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五代十国最厉害的国家后唐,为什么只存在了14年?

五代十国最厉害的国家后唐,为什么只存在了14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536 更新时间:2024/1/23 4:00:24

五代十国,是历史上又一个大分裂的时代,分裂的国家之间战争不断,这才真的是应了一句话,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不管是兴盛还是灭亡,不管是分裂还是融合,最苦的永远都是史书上记载不到的普通百姓。而在五代十国当中,有一个最厉害的国家,这个国家就是后唐,它究竟厉害在什么地方?既然这么厉害,为什么又只存在了14年的时间呢?

01

公元904年九月,唐昭宗李晔被宣武节度使朱温弑杀,他的第九个儿子、年仅十三岁的李柷继位,是为唐哀宗。唐哀宗在位三年,没有尝过一天做皇帝的滋味,因为他无实权,一切政事都是朱温说了算。后来,朱温连这个傀儡皇帝也见不得了,干脆废了他,第二年就逼他喝了一杯毒酒。

公元907年四月,朱温篡唐称帝,建立后梁。后梁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一段大分裂时期的开始,这个大分裂时期,就是著名乱世“五代十国”。从建立的那天起,朱温就开始与后唐的前身,也就是唐末割据军阀、晋王李克用建立的前晋展开了争霸战,史称“梁晋争霸”。

公元908年(一说909年),李克用怀着未能干掉朱温的巨大遗憾,病死于晋阳。李克用死后,其子李存勖继晋王位。两年后,李存勖就得到一个干掉朱温的机会——那个机会,还是朱温自己给他的。

02

据《旧五代史》:公元910年,野心越来越大的朱温,企图彻底消灭义武军和成德军,成德节度使赵王王镕向李存勖求救,义武节度使北平王王处直更干脆,派使者直接表示愿归附后晋。李存勖二话不说就派军去救,在河北一个叫柏乡的地方,把朱温的军队打得屁滚尿流。

“柏乡之战”虽然未能干掉朱温,但李存勖收获也不小:一是重创了朱温的有生力量;二是扩大了后晋的地盘。此战过后,义武军和成德军都归了后晋。得到义武军和成德军的第二年,李存勖就以平叛为名,灭了卢龙节度使燕王刘守光建立的“燕”国。

从此以后,河北也大多归了李存勖。公元923年四月,李存勖在邺都称帝,认为自己是唐朝合法继承人的他,仍以“唐”为国号,史称“后唐”。

03

而在称帝之前,李存勖已相继拿下河朔三镇——今北京及长城附近一带的幽州、幽州以南和山西接壤的成德、渤海湾至黄河以北的魏博。拿下河朔三镇,意味着梁、晋两国的实力,发现了根本性的逆转,后晋由弱变强,后梁则正好相反,并在之后位于河南胡柳陂的一场大战中,晋军再一次重创梁军。李存勖又趁赵国内乱派兵讨伐,于922年灭了赵国。

后唐建立后,李存勖更是加快了东征西讨的节奏,于同光元年十月初二亲率大军攻打后梁。一天后,他的前锋李嗣源就渡过了山东境内的汶水,次日与后梁将军王彦章遭遇。王彦章可是后梁名将,史书说他“骁勇有力,每战常为先锋”,其兵器是一杆铁枪,“持铁枪驰突,奋疾如飞”,人们叫他王铁枪。

王彦章猛,李嗣源比他更猛,竟然把他抓了活口。王彦章拒不投降,被李嗣源斩首。打败王彦章、占领中都(今山东汶上)后,李存勖又采纳李嗣源“兵贵神速”的建议,命令前军当夜出发,直扑后梁东都汴州。他自己则亲率主力,随后跟上,打算一举拿下汴州。

此次进军,有点势如破竹的感觉。先是山东曹州的梁将不战而降,后梁末帝朱友贞在汴州苦等援兵,左等不来,右等也不来,绝望的朱友贞只好自杀。朱友贞自杀后,唐军很快开到汴州,开封府尹王瓒开门投降,接着,郑州刺史率军五万到封丘请降,后梁亡。灭掉后梁,相当于啃掉了当时最硬的一块骨头,那以后需要对付的,基本上都是“软骨头”了。

据《新五代史·唐本纪五》:公元926年九月,李存勖命魏王李继岌为西川四面行营都统,郭崇韬为招讨使,领兵六万,从陕西凤翔出发,经大散关入四川,攻打前蜀。在长驱直入的后唐军面前,前蜀军队一触即溃,梓、绵、剑、龙、普等州纷纷投降,武定节度使、山南节度使、阶州刺史纷纷献城投降,接着投降的,是夔州忠州万州……公元926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李存勖长子李继岌率军抵达成都。第二天,蜀主王衍出降,前蜀亡。

04

搞定前蜀后,后唐跻身NO1,成为五代十国时期疆域最广的朝代——“五代领域,无盛于此者”。控制了今河南、山东、山西、河北、湖南、重庆,以及陕西、四川、湖北大部,和宁夏、甘肃、贵州各一部分,以及江苏、安徽淮北等广大地区。之后,开国皇帝李存勖就变了,变成了一个荒怠政务,纵容宦官、伶人乱政的糊涂虫。尤其糊涂的是,他还无罪诛杀郭崇韬、朱友谦等功臣,无端猜忌替他打下江山的最大功臣李嗣源。

实际上,他和李嗣源的关系非同一般:李嗣源是李克用的养子。这种猜忌,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来愈强烈,以至于当李嗣源自镇州入朝,李存勖居然令都虞侯朱守殷监视他。朱守殷非常反感兔死狗烹那一套,不但把李存勖要他监视他的事告诉了李嗣源,还提醒他说,他已到了“德业振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的地步,希望他早做打算,以免大祸临头。

李嗣源的回答是:“吾心不负天地,祸福之来,吾无所避!”——我的心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让它们来吧,我不怕,也没有什么好逃避的!他的无动于衷,被人误以为好欺负,关于他的流言蜚语愈来愈多,对他的诽谤愈来愈过分,若不是枢密使李绍宏极力为他开脱,恐怕早就被杀头了。

公元926年二月,魏州军卒皇甫晖煽动魏州军发动叛乱,推赵在礼为头头,攻占了邺都。李存勖先是命邺都行营招抚使元行钦平叛,姓元的却连打败仗,李存勖不得不改用李嗣源,命他平叛。那时,由于李存勖嫉贤害能,对宿将功臣不是冷遇就是猜忌,搞得上下离心,同床异梦,尤其是李嗣源女婿石敬瑭,对李存勖的所作所为极其不满,劝老丈人趁机反了。

劝李嗣源造反的,除了他的女婿石敬瑭,还有他的部下安重诲和霍彦威。不造反就只有死路一条!李嗣源被迫造反后,李存勖不得不亲自率兵平叛,中流矢而死。李存勖死后两天,李嗣源就进了洛阳,于李存勖柩前即位,成为后唐第二位皇帝。

05

据《旧五代史·明宗纪十》:李嗣源即位之时虽然年已六旬,但他勤于政事,励精图治,具体做了整饬吏治、减免赋税、铲除伶宦、节省财政、削弱藩镇、整顿禁军、严惩贪腐等一系统利国利民的事情,所以他统治时间虽短,但国势有所起色,国家太平,出现了中兴气象,百姓生活有所提高,竟然达到了小康水平——比岁丰登,中原无事,言于五代,粗为小康。

公元930年十一月,武安节度使马希声上表请求归附朝廷,契丹国东丹王耶律倍归附。他们的归附,使后唐的疆域达到顶峰。不料,在位仅七年,李嗣源就因次子李从荣起兵叛乱,受到惊吓而死,第三子李从厚柩前即位。

李嗣源虽然是五代时期少有的开明君主,但他在生命的最后几年疑心过重,擅杀大臣。连续杀掉宰相任圜和枢密使安重诲之后,他和大臣们的关系,和儿子的关系,不可避免地搞成了相互猜忌模式,次子李从荣起兵造反,与此有很大关系。

李从厚继位后,开始犯爷爷和老爹的老毛病。遭到李从厚无端猜忌的,是他的弟弟、潞王李从珂和姐夫石敬瑭。李从厚决定先拿弟弟李从珂开刀,先是罢了他儿子李重吉控鹤指挥使的职务,赶到亳州去当团练使,然后令李从珂改镇河东。

李从珂虽然是他爹李嗣源的养子,不是李从厚的亲弟弟,但对李家也算忠心耿耿,从无二心。但李从厚这样一搞,无二心也不行了。李从珂部下得知情况后,纷纷鼓动他造反。李从珂“只好造反”,率军连续攻下长安、华州、陕州,李从厚慌忙逃往魏州,途中遇到姐夫石敬瑭。在这之前,同样被李从厚当成眼中钉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已被李从厚改镇成德,如今冤家路窄,石敬瑭就把这个小舅子的亲随杀光,把他软禁在卫州。后来,李从珂派人杀了李从厚。公元934年四月三日,李从珂率军进入洛阳。第二天,李从厚被太后下诏废黜,两天后,立李从珂为帝。

06

历史会重演,但谁也没想到,重演会来得这么快。李从珂登基后,虽然委石敬瑭以重任,任命他为太原节度使、北京留守,充大同、振武、彰国、威塞等军蕃汉马步总管,但并不信任他,反而把他当作最大的威胁。在李从珂看来,不能让石敬瑭继续呆在河东,因为河东是他的根据地,可谓树大根深,若有不轨之心,搞起事来相对容易。

对于李从珂的心思,石敬瑭心知肚明,所以在京城参加完李嗣源的葬礼后,他都不敢提出回去,不然李从珂定会起疑心。回不敢回,总在京城呆下去也不是办法,说不定哪一天就会丢了脑袋,肿么办?石敬瑭整天愁眉苦脸,茶饭不思,竟然生起病来,瘦得像个鬼。再这样下去,即使大老板不杀他,病也会把他病死,妻子李氏急了,只好向太后求情,请大老板放他回去。

尽管李从珂和太后不是亲母子,但太后的面子还是要给的,李从珂不得不让石敬瑭回到河东。放是放回去了,李从珂派武宁节度使张敬达领兵驻屯代州,既是对石敬瑭的牵制,又是对石敬瑭的监视。李从珂觉得还不够,又于第二年调石敬瑭为天平节度使,目的是削弱他的兵权。被大老板接二连三苦苦相逼,石敬瑭觉得再也不能退让,否则就是等死。决定造反后,石敬瑭上表指责李从珂的即位是非法的,应该马上把位子让给许王。

公元936年五月,李从珂命建雄军节度使张敬达率军讨伐,很快包围了太原,在太原周围筑起长围,打算把石敬瑭困死在城里。起兵之前,石敬瑭就已有打算:如果干不过政府军,就以割让燕云十六州等为条件,请契丹人帮忙。

正愁没机会进军中原的契丹皇帝耶律德光,顿时喜出望外,立即领兵从雁门关南下,既是帮石敬瑭打江山,又是给自己创造问鼎中原的条件。后唐军队猝不及防,一战而被杀死一万多人!当年十一月,石敬瑭被耶律德光册封为皇帝,国号晋,史称后晋。随着后晋的建立,后唐,这个五代十国时期最大,也可以说是最牛的国家,短暂的“辉煌”过后,大浪淘沙一般退出了历史舞台。

事成之后,石敬瑭按照承诺,除了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人,使中原失去了最重要的一块北方屏障,还答应每年给契丹人布帛三十万匹。石敬瑭自己,也以历史罪人的形象,受千夫所指,万世唾骂。可以说,后唐是“物极必反”最好的例子,从爬到山顶的那天起,还没来得及体验一把“登高望远”的豪迈,没来得及看看四周的风景,就开始不停地从山顶往下跌,没多久就跌入了深渊,仅存在了短短的14年。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崇祯皇帝十七年勤政能力又强,为什么挽救不了明朝?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崇祯皇帝的能力,其实一点也不差,如果不是生在一个已经完全没救的明朝时代,或许真的可以有一番很大的作为,也不至于成为亡国之君。纵观崇祯执政的十七年时间,他一直都很勤政,能力也非常厉害,可是为什么到头来还是没有办法挽救明王朝?明朝究竟败坏到了什么程度,崇祯做的又有什么问题呢?实际上,崇祯皇帝并不是没有时

  • 明朝重臣杨士奇是一个怎样的人?一生历经五朝为官四十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杨士奇是明朝初年重臣,他在建文帝时期展开了自己的仕途之路,此后历经五朝,任内阁首辅21年。杨士奇少年时游学四方,1404年杨士奇选拔宫僚为左中允,三年后再度升为左谕德。不过杨士奇的为官之路却毁在了他的儿子手上,杨士奇因其子横暴杀人而归隐回乡,最后郁郁而终。可能还有很多朋友不了解这位明朝的大学者,这次

  • 霍光为汉武帝钦点托孤大臣,为何最后落得一个全族诛杀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霍光是西汉著名权臣,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汉武帝临终前,曾钦定霍光为托孤大臣,拜大将军,大司马,封博陆侯。不过汉昭帝即位时只有八岁,仅在位13年便病逝,后来霍光废刘贺拥立刘询即位,此后手握大权,权倾朝野。虽然霍光位极人臣,但霍家最后却落了个满门抄斩的下场,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这次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霍光

  • 如果日本人没有炸死张作霖,那么东北地区的局势会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的近代历史当中,由于清政府的盲目自大,西方列强们肆意侵占中国的领土。在经过了多次改良改革之后,最终国人才意识到是清政府阻碍了中国人的进步。辛亥革命爆发之后,中国最后一个封建正统王朝覆灭,并建立起了中华民国。国人们本以为中国会因此而强大起来,可有谁曾想到军阀之间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发动内战。军阀的

  • 许负一生有多传奇?被称为“古代第一女神相”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许负有着“古代第一女神相”之称,她出生于西汉初年,是许望和赵氏之女,因为精通相术曾帮多位王公贵族相面,而且每次都十分灵验,久而久之许负的名字便传到了高祖皇帝耳中。古代相士是指以谈命相为职业的人,也就是算命之人,可能是因为许负的职业关系,她的一生也被赋予了很多传奇色彩。相信很多

  • 《夏小正》可以作为夏朝存在的证据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夏小正是一部书,而且还是到目前为止,发现的现存最早的,专门用于记录传统农事的历书,但是这部书的作者是谁我们并不清楚,只能推测他或者他们生活的年代是在战国或两汉之间。而根据书中所记载的内容,很多人都在推测,这部书与夏朝之间是不是也有什么联系,《夏小正》是否可以作为证明夏朝存在的历史证据呢?《夏小正》相

  • 齐桓公称霸管仲有哪些功劳?管仲才是第一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都知道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不过齐桓公能顺利称霸也并非他一人功劳,也要感谢他身边的能臣为他出谋划策,管仲便是其中一位。管仲是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他也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等。管仲无论是对外还是对内,都给齐桓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最终才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那管仲究竟是有哪些具体措施呢?

  • 王政君当了几次太后?最终是怎么死的被谁气死?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太后是非常多的,但是大部分都是当过一次太后,像王政君这样,给好几个皇帝当过太后的,还真是不多见。王政君当太后的时候,因为更换过几次皇帝,所以她也当了好几任太后,那她究竟当过几次呢?王政君其实从政治才能来说,也是不输于窦太后、吕雉这样的人物的,可她最终为何会被人给气死呢?一提起古代的太后,这可很

  • 盘点清朝那些颜值逆天的工艺品,金瓯永固,玉烛长调都是精品中精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工艺品其实没个朝代都有,不仅仅是清朝,每个朝代都多了去了,但是我们今天只说清朝,那么这个清朝的工艺品也很多,今天就说那些颜值逆天的吧,也就是说看起来真的是非常的好看的那种了,下面一起来欣赏欣赏吧!五彩十二月令花神杯-清康熙此套杯子胎体轻薄,釉质细腻。一杯一花,构图优美,画笔工细,花旁配以五言或七

  • 雍正帝身边的红人年羹尧如何落马?曾巴结他的官员也跟着倒霉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年羹尧曾经是雍正皇帝身边的红人,雍正对他甚至是多次采取特别优待。但年羹尧却越来越目无法纪,不把皇权放在眼里,导致一夜之间被雍正削官夺爵,并且列出他92条罪名。年羹尧早年平定各方战乱,立下无数战功,原本可以好好为自己换来一个幸福的晚年,却走上了君臣失和之路,最后被赐死。而那些曾巴结年羹尧的人,最后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