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甘龙是怎么死的?是个怎样的人?

甘龙是怎么死的?是个怎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2752 更新时间:2024/1/19 10:03:34

看过《大秦帝国》的话,应该对甘龙这个人物有些印象。他是站在商鞅秦孝公对立面的人,他非常反对进行变法,而且也算是反对派的首领核心人物,很多人遇到事情都会去找他。然而最终,商鞅自然还是死了的,死于自己的变法,那么与他对立的甘龙又是怎么死的呢?甘龙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何要反对变法,他们为何无法接受秦国变得更强大呢?

在影视剧《大秦帝国之裂变》里,嬴虔评价说:”甘龙者,双面老枭;公然反对变法,力主献公新政,这是其光明正大一面;政见之争,无人能问其罪,乱国乱政,部露声色,这是他阴鸷的一面。”那历史上真实的干甘龙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甘龙是个地地道道的老秦人,老世族,同时也是一个守旧派的代表人物。在献公朝任上大夫,孝公朝任位列三公之首的太师。他不仅是老世族领袖又是复辟势力的中心人物,是整秦国变法的最大政敌。

认识甘龙,首先要了解甘龙与秦国老世族有不同的政治根基和主张;甘龙在政治根基与政治主张上,与老世族集团形成不一样。

甘龙曾在秦献公时期主长期领国并致力推行献公新政,有功业根基,是秦国功臣,他对秦国的贫弱是有清醒深刻认识的。而老世族,基本是承袭祖荫而得官得爵,这些老顽固以维护祖制传统为根基,至于秦国是否贫弱根本不关心。也是因为这,使得甘龙在政治主张、政治策略两方面与老世族有重大差别。

在政治主张上,甘龙在孝公前期也主张变法,但是他只主张推行献公新政,恢复穆公霸业,后期主张有度复辟。具体说,他的政治主张有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认识基础,承认秦国不推行新政会走向灭亡的事实;第二层面是治国主张,以恢复穆公霸业为目标,与秦孝公求贤令的初期目标相同,而不是全面彻底变法;第三层面,他支持变法,但是不能触动穆公祖制。

另外甘龙的政治本质他是守旧保守派,跟倒退复辟是不一样的。根据甘龙的政治根基、和本质上的政治主张,他的政治策略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卫鞅入秦之前),甘龙支持孝公谋求强国的举措,这是他支持新政期;第二时期(卫鞅变法之初),甘龙各种试探观察商鞅变法,并告诉老世族宣布自己的底线,此为试探观察期;第三时期(卫鞅全面变法),甘龙虚位,蛰伏不动静观其变,偶尔搞点小阴谋手段,以此来联络老世族,这是蛰伏阴谋期;第四时期(孝公死后),甘龙立即跳出,联合嬴虔搬倒卫鞅,并要求新君恢复穆公祖制。

在性格上既支持强秦,又反对变法;既反对老世族倒退复辟,又要将老世族变为恢复穆公祖制的政治力量。甘龙是独立的政治派别,无论是变法势力还是世族势力,都是甘龙利用的棋子。甘龙不仅顽韧机变,又有强大的政治洞察力与策略应变力,甘龙不是一个不学无术的阴谋家,是古典政治中罕见的清醒的保守派领袖。

甘龙的结局在电视剧《大秦帝国之纵横》里他是因为策动兵变,意欲另立新君,本族以及参与的老世族全被嬴驷给屠了。但是《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等正史里均未记载其死因。

史书记载

史记·秦本纪第五》: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卒用鞅法,百姓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乃拜鞅为左庶长。其事在商君语中。

《商君书·更法》:孝公平画,公孙鞅、甘龙、杜挚三大夫御于君,虑世事之变,讨正法之本,求使民之道。

《史记·商君列传第八》: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於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於民。愚者闇於成事,知者见於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谋於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甘龙曰:甘氏出春秋时甘昭公子带後(待考)。“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於故俗,学者溺於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於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杨广和李渊关系如何?袁天罡曾助他逃过一劫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兴唐传》是一部讲述南北朝末年到唐朝建立初期的历史小说。隋文帝晚年不胜从前,次子杨广则野心勃勃,开始建立党羽,铲除异己。最后弑父杀兄得到皇位,也让隋朝慢慢步入灭亡的危机当中。在《兴唐传》里,杨广和李渊的关系一直很微妙,他们两人算是亲戚但也是对手,所以就杜撰出了一些情节,来变现出当时的紧张感。下面就为

  • 曹魏重臣王朗为人如何?王朗一生有哪些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演义》算是把王朗给害惨了,可能在多数人心里,王朗最后就是被诸葛亮骂死的,实际上真相并非如此。可能真正的历史中,王朗和诸葛亮都没有见过面,王朗是东汉至曹魏时期的重臣,也是很厉害的经济学家。王朗早年任会稽太守,深厚百姓爱戴,后来孙策攻破会稽,将王朗擒获,但孙策十分尊重王朗,并没有过多为难他。那王朗

  • 朱元璋为什么把祖宗葬在水里?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古墓一般都是修建在一些荒无人烟的地方的,大多都在陆地上,但是像朱元璋这样,把自己家的祖宗们葬在水里的,还真的是不多见。在水里建造陵墓难度是非常大的,因为人不可能在水里还能像在陆地上那样正常的工作、呼吸,那为什么朱元璋还要这样做呢?明祖陵为什么会被建造在水中,朱元璋是为了防止明祖陵被盗吗?每个帝王在位

  • 冒顿单于明明可以杀了刘邦,为什么没有动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恐怕在刘邦的心理,白登之围一直都是一个他心中难以放下的事情吧,他被冒顿单于围困,差一点就要没命了,如果不是求助于冒顿的妻子,恐怕最终还是难以逃出来。不过从冒顿的角度来说,他明明是有机会,也是可以把刘邦杀掉的,为什么却始终没有动手?冒顿难道真的是因为妻子的原因才放过了刘邦吗?冒顿单于把刘邦围困在白登山

  • 为什么说越王勾践剑很可能不是兵器?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越王勾践剑,很多人应该在《国家宝藏》的节目里面看到过这把堪称是绝世宝剑的文物吧,在人们的想象中,宝剑应该都是锋利的武器,但是越王勾践剑的长度其实是很短的,第一眼看上去可以说是平平无奇,这么短的一把剑,真的是勾践的武器吗?为什么有人说其实越王勾践剑并不是勾践的武器,如果不是做兵器的话,那又是做什么的呢

  • 九天玄女为何会传授黄帝兵法?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九天玄女其实大家也应该知道,这个人还是挺厉害的,话说我们现在很多东西都是她给传授的,话说这其中就有这个黄帝的兵法就是她给传授的,这个就很厉害了,知道兵法和不知道兵法来打仗,那完全就是两码事,所以能学到兵法是真的厉害,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九天玄女为何会传授兵法给黄帝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

  • 管仲曾推行一项军事改革,却使齐国战力走衰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改革家、经济学家,也是齐桓公能够称霸的头号功臣。当时管仲在政治、外交、经济和军事上都推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而且效果显著。不过从长远来看,军事上的改革留下了一个后遗症,使得齐国战力渐渐走衰。管仲在军事方面推行了“参其国而伍其鄙”的措施,等于是把民间和军事全部结

  • 汉武帝为什么要处死钩弋夫人?都是为了汉昭帝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巫蛊之祸让汉武帝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在立新的太子,当时拥有继承可能性的皇子有四位,分别是刘旦、刘胥、刘髆和刘弗陵。刘弗陵虽然年纪最小,但最聪明,深的汉武帝的宠爱。因为汉武帝觉得刘弗陵跟自己小时候很像,所以就决定将他立为太子。不过汉武帝还做了一件事,他将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给赐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实际

  • 刺杀李鸿章的日本愤青最后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李鸿章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这个人不简单,也挺厉害的,但是他也签署了很多条约,但是也没办法嘛,话说在甲午战争之后,有一位日本愤青刺杀了李鸿章的,但是很明显没有成功的,那么有的人问了,这个李鸿章最好的结局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的情况吧!马关条约时刺杀李鸿章的日本愤青叫小山丰太郎,他后来

  • 朱棣称帝后是如何对待大哥朱标妻儿的?朱允炆下落成谜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朱元璋恐怕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原本把皇位传给长孙朱允炆,结果却为朱棣做了嫁衣。朱元璋十分宠爱长子朱标,但朱标英年早逝,他没有选择延续太子人选,而是直接把长孙朱允炆定为皇太孙,这也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那朱棣成功称帝后,他是如何对待大哥朱标妻儿的呢?朱允炆最后是下落不明,死不见尸活不见人,成了一大谜题。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