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睿宗李旦两次登基三次让位,他真的很懦弱吗?

唐睿宗李旦两次登基三次让位,他真的很懦弱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621 更新时间:2024/2/20 8:17:46

历史上还没有哪个皇帝会像唐睿宗李旦这样,两次登基三次让位。两次登基的也只有明朝朱祁镇,但是让位怎么会有三次?让一次皇位就不是自己的了,怎么还能让很多次呢?这背后当然还是有很多非常复杂的历史原因的,尤其是李旦的母亲就是武则天,那段历史自然是非常的混乱和复杂,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李旦多次让位,是不是就说明,他是一个非常懦弱的人?

武则天的两个儿子李显和李旦都有过两次登基的经历。公元683年,李显即皇帝位,是为唐中宗,武则天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听政。不知为何,李显对自己的第二任皇后韦氏相当看好,有意提携她的父亲韦玄贞做宰相。辅弼大臣裴炎马上表示反对,李显很不高兴地说,就是把大唐江山赐给韦玄贞也没什么不可以的,区区一个宰相的官位算得了什么。裴炎把这句话汇报给武则天,李显立刻被废,还贬出了长安,此时距他登基称帝才过去五十五天。

李显下野之后,武则天立幼子李旦为帝,也就是着名的唐睿宗,是年为公元684年。很明显,李旦的仓促登基更象是一台政治走秀,毕竟国不可一日无君。此时武则天认为自己称帝的时机尚未成熟,从法统上来讲,她必须扶植一个名义上的皇帝走上前台,真正的实权还是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到了公元689年,酝酿已久的武则天以周代唐推行使用周历,她终于下定决心要开创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看到很多持反对意见的人都遭到了血腥镇压,实为傀儡皇帝的李旦主动上表请求母后执掌国家大计。武则天对儿子及时表现出的“乖巧”非常赏识,毕竟儿子才是名义上的皇帝,而且历史上从来没有女性称帝的先例,所以只有儿子主动提出让贤,自己的称帝才可以说服天下。

到了公元698年,武则天把当年废黜为庐陵王的李显召回宫中,有意立他为继承人。这时李旦推病不朝,有意避开。

公元705年,随着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武则天将帝位传给李显。没想到复辟成功的李显重走首次登基时的政治路线,不但封韦氏为皇后,还允许她参与国政。

从后来的历史走向看,正是由于李显对韦后过于器重和放任,导致韦氏集团的势力迅速扩张,加上通过裙带关系得以上位的武家势力的崛起,李唐宗室一度腹背受敌,以至于后来李显自己也无力控制。韦后是一个权力欲极重的女人,李显对她委以重任,等于是为外戚干政大开绿灯,导致韦氏集团公然跟李唐宗室分庭抗礼。

公元710年,李显驾崩,史书对于他的死因众说纷纭。有种说法支持李显死于韦后之手,说韦后想当武则天第二,安乐公主想当皇太女,于是谋害李显。不管真实的死因是什么,总之李显的驾崩加速了朝廷的动荡,唐隆政变随即爆发。

在这场由李旦的第三个儿子李隆基联手太平公主共同发动的生死对决中,韦后、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被处死,韦氏集团遭到瓦解。唐隆政变打破了李显集团、韦氏集团和李旦集团之间三足鼎立的局面,李旦集团胜出,李隆基拥立父亲李旦称帝,自己为太子,此时距离李旦第一次登基已经过去了27年。

然而,再次称帝的李旦并没有贪享皇权。公元712年,才坐了两年龙椅的李旦不愿受制于太平公主的权势,于是主动将皇位传给李隆基,自己当上了太上皇。李旦两次称帝,三次让贤,这在权力斗争异常复杂惨烈的中国古代史上非常少见。

与其说李旦是一位淡泊名利的君主,倒不如说他是一位充满政治智慧的皇帝。哪怕两次执政期间并没有真正地完全彻底地掌控过政权,但是至少他在复杂的宫廷斗争中做到了全身而退,反而那些穷兵黩武的强权主义者没有能够笑到最后。

李旦深谙刚则易断的人生哲理,在宫廷斗争的漩涡中一再示弱。然而似弱非弱,看似一退再退,实则以退为进,步步为营,顺利从权力“黑洞”中逃出生天,不失为一种高明的政治谋略。

权力面前很少有人能够全身而退,李旦看透了这一点,不愿做别人手中的傀儡皇帝。所以甘愿隐身幕后,远离皇位,过着属于自己的安逸生活,这也是一种人生智慧。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甄宓死的冤不冤?曹丕为何一定要赐死甄宓?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曹操率军攻下邺城,曹丕见到甄宓后,被她的美貌所吸引此后纳她为妻。实际上曹丕当时非常宠爱甄宓,两人感情也十分要好,甄宓还为他生下一子一女。不过等曹丕登基称帝后,刘协献了两位嫔妃给曹丕,其中就有郭皇后,这导致甄宓逐渐失宠,所以心生怨气。历史上是说甄宓说了一些怨恨曹丕的话,导致她被赐死,不过这个理由的信服

  • 沙丘之乱对赵国造成了怎样的损失?一代君王竟被活活饿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公元前295年,赵国爆发沙丘之乱。赵武灵王和赵惠文王来到沙丘游玩,结果公子章打算趁机谋反,夺取王位。后来公子成和李兑杀了公子章,但赵武灵王却被围困,最后是被活活饿死。实际上这场宫变早就埋下伏笔,赵武灵王违背了当时的宗法制度,他选择废长立幼,但又不忍心废掉太子,如此一来几方势力自然会全力拼抢君王之位,

  • 青苗法是什么意思?王安石推行青苗法为什么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青苗法是王安石推行的变法之一,其内容是改变以往旧的平仓制度,灵活运用将常平仓,广惠仓的方式折算为本钱,这样便能缓解民间百姓被高利贷困扰的难题,而且每年还能多收点税。青苗法推出后,在短时间内已经看到一定成效,但随后却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导致青苗法还是以失败告终。1069年青苗法正式颁布施行,1085年

  • 和珅的弟弟是谁?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了解过清朝历史的小伙伴们都会知道,和珅是清朝时期的第一大贪官,他所拥有的财富是非常庞大的。要知道,当年嘉庆帝抄和珅家的时候,光是用马车拉和珅家中的珍宝都拉了哈皮几天,白银更是国库中的百倍之多,相当于整个大清国一年收入的四分之一。所以当年在民间有句俗话:“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是谁说的?此人曾连弑二君最后被逼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里克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里克骁勇善战是太子申生的绝对拥簇者。骊姬之乱爆发后,里克杀掉了晋国的两位国君,分别是骊姬的两个儿子奚齐和卓子。等晋惠公继位后,他担心自己的下场会和奚齐、卓子一样,便想方设法削弱里克的权利。最后里克明白晋惠公眼里已经容不下他,便在军队包围他家的时候选择自尽。“欲加之

  • 溥仪最痛恨的人是谁?奕劻是什么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众所周知,爱新觉罗溥仪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同时也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皇帝。而爱新觉罗·奕劻则是清朝最后一位铁帽子王。要论辈分的话,这奕劻还是溥仪的爷爷。然而溥仪医生当中最痛恨的人就是这个奕劻了。那么这是为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溥仪有部个人作品《我的前半生》,他曾在里面写道:&l

  • 唐朝的赋税制度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作为一个喜欢历史的人,除了看那些文治武功、内政外交之外,其实最关心的就是这个国家对自己的老百姓好不好了。除了天下大乱时期,人民的生活更多是取决于什么呢?那么无疑就是这个朝代的赋税制度了。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唐朝时期的赋税制度,看看唐朝时期的农民一年要缴纳多少税。租庸调制:富人可以很富,但穷人

  • 长平公主为何被崇祯砍断手臂?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长平公主在历史上也是一个非常令人惊叹的存在,我们知道明朝末年,就在崇祯临死之前,他几乎杀光了自己所有的女儿、妃子,因为他知道如果她们活着,清兵到来之后她们会是怎样的命运,所以选择了让她们清白的死。然而在这些女儿和妃子当中,有一个女儿长平公主却并没有被杀死,只是被砍断一条手臂,为什么只有她还活着呢?长

  • 太平公主有几个男宠?其中比较有名的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有不少有权有势的女性都有男宠,武则天是如此,她的女儿太平公主也是如此。其实,武则天的男宠也是太平公主给她推荐的。而太平公主自己也有好几个男宠,这些人分别都是谁呢?为什么太平公主要收这么多的男宠,这其中比较有名的人是谁?你所知道的太平公主的男宠有谁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太平公主的男宠不计其数,但

  • 晚清时期的军队装备真的与列强军队装备差距很大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在人类的历史当中,若是想要赢得一场战争,不是看你的士兵有多么的不怕死,多么的勇猛,而是取决于你有多强大的军事实力。因为军事实力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到战争的成败。从古至今,战争之间的本质就是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军事实力上的较量。而鸦片战争的结果就是这个结论最好的体现。很多人都认为:清朝军队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