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光绪帝是如何认识珍妃的?又是怎么爱上珍妃的

光绪帝是如何认识珍妃的?又是怎么爱上珍妃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037 更新时间:2024/1/21 20:25:22

说到光绪帝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光绪帝是当时清朝的一位皇帝,不过,当时的光绪皇帝并没有实权,掌握政权的是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可以说一生都是在不断的算计,不断的为自己着想。当时,在慈禧临走前,还不忘把光绪帝最爱的妃子珍妃退下井去,这也让光绪帝悲痛欲绝。有不少的人也是在问小编,光绪帝是怎么和珍妃人事的?又是怎样喜欢上珍妃的?具体的一起来看看吧!

断断续续和老宫女相处十年的岁月中,她谈了不少光绪的事,但都是只言片语。譬如:光绪胆小,最怕夏天打霹雷,一到下暴雨的时候,门窗都要紧闭,让太监站在两旁,自己捂起了耳朵,但他又喜好听暴雨后,宫里下水道泻水的声音。他常常顶着雨来到御花园东北角的一个亭子里,下面池子里有个石龙头,高悬着,后宫的雨水从这个龙头喷泻出来,落在深池子里,像瀑布似的,轰轰作响,长时不断,流入御河。这是他最喜欢听和最喜欢看的。还有:他性情暴躁,喜怒无常,他手下的太监都不敢亲近他。他常常夜间不睡,半夜三更起来批阅奏折,遇到不顺心的事,就自己拍桌子,骂混账,也不知是骂奏折呢还是骂近侍太监,吓得太监们都心惊胆战。像这些支离破碎的事,她说的很多,只是三言两语,又不便于记述。细一思索,却也合乎光绪的性格。“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宋太祖说李后主的话),他既胆小,又任性。

有些是能记述的,但又不能确切指实。譬如“背宫和走宫”。

老宫女很风趣地对我们说:“大概都愿意听听宫里召幸妃子的事吧。相传皇帝晚上召幸妃子的时候,为了保证皇上的安全,把妃嫔的衣服先脱光,用斗篷围着,让太监背进皇帝的寝殿。这叫做‘背宫’。细说起来,并不完全是这样。当皇上就寝的时候。太监把承幸簿呈到御前,当然,生病或信期的妃子不在内,由皇上任意选择。然后由太监持着灯笼去召唤。妃子早已恭候了,稍事修饰,太监在前面导路,贴身的侍女在后面护送,就这样进入皇帝寝宫的偏殿。这里早有准备的,洗梳妆一番,脱掉衣服,喊声承旨,于是由太监背到寝殿,只是几步之遥。并不是由东宫到西宫,背着妃子满处跑。——这都是在清闲时,我们宫女们闲磕牙,听姑姑们说的。到我们在宫里当差的时候,还流传着这样的笑话。譬如:我们宫女当中,如有一个模样俊俏,好打扮的,大家就拿她开玩笑,说‘哟——头上脚下这么漂亮!水灵灵一朵鲜花似的,小心,晚上老公公(太监)来,把你背走!’惹得对方一连串的骂:‘烂舌头根子的,盼着你将来嫁个粗、大、麻、黑、壮外带连鬓胡子的汉子,像黑瞎子(东北话,指狗熊)一样舔你的脸,免得你胡吣!’这也算宫女们的俏语谑娇音吧!可见宫里流传着背宫的说法,究竟什么时代有过就不清楚了。

珍妃“‘走宫’和背宫就截然不同了,走宫是把妃嫔当成心爱的人、知心的人,在皇上处理政事的屋子里把爱妃宣来。宫廷制度,一般处理政事的屋子是严禁妃嫔进内的。这时,妃子女扮男装,袍子、褂子,大辫子往身后一垂,戴上圆形的帽子,碧玉的帽正,上头一个红疙瘩,脚上一双粉底宫靴,活脱脱是个少年公子。可以给皇上磨墨捧砚,也可以跟皇上说古谈今,但不能谈朝政,也可以谈谈诗词书画,也可以陪皇上下盘棋。这是个最得宠的待遇,旁人羡慕得不得了。再说一句,这和背宫绝不一样,主要是身份不同。在戊戌前,光绪宠爱的珍妃就时常是这样,她经常穿好了男装等候召唤。所以嫉珍妃的人,就说珍妃干预朝政啦,服装打扮不合宫廷制度啦,喜好女扮男装大不敬啦,等等。老太后也曾为此下过诏书,申斥过珍妃。其实那都是隆裕吃醋的原因,也包括瑾妃在内。”老宫女谈这些都是风闻,并不能指实,所以记光绪的事就比较少了。

提起珍妃来,她并不是块美玉,更不是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物。她也弄过权,卖过爵,只是在老太后的严威下哪能容她放肆。倒是光绪非常值得同情的。这里不谈他的政绩,只谈他的生活,尤其是爱情。我们说他是个痴心的皇帝。如今宫廷剧不少,可惜没有一出写光绪的爱情戏。他的事比起唐明皇杨贵妃来,比起梁山伯祝英台来,不知要缠绵多少倍。

据老宫女说:“刘太监自从来到山西后,因为是从大内来的,比较可靠又懂规矩,又是李总管的徒弟,于是就派在光绪跟前当近侍。他看到光绪整天呆呆地坐着,对任何人都是淡淡的,对饮食更是不挑不拣,漠不关心,每餐六菜一汤,不管别的人吃什么,他永远是如此,一直到西安都是这样。最愉快的时候,是光绪和太监们下象棋,很平易近人,下完棋后,仍然像一块木头,两眼痴呆呆地一动也不动,急躁发脾气的性格根本不见了。好像他下定狠心,不管外界如何,他只是装痴做哑。一个血气方刚的人,收敛到这个程度,也是非常痛苦的了。

“他念念不忘的只有唯一的知心人珍妃了。

“光绪对珍妃一见钟情,他哪里知宫廷里政治生活的险恶。“

‘皇上这样加恩于我,不怕旁人嫉恨我吗?’在甜蜜的日子里,珍妃悄悄地对光绪说。

“‘我是皇上,旁人能对我怎么样!’光绪自以为是堂堂天子,旁人又能奈我何?这是宫廷里暗地传出的他们的对话。于是过分的宠幸引起了宫廷内的不满,最重要的当然是老太后。以老太后那种骄横的脾气,天下任何人没有敢给脸不接受的人,单单是光绪。给你娶的皇后,你偏偏不爱,在天下人面前伤了老太后的尊严,这种怨绝没有不报的道理。光绪只知道一味地痴情,天真的珍妃也不知早早地收敛,以至落到一死一囚的地步。‘不是不报,时间没到’,老太后的狠心是出名的。

瑾妃“在西安,我们住在北衙(南衙是总督衙门,北衙是巡抚衙门。老太后先住南衙,后搬到北衙)时,因为地方窄小,皇后和皇上住在一间大房子里,中间用隔扇隔开,两屋通联。这可能是老太后的巧安排吧,但光绪从来不理皇后,而皇后呢?也从来不服气!

“有人说,自从珍妃死了以后,光绪把爱珍妃的感情移到瑾妃身上了,那也是无中生有的话,根本没这回事。光绪是个性格孤僻而又多疑的人,如横下一条心,九牛也拽不回来的。他早就认定瑾妃并不忠心耿耿和他一条心,珍妃的打入冷宫,受隆裕打嘴巴的凌辱,他清楚地知道,瑾妃也曾经顺水推舟地说过些不合情理的坏话。所以光绪对瑾妃也是冷冷清清,在西安看不出对她有任何和颜悦色的表现。

“辛丑年回銮以后,为了掩盖老太后的残暴,为了缓和国内外的舆论,说珍妃担心自己受辱,在洋人进宫前,投井殉节,特命珍妃的娘家,下井打捞。按规矩,嫔妃的家属,根本不许进宫,除非嫔妃生孩子。平常家属要买通大太监,才能和嫔妃通消息,这也是太监们的一笔收入。现在让她家里人捞尸,这是天大的恩典。

“珍妃生于光绪二年(1876年),姓他他拉氏,属正红旗,在娘家瑾妃大,排行第四,珍妃行五(她的家族民国后改姓唐)。光绪十四年进宫,13岁,曾住东六宫之一的景仁宫,光绪二十年(1894年)册封为珍妃。貌美、聪慧、喜书画,颇得光绪钟爱。曾因触犯隆裕,在太后的支持下遭到拷打,降为贵人,后又复妃位。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变法,被慈禧幽禁在宫内东北三所。二年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被慈禧投入井里。死时年仅25岁。我们可以说是同时代人,她仅比我大5岁,一切经过差不多都是我亲眼看到的,所以我对她知道得比较清楚。

“打捞尸体的时间,记不太清了,大约是回銮以后第二年春末开始打捞的。天还冷,自然和推下井的情形不同了。由贞顺门里到乐寿堂,划为一个禁区。先焚香做佛事,彻夜念经;由萨满跳神,引魂到景仁宫。娘家的人罗拜在地,瑾妃致祭,因亡人为大,瑾妃行叩拜礼。贞顺门里偏东的北墙上,露天的有一木龛钉在墙上,是祭奠珍妃的,正面对井口;两边有黄布帘挂在木龛内,木龛外的两边像挽联似的挂着两竖幅黄布,像对联贴在墙上;龛中间上边挂着一横幅黄布,像横批一样,也贴在墙上。奇怪的是都没有字。据说龛里头也没有字。那时我已离宫了,都是老刘对我讲的(1946年秋,我们和老宫女一起逛故宫时,木龛还在)。

“先打捞上来的是一领破竹席子,据说当初裹珍妃用的。据打捞的人讲,尸体面目浮肿,已经辨认不出五官了。因为井口很小,容不下两个人,是把井口拆开打捞的。

“不说这些了,说起来几车话也说不完。

“主要的一句话,打捞珍妃时光绪并没露面。这也是老刘告诉我的。

“后来光绪要来了珍妃在东北三所挂过的一顶旧帐子,常常对这顶帐子出神。

“从此他再也没接近过任何女人,直到宾天,可以说对珍妃是情至义尽的了。”

我们听完老宫女的叙说,不禁抚几长叹,无论是皇上还是庶民,对爱情坚贞,百折而不变的,总是被人们敬佩的,而皇帝更是难得。说句唐突的话,贾宝玉赌咒发誓地对林黛玉说,“任它弱水三千,我只取这一瓢而饮”,但他没有做到。他既爱俊袭人的“肉”,更爱病潇湘的情,是二者兼顾的。光绪并不是这样,在花好月圆的时候,只是一心热爱着珍妃。在同遭患难的时候,正像汉末乐府所描写的那样,一只孔雀,一雌一雄,雌病雄伤,莫可奈何。于是雄的唱了“吾欲负汝去,毛羽何摧颓;吾欲汝去,口噤不能开”的字句。说白了,我想背着你走哇,可惜羽毛全被打零落了;我愿意叼着你走哇,可惜我的嘴又被人捆住了。戊戌以后,两人又何尝不是如此。等到“金井哀蝉一叶秋”的变故发生以后,那就立誓不近女人。用句大鼓书上的词:“一心无二只有你,若有别意天不容。”此心此身,誓不与他人,从此恨恨而死。真是:涵元殿里含冤去,一片痴情付爱珍。我们佩服光绪就佩服在这里。是真情,不是假意;是事实,不是梦幻!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诸葛亮为什么总喜欢拿把扇子?诸葛亮的扇子有什么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手中的扇子已近成为他的标志性物品了,好像只要看到这种羽毛扇就会想到诸葛亮,不过为什么诸葛亮总喜欢拿着一把扇子呢?难道是因为诸葛亮怕热么,这次我们就帮大家揭开诸葛亮扇子的秘密。其实这把扇子对于诸葛亮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所以诸葛亮才会一直带在身边,而这把扇子也会时时刻刻告诫自己,起到一个提醒的作用

  • 西晋王朝为何会迅速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西晋王朝的建立很多网友都知道的这个其实也还是很有说法的,因为很多人觉得这个时代是真的没有办法去言说的,也被很多人誉为是汉族人最为屈辱和黑暗的时代,大家也知道的,三国统一不容易,那么为什么西晋这得来不易的统一就这样断送了呢?而且灭亡的速度大家也知道的真的是有点快啊,那么到底是什么情况呢?跟随小编来

  • 明朝面临生存危机的时候,朝廷的官员是怎么做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常常觉得命运不公,就好比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帝,明明勤勉政事,为国家尽心竭力,可奈何到他手里的时候,明朝就已经是一个烂摊子,他再怎么努力也挽不回来。那么,明朝灭亡的时候,那些拿着朝廷俸禄的官员们,又都做了些什么?他们可曾有过为国家出一份力的想法?1644年3月18日,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自杀,大

  • 关羽为什么会有三座墓?关羽真正的下葬地点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目前关羽真正的墓地在湖北当阳,当时是曹操把关羽给下葬的。不过刘备肯定也是不甘心,关羽是自己最好的兄弟人没了就连尸首都不在自己这边,所以也给建了一座墓用来拜祭。当然现在其他地方也还有关羽墓,因为三国时期总共就有三国关羽墓,因为关羽是大家都非常尊重的人物,而且关羽的死和魏吴都有关系,所以对手也帮关羽建立

  • 林则徐举办禁烟运动为何又支持种植鸦片?原因到底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鸦片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鸦片也俗称毒品,是中国禁止的一种东西,同时,长期服用鸦片可以导致人上瘾,给社会造成很大的危害。早在清朝时期,由于英国向中国传入鸦片,导致当时的清政府更加贫穷,也有更多的人染上毒品,变成了人模鬼样,当时,爱国英雄林则徐是举行的虎门销烟,大办禁烟运动。可是有的网友便说了

  • 在《史记》中萧何张良是世家,为什么韩信列传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在《史记》中很多人都知道的其实关于人物的记载还是非常的有话说的,而且也分得非常的清楚了,最近也有细心的网友发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在在《史记》中萧何张良是进入了世家的,但是作为韩信来说却只入了列传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跟随小编来揭秘看看吧!这个问题往小了说,是因为《史记》的体例标准,以及这

  • 左慈是不是赵云的师傅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赵云这样的大人物很多时候想必大家都知道的这个人人物怎么能没有一个好出处呢?所以呢很多网友就非常的关心这个人的师傅到底是谁了,其实大家也有所耳闻了,有的人说是左慈,有的人说是童渊了,那么赵云的师傅到底是谁呢?想必这个话题也还是蛮有讨论性可言的,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首先在正史中如《三国志

  • 雍正帝为何斥责允禟太张狂太无耻?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雍正皇帝是中国古代史上非常清正廉洁的一位皇帝,雍正皇帝是康熙的儿子,当时,在接管朝廷的时候,国库亏空,穷困聊赖。老百姓们也是苦不堪言。毕竟当时的清朝非常的落后。雍正皇帝接管全面治理,首先整治的便是贪官污吏,同时,雍正皇帝自身也是非常节约的,从来不铺张浪费,当时的雍正帝斥责允禟太张狂太无耻,这到底是怎

  • 为什么诸葛亮一出山郭嘉就死了?诸葛亮真的不如郭嘉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这句话我们应该都很熟悉,不过郭嘉的死实际上和诸葛亮一点关系也没有,诸葛亮也不是因为郭嘉死了才出山。但是两人总喜欢被拿出来做比较,毕竟郭嘉也是很多人心中的第一谋士,不过郭嘉和诸葛亮并没有正面交手过,所以只能依靠两人的贡献做出一些判断了。当然整体来看诸葛亮

  • 梁山好汉为何只有十个人得到朝廷留用?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水泊梁山好汉一百零八人,书中对于这么多人物的描写刻画也是细致入微活灵活现,每个人心中也都有自己最喜欢的好汉。虽然大部分人结局都比较悲惨,但是倒也有一些不仅保住了姓名,也被朝廷留用的人。细看却发现,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排不上什么名号的人物,有些甚至属于打酱油的角色。那么,这些人到底因为什么原因,能够得到这