帝,在位一共16年。汉景帝一共有14个儿子,但立储一事起先并不顺利,加上窦太后又希望汉景帝把皇位传给他的弟弟刘武,这件事差点改变了汉朝的历史。窦太后一直很宠爱刘武,而刘武又立有大功,受封于大国,共有四十余城。窦太后这样做明显是想照顾自己的爱子,但朝中百官一直劝阻汉景帝别这样做,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