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三太子案是怎么回事朱慈焕为何假冒崇祯之子?

朱三太子案是怎么回事朱慈焕为何假冒崇祯之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231 更新时间:2024/1/23 12:21:45

康熙年间曾经发生过一起“朱三太子案”,朱三太子这个称呼一听,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明朝崇祯皇帝,这起案件的主人公,也的确是一位自称是崇祯帝之子的人所做的。只不过,这个所谓的朱三太子,其实是一个假冒的,所谓朱慈焕其实并不是真实的崇祯之子。究竟为什么这个人要假冒崇祯后人?朱慈焕最终又为何被康熙皇帝凌迟处死?

1644年春,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从西安经山西直捣北京,走投无路的明崇祯帝逼周皇后在坤宁宫自缢后,又用剑砍了袁贵妃和女儿长平公主,与对待女儿的方式不同,崇祯在死前命太子、皇三子、皇四子分别藏匿于公卿贵戚家中。

"太子最后出,不及至成国府,而匿民间。永王、定王并至嘉定府。十九日闯入,求上及皇太子。二十日起晨,嘉定侯周奎以永、定二王入朝。闯令行君臣礼,不从,遂长揖。闯曰:『若父何在?孤必无杀意,何不出一见孤』?永王(即四皇子朱慈炤)曰:『不能面受卿辱,自缢宫中,无他往也』。。。。四月九日,复入朝,闯命之跪,永王不屈。『何不杀我』!闯曰:『汝无罪,姑免』。"

吴三桂勾引清兵入关,李自成率农民军和吴兵、清兵大战于山海关,打了败仗,然后迅速撤离北京。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没有杀死崇祯帝这三个皇子。清兵占领北京后,一直隐匿于民间的太子朱慈烺才找到其外祖父周奎府上投靠,并于妹妹长平公主抱头痛哭。但周奎却将太子献于清廷,清廷借口说太子是假冒的,杀死了太子。并且把证明太子不是假冒的15个人也全部杀死,而说太子是假冒的周奎等人都活了下来,周奎因此还得到清廷的特别嘉赏。“摄政和硕睿亲王,赏故明周后父嘉定侯周奎、缎百疋、银百两。”1644年6月明朝在南京的官员拥立了福王朱由崧为帝,改年号为弘光,这时也有一个太子投奔南京,引起了南京政权的内讧。这个太子据说才是假的,是清朝派去的“谍者”,借以引起南京内讧,使南明弘光政权早日垮台。

清朝在北京定都后,明朝皇室后裔和遗民相继建立了弘光、隆武、鲁监国、绍武、永历等割据政权。明朝有这些抗清的旗帜,自然不必再去寻找遁迹民间的皇子。直到1662年南明永历帝被吴三桂杀死,南明最后一个割据政权灭亡,清朝也进入了康熙时代,思念明朝的人才打出“朱三太子”的旗帜,所谓朱三太子仅是清康熙年间的人怀念明朝后代的一种通称,不一定确指是谁,称朱三太子乃是因为崇祯末年见存的皇子有太子、定王、永王三人。根据《清实录》、《东华录》等书记载,康熙朝破获和朱三太子有关的案件就有多次。

例如康熙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杨起隆以“朱三太子”名义在京城纠众反清,并建广德年号,但旋即失败。失败后,杨潜逃。直到康熙十九年在陕西汉中、兴安一带又有一个自称朱三太子的人,秘密进行反清活动。但清廷并未能将该人捕获。

康熙十六年三月二十日夜,漳州人蔡寅打着“朱三太子”的旗号,率“白头军”数万人起事,然后活动于南靖、长泰、同安等县山谷间。

康熙十六年六月河南柘城有人诈称明皇子起事。

康熙十八年八月受命平定三藩的定远平寇大将军、安亲王岳乐在湖南武冈州枫木岭俘获了传说中的明太子,十二月岳乐奉旨将明太子解送京师,加以杀害。

康熙三十八年,康熙帝南巡从杭州归途经过南京谒明孝陵后,谕大学士等:“访察明代后裔,授以职衔,俾其世守祀事。”这是公开物色明后裔,授一官职的开始。顺治年间,清兵全力对付明朝残余势力,无暇顾及逃匿民间的皇子,康熙年间,部分明朝遗民以及部分别有用心者不断以“朱三太子”名义起事,清廷也开始加紧物色。所以当时康熙这样的上谕,无非是使海内闻风,或有自投罗网的明裔,诱之以利翦除。因此诸臣奉谕后,隔五个月才复奏:“明亡已久,子孙湮没无闻,今虽查访,亦难得实。”后来康熙三次南巡,皆祭明孝陵,但再也不提访察和授职一事了。

康熙四十四年前后,江苏太仓一念和尚和浙江大岚山张念一、张念二等又以“朱三太子”名义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号起事,分别活动于江苏太仓

杨起隆部下借“朱三太子”造反

康熙十八年(1678),陕西汉中、兴安一带有人自称“朱三太子”起兵抗清,后被抚远大将军图海击败逮捕。此人自称杨起隆,经杨起隆家人及其同伙辨认,得知此人曾是杨起隆部下,知道事情原由,因此借“朱三太子”之名谋划造反。康熙十九年(1690),假杨起隆被押往北京处死。

杨起隆本人虽然销声匿迹,不知所终,但“朱三太子”的名号却作为一种有力的号召,更为许多起事者所借用。康熙三十八年(1698),江南金和尚拥立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为“朱三太子”,聚众太湖,密谋在康熙南巡时将其劫持,关键时刻由于发炮不鸣,最后双双被捕伏诛。

康熙四十六年(1707)十一月,江苏太仓州与浙江四明山几乎同时暴动,且首领都以“朱三太子”为号召,因此引起了康熙的特别重视。他一边亲自批阅奏折,部署追捕方案;一边派人乔装打扮,细访贼人老巢;并特别强调一定要立即缉捕所有涉案人员,与现获贼犯一并审结。

对康熙来说,“朱三太子”本人并不可怕,但“朱三太子”这面大旗的感召力却不可轻视。所以,每次爆发以“朱三太子”为名号的起义,都会让康熙感觉犹如芒刺在背;而每次只抓到伪“朱三太子”,却让康熙大失所望、寝食难安。那么,真正的朱三太子究竟身在何方?

真实的朱慈炤

世人多将朱三太子误作五皇子朱慈焕,其实真正的“朱三太子”是朱慈焕的同母哥哥----四皇子朱慈炤。这一误读与五皇子朱慈焕的“玄机慈应真君”的道号有关。

明崇祯帝共生七子,其中二、六、七子早殇,只剩下长子朱慈烺、三子朱慈炯、四子朱慈炤、五子朱慈焕。"田贵妃生永王慈炤(四皇子)、悼灵王慈焕、悼怀王及皇七子。"

[悼灵王朱慈焕五岁而病,帝视之,忽云:“九莲菩萨言,帝待外戚薄,将尽殇诸子。”遂薨。九莲菩萨者,神宗母,孝定李太后也。太后好佛,宫中像作九莲座,故云。帝念王灵异,封为孺孝悼灵王玄机慈应真君,命礼臣议孝和皇太后、庄妃、懿妃道号。礼科给事中李焻言:“诸后妃,祀奉先殿,不可崇邪教以乱徽称。”不听。十六年十二月,改封宣显慈应悼灵王,去“真君”号。

其时杨嗣昌剿匪缺饷,薛国观给崇祯出主意向贵戚借饷。周奎带头抵制崇祯的借饷。崇祯十三年(1640年)七月初五,年仅五岁的崇祯“绝爱之”的五皇子朱慈焕被借“九莲菩萨”之名活活吓死,崇祯放弃向贵戚借饷。

崇祯十三年七月,“皇五子薨,田贵妃遂茹素焚修,上亦为之减膳,于宫中大作斋醴,盖自是皇情少怿豫矣。十一月追封孺孝悼灵王,玄机慈应真君。礼科给事中李焻言:“诸后妃祀奉先殿,不可崇邪教,以乱徽称。”不听。十六年十二月,改封宣显慈应悼灵王,去“真君”号。改封“宣显慈应悼灵王”。

朱慈炤与五皇子朱慈焕同母。他才是困扰满清七十多年的真正的“朱三太子”。崇祯十五年三月,田妃病情沉重,“三月二十一日,册封皇四子为永王,田贵妃生,甫十龄,妃久病请封,且云“恐不及见”,故亟慰之。”

崇祯十七年(1644年),甲申之变发生后,李自成的大顺军攻入北京,崇祯十七年(1644年),太子16岁,三皇子定王慈灿13岁,朱慈炤刚刚十二岁。除了这三个儿子外,其他的儿子都已早逝。朱慈炤幼时被封为永王,在成大长人的皇子中排行第三。与对待女儿的方式不同,崇祯在死前命太子、皇三子、皇四子分别藏匿于公卿贵戚家中。

"太子最后出,不及至成国府,而匿民间。永王、定王并至嘉定府。十九日闯入,求上及皇太子。二十日起晨,嘉定侯周奎以永、定二王入朝。闯令行君臣礼,不从,遂长揖。闯曰:『若父何在?孤必无杀意,何不出一见孤』?永王(即四皇子朱慈炤)曰:『不能面受卿辱,自缢宫中,无他往也』。。。。四月九日,复入朝,闯命之跪,永王不屈。『何不杀我』!闯曰:『汝无罪,姑免』。"

最小的皇四子永王朱慈炤应该是兄弟姊妹中最幸运的一个,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撤离北京后,在大顺军中与哥哥定王失散,朱慈炤被李自成部下一个姓毛的将军带着逃到河南,他们卖了战马,买了耕地,准备种地为生,但是由于清朝查捕起义军风声很紧,毛将军自顾不暇,只好扔下朱慈炤又南逃了。朱慈炤当时只有13岁,自己便从河南往东南流浪到他祖先朱元璋的故乡安徽凤阳。凤阳有一个姓王的乡绅,在明朝时作过谏官,了解到永王的身世,收留了他,并且让他冒充自己的孩子改名叫王士元(倒过来念即为“原是王”),和自己的孩子同窗读书。在王给事中去世后,朱慈炤十八九岁,他就又离了凤阳,流落到江南,因无所依靠,便到一座小庙里落发为僧,苟延岁月,偷生度日。后来又流浪到浙江余姚的一座古庙里安身。有一日一个姓胡的乡绅来到此庙,在闲谈中发现朱慈炤才华过人,便说:“子有如此才学,何为流于空门?”于是把他带到自己家中,改换衣帽,边耕边读,后来又把女儿嫁给了他,朱慈炤便在这里住下来,以余姚王士元为名靠教书为生。并且组成了有一妻一妾,六子三女一个孙子的大家庭。过了些年,又通过朋友的介绍到山东张岱霖等人家中教书,到山东后改名叫张用观,他小心谨慎,唯恐暴露,所以在山东时,和李方远等人认识了二十余年,李家只知道他是浙东名士张老先生,连他在浙江时名叫王士元也不知道,当然更不知道他叫朱慈炤,是先朝的皇子了。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已经七十五岁的朱慈炤在山东被清廷捕获,全家处斩。由于满清入关打着”为明复仇“的口号,所以为了安抚中原民心,清政府表面上善待崇祯皇帝的后人,善待崇祯未死的女儿长平公主。但是皇子就完全不同了,皇子必须死。朱三太子案的爆发使满清政府陷入两难之中,为了既达到杀光前明流亡贵胄又不引发民愤的目的,清政府采取了之前的惯用手段,以假冒皇子的罪名将朱慈炤及其家族全部杀害。至此,明王室所有男性子孙几乎全部被肃杀殆尽。

《朱三太子案》

满清官方记载《清实录卷》:"丁未。先是奉差查审大岚山贼吏部侍郎穆丹押解贼犯朱三、即王士元等父子六人至京、下九卿詹事科道会审。至是九卿等覆奏:朱三供伊系崇祯第四子。"

清兵入关后,各地明皇室上层人物被诛杀净尽,只有崇祯四子朱慈炤侥幸活了下来,并且活到了七十多岁。他对于自己的身世一直守口如瓶,但他按朱家传统,为儿子取名时以“和”字排辈,最后一字都为带有土部的怪字。这些举动逐渐为人们所注意,一位念一和尚在浙东起义时便打着他的旗号,终于使这位隐藏了几十年的前朝皇子遭到了灭顶之灾。化名王士元的四皇子全家被捕,他的妻妾和女儿都自缢而死,男性家人无一漏网。四皇子否认自己参与造反,但他承认了自己是前明皇子,就只能是死路一条。

为了证明四皇子是假的,满清故意混淆四皇子朱慈炤和五皇子朱慈焕,因为五皇子朱慈焕是有明确的明朝官方的死亡记录的,而四皇子只是明亡后下落不明。清廷将五皇子朱慈焕已死于崇祯十四年作为证据来证明四皇子乃是假冒:“朱三供伊系崇祯第四子。查崇祯第四子,已于崇祯十四年身故。”将四皇子与早就死了的被封为真君的皇五子混为一谈,进而将四皇子定罪为假冒皇子以斩草除根!所有明末清初的史籍都记载崇祯第四子并没有在崇祯14年亡故,而已经事过60多年的老太监且不说是真是假,即使是真,又如何认得当年仅十二三岁的少年皇子?可惜,出于政治方面的考虑,明朝的继承人都必须死,四皇子被凌迟处死,所有儿子全部被斩立决,唯一的孙子朱钰宝下落不明,也许已经死在了杭州狱中。(见《鸡林旧闻录》和《清实录》)

后来满清官修的《明史》中记载:“永王慈炤,庄烈帝第四子。崇祯十五年三月封永王。贼陷京师,不知所终。悼灵王慈焕,庄烈帝第五子。生五岁而病,帝视之,忽云:“九莲菩萨言,帝待外戚薄,将尽殇诸子。”遂薨。

史学家孟森对朱三太子本传补正,并指出康熙四十七年所获朱三太子,实为崇祯第四子封为永王者,清廷在朱三太子一事上,“颠倒耳目者二三百年,帝王之用机心刻深长久,为振古所未有”。

朱慈炤死了,“朱三太子”案似乎应该尘埃落定了。但康熙六十年(1721)台湾朱一贵起义,仍然尊奉“朱三太子”的名号。可见,在清初很长一段时间内,“朱三太子”已经成为一面不倒的旗帜。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张若虚为什么只留下了两首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很多的诗人,一生中流传下来的佳作并不在少数,很多也都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不过有时候看数量其实也不代表这个人的水平,比如说乾隆皇帝,一生中有几万首诗,但是最终入选课本的就只有一首,而且还写的极其普通,不足为道。而相比之下,唐朝诗人张若虚就很不一样了,他流传下来的只有两首诗,而且其中一首还是孤篇压倒

  • 鉴真东渡是谁在位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玄奘和鉴真,都是唐朝时期非常有名的高僧,尤其是玄奘,很多人知道他,都是从《西游记》中得知的,不过历史上真实的玄奘西行,可远比小说里面的更艰苦,因为他本身就是“偷渡”出去的。不过唐朝时期其实还有另外一位非常有名的大师,鉴真大师,他的东渡日本是光明正大的,那鉴真东渡又是从什么时候

  • 白起为什么叫杀神?白起是如何崛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白起是战国时期秦国将领,有着“杀神”之称,更是战国四大名将之首。很多人不明白白起为什么会被叫做“杀神”,那是因为他在长平之战上带领秦军击败赵军,并且斩首坑杀赵国45万兵力,从此一战封神。白起担任秦国主将30余年,期间攻破城池70余座,立下战功无数。相信

  • 孙权大女儿孙鲁班真的和堂侄私通?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孙权一共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孙鲁班,小女儿孙鲁育,虽然说史书上对这两位女性没有太多的记载,尽管她们都是孙权的女儿,但是在历史上的存在度却也不高,不过据说孙鲁育最终是被亲姐姐害死的,而且孙鲁班和堂侄竟然私通,之后杀掉了孙鲁育,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孙鲁班要杀了孙鲁育呢?孙峻诛杀诸葛恪后,如尝以愿地升

  • 武则天孙女永泰公主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知道,古代的皇室其实很难拥有真情,基本上所有人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算计别人,就算是不算计,也难保自己不被别人算计,哪怕是父子兄弟也不能掉以轻心。在乾陵的附近,发现了永泰公主墓,永泰公主就是武则天的一个孙女,只是她的死据说却是因为武则天造成的,这是怎么回事?为何武则天要杀掉自己的孙女呢?乾陵附近的永

  • 石崇为何鄙视皇帝的穿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要说古代的有钱人,那还真是不少,历朝历代总是会有一些人十分富有,比如明朝的沈万三,清朝的和珅等等,但是他们的最终结局似乎都不太好。而在晋朝时期,也有一个人堪称当时的首富,富有到了连皇帝都比不过的地步,他与人比谁更有钱,结果自然是石崇获胜。石崇到底有多有钱,他竟然会嘲笑皇帝的穿着?石崇出身官宦人家,他

  • 马陵之战齐军主要领导是谁?庞涓为何会输给孙膑?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马陵之战是一场发生在战国时期的著名伏击战,最后是由齐国战胜魏国取得胜利。当时齐国主要将领有田忌、田婴、田盼还有孙膑,魏国这边是太子申和庞涓。孙膑带兵攻打魏国,太子申率兵抵抗,田盼以“减灶”之策使得庞涓中计,魏军就此全军覆没,从而让齐军占据了主动地位。魏国也正是经此一役元气大伤

  • 珍妃究竟是怎么死的?是自己跳井还是被慈禧推下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珍妃是在井里被淹死的,这一点的确是可以确认的,但究竟是不是被慈禧下令推下井里淹死的,却一直还是存在一些争议。因为很多人其实对慈禧没有太大的好感,所以如果把这件事情强加在慈禧身上,说是慈禧做出来的,也不是没有可能。那么珍妃究竟是怎么死的,是她自己选择的跳井,还是被慈禧下令推入井中溺水而亡的呢?光绪二十

  • 曹操死前为什么要把香料分给妻妾?还让她们学做鞋子?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在很多人眼中,古代那些名人们的生活条件一定是很好的,像是曹操,那肯定是锦衣玉食非常豪华的,所以如果有人说,其实曹操的生活条件很一般,肯定有很多人不会相信。但事实上的确是这样,曹操在临死之前,还把剩余的一些香料分给自己的妻妾们,还让她们自己学做鞋子,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中国历史上曹操绝对是个人物,三国

  • 长平公主死时为何有身孕?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长平公主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的女儿,明朝即将灭亡的时候,崇祯狠心杀掉了自己的后宫妃子和女儿们,其实不是他愿意这样做,因为他知道,如果她们都还活着的话,等到清兵来到,她们的命运恐怕就还不如被杀掉。不过长平公主却并没有被杀掉,而是被崇祯斩断了一条胳膊,这也是小说里独臂神尼的由来。可是为什么又有传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