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良是韩国贵族,为什么最后放弃复国?

张良是韩国贵族,为什么最后放弃复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727 更新时间:2024/3/7 4:19:43

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一直以来都有“谋圣”之称,他的智谋可以说是顶尖级别的,不过张良原本是战国末期韩国的贵族,韩国被灭亡之后,他一直都有一个复国的愿望,其实这也是当时很多人的心中所想。张良甚至还策划过一起刺杀,想要杀了秦始皇,结果却失败了。但是为什么张良后来放弃了自己的愿望,没有复国了呢?

众所周知,在刘邦建立西汉的过程中,“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其中萧何、韩信都是没有什么背景的中下层士人出身,辅佐同样没什么背景的刘邦并不奇怪。

但张良却是韩国大贵族的后代,其五代先祖都是韩国国相,张良早年反秦的主要理想之一就是恢复韩国。可是在楚汉之争的过程中,张良为什么放弃了恢复韩国的理想。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在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的过程中,智慧过人的张良逐渐意识到秦朝建立的大一统帝国制是历史的大势所趋。在楚汉之争中,张良曾劝谏阻止刘邦恢复分封,其中就包括恢复韩国。

其次,张良从黄石公传授兵法以来见过不少政治领袖,但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刘邦的悟性。可以说刘邦是张良此生最大的知己,“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也逐渐压过了张良的“复韩之志”。

最后,张良在秦朝灭亡时本来恢复了韩国,拥立原韩国公子韩成为王,即韩王成。楚汉之争开始后,张良在应该继续效忠韩王成还是辅佐刘邦的问题上非常犹豫,还是存在放弃刘邦的可能性。

但心胸狭隘、残忍好杀的项羽却因为张良辅佐刘邦而杀死了韩王成,迫使张良只能选择辅佐刘邦。明朝大学者李贽就评论项羽此举是“为汉驱一好军师”,在客观上断绝了张良恢复韩国的可能。

秦末初期的谋略家张良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辅佐刘邦逐鹿中原,建立汉朝,刘邦称赞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不过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张良的祖父和父亲曾经给五位韩王做过丞相。也就说张良是贵族出身,并且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影响力。

在群雄并起的秦朝末年,为什么张良不自立山头,恢复故国,反而要辅佐没钱没势的刘邦打天下呢?其实,张良作为韩国贵族,为国复仇,就是为自己复仇。而且当时六国贵族想要赋国的有很多,其中项氏家族就是一个,后来的张良表现也很突出,他策划了震动全国的博浪沙刺秦,不过最后失败,张良隐姓埋名躲避追查。

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后,反秦运动进入高潮。当时反秦势力可以分为两派,一派是陈胜吴广这样的农民起义,一派是张良项羽这样的贵族起义。

张良也同样召集自己的队伍,当时计划投奔楚王景驹,后来在途中遇到刘邦,就放弃了投奔楚王。遇到刘邦,两人一见如故,刘邦每次作战都会带着张良,大胆采纳张良的建议,让张良的才华有了用武之地。

但是,张良并没有跟刘邦合作太久,因为他心里还是想要恢复韩国。当时项羽的叔叔项梁提出愿意帮助他回复韩国,后来韩国恢复了,但是这时的韩国不是原来的韩国了。

新韩国的城池很快就被秦国夺取,没有了落脚之处,只好打游击战。更让张良失望的是,原本韩国领地的人对于恢复韩国的态度很冷淡。原本张良以为会受到人民支持和拥戴,但是这个结果给了张良很大的打击,处境十分尴尬。这样的尴尬处境,直到刘邦的出现才得以解脱。

公元前207年,刘邦军队占领颖川,刘邦请张良做军事向导,后来让张良跟自己打南阳,这时张良屡出奇谋,加速了刘邦帝王事业的进程。秦朝灭亡后,项羽封分天下,刘邦为汉中王,张良作为韩国司徒要回韩国,但是他心系汉王,帮刘邦逃脱了鸿门宴,又想出了“明修栈道”的缓兵之计。

项羽十分警惕张良,他不想让韩王回韩国,想留他做人质要挟张良。在田荣起兵反抗项羽后,项羽把韩王杀了,这时,张良知道复国无望,立即投奔了刘邦,一心帮刘邦打天下。最终楚汉争霸,刘邦获得胜利,建立汉王朝。

从张良这一生的抉择中我们可以看出:历史的发展,往往都是计划之外的的结果。比如张良复韩,项羽复楚,最终归于失败。但是张良懂得随机应变,顺应时势,早已看出六国复国的想法与历史潮流相悖,就立即调整战略,辅佐刘邦,最终位极人臣,被后人称为“谋圣”。

同样有复国理想的项羽,不懂得审时度势,逆流而上,最终落得自刎的下场。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宋光宗赵惇有多怕老婆?赵惇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宋光宗赵惇是宋朝第12位皇帝,南宋第3位皇帝,在位一共5年半时间。南宋的处境大家也懂,宋孝宗主动禅位,赵惇登基称帝,前期赵惇还有革故鼎新之意,想要改变现状,积极听取大臣谏言。但赵惇此后却因为自己的老婆妒悍,导致心生恐惧,因此逐渐荒废政事。说白了赵惇还是一个怕老婆的皇帝,那赵惇究竟怕到什么程度呢?可以

  • 元朝为什么会发生通货膨胀?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通货膨胀是一个现代化的词语,用来形容经济上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对于社会的危害其实还是很大的,如果不采取一些手段的话,最终会造成经济的崩溃。而这种事情,其实在中国古代也是有的,而且还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很多人在探讨,为什么元朝最终会灭亡,其实通货膨胀就是一个很大的因素,为什么这么说呢?1宋恭帝德祐二年(

  • 汉文帝的八个儿子中刘启继承皇位,其他人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古代皇室中,太子的兄弟不好当,皇帝的兄弟也不好当,胡亥就在自己当了皇帝之后,杀光了自己所有的兄弟,连姐妹也没放过,一个不留,手段非常残忍。而汉文帝一共有八个儿子,后来刘启继承皇位,成为汉景帝之后,他是如何对待自己其他的兄弟们的?汉文帝其他的儿子们最终是什么结局?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初

  • 关羽为什么是镇守荆州的不二人选?他的作用难以替代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刘备夺得荆州以后,选择让关羽镇守荆州,此后的汉中之战都没让关羽来参加,可见他是不想让关羽离开荆州的。实际上在刘备以及诸葛亮眼里,关羽都是守护荆州的不二人选,无论是从战略角度,或是人物关系来看,关羽都无法被替代。其实细数刘备身边的将领,关羽这一档的也只有他一位,张飞其实比较接近关羽但只能作为备选。下面

  • 周亚夫是一个怎样的人?周亚夫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周亚夫是西汉著名将领,曾率军平定七国之乱,挽救汉室江山。但周亚夫的结局却令人感到唏嘘,他身为一代功臣,最后却被冤入狱,还饱受羞辱,最终绝食而亡。周亚夫晚年为何会深陷如此境地呢?导致周亚夫和汉景帝关系决裂主要还是因为两件事,一是皇后兄长封侯,二是匈奴将军封侯。周亚夫心直口快并非他的缺点,但汉景帝却感到

  • 秦灭六国并非一帆风顺,曾败给赵、楚两国并损失惨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秦始皇继位后秦国国力已恢复至鼎盛,此后便正式施行一统六国的计划。当时其他诸侯国基本无力和秦国正面抗争,只有赵国和楚国还有一丝反抗的余地。秦国在灭六国之战中也并非一帆风顺,曾输给过赵国还有楚国,损失了上十万的兵力,极大拖延了一统的时间。不过当时赵国和楚国都已经每况愈下,为何还能击败强大的秦军呢?下面就

  • 乌台诗案的受害人是谁?是怎样发生的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都非常欣赏苏轼的诗词,更是欣赏他的人生态度,即便是面对众多的波折磨难,但是却从来都是苦中作乐,就算是流放到烟瘴之地,也能够用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他遇到的一切。而苏轼的人生中有一件重大的事情,那就是乌台诗案。乌台诗案究竟给苏轼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又是如何发生的呢?乌台,即御史台。据《汉书·朱

  • 李牧为何被赵幽缪王冤杀?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战国时期赵国的李牧,是可以与廉颇齐名的名将,都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李牧的军事才能自然是非常高的,然而李牧最终的结局却并不怎么好,他为了赵国战斗一生,最终竟然被自己的君主赵幽缪王冤杀,这究竟是为何?李牧最终是怎么死的,什么结局,赵幽缪王为何会对一代名将有这样的待遇呢?李牧,是战国末期赵国最后一位能在与

  • 赤壁之战曹操损失多少兵力?曹操真有80万大军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演义介绍赤壁之战时,说曹操一方有80万大军,实际上曹操当时并没有这么多兵力。根据各种史料上的记载,曹操应该只有20万兵马,而吴蜀联军则是5万,曹操虽然没80万,但总兵力依然是吴蜀4倍之多。只不过这场关键之战最后是曹操败下阵来,那曹操总共损失了多少兵力呢?这在史书中并没有明确记载,不过我们通过推测大概

  • 唐朝才女鱼玄机是怎么成为一代名妓?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有非常多的有名的才女,她们的文采其实丝毫不比男性文人弱,相反还有另一种韵味在其中,也有很多男性文人对一些才女的作品非常推崇。而历史上唐朝时期的才女,除了上官婉儿之外,还有一位鱼玄机。那你知道鱼玄机最出名的诗是什么吗?鱼玄机一代才女,又是如何成为后世十大名妓之一的呢?唐朝是一个非常开放的时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