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丕的文采在三曹中如何?

曹丕的文采在三曹中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045 更新时间:2024/1/15 11:59:29

三曹,是在文学史上的一种叫法,指的是汉末三国时期,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他们作为当时的风云人物,不仅在政治上叱咤风云,在文坛更是举足轻重,后世将他们三人合并在一起合称为三曹,但是现代人的眼中,似乎曹植和曹操的文章诗作更加广为人知一些,至于曹丕就没有那么好了,这是为何?曹丕的文采在三曹里面是垫底的吗?

曹丕作为一位政治家乏善可陈,唯一值得提及的是由他完成了其父曹操篡汉自立的夙愿,逼迫汉献帝“持节奉玺绶禅位”,改元黄初,建立魏政权;曹丕在位六年,大的建树几乎没有。相反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却无比耀眼,掩没了其帝王的光彩。这也正符合了这位曹公子的心思,纵观曹丕一生的言论和追求,他坚定地认为,只有文字才能使人千古留名,对于帝王的差事,勉为其难应付一场而已。

曹丕自幼即喜爱文学,虽然史籍称其“文武兼备”,此类文字纯属是给帝王涂脂抹粉的虚妄之词;所谓的“善骑射、好击剑”,非少年时的顽皮举动就是吟咏之余的雅兴所为。真正青少年时代的曹丕,钟情的是读书写作。“年八岁,能属文,有逸才,遂博贯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八岁时就能赋诗作文,显现出超长的文学天赋;同时酷爱读书,经史子集无不通晓。

曹操打败袁绍以后,定都邺城(今河北临漳),营建了自己的政治文化中心。曹丕的青年时代基本上是在邺城度过的,而其邺城生活的主要内容,就是倡导、组织、参与并亲手推动了“彬彬之盛、大备于时”的邺下文人集团。在战火尚未熄灭、三国交战正酣的时代背景下,“建安文学”以其独树一帜而占据中国文学史之一席之地,除了曹操与曹植,首功当推对文学有着极其浓厚兴趣的曹丕。邺下文人集团的核心是曹丕,正是在他的号召和引领下,兴起了一段中国历史上文化事业的高潮,参与人数有百人之多,规模空前;汇聚了文坛精华,当时全国一流的诗文大家悉集于此;佳作名篇层出不穷,短短十余年间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不断涌现;产生了“三曹”“七子”等代表性人物,“建安风骨”成为后世文学的典范。而这一切都要首先归功于喜爱文学又具备特殊政治身份的曹丕。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太子曹丕接过了父亲留下的政治重担,角色的转换并没有使之放弃文学的梦想,其中有一件事足以再次验证曹丕对“文名”的痴情,完成“禅让”大殿,接过汉献帝的国玺登基建魏后,曹丕给父皇曹操的尊号是“武皇帝”,而把“文帝”之名预留给了自己。

从个人文学才华与成就上来看,曹丕诗、赋、文皆能,甚至还曾涉足小说的创作,堪称是文学创作上的通才。《魏志》记载:“初,帝(曹丕)好文学,以著述为务,自所勒成垂百篇。”显见其好于文字也长于著述。曹丕的诗歌多表现其贵公子的游宴驰鹜生活,他的辞赋有二十六篇之多,既叙写军国大事也抒发个人情怀,像《述征赋》、《感物赋》、《寡妇赋》等。诗赋之外,最能体现曹丕文学思辨才华的,是他的文,传之今天仍耐人寻味的代表作有《与吴质书》、《答繁钦书》与著名的《典论》。

《典论》的写作初衷就是为了立言留名的目的,是直接表现曹丕人生价值观的一篇自白文字。他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可以看出,曹丕之所以深信文章才能使人真正不朽,是因为真正完美的精神产品无须史家吹捧,不用他人假托张扬,人们自会争相阅读万代传诵。另一方面是他看到了“立言”的纯个体精神劳作的特性,可以摆脱繁琐的俗务,不依赖他人而独立创造。这无疑告诉人们,文学创作的成本很低,关键在于自身的刻苦钻研、深入思考和不懈努力。

像历史上许多杰出人物一样,曹丕也渴望永垂不朽,有的人专注于杀伐建功,有的人以奇巧术数留名,极少数得天独厚者则凭借王霸之业期图千古流芳。曹丕是幸运儿,他得父荫已经占据了一条,但他却并不看重帝王的尊荣,独独倾心于文字词章。出于对不朽的向往,曹丕十分歆慕那些以著作传世的人物,孔孟司马迁都是他心中的偶像。他是这样看待生命价值的:“生有七尺之形,死唯一棺之土,唯立德扬名,可以不朽,其次莫如著篇籍。”这里的“立德”,同样是道德文化上的建树,与著作异曲同工。每见当代文坛才子的一篇佳作,曹丕难掩其羡慕之情,他评价徐干的《中论》:“著《中论》二十余篇,成一家之言,辞义典雅,足传后世,此子为不朽矣!”

曹丕固然在治理江山上未见其雄才大略,但他活出了自己的个性,没有不思进取地躺在父辈提供的安乐窝里虚度时光,而是另辟蹊径,找到了生命价值长存的另一方天地。对于一个钟鸣鼎食的帝王之子,这应当说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武则天要想以周代唐,那她死后该由谁继承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武则天称帝以后改国号为周,等于是开启了一个新的朝代。不过武则天要是决心以周代唐,她还有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不好解决,那就是她死后应该把皇位传给谁。武则天的儿子都姓李,如果让他们继承肯定又会回到李唐时期,这件事让武则天犯了难。武则天残害太子,是为了给自己称帝铺路,但武家想要成为李唐新的主人却并非易事。那武

  • 孙尚香回到东吴后真的又嫁人了吗?她嫁给谁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孙尚香虽然被嫁给了刘备,但是毕竟两人年龄相差太过悬殊,而且还是政治联姻,其实两人之间的关系远远没有传说中那么好,甚至可以说是仇人一样,孙尚香也没有一直都跟着刘备,她后来又回到了江东。据说孙尚香之后又嫁给了别人,这是真的吗?那孙尚香是嫁给谁了,还是说这本身就是一个谣言?孙尚香嫁于刘备时年仅20岁左右,

  • 清朝最后一位太监是谁?他道出了婉容皇后悲惨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太监,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在不少的历史书籍或是影视作品中经常能够看到。太监是封建王朝统治时期一个非常具有标志性的人物。在那个封建制度非常兴盛的时代,太监们的生活自然是要比平民老百姓要强上许多。不过随着最后的封建王朝清朝的灭亡,封建制度也开始瓦解了,于是太监这种人物也开始慢慢的退出了历史舞台。那么

  • 曲沃武公如何击败大宗,吞并晋国完成逆袭?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晋国和曲沃之间,曾有一段长达67年的内乱。但最终小宗桓庄之族击败了大宗六代,曲沃武公击杀晋侯缗,就此吞并晋国,完成了晋国的统一。曲沃武公继位后结束了这场内乱,并且推行了多项富民强兵政策,使得晋国国力蒸蒸日上。可能很多朋友还不太了解“曲沃代翼”这段历史,小宗能对大宗完成逆袭实属

  • 慕容熙究竟对符皇后是真爱吗死了都要爱?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的皇室中人,大部分都更在意权力,所以很少有真情,因此很多人都对历史上那些真情实意一心一意的皇帝非常有好感。只不过,你是否知道后燕昭文帝慕容熙?他虽然不是只有一个后妃,但是却对符皇后可以说是极其宠爱的,可是有些事情做出来却让人不知道该感叹是真爱,还是心理问题了,究竟是怎么回事?历史上的皇帝奇葩很

  • 上官小妹为何6岁就当皇后?15岁成太后最终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古代女子十三四岁嫁人其实都是很常见的,这在现代看来其实还只是一个未成年的年纪,但是在古代却已经适婚了,然而历史上还有不少比这些更小的,比如刘弗陵的上官皇后,当皇后的时候才只有六岁,很明显又是一个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后来十五岁就成了太后,只不过这些对她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她悲惨的人生最终又是怎么结束的呢

  • 李陵容是黑人皇后吗?李陵容如何从宫女变成太后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李陵容是简文帝司马昱的妃子,孝武帝司马曜的母亲。不过据说李陵容长的不怎么好看,还有称她是东晋的“黑人皇后”,李陵容究竟长什么样我们已经无从考究了。不过李陵容一生经历还是挺传奇的,她从一位普通的宫女,慢慢成为皇帝的妃子、太后、太皇太后,李陵容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或许这便

  • 赵元佐为什么疯了?他究竟是不是装疯?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赵元佐是宋太宗赵光义长子,从小十分受到太宗喜爱。据说赵元佐幼时聪警,而且擅长骑射,曾跟随太宗征战北方。赵元佐理所应当成为太子,但他却在赵廷美死后突然变的疯疯癫癫精神也越来越不正常,这让太宗十分担心。只不过关于赵元佐发疯的原因至今也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有人推测赵元佐可能是故意装疯,那他这样做的目的到底

  • 田氏代齐后齐国国君人才辈出,为何还是不敌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田氏代齐算是给齐国内部来了一场大换血,周安王册封田和为齐侯,此后田氏正式取代吕氏成为齐国国君。田氏也出了几位明君,使得齐国国力逐渐强盛,但就算如此齐国最后还是没办法阻止秦国的野心,最终败在了秦军手上。齐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要比秦国强大,为何还是会败给秦国呢?实际上齐国内部有着不小的矛盾,对外策略也出

  • 李世民姑姑是谁?一生历经八位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李世民家族和独孤氏、宇文氏关系都挺复杂。在李世民父亲这一边,独孤氏是他的祖母,李昞是他祖父;母亲这边宇文氏是他的外祖母,窦毅是他外祖父。李世民的兄弟姐妹全部加起来超过40人。而李世民还有一位姑姑,颇具传奇意味,一生经历了八位皇帝,她的名号也是不停在被加封,那李世民的姑姑究竟是谁呢?这次就为大家讲讲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