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演义为什么有很多和“三”有关的典故?三而一成的叙事艺术是怎样的?

三国演义为什么有很多和“三”有关的典故?三而一成的叙事艺术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061 更新时间:2024/1/17 5:20:39

读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应该也发现了,这本书中很多典故故事都和“三”这个数字有关,例如三顾茅庐、三让徐州、三气周瑜,为什么罗贯中这么喜欢把这些故事和“三”联系起来呢?实际上这还跟“三而一成”的叙事艺术有关,其实在其他名著的身上也能看到类似的东西。这次就为大家讲讲“三”在《三国演义》到底是有多重要,这种表现手段已经形成一种文化,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演义》拥有着无数引人入胜的精彩情节,然而让读者记忆最为深刻的情节则必然是那些带有数字结构的情节,尤其是与数字“三”及其倍数相关的情节,如“陶谦三让徐州”、“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三气周瑜”、“刘琦三次求计”、“蜀汉三迎张松”、“曹操三笑华容道”、“六出岐山”、“九伐中原”等等。这些情节中的“三”或其倍数或是在回目中明显标注,或只是以一种潜在的方式出现。不管以何种方式出现,它们设计与运用都与数字“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

“三”与《三国演义》的“三复”

《周易》一书是儒家试着用“数”来解释世界万物的集中表现,它揲蓍求数,因数设卦,依卦观象,据象系辞,“数”为六十四卦的基础。在《周易》中,六十四卦的基础则是八卦,八卦是乾坤两卦所代表的天地间不停地相与鼓动变化的八种基本物象,取奇画为阳,取偶画为阴,三画成列为一基本卦。三画的取义为:上一画为天,中一画为人,下一画为地,即三画卦代表天、地、人三才,如《易干》孔颖达《正义》中“必三画以象三才,写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之象,乃谓之卦也”,所以,八卦的基本原理乃是合天、地、人“三才”来包罗世间万象。

具体来说,天地的作用在“化”与“育”,而人的作用在于“赞”,三者相互为用整合万物,具有有限孕育无限,总括一切的哲学意义。数字“三”的这种带有神秘性的哲学含义更是渗入到古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对古人的生活方式与习俗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其主要是通过礼数有度来实现的,如《礼记曲礼上》:“卜筑不过三”,孔颖达疏:“卜逛不过三者,王肃云:';礼以三为成也,上旬,中旬,下旬,三卜篮不吉,则不举';”。

不仅上古的占卜法以“三”为卜筑求吉的限度,“礼以三为成也”也是“三”为极限的体现,这些“三”实质是易卦中“三才”的“三”的演化。在现实生活中,“礼以三为成”就是一件事重复作了不多不少正好三次,客观上则成就了“事不过三”的民间习俗,《左传》中曹判论战所言:“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则是“事不过三”的一个显例。

当“事不过三”投射到小说中,则成就了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一种模式,即“三复情节”。最早的“三复情节”可以追溯到《史记》、《论语》等书中所记载的“泰伯三让天下与他人”的古传;等到汉晋以降,一些杂史小说中已或明或暗地运用“三复情节”,如葛洪《神仙传》中《左慈》篇,仙人左慈三次戏弄曹操的故事已基本符合“三复情节”的标准;至唐代后,“三复情节”则开始在小说中被自觉的套用,唐人牛僧孺《玄怪录》中《杜子春》篇,杜子春三次接受老人的馈赠并言:“独此叟三给我”,借主人公之语突出了“三复”的特点;再到《三国演义》则“将';三复情节的艺术发挥到淋漓尽致,并引起后世作家的竞相模仿,造成了明清小说突出的三复情节';现象”。

《三国演义》中的“三复情节”

“三复情节”,以一个回目或前后跨两个回目,且回目中明确用“三”字标注,用来铺写事件或是塑造人物,其中最典型的是下面三个例子:

陶恭祖三让徐州(11——12回)

刘玄德三顾茅庐(31回)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39回)

在《三国演义》中第一次出现“三复情节”是在第十二回“陶恭祖三让徐州”徐州太守陶谦欲结交曹操,迎接其父曹嵩一家老小,并派张一路护送。不料,原为黄巾余党的张阊因钱财起歹念砍杀了曹嵩全家,曹操为父报仇而欲洗荡徐州。陶谦不敌,刘备助其解困之后,陶谦因感其德而几次欲让位于刘玄德不成。直至陶谦将死,刘备方领徐州事,前后共计三次。

《三国志蜀书先主备》中陶谦是有意将徐州让与刘玄德,但也是临终所托,最多一次而已。然而,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却是在陶恭祖三番让位后方,以及在众将的劝说与百姓的相求之下作了徐州牧。本只是史料上记载的一次相让却被罗贯中改编为不多不少刚好三次的典型“三复情节”,这应与上文所述的“三”这个数字在古代有着“礼以三而成”的礼数制度有关。

在《周礼》中有众多的“三请三进”、“三揖三辞”、“三请三进”、“三献”、三续”等语,正是如此,罗贯中挪用了数字“三”的特殊含义虚构了三让的礼数来衬托刘备的仁德。

刘备的仁德之处还在于求贤若渴,为得卧龙而屈尊三顾草庐。然而,在《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对此情节只用一句描述:“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简单明了。可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却将这一句话进行了大幅度的扩充,其内容占据了小说大半个回合。

在小说中,刘、关、张三人前后在三个季节(第一次是在深秋季节,第二次是在寒冬腊月,第三次是初春时节)三次去往隆中方才见到孔明,尤其是第三次拜访则最为隆重,拜访前刘备“乃令卜者揲蓍,选择吉期,斋戒三日,熏洒更衣”后才往卧龙岗谒诸葛亮。

终于,三人在草庐中等待多时才得以如愿见到头戴论巾、身披鹤擎的孔明,更是见识到孔明的隐士之风与经论之才。孔明未出草庐便知天下三分,因感刘备三顾之恩,遂出隆中以辅其建立三分天下的基业。

小说中,孔明未入世便可知天下三分,其智不可小觑,待其入世后,罗贯中更是乐意在其身上附加“三复情节”来卓显其智。

在《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荆州城公子三求计”,荆州刘表长子刘琦因害怕继母不相容而性命不保,求计与玄德,玄德乃令孔明回拜刘绮并授予其妙计。刘琦一求与孔明时,“孔明曰:亮客寄于此,岂敢与人骨肉之事”;二求孔明时,“孔明曰:此非亮所敢谋也”;刘绮无奈将孔明引入一小楼,待其上楼后,撤掉楼梯,以自刎相协三求孔明,曰:“刘绮求教良策,先生恐有泄漏,不肯出言;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出君之口,入琦之耳,可以赐教矣”。

此回在《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则记载为:“骑每欲与亮谋自安之术,亮辄拒塞,未与处画。琉乃将亮游观后院,共上高楼,饮宴之间,令人去梯,因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未?';”,在其中并没有清楚记录刘琦几次求助于诸葛亮。

可是,《三国演义》却将数字清晰的编构为“三”,显然受到“三而一成”的传统文化的影响。“三求计”中以“三”为界,一方面强调诸葛亮不欲“间其亲疏”,直至荆州公子以自刎相威胁方才授计之仁;另一方面突显孔明的智慧,他甚知寄居之礼,不可与人骨肉之事。况且,前有玄德之鉴,因被蔡氏偷听其多言刘表家事而遭蔡瑁追杀险些丧命。直到第三次被刘琉引至撤掉楼梯的小楼上,上不及天,下不及地,无人可以窃听谈话内容,即在足够安全的环境中才教授刘琦保命之计。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朱三太子案是怎么回事朱慈焕为何假冒崇祯之子?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康熙年间曾经发生过一起“朱三太子案”,朱三太子这个称呼一听,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明朝崇祯皇帝,这起案件的主人公,也的确是一位自称是崇祯帝之子的人所做的。只不过,这个所谓的朱三太子,其实是一个假冒的,所谓朱慈焕其实并不是真实的崇祯之子。究竟为什么这个人要假冒崇祯后人?朱慈焕最终又

  • 张若虚为什么只留下了两首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很多的诗人,一生中流传下来的佳作并不在少数,很多也都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不过有时候看数量其实也不代表这个人的水平,比如说乾隆皇帝,一生中有几万首诗,但是最终入选课本的就只有一首,而且还写的极其普通,不足为道。而相比之下,唐朝诗人张若虚就很不一样了,他流传下来的只有两首诗,而且其中一首还是孤篇压倒

  • 鉴真东渡是谁在位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玄奘和鉴真,都是唐朝时期非常有名的高僧,尤其是玄奘,很多人知道他,都是从《西游记》中得知的,不过历史上真实的玄奘西行,可远比小说里面的更艰苦,因为他本身就是“偷渡”出去的。不过唐朝时期其实还有另外一位非常有名的大师,鉴真大师,他的东渡日本是光明正大的,那鉴真东渡又是从什么时候

  • 白起为什么叫杀神?白起是如何崛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白起是战国时期秦国将领,有着“杀神”之称,更是战国四大名将之首。很多人不明白白起为什么会被叫做“杀神”,那是因为他在长平之战上带领秦军击败赵军,并且斩首坑杀赵国45万兵力,从此一战封神。白起担任秦国主将30余年,期间攻破城池70余座,立下战功无数。相信

  • 孙权大女儿孙鲁班真的和堂侄私通?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孙权一共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孙鲁班,小女儿孙鲁育,虽然说史书上对这两位女性没有太多的记载,尽管她们都是孙权的女儿,但是在历史上的存在度却也不高,不过据说孙鲁育最终是被亲姐姐害死的,而且孙鲁班和堂侄竟然私通,之后杀掉了孙鲁育,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孙鲁班要杀了孙鲁育呢?孙峻诛杀诸葛恪后,如尝以愿地升

  • 武则天孙女永泰公主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知道,古代的皇室其实很难拥有真情,基本上所有人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算计别人,就算是不算计,也难保自己不被别人算计,哪怕是父子兄弟也不能掉以轻心。在乾陵的附近,发现了永泰公主墓,永泰公主就是武则天的一个孙女,只是她的死据说却是因为武则天造成的,这是怎么回事?为何武则天要杀掉自己的孙女呢?乾陵附近的永

  • 石崇为何鄙视皇帝的穿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要说古代的有钱人,那还真是不少,历朝历代总是会有一些人十分富有,比如明朝的沈万三,清朝的和珅等等,但是他们的最终结局似乎都不太好。而在晋朝时期,也有一个人堪称当时的首富,富有到了连皇帝都比不过的地步,他与人比谁更有钱,结果自然是石崇获胜。石崇到底有多有钱,他竟然会嘲笑皇帝的穿着?石崇出身官宦人家,他

  • 马陵之战齐军主要领导是谁?庞涓为何会输给孙膑?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马陵之战是一场发生在战国时期的著名伏击战,最后是由齐国战胜魏国取得胜利。当时齐国主要将领有田忌、田婴、田盼还有孙膑,魏国这边是太子申和庞涓。孙膑带兵攻打魏国,太子申率兵抵抗,田盼以“减灶”之策使得庞涓中计,魏军就此全军覆没,从而让齐军占据了主动地位。魏国也正是经此一役元气大伤

  • 珍妃究竟是怎么死的?是自己跳井还是被慈禧推下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珍妃是在井里被淹死的,这一点的确是可以确认的,但究竟是不是被慈禧下令推下井里淹死的,却一直还是存在一些争议。因为很多人其实对慈禧没有太大的好感,所以如果把这件事情强加在慈禧身上,说是慈禧做出来的,也不是没有可能。那么珍妃究竟是怎么死的,是她自己选择的跳井,还是被慈禧下令推入井中溺水而亡的呢?光绪二十

  • 曹操死前为什么要把香料分给妻妾?还让她们学做鞋子?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在很多人眼中,古代那些名人们的生活条件一定是很好的,像是曹操,那肯定是锦衣玉食非常豪华的,所以如果有人说,其实曹操的生活条件很一般,肯定有很多人不会相信。但事实上的确是这样,曹操在临死之前,还把剩余的一些香料分给自己的妻妾们,还让她们自己学做鞋子,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中国历史上曹操绝对是个人物,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