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长白山为什么封了?长白山藏有什么秘密?

清朝长白山为什么封了?长白山藏有什么秘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043 更新时间:2024/3/7 4:04:37

长白山位于吉林省白山市东南部,“长白”二字寓意着长相守,对爱情美满的往。早在4000多年前的书籍中就有对长白山的记载。在清朝时期,顺治皇帝下令封锁长白山,不允许外人进入山脉,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其实长白山是满族的发祥地和化圣山,当时清军刚入关,他们认为自己的龙脉就在长白山,所以为了防止有人破坏龙脉,就干脆下令彻底将长白山给锁死。

众所周知,白山黑水的长白山地区,历史上是满族的故乡和发祥地,被视作大清帝国的“龙兴之地”。

清朝定都北京后,大量的关外军民“从龙入关”,掀起了一轮大规模的移民浪潮。据不完全统计,在顺治元年,就大约有近90万人进入了关内,造成了东北“荒城废堡,败瓦颓垣,沃野千里,有土无人,全无可恃”的境况。

为了巩固满清根据地,改善东北地区地广人稀、万木参天的原始状况,重当地经济,增加朝廷收入,以应付关内连绵不断的战事。清廷在顺治8年,颁布了《辽东招民开垦例》,允许农民入关开荒种地,采挖资源。由此,又有一大批百姓来到了关外。

但在康熙七年,清廷却颁布命令:“辽东招民永著停止。”这就相当于“封禁”了。由此,也开了“封禁”包括长白山在内的东北地区200多年的历史。

那么,清廷为什么要在这个地区采取如此长时间的“封禁”政策呢?

一、为了保存维护满清的“龙脉”和根据地。

在满清统治者看来,长白山地区是“祖宗肇迹兴亡之所,是满族龙兴之重地”。满族祖先肃慎、挹搂、勿吉人、渤海人等均视长白山为灵山之地,对长白山有着特殊而神秘的尊崇观念。

满族人认为,长白山山脉自西向北发展到龙岗山后,分成了两条山脉。北脉至盛京后,成了福陵所在地天柱山和昭陵所在地隆业山;西脉至兴京门,成了永陵所在地开云山。所以,长白山是和满清的“龙脉”连接在一起的,保护长白山,就是保护满清的“龙脉”。

到了康熙年间,“崇祀长白山更甚,封长白山神,在乌拉小白山建‘望祭殿’,春称两祭,祀同五岳”。1682年,康熙帝东巡至吉林时,为缅怀满族先祖,率众跪拜长白山,行三拜九叩大礼,举行望祭仪式。

乾隆当政时,还曾在吉林境内,向长白山遥致祭礼,并留下了《驻跸吉林境望叩长白山》一文,从而将对长白山的尊崇推向巅峰。

于是,清廷将长白山周围的千里林海悉数划为了禁区。

同时,满族人也将包括长白山在内的东北地区视作根据地。

满清入关后,虽然从表面上统一了中原,但此起彼伏的反清浪潮,一直伴随着整个清朝历史。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依然错综复杂。满族在取得了经济文化都远比自己进步许多的汉地统治权后,始终有着一种怀疑猜忌和畏惧的心态。以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故欲保留其发祥之地,勿使汉人侵入。则一旦中原有事,不至蹈元人覆辙。”

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满族为防万一,不得不为自己留条后路,做到进可攻,退可守。

二、防止被汉人同化。

满族是游牧民族,崇尚“武义本习”的风俗习惯,和中原的农耕文化有着本质的区别。为了保留这些少数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满人采取了封禁长白山的政策。宁可将长白山大量的土地闲置,也不愿将这些肥沃的土地交由农耕文明高度发达的汉人耕种。主要目的,是防止被汉人同化。

这种被同化的担忧,在满族统治者中根深蒂固。即便是从小浸淫在汉族文化历史中,受汉文化影响最深,汉学造诣也最高的乾隆皇帝,都曾流露出了他的深深忧虑。他曾不无担心地说:“东三省乃满洲根本地方,诸宜倍守满洲淳朴旧俗,并力挽渐染汉人习气。”

三、为了保护长白山丰富的资源。

长白山沃野千里,物产丰富,出产人参、貂皮、鹿茸、珍珠等珍稀资源。它们不仅是满族贵族生活的传统必需品,而且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清朝统治者为了独占这些资源,才将长白山划为禁区。

《清实录》记载,所有长白山的产参场,“令各揽头举熟悉刨夫,在苏城子、海诺恩屯、呢满口等处寻采,按额上交好参”。

除了人参外,长白山地区的官员每年还必须猎捕活鹿数十只,送内务府,交专人喂养,“供祭祀需用”。甚至包括清朝官员帽子上的珠子,都是大量地从长白山源源不断地送来的。至于珍贵而稀少的长白山貂皮,清廷特别重视,每年都要由驿站官员派出官兵,一路护送到宫里。

四、加强国防,抵御外辱。

康熙四年,一伙沙俄匪徒窜入黑龙江上游,盘踞在雅克萨,肆意袭扰边疆百姓,劫掠当地居民财物。1671年,康熙在第一次东巡时,就曾反复告诫宁古塔将军巴海,“罗刹虽云投诚,尤当防御,操练士马,整备器械,毋堕狡计。”

在这样的背景下,清廷在长白山封禁区内划出了多个围场,专门供八旗兵围猎练武,提高战斗力,抵御外辱。

1687年,康熙第二次东巡时,亲自到长白山围场中狩猎,以此鼓励八旗士卒重视围猎练武,加强备战。

清廷在对长白山长达200多年的封禁过程中,保护了满族的“龙兴之地”,也保护了长白山的生态环境。

不过,封禁长白山这一措施,客观上也极大地阻碍了整个东北的经济发展,削弱了东北地区的军事防卫,造成了清末时期沙俄和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整个国家也因此蒙受了重大损失。

从这层意义上来说,清朝封禁长白山的举措,是狭隘的,也是失败的。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逍遥津之战后,为何孙权选择把矛头指向荆州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东吴和蜀汉原本一直是结盟关系,直到孙权私下联手曹操夺取荆州击杀关羽,盟友关系也随之破灭。不过孙权为什么突然把矛头指向了荆州关羽呢?实际上在逍遥津之战后,孙权便更改了对外策略。张辽仅以八百将士,两次大破吴军取得胜利,化解了合肥之围,也让张辽名震天下。但对于孙权来说,想要继续把曹操当成主要对手似乎过于吃

  • 李义府为什么支持武则天当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知道,武则天当年想要当皇帝的时候,其实是非常难的,有众多大臣都表示反对,毕竟对他们来说,皇帝怎么可以是一个女人?而且唐朝的江山,李姓的皇帝,换了一个外人不就像是改朝换代一样吗?然而在众多大臣中,却还是有一个李义府,他是支持武则天称帝的,这是为什么?李义府和武则天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这样支持她?有史

  • 朱元璋称帝后如何对待他的乡亲?一首《凤阳歌》道出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朱元璋是濠州钟离人,也就是今天的安徽凤阳。朱元璋称帝后肯定忘不了自己的老家,一般开国皇帝也会对自己的乡亲有些特殊待遇,朱元璋也想了一个办法,却让凤阳百姓越过越差了。导致凤阳民间还流传过一首民谣,内容表达了对朱元璋称帝后的不满,十年有九年荒。朱元璋究竟是出了一个怎样的政策导致凤阳反而不如以前了呢?下面

  • 李祖娥身为北齐皇后,为何最终出家?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皇后虽然看上去非常高贵,后宫之主,但是也不是所有的皇后都能拥有“母仪天下”的威风,比如说生在北齐这样一个禽兽王朝的皇后李祖娥。北齐王朝在历史上一直都被看做是禽兽王朝,做出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禽兽不如,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李祖娥又是怎样的命运?为何她最终选择了要出家呢?

  • 杨四郎结局怎么样?杨四郎历史原型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杨四郎是杨业四子,天生俊朗,武艺高强,据说是当时京师众多少女心中的理想郎君。杨四郎年少叛逆,他的父亲和母亲时常对他不认可,这也使得杨四郎有了忍辱负重的性格,而杨四郎也是七郎八虎中唯一长寿的人。不过杨四郎只是民间传说人物,他的真正原型是宋朝官员王继忠,如果了解王继忠一生的经历就会发现他和杨四郎有很多相

  • 唐文尧是不是历史真人?唐文尧最后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唐文尧在《李卫当官》中是两江总督,但他却是一位贪官。李卫调查唐文尧时,在他家发现了千斤上等人参,而唐文尧只是把人参当柴火烧,后来雍正帝下令将唐文尧满门抄斩。两江总督在清朝已经算非常高的官职,是九位封疆大吏之一,唐文尧负责管辖江南和江西两省。不过历史上并没有唐文尧的记载,如果他真是清朝的总督之一,绝不

  • 拥有绝对兵力优势的建文帝为何会输给朱棣?建文帝犯下致命错误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建文帝手握百万士兵,最后却输给了兵力只有自己三分之一不到的朱棣,这个结果令人难以想象。恐怕当时没几个人会觉得建文帝会输,历史上皇帝削藩一般还是中央会取得最后的胜利。但这次却是朱棣击败明军,并且成为了明朝第三位皇帝。实际上建文帝会败给朱棣,他自己也犯了一些致命错误,导致在将领方面并没有找到最合适的人选

  • 隋朝卢楚是个怎样的人?卢楚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卢楚是隋朝官员,他被称为是隋朝最后一位忠臣。卢楚本有机会继续活下去,但他却选择和隋朝共存亡。卢楚年少成才,后来为尚书右司郎,卢楚行事不畏权贵,秉公办事。但也正因如此,导致卢楚被他人所忌惮,后来是被王世充所害。历史上对于卢楚的记载并不多,可能很多小伙伴对卢楚也不够了解,所以这次就为大家做个简单的人物介

  • 曹操在民生方面推行了哪些政策?这两项使得国力曾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魏蜀吴三国,为何曹操能够兵强马壮,除了军事原因外,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

  • 和珅靠晒银子打发自己亲戚?和珅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和珅飞黄腾达后,他的各方亲戚必然会找上门请求和珅帮忙,和珅最会处理人际关系,他也不想伤了亲戚们的心,所以就让他们每天帮忙晒银子。和珅钱多这点众所周知,不过晒银子这个活有必要天天干吗?其实和珅表面让他们帮忙晒银子,背后是另有目的,只是这些亲戚刚开始还没领悟到,经过和珅多次点醒才明白他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